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護理人員崗位培訓》講述醫療衛生工作關系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關系著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護理工作是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學和臨床醫學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在醫院的發展進程中并駕齊驅。現代醫院的發展,必須關注臨床醫學與護理學科的同步前進與協調發展。
《臨床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溫賢秀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四川省人民醫院護理部,四川省護理質量控制中心主任,主任護師,碩士生導師,四川省衛生廳學術帶頭人,四川省勞動模范。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30余年,曾到日本及美國研修學習。主編、參編專著10部,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獲省、市科技進步成果獎4項。現任四川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中華護理學會繼續教育專委會副主任,中華護理學會行政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護理學會外科專委會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護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四川省康復醫學會護理分會會長等職;擔任《中國護理管理雜志》、《護理學雜志》、《實用醫院臨床雜志》、《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等雜志編委。
孫曉燕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 四川省人民醫院護理部教學護士長,副主任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及護理管理工作30余年,任呼吸科護士長15年。副主編、參編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參與開發專利3項,轉讓1項,獲市科技進步成果獎1項。現任四川省護理學會民營專委會委員。
目錄 及時章緒論
及時節相關概念
一、崗位管理與崗位培訓
二、護理人員崗位管理與崗位培訓
三、護理人員崗位勝任力
四、護士職業生涯規劃
五、護理職業獲益感
第二節國內外護理人員崗位培訓與繼續教育現狀
一、美國護理繼續教育體系
二、英國“院校結合”護理繼續教育模式
三、中國香港地區“一人一計劃”護士在職培訓模式
四、中國臺灣地區護理人員專業進階培訓模式
五、中國內地護理人員崗位培訓與繼續教育現狀
第三節開展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背景與作用
一、背景
二、作用
第四節開展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基本策略
一、基本思路
二、原則與方法
三、實施步驟
四、21世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思辨與展望
第二章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相關理論
及時節勝任力理論
一、概述
二、勝任力理論在護理人員崗位培訓中的應用
第二節職業理論
一、概述
二、職業理論在護理人員崗位培訓中的應用
第三節成人學習理論
一、概述
二、成人學習理論在護理人員崗位培訓中的應用
第四節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一、概述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護理人員崗位培訓中的應用
第三章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教學方法及效果評估
及時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常用教學方法
一、傳統教學方法
二、創新教學方法
第二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教學方法的應用
一、理論授課
二、護理查房
三、病案討論
四、技能培訓
五、床邊帶教
第三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的效果評估
一、概述
二、培訓效果常見評估模型
三、培訓效果評估方法與工具
四、培訓效果評估流程
第四章護理人員崗位的設置與層級
及時節護理人員崗位的設置
一、目的
二、原則
三、分類
四、影響因素
第二節護理人員分級與晉級
一、臨床護理人員分級與晉級
二、護理管理人員分級與晉級
第三節護理人員崗位分析
一、概述
二、護理崗位分析
三、制定護理崗位說明書
四、護理崗位說明書范例
第五章護理人員崗位培訓體系的構建
及時節國內外培訓體系的現狀與發展
一、培訓體系發展現狀
二、培訓體系發展趨勢
第二節護理人員崗位培訓體系的構建思路
一、構建培訓體系的背景思路
二、構建護理人員崗位培訓體系的設計思路
第三節高效護理人員崗位培訓體系建立實踐
一、高效培訓體系的建立
二、高效培訓體系的組成及內涵
第六章臨床護理人員崗位層級培訓實踐
及時節概述
一、護理崗位層級管理
二、護理人員崗位層級培訓
第二節臨床護理人員崗位層級培訓的實施
一、畢業后規范培訓
二、繼續護理學教育
第三節臨床護理崗位培訓考核
……
第七章護理人員臨床兼職崗位培訓實踐
第八章護理管理人員崗位培訓實踐
第九章護理人員崗位培訓管理實踐
附錄
參考文獻
查房護士:
答問記錄8
術前護理:①向患者說明介入治療的必要性、簡單過程及手術成功后的收益等,幫助患者保持穩定情緒,增強信心,取得患者積極配合;②指導患者完成必要實驗室檢查(血常規、血型、出凝血時間、血電解質、肝腎功能等);③備皮:需要行雙側腹股溝及會陰部或上肢、鎖骨下靜脈穿刺術區備皮及清潔皮膚;④青霉素試驗及造影劑碘過敏試驗;⑤指導訓練患者床上大小便;⑥術前宣教(介紹手術的目的、過程及術中注意事項)。
術后護理:①臥床休息,穿刺側肢體制動10~12小時。②24小時連續心電、血壓監護,嚴密觀察有無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急性期并發癥。若術后血壓不穩定者每15~30分鐘測量一次,直至血壓穩定后改為每1小時測量1次。即刻做12導聯心電圖,與術前對比,有癥狀時再復查;監測患者的一般狀態及生命體征。③靜脈穿刺者以1kg沙袋加壓傷口4~6小時;動脈穿刺者壓迫止血后進行加壓包扎,以1kg沙袋加壓傷口6小時。觀察動、靜脈穿刺點有無出血與血腫,如有異常立即通知醫生。檢查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比較兩側肢端的顏色、溫度、感覺與運動功能情況。④術后24小時后,囑患者逐漸增加活動量,起床、下蹲時動作應緩慢,不要突然用力。⑤術后鼓勵患者多飲水,以加速造影劑的排泄;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少時多餐,避免過飽保持大便通暢。⑥抗凝治療的護理:術后常規給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傷口滲血、牙齦出血、鼻出血、血尿、血便、嘔血等。⑦常規使用抗生素3~5天,預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