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天下無謀之謀世制勝系列:諫學(xué)圖書
人氣:91

天下無謀之謀世制勝系列:諫學(xué)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言,言 者不知。 ——老子 言語霸道者,天道不遠(yuǎn)。 ——北宋 王旦 因言致禍,因言獲福;因言得友,因言樹敵;因言升遷,因 言...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評述  
  • 作者:(北宋)[王旦] ,[馬樹全] 譯注
  • 產(chǎn)品參數(shù):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6134109
  • 出版社:黃山書社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2
  • 印刷時間:2013-0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shù):--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nèi)容簡介

王旦的《諫學(xué)》不是對言語的淺層探究,它更關(guān)注言語之下

的人性分析和社會本質(zhì)的挖掘。它通過言語的表象,歸納出“言

語”藝術(shù)的必然性和技巧性;透過社會的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言語”

藝術(shù)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它的觀點和論證都是極有說服力的,它

的立意和主題都是極有針對性的,這對提高人們的言語能力,加

深對言語的本質(zhì)認(rèn)識,有效運用言語技巧,都是大有幫助的。

一個人要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需要掌握更多的言語技

巧;在不同的場合與環(huán)境下,需要運用不同的言語表達(dá)。對此,

《諫學(xué)》都提出了精辟的見解和有效的方法,可操作性極強。這

從根本上解決了理論和實踐相脫節(jié)的問題,它的實際意義與價值

也就更大了。

王旦是北宋時期的大學(xué)者,他在封建官場數(shù)十年,閱人無數(shù),見多識廣,

官居宰相之位,皇帝信任,百官信賴,死后也為人尊崇,應(yīng)該說這不是偶然

的。透過富含智慧與思想的《諫學(xué)》一書,人們當(dāng)可從中找到王旦成功的答

案了。

作者簡介

王旦

957-1017

字子明,大名莘縣一今屬山東一人。太宗太平興國五年進士。以著作郎預(yù)編《文苑英

華》。真宗咸平時,累官同知樞密院事、參知政事。契丹進犯,從真宗至澶州,因東京留守雍王

暴疾,馳還權(quán)留守事。景德三年拜相,監(jiān)修《兩朝國史》。善知人,多薦用厚重之士。天禧元

年,以疾罷相。

目錄

原文,, 001

譯文,, 003

明世卷

請求即隱的室肪 003/張齊賢的挫折 006/提出異議的元

澄 009/直言進諫的東方朔 012/抗拒小人的劉好禮 015/

安重誨的愚忠 018/不識奸人的徐有貞 020/毫無保留的錢

陳群 023/注重實際的徐士林 026增肅的豪舉 028

@言語的藝術(shù)對人生成敗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說話重在以理服人, 不能強詞奪理。

