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偉大的旅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全球探險,而是現代人類回溯人類祖先誕生地的探索之旅。高更通過一幅畫向人類發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而關野吉晴則以雙腳重走“偉大的旅行”之路的方式,來反思人類的現狀和未來。
l 大約180萬至20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從非洲出發,穿越西伯利亞,走過北美大草原,終來到南美南端的火地島。布萊恩 費根把上述壯麗的遷徙之旅稱為“偉大的旅行”,它是人類迄今為止所有冒險活動中的,“能稱得上人類下一次‘偉大的旅行’的,也就是人類進入其他星系的時候。”
在南美洲的亞馬孫叢林和安第斯群山間探險20年后,日本人關野吉晴逐漸萌生了僅憑人力重走“偉大的旅行”的宏偉計劃。他要用自己的腳走,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三個關乎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到哪里去?關野吉晴挑戰的正是憑借關野吉晴的堅韌和勇氣,我們才能又多領悟一點“人之為人”的偉大意義。這樣的探索正暗合了中國人的古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關野吉晴
日本著名探險家、人類學家、外科醫生,重走“偉大的旅行(探尋人類的起源)”和“新偉大的旅行(探尋日本人的來源)”的及時人。
1949年出生于日本東京都墨田區,現任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文化人類學教授。從1971年開始,關野吉晴與他人共同發起成立了“一橋大學亞馬孫流域探險隊”,并多次出任探險隊隊長。在之后的20年間,曾先后31次深入亞馬孫叢林或安第斯山脈,還在巴塔哥尼亞高原、圭亞那盆地和奧里諾科平原留下了足跡。
從1993年起,他用10年時間,憑自己的腳力走完了全程5.3萬公里的“偉大的旅行”;在2007—2011年間,又率領團隊借助親手打造的無動力帆船完成了從印度尼西亞到日本石垣島的“新偉大的旅行”——從海上探索日本人的由來。2013年,他在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主題為“偉大的旅行 人類的旅程”特別展覽。
[目錄]
01橫穿麥哲倫海峽
(1993年11月—1994年1月)
起程
橫跨火地島
橫渡麥哲倫海峽
02縱穿巴塔哥尼亞南部冰床
(1994年1月—1994年3月)
騎自行車向阿根廷湖進發
劃皮劃艇渡過阿根廷湖
前往巴塔哥尼亞南部冰床
行走于風暴中的巴塔哥尼亞南部冰床
乘皮劃艇前往巴塔哥尼亞峽灣
03走向南美
(1994年3月—1996年3月)
走在巴塔哥尼亞走廊上
暫時回到日本
兩次開始巴塔哥尼亞自行車之旅
前往泛美公路
縱穿阿塔卡馬高原
橫渡的的喀喀湖
前往秘魯
騎自行車縱穿安第斯山脈
縱穿達連地峽
04穿越中美 北美
(1996年4月—1997年8月)
騎車游中美
哥斯達黎加
尼加拉瓜
洪都拉斯
薩爾瓦多
危地馬拉
墨西哥
暫時回國接受手術,進行療養
從納瓦霍族保留地到加拿大
橫渡阿拉斯加東南海峽的皮艇之旅
從墨西哥再度騎車北上
乘狗爬犁橫貫阿拉斯加西部
進入白令海峽
阿拉斯加的自行車旅行
沿育空河順流而下
橫渡白令海峽
05橫穿西伯利亞
(1998年2月—1999年9月)
乘著狗爬犁踏入隆冬的西伯利亞之旅
穿越夏季的冰原濕地
雪中坐著皮艇下品仁納河
馴鹿雪橇之旅
再度乘狗爬犁穿越西伯利亞
騎車通過科雷馬公路
沿西伯利亞鐵路向貝加爾湖進發
穿越國境,前往蒙古
06西進絲綢之路
(2000年3月—2001年3月)
l 騎車走蒙古
l 騎駱駝縱貫戈壁沙漠
l 絲綢之路
l 翻越喜馬拉雅,通往尼泊爾的順路之旅
l 絲綢之路的冬日之旅
l 輾轉中亞諸國
07走向非洲
(2001年3月—2002年2月)
l 在波斯舊歷新年中前往伊朗
l 進入敘利亞
l 進入約旦
l 皮劃艇橫渡紅海
l 經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前往非洲
l 進入埃及
l 縱貫埃塞俄比亞的自行車之旅
l 騎駱駝縱貫努比亞沙漠
l 近在咫尺,遠在天涯
l “偉大的旅行”第10年的目的地
附錄:“偉大的旅行”全行程一覽表
后記
譯者后記
[精彩樣章]
“偉大的旅行”第10 年的目的地
“偉大的旅行”終于只剩下從肯尼亞的內羅畢到目的地萊托里的500 公里了,這大概只是全程的1%。這段路程的安全沒什么問題,路線也沒什么難的。不過,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想我不能掉以輕心,還是要小心謹慎。
2 月8 日
我到了恩戈羅恩戈羅國家公園的大門口。公園里面原則上是不能有任何車輛行駛的,但是我因為有坦桑尼亞政府的特別許可而可以在公園里騎自行車自由走動,前提是要有持槍的巡邏兵跟隨著。
