本書及時章闡述了國際刑法的淵源,以及作者說的"國際刑法的不同要素"的適用問題。第二章闡明了該學科的主題,一些刑法學者稱之為屬人原則(ratione personae)。第三章述及國際犯罪,刑法學家稱之為屬物原則(ratione materiae),還討論了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學家將它視為刑法總論中的問題。第四章論及總論問題,根據刑法學家的看法,它包括刑事責任及其免除的條件等。第五章論述了國際刑法執行的主要方法——間接執行制度。第六章闡述了國際刑法執行的其他方法,即直接執行制度,該章敘述了國際刑事司法直到國際刑事法院建立的歷史與演進,對此將在第七章分別討論。第八章闡述了國際刑法的新發展,即刑事司法的混合執行制度。第九章是國際刑法的程序問題。第十章是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刑事司法,包括責任問題,以及國際社會與對強行法上國際犯罪免予處罰的做法所作的斗爭。
M.謝里夫·巴西奧尼(M.Cherif Bassiouni)國際著名的國際刑法學家。開羅大學法學學士(L.L.B.),印第安那大學法律博士(J.D.),約翰·馬歇爾法學院法學碩士(L.L.M.),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博士(S.J.D.)。現為美國德保羅大學法學院教授,該校國際人權研究所所長。1989
總序
譯者序
縮略語
致謝
緒言
及時章 作為一門學科的國際刑法
及時節 國際刑法的淵源
第二節 國際刑法執行機制的特點
第三節 國際刑法的政策與價值及其系統發展
第四節 國際法與國際關系的動態性及其對國際刑法的影響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章 國際刑法的主體:屬人原則
及時節 引言
第二節 學說考察
第三節 個人的國際刑事責任
第四節 國家元首及其他享有國際豁免權的刑事責任
第五節 團體和組織的國際刑事責任
第六節 國際的國際刑事責任
第七節 作為國際刑法主體的被害人
第八節 結論
第三章 國際犯罪:屬物事由(Ratione materiae)
及時節 引言
第二節 國際刑法的法典化
第三節 國際犯罪化的標準
第四節 國際刑法公約的刑法特征
第五節 國際犯罪的等級
第六節 國際犯罪化進程的演進
第七節 國際刑法公約的特征
……
第四章 刑事責任原則:總則
第五章 間接執行制度:國際刑事合作的模式
第六章 直接執行制度:國際刑事調查和起訴的歷史
第七章 國際刑事法院:一個混合的直接實施系統
第八章 國際刑事審判的新混合模式
第九章 國際刑法的程序部分——知用于國際刑事訴訟的程序和證據規則
第十章 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刑事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