@對君子進言可以暢所欲言, 但對小人一定要有所保留。

@人心難測, 所以對人不能毫無保留。

@言辭的作用畢竟是有限的, 成功者必須以實力為依托。

@重視行動, 就是要把言辭落到實處, 做到言行一致。

鑒人卷

心中叫苦的田豫 033/孤立的王文 036/被留用的李東

陽 038/晉武帝的容忍 041/誠心勸誡的段秀實 043/昏聵

的唐高宗 046/只求心安的謝超宗 049/繆肜的申辯 051/

心憂天下的左雄 054/白居易的堅持 056

@通過分析一個人的言語, 可以審視其人品。

@貧賤之人要懂得忌諱, 只有這樣才能躲避兇險。

@人在窮困、 失意的時候, 容易言行失當(dāng)。

@交朋友, 貴在誠實無欺。

@一個人如果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相容, 那么一定是薄情寡義之人。

觀心卷

愛憎分明的文祥 061/楊一清的預(yù)見 064/坐罪免官的范

泰 066/唐中宗的橫禍 069/韓爐的失措 072/依法辦事的

蒙毅 074/李廣的感慨 077/只爭事理的錢龍錫 080/樊子

蓋的畏懼 083/得遇明主的張存仁 086

@道不同, 不相與謀。

@要想說話有力, 重要的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

@內(nèi)心寬廣的君子重視保障。

@內(nèi)心陰暗的小人不守信用。

@好的言辭不一定有好的回報。

@當(dāng)權(quán)者的想法決定了下屬的行為舉止。

諫人卷

蘇威的禍因 091/滿腹經(jīng)綸的裴遵慶 094/于謹(jǐn)?shù)南喟矡o

事 097/任褒的頂撞 099/見機行事的渾堿 102/裴矩的顧

慮 105/難為自己的文彥博 108/堂堂正正的趙普 111/不

憂反喜的齊泰 113/吐露心聲的陸遜 116

@規(guī)勸他人, 不能失去敬重之意。

@說話要想打動人, 首先必須積累學(xué)識。

@上司賢明, 下屬才會直言無諱。

@上司昏庸, 下屬就會巧言迷惑。

@上司暴虐, 下屬就會消極順從。

@不能在上司面前把功勞掛在嘴上。

@不能在上司面前推御自己的責(zé)任。

誡下卷

陳述得失的林俊 121/歐陽鐸的銳氣 124/值得信賴的馬人

望 127/曹操的教導(dǎo) 129/才高氣傲的諸葛恪 132/寇恂的

預(yù)言 135/免受責(zé)罰的馮魴 137/賈逵的解惑 140/備受厚

待的王肅 143/陳新甲的感激 146

@言出必行, 予人恩惠要落實到實際行動上。

@謙遜是一個人應(yīng)有的美德, 更是一種人格魅力。

@在應(yīng)對變故時, 一定要鎮(zhèn)靜。

@對心高氣傲的人要抑制。

@對奸偽的人要疏遠(yuǎn)。

@對有智慧的人要倚重。

說人卷

耐心勸告的宇文邕 151/顏真卿的揭發(fā) 154/豁然開朗的李

載義 156/Z口世隆的慚愧 159/擺明利害的徐堅 161/李晟

的準(zhǔn)備在先 164/目光遠(yuǎn)大的李世民 167/元行沖的大聲疾

呼 169/深受教誨的韓世忠 172/韋述的淡泊 174

@規(guī)勸他人重在說理, 而不應(yīng)采取恐嚇手段。

@小人喜歡用虛偽的言辭欺騙人。

@想要說服別人, 首先必須說服自己。

@和聰明人說話, 點到為止即可。

@和愚笨的人說話, 要簡單明了。

@和敵人說話, 能欺騙就欺騙。

@要明世, 首先要明理。

詭辯卷

坦蕩誠實的李憲 179/官文的坐享其功 181/心懷異志的陳

霸先 184/應(yīng)奉的較大忠誠 187/善于應(yīng)對的蕭衍 189/崔

從的鎮(zhèn)定自信 192/自稱愚鈍的蕭穎士 194/王涯的探

查 197/逃脫重罰的陸俟 200/王導(dǎo)的息事寧人 202