從公園入口開始就是很陡的上坡路,登上去能夠清楚地看到恩戈羅恩戈羅火山湖的高臺,風景真美,令人不禁屏住呼吸。火山湖內部的一個巨大的生物圈,生活著各種各樣的生物,長頸鹿、斑馬、黑斑羚、角馬和瞪羚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走來走去。我們需要注意的主要是比獅子還要可怕的水牛和大象等。不過,只要我們不做出什么讓它們興奮的舉動,它們就不會襲擊我們。
通往火山口邊沿的沙土路一直爬升到海拔接近2 300 米的高度,我們登上去以后又朝著奧杜瓦伊峽谷的方向一口氣走下來。由于道路的狀況不是很好,速度并不是很快。不過,我還是因撞上了路邊的沙土堆沙丘而摔倒了。因為我一邊走一邊回想著這幾年來走過的旅程,眼淚不知不覺就慢慢地流下來了,模糊了視線,就捏了急剎車。也可以說是處于精神恍惚的狀態吧。在足有10 年的旅程中,有很多幫助過我的人離開人世了,這其中也有因為不幸而遭遇意外的人。因此,每每想到自己是何等幸運時,也會想起這些亡故者的點點滴滴,心中總是無限感慨,悲傷涌上心頭。
我在這漫長的旅程中,中途幾乎沒遇到什么事故,我也沒有生過什么大病。雖然遇到過不得不中止旅程的危機,也有過被強盜襲擊的經歷,但我每次都幸運地逢兇化吉,渡過了難關。我想,我是個被幸運寵幸的男人吧。一路走來,我與很多很有魅力的人相遇、相識,也得到了沿途的人們的支持和幫助。
在日本國內,我不僅得到了以團長和秘書長為首的后援團諸位的鼎力相助,也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要是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我的旅程大概是不可能實現的。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對我來說是最珍貴的寶物。我既沒有充足的資金,又沒什么特別的才能,卻能完成這樣“奢侈的旅程”,我想我靠的就是這些“珍寶”吧。此外,能在冷戰一結束就馬上開始旅行也是很幸運的。冷戰時期,世界上到處都有不能通行的地方。也許我能在處于內戰的國家辦理手續進入戰場,但要想憑借自己的力量從邊界的這邊抵達那邊,就必須要等到這個地區處于和平狀態,否則是不可能的。我感覺自己就像是抓住了從冷戰結束到爆發海灣戰爭和“9 11”事件中間的一個空檔兒,有一種穿隙而過的感覺。
持有日本護照前行也很重要。日本人幾乎能在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進出,而美國人和俄羅斯人卻都有不能自由前往的國家。例如,曾與我在俄羅斯語系諸地同行的阿萊克塞伊科諾年科就曾對我說:“我想和你一起前往非洲的終點。”但他很難取得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簽證,特別是約旦反俄羅斯的情緒很強烈。雖然最終我們設法通過了反俄情緒強烈的伊朗和土耳其,但他的敘利亞的入境簽證卻遲遲發不下來,他只好放棄。此外,我還感覺我是個很幸運的日本人。很多日本人因父母臥病在床或是孩子小等因素而不能隨意外出。而我家人都全力配合我,在家庭這方面我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奧杜瓦伊的博物館,這里有我去終點之前無論如何都要看的東西。雅致的博物館位于一個小而高的山丘上,在奧杜瓦伊峽谷里抬眼就可以看到。博物館研究員向我們介紹了內部情況。我的目標是目的地萊托里的一個猿人足跡化石的復制品,但由于萊托里當局為了保護足跡化石又把它埋了下去,因此我無法看到真品了。我在博物館里盯著復制品細細地看,想要將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這些腳印大約前后延伸25 米,有一對較大的腳印和一對明顯與它步幅相合的較小的腳印,還有與大腳印相重合的小腳印。人們一般認為這是三個人加在一起的腳印,對于這三個人是什么關系又有多種解釋和猜測。我相信這是一家三口的腳印,大的腳印是爸爸,旁邊與其步幅一致的是媽媽,跟著爸爸的腳步走的是孩子。爸爸和媽媽的腳印靠得相當近,步幅也成對,小孩子肯定就是在兩人身后追趕。靈長類學者河合雅雄先生以“家庭”“直立雙足行走”和“語言”三個特征將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動物區別開來,這其中的兩個特征被這些足跡化石明顯地體現出來。為了這次旅行,我把妻子和剛滿兩歲的女兒拋在了一邊,因此我在途中反而對“家”更為關注。我一路上與各地不同的家庭交流,透過這些家庭思考何謂家庭以及父親的責任是什么等問題。共通之處就是每個人都很珍惜家庭,但是我的這個問題直到快到終點也沒有找到確定的答案。
站在博物館里遙想人類誕生時的情景,眺望奧杜瓦伊峽谷,感慨著這真是最美麗的景觀。這里也是考古學家瑪麗 利基最初發現東非人(南方古猿)的猿人化石的地方。我們在博物館的員工宿舍住了下來。從博物館往下走,到奧杜瓦伊谷之后再沿上坡路走,就能看到矗立在那里的古老建筑物。博物館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其中一處,里面放著一張連棕墊都沒有的老式木床,這個建筑物好像已經不再使用了。為了歡迎我們,博物館不僅請我們在瑪麗 利基曾使用過的研究室里喝了茶,還邀請我們品嘗羊肉大餐。1976 年,發現萊托里足跡化石的也是瑪麗女士,對于博物館方面安排我們住在她曾住過的地方,我真是滿心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