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作為一種新興的通信手段甚至是一種新的空間和生活方式,給傳統的社會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相應的,作為調整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的法律,也面臨著互聯網所帶來的挑戰。在互聯網民商事案件管轄權確定中,由于互聯網無邊界性和虛擬性的特點,使得以地域和國別為基礎的傳統管轄規則在適用中遇到困境。本書指出了互聯網行為給傳統管轄權確定規則帶來的沖擊,分析了現有的理論和實踐,并提出了可能的應對之策。
除前言外,本文共分為七章:
及時章分析了互聯網技術以及互聯網行為的特點,指出,互聯網的無邊界性、跨國界性、全球性、虛擬性以及高度自治性給現有的以國家管理為主要特征的社會管理模式帶來了沖擊。同時,以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為基礎的傳統管轄規則在適用互聯網案件時,在連結點尋找和管轄根據確定上,均遇到困難。
第二章探討了面對互聯網的特點,以網絡自治理論為基礎所提出的網絡獨立管轄理論,以及依托網絡技術所進行的網絡糾紛自律解決的實踐。重點分析了國際空間論、網絡空間自治論以及管轄權相對論,并對現有的網絡爭端解決機制進行了分析和展望。
根據目前國際社會的狀態,考慮到互聯網技術及經濟的發展現狀,以及互聯網行為與現實世界的關聯,網絡行為的結果與價值往往需要在物理世界中得到最終實現。因此,當前解決互聯網案件管轄權問題的基礎方法仍是傳統管轄規則在互聯網環境下的調整適用,本文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分章對傳統管轄權確定方式在互聯網案件中的適用進行了分析。
第三章研究了互聯網環境下普通管轄規則的適用。本章的核心議題在于:在互聯網環境下,普通管轄規則中的被告身份和住所地管轄根據如何確認。在現有的法律規定和技術支持的基礎上,本文試圖通過法律規則和技術手段的配合,確定網絡服務商、用戶以及公共信息服務者的協助義務,輔之以技術識別手段,以實現對被告身份和住所地的尋找和確認,從而使普通管轄規則得到正確適用。
第四章研究了互聯網環境下特別管轄規則的適用,重點分析了網上履行合同糾紛和網絡侵權糾紛中特別管轄規則的適用。對歐盟、美國以及海牙國際私法會議有關此方面內容的討論、規則以及司法實踐進行了考察和分析。無論是信息傳送地、信息接收地標準的適用,還是侵權行為地的確認,以及依"限度聯系"標準來確定管轄權,都需要在網上行為與地理位置之間尋找恰當的連結點,并對網絡行為與現實行為進行綜合分析。
第五章研究了互聯網案件中的協議管轄規則,在被告地理位置以及訴因發生地于互聯網環境中難以確定的情況下,協議管轄無疑是較好的確定管轄權的方法,它有利于實現管轄權的確定性和可預見性。但管轄協議各當事方對網絡資源占有的不均衡,又使得協議管轄的有效性受到質疑。本文在強調協議管轄重要性的同時,重點分析了對協議管轄的限制,認為協議管轄應定位為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中的有益補充,并在此基礎上對協議管轄的有效性進行判斷。
第六章總結了我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的立法及司法實踐,當前,我國采取的方法是在互聯網案件中尋找可以依托的連結點,從而使傳統管轄規則得到適用,這一理念在相關的立法及司法中已得到較的詮釋。網絡服務器和計算機終端所在地成為重要的確定管轄權的連結因素,法院也嘗試對網絡行為進行分析,訪問或接觸網站成為確定管轄權時所考察的重要行為。由于我國涉外民商事訴訟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依互聯網技術確定管轄權能力的欠缺,使得我國互聯網案件管轄規則在強調確定性的同時,缺少靈活性和自由度,調整和適用的能力不足。
第七章即結論部分對傳統管轄規則在互聯網案件中所做的調適,進行了總結。指出:互聯網給現行管轄權制度帶來根本性的沖擊,回應這一沖擊無疑應加強法律規范的力度,但法制的加強又會對互聯網的自由發展造成影響,二者之間的張力是互聯網案件管轄規則形成過程中,必須面對和協調的。在此基礎上,提出互聯網案件管轄規則應以促進網絡良性發展為目標,并充分考慮技術的因素,堅持技術中性原則,積極適應技術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使互聯網案件管轄規則具有穩定性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本書還特別就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方法的發展與完善提出了建議。
李智,男,1972年出生,山東濟寧人,武漢大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福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89-1993年就讀于華東政法大學,法學本科:1998-2001年就讀于華東政法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3-2006年就讀于廈門大學法學院國際法專業,師從徐崇利教授,獲法學博士學位;20
序言
內容摘要
案例表
前言 互聯網環境下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的確定問題
一、傳統管轄規則在互聯網環境下適用的問題
二、法律規范與網絡自治的矛盾與協調
三、本論題的研究及司法現狀
四、研究素材與方法
五、本書的結構安排
及時章 互聯網對傳統管轄權基礎的挑戰
及時節 互聯網的特點及對現實社會生活和制度的沖擊
一、網絡的無邊界性
二、網絡的虛擬性
三、網絡管理的高度自治性
第二節 互聯網環境下對傳統管轄權基礎的沖擊
一、傳統管轄權確定的主要原則及管轄根據
二、互聯網本身的特點對傳統管轄權標準的沖擊
第二章 網絡自治原則下的獨立管轄理論
及時節 網絡自治主義理念和自律模式
第二節 網絡自治理論下的獨立管轄理論
一、國際空間論——以國籍為原則的國際法協調理論
二、網絡空間自治論——國家主權讓渡下的新主權理論