@好的學(xué)說和理論以理服人。

@權(quán)術(shù)再高明, 也難以服眾。

@強者一定要表現(xiàn)出善意。

@弱者一定要顯示出勇猛。

@還沒有確定的事情要少評論。

默言卷

不以辯解求生的朱序 207/》,J芳的關(guān)注 209/一廂情愿的拓

跋紹 212/口不擇言的龐尚鵬 214/另取他法的魏忠賢 217

/屢被誤解的范純?nèi)?219/焦慮的申屠剛 222/悲憤絕望的高

攀龍 225/以退為進的王旦 228/呂夷簡的變化 230

@聰明之人不會以言為能。

@兇惡之人不會聽從勸誡。

@慎言往往是人們的保身之法。

@上司和下屬很難真正地交心。

在線預(yù)覽

原文

不明世,言必失。

物難盡,辭勿滿。

舌利非強也。

君子不進饞,小人不進忠。

心予君子,莫予小人。

人不可盡信,言不可盡獻。

功非言成,成乃實也。

人非言親,親乃行也。

人偽則矜,人賤則諱,人困則亂。

媚上者欺,棄友者奸,絕親者禍。

人善勿患讒也。

人非善變,乃不識也。

人非好惡,乃欲多也。

怨不及慎矣。

志異弗謀也。

人忌言廢也。

君子重諾,其心蕩蕩。

小人背信,其心暗暗。

見心知品也。

善言未必善報,誑語未必人厭。

上意乃定也。

智者必重禮焉,賢者必助人焉。

不敬上,無以諫也。

少才識,無以動也。

言盡述,無以寵也。

上明則下直,上昏則下惑,上虐則下諾。

事不攬功,人不揭私,過不擴己。

正而懾上焉。

惠人勿虛,懲人必實。

謙以求賢,靜以應(yīng)變。

傲者抑之,佞者遠(yuǎn)之,智者倚之,庸者詰之。

眷人,人眷也。

苛人,人苛也。

君子不發(fā)危言,小人不道真語,說人先說己焉。

言與智者,晦也。

言與愚者,明也。

言與敵者,詐也。

往勿論,來可期也。

事勿責(zé),理必知也。

道以直焉,術(shù)以詭焉。

上必稱義,下必言忠。

強必表善,弱必顯勇。

未定之事少言,難言之秘勿測。

大處惟爭,小處惟讓矣。

智者不以言能,賢者不以名重,惡者不以誡止。

庸不納忠,明不容奸。

良言易污,/u善易傷。

專權(quán)者上也,保身者下也。

上下難交/u矣。

譯文

不明了人世社會,言語一定會有錯誤。

萬物難以盡述,言辭要留有余地。

能言善辯并不是強詞奪理。

君子不會進獻饞言,小人不會進獻忠言。

真心給予君子,不要給予小人。

人不可以全部信任,心里話不可和盤托出。

功業(yè)不是僅憑言辭就能造就的,成功重在依靠實力。

人們不是僅憑言辭便感到親近,親近重在付出實際行動。

虛偽的人善于夸耀,貧賤的人要懂得忌諱,人在窮困的時候言行往往

會失當(dāng)。

諂媚上司就是欺騙上司,背棄朋友就是步入奸邪,斷絕親情就是自取

禍殃。

品行端正的人不要在意他人的讒言。

一個人并不是喜歡變來變?nèi)?,只是人們并不真正了解他?/p>

沒有人天生喜歡做個惡人,只是他們的欲望太多了。

抱怨人不如慎重地使用人。

志向不同,就不要在一起謀議。

遭人忌恨,說話就全無效用。

君子重視保障,他的內(nèi)心是寬廣的。

小人不守信用,他的內(nèi)心是陰暗的。

透視一個人的內(nèi)心就可知曉他的品德如何了。

好的諫言不一定有好的回報,欺騙人的話不一定讓所有人都厭惡。

上司的心意才是決定人們行止的關(guān)鍵。

有智慧的人一定會重視禮法,賢德的人一定會幫助他人。

不敬重上司,就無法勸諫上司了。

缺少才學(xué)見識,就無法打動上司。

把心里話全部說出,就無法得到上司的寵信了。

上司賢明,下屬就會直言無忌。上司昏庸,下屬就會巧言迷惑。上司

暴虐,下屬就會消極,匝從。

說事情的時候不要攬取功勞,說他人不要揭露其隱私,說過失不要袒

護自己。

一身正氣可使上司敬畏。

予人恩惠不要只說空話,懲罰罪人一定要用實際行動,求取賢人時要

謙遜,應(yīng)對變故時要鎮(zhèn)靜。

