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卡耐基的三大經典著作之一。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人們的生活方式、職業生涯等也變幻莫測,很多人面對現實無所適從,充滿迷茫??突倪@本書開出了幫助人們排解憂慮、回歸幸福生活的良方。本書自問世以來,引導無數人消除內心焦慮、擺脫生活愁苦,過上了快樂幸福的日子。本書的條條建議與忠告如良師之益言、親友之暖語,它將幫助您調整自己的心理,開創新的生活??突跁刑峁┑囊惶鬃晕医鈶n的公式,對生活在經濟危機環境下的現代男女尤其管用。
改變每個人生活的心理健康指南書,幫助讀者排解憂慮的"靈丹妙藥"英文版銷量高達600萬冊。
戴爾·卡耐基,美國著名演講家、作家、公共演說家、推銷與企業培訓顧問、人際關系專家。他于1888年11月24日出生于密蘇里一個貧窮農民家庭,上高中和大學期間就積極加入辯論俱樂部。師范學院畢業后,他在內布拉斯加當過推銷員,到紐約當過演員,后成為美國青年基督教協會
序言
及時篇 克服憂慮的基本準則
1 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艙里"
2 消除憂慮的靈丹妙藥
3 憂慮是健康的大敵
第二篇 分析憂慮的基本技巧
4 如何分析和解決憂慮問題
5 將憂慮減半的四個步驟
第三篇 如何改變憂慮的習慣
6 如何消除內心的憂慮
7 不要為小事而煩惱
8 消除憂慮的法則
9 適應不可避免的事實
10 讓憂慮至此為止
11 不要試著去鋸木屑
第四篇 平安快樂的七大辦法
12 活在今天的方格中
13 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
14 不要指望別人感激你
15 盤算你所得到的恩惠
16 保持自我本色
17 只有一個檸檬,就做杯檸檬汁
18 如何在十四天內治愈憂郁
第五篇 不要為批評煩惱
19 沒有人去踢一只死狗
20 不讓批評之箭中傷你
21 我所做過的蠢事
第六篇 保持精力旺盛的六大方法
22 保持每日多清醒一小時
23 是什么弄得你筋疲力盡
24 家庭主婦如何避免疲勞,保持年輕
25 防止疲勞和憂慮的四大良好習慣
26 倦怠導致疲勞、憂慮與怨恨
27 不再為失眠而憂慮
第七篇 如何找到讓你快樂而獲得成功的工作
28 一生最重要的決定
第八篇 如何削減家庭收支的憂慮
29 70%的煩惱與金錢有關
及時篇 克服憂慮的基本準則
生活在"今天的密封艙里"
1871年春天,一位年輕人手拿一本書,他看到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對他的前途產生了莫大的影響。他是蒙特瑞爾綜合醫院的一位醫科學生,他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憂慮:擔心怎樣通過期末考試,擔心該做些什么事情,擔心到哪里去,擔心怎樣才能-開業,擔心怎樣才能生活……
正是這句只有21個英文單詞的話,使他成為同代人中最有名的醫學家。他創建了世界知名的約翰斯•霍普金斯醫學院,成為牛津大學醫學院的客座教授——這是英國醫學界的較高榮譽——他還被英國國王冊封為爵士。在他去世以后,人們用兩大卷書——厚達1466頁的篇幅——完整地講述他的一生。
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奧西耶爵士。1871年春天他所看到的那句由托馬斯??ㄈR爾所寫的話,幫助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一生,這句話就是:"我們首要去做的事情不是去觀望遙遠的將來,而是去明明白白地做手邊之事。"
42年之后,在一個春暖花開之夜,郁金香開滿了校園,威廉。奧西耶爵士正在對耶魯大學的學生發表演講。他對那些耶魯大學的學生們說,像他這樣一位曾經在四所大學當過教授,寫過一本很受歡迎的書的人,似乎應該有一個"特殊的頭腦",但其實不然。他說,他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大腦其實"最普通不過了"。
那么他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么呢?他認為,這是因為他生活在一個"只有今天的密封艙"里。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先看看下面這則故事吧!
