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和社會文叢:法治的代價·法律經濟學原理批判》秉承的一個基本觀念在于:所有制度都有利弊,所有選擇都要付出代價;問題僅僅在于,就可能的利弊得失和成本收益而言,哪種制度選擇的代價小。
我們應當堅持改革,但是不能簡單地把"改"等同于"好"。天下沒有靈丹妙藥,法治也不例外。世上沒有免費午餐,法律也不例外。制度改革和規則選擇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應當是細致分析每種制度的利弊得失,具體比較不同選擇的可能后果,從而找到總體而言收益大、代價小的那種實踐方案。應當反復追問的是,一個法律、規則、制度、乃至體制改變之后,是否在總體上會比以往更好。只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增量改革。
1977年生,黑龍江人。北京大學法學學士2000年,法學博士2005年,耶魯大學法學碩士LLM,2006年。北京大學法學院講師2006—2009年,副教授2009年至今。教授法理學、法律經濟學、法律社會學、司法制度研究、法學論文寫作與資源檢索等課程。2011年2月起至今,在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掛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序言
導論:夏娃的蘋果
一、思想實驗:夏娃的蘋果
二、實驗的擴展:科斯的困境
三、實驗的推進:伊甸園里的"壞孩子"
四、進一步的分析:法律救濟的規則選擇
五、規則選擇的效率比較
及時章 經濟運行的法律影響:科斯框架中的法律立場
一、問題:科斯定理與法律界權
二、市場之前提:"科斯及時定理"中的法律界權
三、市場之替代:"科斯第三定理"中的法律界權
四、市場的前提還是替代?科斯框架的必要澄清
五、忽略界權成本的邏輯謬誤
六、科斯框架的界權成本問題
第二章 法律的性質
一、問題的提出
二、權利界定與交易成本
乏、權利的性質
四、權利的邊界
五、法律的統治
六、概念的意義
七、視角的分歧
八、結語:法治的代價
第三章 科斯定理及其推論的界權成本問題
一、界權成本:應予考察的問題
二、概念的界定
三、科斯推論的理論謬誤
四、科斯框架的法律經濟學修正及其局限
五、研究進路的轉變
第四章 科斯框架的修正與界權原則的重構
一、零界權成本假設:法律經濟學的視角轉換m
二、霍布斯條件與洛克世界:法律經濟學的初始位置
三、洛克福利函數:一個理論描述
四、科斯定理的理論偏差
五、科斯推論的法律經濟學重構
六、余論:回歸"科斯方法"
第五章 法律救濟的規則選擇:財產規則、責任規則與卡-梅框架的重構
一、規則結構與規則選擇
二、"卡一梅框架"的原初結構
一禁易規則
二財產規則
三責任規則
三、"卡一梅框架"的前后延展:管制規則與無為規則
一管制規則
二無為規則
四、重構"大教堂":規則結構的邏輯劃分
五、規則選擇的意識形態
六、結語:中國法上的可能應用q
第六章 規則選擇的效率比較:以環境保護制度為例
一、從"環境群體性事件"談起
二、"河流污染案":一個思想實驗
三、事后成本與事前激勵
四、規則類型與市場類型
五、回到"污染案":效率比較的實踐應用
六、結語:法律選擇的制度成本
第七章 肥羊之爭:產權界定的法學和經濟學分析
一、逐"羊"中原:"小肥羊"商標案
二、《商標法》第11條與產權界定的競爭原則
三、《商標法》第31條與產權界定的衡平原則
四、單一競爭原則的無效率與輔助衡平原則的必要性
五、其他替代解決方案的檢討
六、產權界定的責任規則
七、《商標法》第條與產權界定的和諧原則
八、結語:"肥羊之爭"與中國產權制度改革
第八章 人各有價:信用危機與市場經濟
一、中國當代的誠信危機。
二、道德主義與科學主義
三、"魚水之歡":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下的"誠信"
四、"青黃不接":市場經濟對傳統誠信的摧毀
五、"人各有價":市場機制下的誠信特點及其建立條件"
六、政府與法律的作用及其限度
七、克服現代誠信危機和完善誠信定價制度的法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