對/u高氣傲的人要抑制他,對奸偽的人要疏遠(yuǎn)他,對有智慧的人要倚

重他,對平庸的人要責(zé)難他。

關(guān)/u他人,他人才會關(guān)/u他。

苛求他人,他人也會苛求他。

君子不說恐嚇人的話,小人不說真/u的話,說服他人先要說服自己。

和智者說話,要隱晦。

和愚者說話,要明了。

對敵人說話,要欺騙。

過去的事不要考慮太多,將來才是可以期待的。

事情不要過多地指責(zé),世間的道理一定要了解。

大道依靠正確的道理教育世人,權(quán)術(shù)依靠欺詭來愚弄世人。

在上位的人一定要說自己是講道義的,處下位的人一定要說自己是有

忠心的。

強者一定要表現(xiàn)出善意,弱者一定要顯示出勇猛。

對沒有確定的事情要少加評論,對藏在/u中的秘密不要加以猜測。

大的方面一定要力爭,小的方面只有退讓了。

有智慧的人不以能說會道為能,賢德的人不以名望為重,惡人不會因

為他人勸誡而停止作惡。

昏庸之主不接納忠臣,賢明之主不容忍奸臣。

好的話語容易受到歪曲,/u地善良容易受到傷害。

獨斷專行的是上司,明哲保身的是下屬。

上司和下屬都很難做到把內(nèi)/u的想法毫無保留地說出來。

明世卷

不明世,言必失。物難盡,辭勿滿。舌利非強也。

君子不進讒,小人不進忠。心予君子,莫予小人。

人不可盡信,言不可盡獻。

功非言成,成乃實也。人非言親,親乃行也。

言語的藝術(shù)對人生成敗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說話重在以理服人,不能強詞奪理。

對君子進言可以暢所欲言,但對小人一定要

有所保留。

人心難測,所以對人不能毫無保留。

[原文]

不明世,言必失。

[譯文]

不明了人世社會,言語一定會有錯誤。

[釋評]

言語的藝術(shù)對人生成敗至關(guān)重要,這是人所共知的。要做到言語得體、少

犯錯誤,僅僅在辭令上下工夫是不行的。言語的表述反映著一個人的學(xué)識和水

平,不懂人世社會是說不出有分量的話語的,更不能打動人心,悅?cè)藧偧?。?/p>

解人世社會是言語藝術(shù)的基礎(chǔ)課程,在此經(jīng)受歷練,多下苦功,必有大的

收獲。

[事典]

請求即隱的室防

遼景宗在位時,室防為翰林學(xué)士,兼政事舍人。景宗多次向他詢問古今治

亂得失之道。室防的奏對很合景宗的心意,他每次都能得到景宗的夸獎。

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問室防說:

“皇上自視甚高,對人向來挑剔,你為何屢次受到皇上稱贊呢?”

室防回答道:

“我不是有意奉承皇上,而是在洞察了世事的基礎(chǔ)上,再據(jù)實道來。說話

不能脫離實際,更不可玩弄辭令,否則即使說得天花亂墜,也會令人生厭,久

而久之必生嫌惡。”

一日,室防勸諫景宗說:

“陛下博覽群書,喜歡談?wù)摴湃说檬?,但這還不夠,陛下想以此為鑒治理

天下嗎?”

景宗為難道:

“說說容易,要實踐卻有難度,容待日后再付諸行動吧!”

室防馬上進言說:

“女口果陛下只為一時痛快,大可不必空談。時下弊政不少,僅靠言談是解

決不了實際問題的。請陛下克服畏難之心,抓緊時間行動起來。”

景宗在室防的督促下,終于下定決心,開始切實地整治國政。

室防因為進諫有功,被升為南京副留守。到任后,室防少說多做,事事都

用心用力,做出了不少成績。

室防還親自審案判案。他為此經(jīng)常走訪民間,了解世態(tài)人情。

有人問他說:

“大人高高在上,何必要深人民間?有不明之事,問詢屬吏便可。大人這

樣做太辛苦了。”

室防解釋說:

“我進士出身,說點官話自然不是什么難事,但為了辦案無誤,我豈能輕

率呢?不了解下情,我就分辨不出真假之辭,容易在判案時犯下錯誤,這關(guān)系

到人命啊!”