在奧西耶爵士到耶魯演講的幾個月以前,他乘坐一艘巨輪橫渡大西洋,他看見船長站在舵室里,撳下一個按鈕,輪船立即發出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音,船艙的幾個部分立刻彼此隔絕開來——分成了幾個封閉防水的隔水艙。在對耶魯大學的學生演講時,奧西耶說:
"你們每個人的身體組織都要比那艘海輪精美得多,你們要走的航程也遙遠得多,我要勸誡各位的是,你們也要學會怎樣控制一切,生活在一個`只有今天的密封艙`里,這才是確保航行安全的好方法。只要你到舵室去,就會發現那些大的隔離艙都可以使用,按下按鈕,注意傾聽你生活的每一個層面,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已經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個按鈕,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一隔斷那些尚未來臨的明天。這樣你就保險了——爾有的只是今天……切斷過去,將已逝的過去埋葬;切斷那些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日的重擔,加上昨日的重擔,就會成為今日的較大障礙,要把未來像過去一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也取決于今天……沒有明天這個東西,人類得到救贖的日子就是現在。精力的浪費、精神的苦悶,都會緊隨著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那么把船前船后的大隔艙都關斷吧,準備養成一個好習慣,生活在`只有今天的密封艙`里。"
這么說來,我們是不是不要憧憬明天,不應該為明天而努力呢?不!絕不是這樣!在那次演講中,奧斯勒繼續說,為明日做好準備的好方法就是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熱誠,把今天的工作做得盡善盡美,這就是你迎接未來的辦法。
奧斯勒爵士還告誡耶魯大學的學生以基督徒的禱告開始每日的生活:"請主賜予我們今天,以作為今日的面包吧!"
請記住,禱告者只是在祈求今天的面包。他們并未抱怨昨天吃過的過期的面包,他們并未說:"主啊!近期玉米產區嚴重干旱,明年也許還會面臨旱災,我們明年之秋該吃什么呀?如果我失去工作,仁慈的主啊!我那時從何處找到面包?"
奧斯勒教我們只為今天的面包而禱告。也只有今天的面包才是你能吃到的。
一定要為明天著想,不錯,要精心地考慮、計劃和準備,而不是為明天而擔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軍事領袖必須為將來計劃,可是他們絕不能有任何焦慮。 "我把我們好的裝備,供應給好的士兵。"指揮美國海軍的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說:"然后盡可能向他們作出最明智的命令,我所能做的就是這些。"
"若是一條船沉了",金繼續說道,"我不能把它撈起來。要是船在往下沉,我也擋不住。我把時間花在解決明天的問題上,要比為昨天的問題而后悔好得多了,何況我如果總是為這些事情煩心的話,我也不能支持很久。"
不論是在戰時還是在和平時代,一個好想法和壞想法的分別是:好的想法考慮到原因和結果,從而產生一個很合乎邏輯、很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想法通常會導致一個人的緊張和精神崩潰。
我最近很榮幸能訪問阿瑟•蘇茲柏格,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紐約時報》的發行人。蘇茲柏格先生告訴我,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燒過歐洲的時候,他感到非常吃驚,對未來非常擔憂,以致幾乎無法入睡。他常常在半夜爬下床來,拿著畫布和顏料,望著鏡子,想畫一張自畫像。他對繪畫一無所知,可他還是畫著,好讓自己不再擔心。蘇茲柏格先生告訴我,,他用教堂里的一首贊美詩中的一句話作為他的座右銘,終于消除了他的憂慮,得到了內心的平安。這一句話是:"僅只一步足矣。"