三、管轄權相對論——依靠網絡技術實現國家司法管轄
四、獨立管轄理論與現實的沖突及發展前景
第三節 網絡自治理論下自治管轄的實踐
一、國家及商業團體對網絡自律管轄政策的實踐需求
二、網絡糾紛的自律解決機制及對網絡管轄權的影響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三章 互聯網環境下普通管轄規則的適用
及時節 依被告住所地、所在地、慣常居住地確定管轄權
一、傳統被告住所地的適用和確認
二、互聯網環境下被告所在地管轄根據的適用困境
三、對當事人地理位置識別所作的技術努力
四、互聯網環境下被告所在地的確認
第二節 "以原就被"的例外——原告所在地成為管轄根據
一、原告所在地管轄規則在互聯網案件中形成的基礎
二、原告所在地管轄規則在互聯網案件中的體現
第三節 依國籍標定互聯網案件管轄權
一、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中國籍標準適用的實踐
二、國籍標準在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中的適用
第四節 以聯系為標準的普通對人管轄權規則在互聯網案件中的適用
一、傳統普通對人管轄權的管轄根據
二、互聯網案件中普通對人管轄權的行使
第五節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互聯網環境下特別管轄規則的適用
及時節 依訴訟原因發生地確定管轄權
一、電子合同糾紛特別管轄權的確定
二、網絡侵權糾紛特別管轄權的確定
第二節 依"低限度聯系"標定管轄權
一、美國傳統管轄權確定的"低限度聯系"標準
二、"低限度聯系"標準在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中的運用
第三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互聯網案件中的協議管轄
及時節 協議管轄在互聯網案件中適用的現狀
一、互聯網案件中協議管轄運用的實踐
二、協議管轄在互聯網案件中的優勢和困境
第二節 互聯網案件中協議管轄的限制
一、對真實意思的判斷
二、對合意的限制
三、對B2C合同中協議管轄的協調
第三節 協議管轄在互聯網案件中的合理適用
一、協議管轄對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有益補充
二、互聯網案件中協議管轄有效性的判斷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立法及司法現狀
及時節 中國現行民商事案件管轄權制度概述
一、普通管轄的規定
二、特別管轄的規定
三、專屬管轄的規定
四、協議管轄的規定
第二節 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立法和司法現狀
一、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立法現狀
二、網絡實名制對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影響
第三節 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司法現狀
一、互聯網侵權案件管轄權的確定
二、電子合同特別管轄規則的適用
三、協議管轄規則的適用
四、非司法解決方式的利用
第四節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互聯網環境下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的回顧與展望——代結論
及時節 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方式的調整與創制
一、傳統管轄規則的調整適用仍是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確定的主流方式
二、互聯網糾紛自律解決和在線爭端 解決方式的發展
第二節 互聯網環境下管轄權確定的趨向
一、網絡管轄模式的協調是互聯網管轄權確定的現實解決方式
二、網絡技術的發展必將對管轄權確定持續產生影響
第三節 中國互聯網案件管轄權立法之改進
一、在立法技術上,應吸收更多的彈性標準,將傳統的管轄權標準多樣化
二、在管轄權的具體制度方面,應堅持傳統管轄規則調整適用的原則,并平衡促進網絡發展與便于訴訟之間的關系
三、確立不方便法院原則,體現管轄權行使的正義和適當
主要法律法規索引
附錄 (相關公約條文及法規節選)
參考文獻
后記
及時章 互聯網對傳統管轄權基礎的挑戰
眾所周知,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巨大的技術進步總是從根本性上改變著社會中人們之間的關系和生活方式,互聯網所帶來的技術革命同樣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網絡不是建立在某一個確定地域的固定結構,而是依靠數字技術的集合而建立起來且日益普及的一個虛擬空間。它不僅改變了人類的通信方式,而且將我們生存和生活的空間由現實的物理世界擴展至虛擬的網絡空間,并多方位地改變著人們的交流、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商業上,網絡因其快捷的特性而得到越來越多的利用,人們可以利用它完成電子商務交易;在生活方式上,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聯系,即時聊天,發表言論,并逐漸形成虛擬的網絡社區,而長期的網絡參與者則形成新的群體——網民。同樣,新興技術的發展不可避免地對傳統的管理規范模式產生沖擊和影響,尤其在互聯網狀態下,給以地域為基礎的國家司法主權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從而衍生了諸多的法律問題。而對于國家司法主權的重要表現形式——國際民商事訴訟管轄權的行使,由于網絡的跨國性和全球性的特征,其所受到的沖擊更是根本性的,傳統管轄規則在涉互聯網案件適用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