在不懈的努力下,他判案公平公正,毫無偏袒,人們都稱頌他是難得的

好官。

室防步步高升,升至樞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官同政事門下平章事。

人們都羨慕他,不想室防卻做出了驚人之舉,主動請求告老還鄉(xiāng)。

他在給圣宗的奏章中說:

“臣已老邁,不勝顯位,為朝廷大計著想,臣不能久居大位。臣一人榮耀

為小,朝廷政事為大,臣決意讓賢。”

圣宗很吃驚,他問室防說:

“你有功無失,為何自動請退呢?是朕虧待你了嗎?”

室防誠懇道:

“天恩浩蕩,臣這樣做是為了朝廷,以報效陛下的大恩大德。”

室防無論怎樣解釋,圣宗就是不準(zhǔn)奏。家人勸室防說:

“皇上舍不得你,你就不要堅持了。”

室防沉穩(wěn)道:

“現(xiàn)在我已知道皇上是真心留我,這樣我才略微心安哪!”

隨后,室防說出了他的心里話道:

“我不是故作姿態(tài),而是擔(dān)心皇上猜忌我啊!要知我久居高位,大權(quán)在

握,無論誰當(dāng)皇上都會關(guān)注我,這種事怎能大意呢?我多次請求退隱,正是向

皇上表明心志,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室防越發(fā)受到重用,他卻更加謙遜,絲毫沒有驕傲之情。他分析時弊,向

圣宗大膽進言。圣宗對他的建議都一一采納。

統(tǒng)和八年(990年),室防再次請求退隱。圣宗仍是不準(zhǔn),特下令讓他人

朝可以不跪拜,又賜給他幾案、手杖,還封他為鄭國公。

室防見圣宗意誠,于是不再請辭。他對家人說:

“我這樣做很有必要,你們不要怪我。我深諳人情世故,如此方可避禍。”

室防70歲時去世。圣宗嗟嘆悼惜,停朝兩天,追贈他為尚書令。

[原文]

物難盡,辭勿滿。

[譯文]

萬物難以盡述,言辭要留有余地。

[釋評]

世間萬物奧妙無窮,難以窮盡,任何人面對它都要有敬畏之心,不能口出

狂言,驕傲自大。人的智力和知識是有限的,不可能對萬事萬物都有透徹的了

解,這決定了人要保有謙遜之心,時時戒除自滿自傲之態(tài)。言語要慎重,言辭

不可太滿,這不僅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智慧,而且主宰著一個人的前途命運。大智

主人對此都是極力奉行的。

[事典]

張齊賢的挫折

宋太祖趙匡胤登上大位時,曹州冤句人張齊賢曾向趙匡胤獻策十條,其中

四條被趙匡胤采納。張齊賢很不滿足,他對趙匡胤說:

“臣的建言沒有不妥之處,陛下不應(yīng)有所舍棄。”

趙匡胤不悅道:

“你如此自負(fù),便是一大缺失,難道你還不明白嗎?”

張齊賢仍是辯解,趙匡胤一氣之下,命武士把他拽出殿外。

趙匡胤沒有對張齊賢加官封爵,他對弟弟趙光義說:

“張齊賢狂妄自大,不經(jīng)磨煉,難成大器。朕要讓他吃些苦頭,以消其

傲氣。”

趙光義說:

“此人言語有物,見解不凡,當(dāng)是有大才之人,陛下何必苛求他呢?”

趙匡胤道:

“正因他有才有識,朕才不想讓他自毀前程。由于他過于自負(fù),如果讓他

受些苦難,相信他必會徹悟,這樣對朝廷更為有用。”

張齊賢雖有大才,卻不為朝廷所用,人們都說是因他太顯露鋒芒的緣故。

有人對他說:

“世上的能人很多,你不知道的事理很多,你為何不謙遜一點呢?真正的

賢人沒有一個是喜歡自我夸耀的,你的遭遇都是你自找的。”

張齊賢痛加反省,省悟道: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不可或缺的,何況是我呢?我不懂的地方還很

多,今天的下場都怪自己平日太狂妄!”