帶引我,仁慈的燈光……
讓你常在我腳旁,
我并不想看到遠方的風景,
只要前行一步就好了。
大概就在這個時候,有個當兵的年輕人也同樣學到了這一課,他的名字叫做泰德•本杰米諾,住在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城——他曾經憂慮得幾乎喪失了斗志。他寫道:
1945年4月,我憂愁得患了一種病,醫生稱之為結腸痙攣癥,這種病使人極為痛苦,如果戰爭那時還不結束,我想我整個人都會垮了。
我當時整個人筋疲力盡。我在第94步兵師,擔任士官,負責建立和保持一份在戰爭中死傷和失蹤者的記錄,還要幫忙發掘那些在戰爭激烈的時候被打死的、被草掩埋在墳墓里的士兵。我要收集那些人的遺物,要地把那些東西送回到他們的家人或近親手里。我一直在擔心,怕我們會造成那些讓人很窘的或者是很嚴重的錯誤,我擔心我是不是能撐得過去,我擔心是不是還能活著回去把我的獨生子抱在懷里一個我從來沒有見過的1 6個月的兒子。我既擔心又疲勞,整個人瘦了34磅,而且擔憂得幾乎發瘋。我眼看著秘書的兩只手只剩下皮包骨。我一想到自己瘦弱不堪地回家就害怕,我整個人都崩潰了,哭得像個孩子,渾身發抖……有一段時間,也就是德軍開始大反攻不久,我常??奁規缀醴艞夁€能成為一個正常人的希望了。
我住進了醫院。一位軍醫給了我一些忠告,就是這些忠告改變了我的整個生活。在為我做完一次徹底的全身檢查之后,他告訴我,我的問題純粹是精神上的。"泰德,"他說:"我希望你把你的生活想像成一個沙漏,你知道在沙漏的上一半,有成千成萬粒的沙子,它們都慢慢地很平均地流過中間的那條細縫。除了弄壞沙漏,你跟我都沒有辦法讓很多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你、我和每一個人,都像這個沙漏。每天早上開始的時候,有一大堆的工作等著去做,讓我們覺得自己一定得在當天完成??扇绻覀儾皇且淮巫鲆患?,讓它們慢慢地平均通過這24小時,像沙粒通過沙漏的窄縫一樣,那我們就一定會損害到我們自己的身體或精神了。
從值得紀念的那24小時起,當軍醫把這段話告訴我之后,我就一直奉行著這種哲學。"一次只流過一粒沙……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這個忠告在戰時挽救了我的身心,對我保持目前生意場上的位置,我現在是巴爾的摩商業信用公司的一名股市操作職員。我發現,生意場上也會遇到戰場上的同樣問題,一次要做好幾件事情一但我們卻沒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我們的材料不夠了,我們的新表格要處理,還要安排新的資料,地址的變動,分公司的增開和關閉等等。我不會再緊張不安,因為我記得那個軍醫告訴我的話:"一次只流過一粒沙子。一次只做一件工作。"我一再對自己重復地念著這兩句話。我的工作比以前更有效率,做起事來也不會再有那種在戰場上幾乎使我崩潰的、迷惑和混亂的感覺。"
現實生活中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我們的醫院里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床位都是留給神經或者精神有問題的人。他們都是被累積起來的昨天和令人擔心的明天聯合起來的重擔所壓垮的。而那些病人中,大多數只要能奉行耶穌的這句話:"不要為明天憂慮。"或者是威廉•奧斯勒爵士的那句話:"生活在一個只有今天的密封艙里。"他們也能走在街上,過著快樂而有益的生活了。
你和我,在現在這一剎那,都站在兩個永恒的交匯之點——已經永遠永遠地過去,以及延伸到無窮無盡的未來——我們都不可能活在這兩個永恒之中,甚至連一秒鐘也不行。若想那樣做的話,我們就會毀了自己的身體和精神。所以,我們應該以能活在所能活的現在這一時刻而感到滿足吧,從現在一直到我們上床。羅伯特•L•史蒂文森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