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深知西方文明的缺陷以及西方觀點無法深層了解中國文明的局限性。他站在中國文明的深處,拋棄井蛙的狹隘,用海燕的自由翱翔與廣闊視野來看中國數千年的發展。
本書從文化與文明的發展入手,分析了中國的發展歷程,并指出,世界其他“民族國家”的發展道路不可取,中國的發展道路并非這種崛起—鼎盛—衰退三部曲模式,而是一直堅持走文明道路。本書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引證和對國際趨勢的分析,澄清了“中國威脅論”“中國中心論”“中國傲慢論”等西方對中國的誤讀,批評了“種族主義傾向”和“文明中心傾向”對人類發展的負面影響。作者認為,中國的發展對全球的繁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會使人類文明再攀高峰。
耄耋之年的國際學者譚中先生封筆之學術著作
集多年思考和跨國學術研究之心得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歷史讀物,而是一部重新評述中國文明史的傳世之作,更可能是在費正清的《中國:傳統與變遷》和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之后能影響全球中國觀的代表作。
譚中,“現代玄奘”譚云山長子,祖籍湖南茶陵,1929年生于馬來西亞。小時在中國成長,曾受大學教育,1971年獲印度德里大學歷史博士,2013年獲泰戈爾創辦的印度國際大學較高榮譽學位,是繼、譚云山、巫白慧后得此榮譽的第四位中國人。曾在印度工作45年,擔任德里大學、尼赫魯大學教授兼系主任,是印度中國研究所創所主席,退休后定居美國,為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十余年。
出版中英文書籍20多部。其中,2015年初出版的英文書Himalaya Calling: The Origins of China and India全球知名,成為Google上有關中印關系信息的參考資料。
2010年榮獲印度國家二等蓮花獎。同年在新德里接受總理授予的“中印友好貢獻獎”。2015年11月獲得第6屆世界中國學論壇“特殊貢獻獎”。現在是云南大學顧問兼訪問教授、云南社會科學院名譽院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名譽高級研究員、云南文史館名譽會員。
序 言 警惕“中國中心論” 重讀中國文明史 1
導 論 1
及時章 從“地理共同體”走向“政治共同體” 13
一、中國文明誕生于“喜馬拉雅圈”搖籃 13
二、“地理共同體”孕育出中國“文明共同體” 21
三、中國文明圈早期的百花齊放 25
四、中國早期文明的政治發展 32
第二章 秦漢時期:及時版大一統中國命運共同體 55
一、秦朝是中國文明發展的里程碑 56
二、漢朝堅定走上“文明道路” 66
三、秦漢時期打造的中國“命運共同體”及時版 83
四、外來民族加入中國命運共同體的整合過程 91
第三章 隋唐宋:新版中國命運共同體的歌舞升平與悲慘結束 99
一、隋朝重新統一中國 101
二、唐朝——中國歷史黃金時期 104
三、宋朝:歌舞升平、樂極生悲 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