張齊賢開始收斂自己的言行,不再以善言為能了,臉上總是一副思索的

模樣。

趙光義選拔進士時,張齊賢以大理評事的官階做了衡州通判,正式步入仕

途。張齊賢對朋友說:

“我從前自以為洞明萬事萬物,結(jié)果遭人冷落,屢受坎坷,這個教訓(xùn)太深

刻了。現(xiàn)在我要牢記這一點,謙遜做人。”

不久,衡州逮捕了一批盜賊,論罪應(yīng)該全部處死。

張齊賢不敢大意,他說:

“人都有失察的時候,況且這次關(guān)系到這么多人的性命,一定要格外謹(jǐn)

慎,我還要復(fù)查。”

復(fù)查費時費力,部屬對他說:

“大人身為長官,不應(yīng)做如此辛苦之事,大人只要批復(fù)一下就可以了。”

張齊賢搖頭道:

“批復(fù)容易,令人死而復(fù)生就不可能了,我不能肯定自己不會出錯。”

張齊賢仔細(xì)復(fù)查此案,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有五人是被冤枉的。這五人因此得以活命。

張齊賢長吁短嘆,對部屬說:

“我從前自恃聰明,犯了不少的錯誤,可見所謂的聰明是不的。我們

都應(yīng)尊重事實,在實踐中增強自己的才干。”

宋太宗雍熙初年(984年),張齊賢任左諫議大夫。他向太宗進言十分謹(jǐn)

慎,從沒有武斷夸口之辭。

一次,太宗對張齊賢說:

“你從前頗有狂妄之舉,現(xiàn)在卻有怯懦之嫌,為什么會這樣呢?”

張齊賢回答道:

“臣已知世事復(fù)雜,不敢再輕下斷言,臣自覺較從前進益許多。”

太宗點頭說:

“你如此檢視自己,說明你不再逞口舌之利了,這才是朕所愿見的。”

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大舉北伐,楊業(yè)在代州戰(zhàn)死。太宗向群臣詢問

對策,張齊賢主動請求前往邊塞,他說:

“我軍雖敗,但決不可后退示弱。臣愿前往代州,為朝廷分憂。”

太宗吃驚道:

“你可有退敵之策?”

張齊賢把苦思之策一一道出,后道:

“臣的策略要付諸實施,一定要臣親往邊塞。如有問題,臣可隨時調(diào)整。

臣不敢紙上談兵,懇請陛下允準(zhǔn)。”

太宗被張齊賢的誠心打動,他不僅馬上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而且高聲贊

揚說:

“用心謀劃,主動請纓,非大忠大勇之人不可為之。你如此為朝廷盡心,

朕十分安慰,相信你必獲成功!”

張齊賢被朝廷任命為給事中、代州知州。他一上任,便親自察看地形,組

織兵馬,做了充分的應(yīng)戰(zhàn)準(zhǔn)備。他對將士們說:

“戰(zhàn)爭是殘酷的,驕傲輕敵只會使自己送命,這是不容有絲毫大意的。你

們都要檢討自己,全力以赴。”

遼兵來犯,張齊賢率眾迎擊,接連獲勝。他也因功于淳化二年(991年),

晉升為參知政事。

網(wǎng)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zé)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东安县| 抚州市| 年辖:市辖区| 惠东县| 抚松县| 驻马店市| 贵州省| 噶尔县| 盐津县| 廉江市| 海林市| 东乡族自治县| 德安县| 平昌县| 澜沧| 都江堰市| 建湖县| 黎川县| 蓬安县| 广灵县| 建水县| 达尔| 虹口区| 将乐县| 乌苏市| 平果县| 江口县| 无棣县| 扎赉特旗| 曲松县| 宝坻区| 萨迦县| 常熟市| 吴旗县| 曲周县| 突泉县| 白水县| 易门县| 黄骅市| 页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