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揭示了有關巴巴羅薩行動的大量經驗和分析,而這場戰役可能是20世紀重要的軍事事件之一。赫爾曼 霍特深入剖析了自己在巴巴羅薩行動期間的各種決策,一針見血地分析了德國軍隊侵蘇計劃的起源、發展和目標,以及面對的問題,決策過程和軍方領導人所犯的錯誤,還從自己的視角探討了德國軍隊應該如何行動,才能終取得勝利。本書是赫爾曼 霍特對蘇德戰爭的手分析,對于每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感興趣的朋友來說,都是難得的著作。
德軍高級將領視角下的巴巴羅薩戰役,
不可多得的二戰蘇德戰爭分析。
他功勛卓著而被一路拔擢到大將,戰爭結束后卻淪為階下囚。
他是與古德里安向莫斯科并肩突擊的裝甲指揮官,
他曾勢不可當,也曾鎩羽而歸,
他是在蘇德戰爭中殫精竭慮的德國陸軍大將。
赫爾曼 霍特(1885-1971年)曾在及時次世界大戰中榮獲鐵十字勛章,二戰爆發時擔任摩托化軍軍長。在巴巴羅薩戰役期間,霍特擔任德軍中央集團軍群第三裝甲集群司令官,直到1941年年底調任第17集團軍司令官。1942年6月霍特擔任第四裝甲集團軍司令,率部參加了斯大林格勒戰役。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之后,希特勒指責霍特未能頂住蘇軍的反擊而將其解職。經過紐倫堡法庭之后霍特入獄六年。出獄之后被部下稱為“老爹”(Papa)的霍特專心寫作,85歲時在德國戈斯拉爾去世。
前言
地圖集
及時章 戰術、戰役和戰略的界線
核戰爭對政治和戰略的影響
核武器對戰場的影響
核武器影響之下裝甲部隊的戰役使用
對軍事歷史的研究
第二章 背景——戰役計劃的起源
軍事和政治形勢
巴巴羅薩
注意事項
展開命令
注意事項:高層領導危機?
突破還是包圍?
評估1941年紅軍的實力
德國是否為東線戰爭做好了準備?
戰區地理
第三裝甲集群及其右君可能遭遇的敵軍編制
戰爭爆發之前
第三章 殲滅國境地域之敵
6月22日-7月1日,突破至維爾紐斯—利達公路:1941年6月22日突然襲擊
1941年6月23日,大失所望
1941年6月24日,勝利與進一步失望
6月24日清晨,第三裝甲集群參謀人員的考慮
及時個合圍圈——明斯克
第四章 在希特勒大本營
1941年6月26-30日
第五章 從明斯克到西德維納河
1941年7月1-7日,重啟攻勢
一名新的指揮官:密切協同
強大蘇軍的抵抗
裝甲部隊渡河
第六章 斯摩棱斯克戰役
7月8-16日,激戰維捷布斯克!
7月10日晚,我對局勢的評估
7月4-7日,在希特勒大本營
7月11-15日,第二個包圍圈
7月15-18日,包圍圈上的缺口
第七章 封閉斯摩棱斯克包圍圈
7月16日-8月16日,涅韋爾—大盧基
7月18-27日,蘇軍對第三裝甲集群東部及北部戰線發起解圍反擊
第三裝甲集群行動的結束以及截止到7月底整個戰線的戰局
第八章 莫斯科、基輔還是列寧格勒
1941年7月19日,國防軍較高統帥部第33號令
希特勒放棄戰役計劃
沮喪中的陸軍總司令部
7月23日,“第33號指令”的補充命令以及廢止
1941年7月30日,國防軍較高統帥部“第34號命令”:“重整”
截止到1941年8月15日的戰局
1941年8月12日,“第34號命令”之補充命令的下達
關鍵性決定
1941年8月18-22日,基輔,而不是莫斯科
第九章 維亞濟馬戰役的戰略背景
1941年9月,第三裝甲集群作戰態勢
戰役考慮
第三個包圍圈
結論
生平
附錄
圖片集
第六章
斯摩棱斯克戰役
7月8-16日,激戰維捷布斯克!
7月7日下午,第20裝甲師在第八航空軍的支援下,肅清了烏拉附近西德維納河右岸之敵,由于蘇軍在此處的兵力并不強,因此戰斗損失小,當天晚上開始架設渡橋。7月8日拂曉,坦克團渡過西德維納河,而在夜間戰斗中蘇軍一直抵抗,天亮之后更是越發頑強。直到7月9日,第20裝甲師才開始以坦克為先導向維捷布斯克進攻。第20裝甲師沿公路前進,一路俘獲了不少蘇軍潰兵,抵達維捷布斯克西郊時,發現城中正燃起一片大火,城中的共青團員正在縱火焚毀公共建筑物,西德維納河的大橋也被炸毀了一部分。但蘇軍在城中的抵抗微乎其微,德軍7月10日即肅清了維捷布斯克。此后,蘇軍從北邊和東南方向對維捷布斯克發起兇猛地反擊,均被擊退。而蘇軍一個由烏克蘭人組成的師當時正在從城北趕來,但剛剛抵達涅韋爾和戈羅多克。
第39裝甲軍軍長施密特將軍命令第20摩托化步兵師從別什科維奇渡過西德維納河向維捷布斯克開進,施密特希望將突破的重點放在這里。第20摩托化步兵師跟隨在第20裝甲師附近,及時趕到頂住了蘇軍烏克蘭師的攻擊。
第18摩托化步兵師根據命令,擺脫同波洛茨克敵人的交戰,向南進發。7月9日該師在烏拉渡過西德維納河,然后從戈羅多克向維捷布斯克敵軍的后方展開攻擊。
第7裝甲師當面之敵的抵抗漸漸減弱。相比之下,從7月8日開始第二裝甲集群在第聶伯河北部執行防御任務的部隊頻頻向第39裝甲軍告急,聲稱被蘇軍強大裝甲部隊“突破”。盡管這些報告大多是夸大其詞,但是蘇軍在奧爾沙附近的攻勢確實引發了第4裝甲集團軍的擔憂,因此集團軍司令部在7月8日命令第二裝甲集群延緩渡過第聶伯河進攻,并且尋求和第三裝甲集群建立聯系,后者正不斷從南向北攻擊維捷布斯克。然而,古德里安在7月9日斷言向第聶伯河地進攻“將對這場戰役在本年的結果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后來的事實證明他說對了。 就在同24小時,克盧格批準渡過第聶伯河發起進攻。第三裝甲集群得到的命令不是要立即派出最終在7月8日從明斯克脫身的第12裝甲師,配合攻擊維捷布斯克的第7裝甲師,而是命令第12裝甲師經過先諾掩護第二裝甲集群的北翼。第三裝甲集群從斯摩棱斯克北翼包抄進攻,削弱了第二裝甲集群從正面發動的攻擊。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部的一系列調整,有可能導致博克在7月10日向布勞希奇報告,從而干涉集團軍司令部的命令,使得各裝甲集群的行動變得更加復雜。
我軍對蘇軍的部署情況越發明了。蘇軍一名高射炮部隊軍官的供認,根據7月8日下達的命令,下轄6個師的蘇軍第19集團軍將從俄羅斯南部抵達,并且進入維捷布斯克以東,守備奧爾沙—維捷布斯克地域。第39集團軍奉命殲滅該敵。空中偵察報告在斯摩棱斯克以東至涅韋爾一路沿線的火車站出現了嚴重擁擠,因為很多列車無法及時進站。在涅韋爾有個非常大的收容站,收容散兵然后將其送往前線。
7月10日,隸屬第三裝甲集群的第23軍接替了齊斯納橋頭堡陣地,第57裝甲軍得以投入其他行動。
7月10日晚我對局勢的評估
第39裝甲軍的3個師(包括第18摩托化步兵師)在別什科維奇和烏拉渡過西德維納河,果斷地奪取了維捷布斯克。而在第聶伯河—西德維納河方向,蘇軍據守的戰線出現了一個寬大的缺口。德軍必然要在接下來的幾天里利用這一情況實施有利的戰役機動,但是究竟在哪個方向采取行動呢?
比較有吸引力的方案是第39裝甲軍以一部朝西北方向越過西德維納沿線向波洛茨克進攻,并且為第57裝甲軍、第6軍和第28軍渡河鋪平道路。哈爾德比較支持這個計劃,然而如果按照該方案行動,勢必要將裝甲集群分散使用,削弱向主要方向即東方實施攻擊的兵力。第4裝甲集團軍將別列斯涅沃(位于斯摩棱斯克東北60公里)、韋利日和涅韋爾設置為第三裝甲集群的主要攻擊目標。但是在這條幾乎呈90度的戰線上到底哪里才是攻擊重點?如果將主攻方向放在北邊,經由涅韋爾進攻從后方打擊蘇軍,該敵可能趕在北方集團軍群南翼抵達之前撤退,或者是在奧波奇卡以南堅守。但是第三裝甲集群會因此跟在第四裝甲集群(從奧斯特羅夫向列寧格勒進攻)的后邊,進入大盧基以北、伊爾門湖以南無法通行的地域。由于第二裝甲集群要在奧爾沙以南第聶伯河沿岸發動猛攻,第4裝甲集團軍因此要一分為二。
為了實現戰役企圖,對第4裝甲集團軍來說,至關重要的是困住在維捷布斯克遭到打擊的蘇軍部隊,并且奪取斯摩棱斯克和別雷之間的山脊地帶。接下來第三裝甲集群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配合第二裝甲集群,奪取斯摩棱斯克東北第4裝甲集團軍左翼的亞爾采沃,該城是集團軍的主要目標。如果第三裝甲集群迂回斯摩棱斯克,可以在不受妨礙的情況下直撲蘇軍后方,并且準備在該敵沒有被第二裝甲集群迅速殲滅的情況下,切斷其東撤的道路。
因而第三裝甲集群在7月10日晚上報告了其決定,命令第39裝甲軍經由韋利日向東北方向推進,第57裝甲軍經由涅韋爾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