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思想隨筆集。從英國的金本位制不經意的確立到其與國際金本位制的淵源,從美國歷史上剎那出現的改革到日本歷史上的以退為進,從東亞金融危機到由希臘引發的歐元危機,從人口漲落到國家沉浮,作者旁征博引,所述看似是迷失在歷史大潮中的細節,背后卻有與當今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隱喻。
每一個命題都是智慧的沉淀,曾經的過往和現實的無奈,都教會我們:記住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來。在這些思考中,你可能學不會當下可用的"屠龍之術",但是可以讓你的思想受到一次深邃的洗滌。
一個經濟學者的思想遠游
經濟學家的鑰匙在別處丟了,他卻在路燈底下尋找,理由是只有這里有燈光。
經濟學家只喜歡看自己能夠看得懂的現象,但這個世界偏偏只靠經濟學是看不懂的。
時代的霧霾越來越重,燈光依舊昏暗。
請告訴經濟學,我出門遠游了。
一個著名經濟學者對這個時代的深沉思考。
黃金路上的波折,繁華背后的危機,衰退中的掙扎前行……
看似必然的歷史,其間千絲萬縷的偶然性,造就了今天的經濟萬象。
為了更好地理解現在,為了更好地向未來提問,好的辦法是腳踏大地、慢慢行走。
何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國際政治經濟學。已經出版的專著包括《為市場經濟立憲:當代中國財政問題報告》、《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對外政策》、《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經濟學分析》,個人文集包括《出門散步的經濟學》、《不確定的年代》、《胸中無劍》、《失衡之困》、《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等,主編的學術著作包括:《人民幣懸念》、《中國經濟的夏天: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宏觀政策》、《尋求平衡的發展道路:未來10年的中國與全球經濟》等,并有《世界是平的》、《不可思議的年代》等多部譯著。在國內外重要經濟學期刊100多篇,并在各種主流媒體發表財經評論500多篇,有較大的社會影響。
其他學術和社會兼職包括:中國人民銀行匯率專家組成員、財政部國際司顧問、商務部WTO司顧問、中國世界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特約評論員、新華社特約觀察員、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青年全球領袖、亞洲社會青年領袖、美中關系委員會青年領袖、Bellagio央行行長及學者小組(30人小組)成員、北京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自序
銀鞋子,黃金路
皇家鑄幣局局長牛頓
一枚金幣打了勝仗
銀鞋子,黃金路
重返金本位制
羅斯福、白銀與中國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高尚者"的通行證
波拉尼一家
白色革命家
帝國拯救者
一場再也不會有的改革
黑的,還是白色?黃的!
向后轉!向前走!
向后轉!向前走!
誰會為阿根廷哭泣?
不平靜的高加索
塵封緬甸
果殼中的伊朗
中東局外局
衰退中的一代
從及時次經濟全球化到及時次世界大戰
貨幣死了,民主死了
沒有船長的船
誰發動了東亞金融危機
加州旅館希臘分店
歐元散發出一股希臘的味道
衰退中的一代
未來一百年
未來一百年
致命的及時次接觸
矛和盾的軍備競賽
網絡戰
扎進西方心臟的一根尖刺
人口漲落,國家浮沉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愛爾蘭的霍比特人
什么是地緣政治?
哈耶克大戰凱恩斯
黑猩猩教我們玩政治
傳染病和基督教
狗知道,法律不知道
為什么"磚家"說的都是錯的
跋半生緣
后記
怎么樣才能說服美國人民?克萊頓說得好:"要讓美國人震驚,只需要告訴他們真相,告訴他們全部的真相。"他在歐洲時,給國內發回的報告中寫道:"成百萬的人正在慢慢地餓死。"他說,要想在未來十年避免戰爭,援助歐洲是的選擇。沃爾特·李普曼是美國最著名的記者。在他剛25歲的時候,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就說,他是全美國的年輕人中最有才華的一個。李普曼經常和克菜頓、艾奇遜和凱南交流,他從1947年4月和5月起,開始連續在報紙上呼吁,歐洲經濟已經瀕臨破產,美國必須伸出援助之手,幫助歐洲統一起來,迅速實現經濟復蘇。公眾輿論和國會政治很快發生了轉變,各大報刊都開始熱議馬歇爾提出的歐洲復興計劃。
經過國會的討論,哈里·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4月簽署了歐洲復興計劃。美國從一個只關心自家門前雪的化外之國,漸漸變成了世界的領袖。就連在國會里反對馬歇爾計劃最厲害的塔夫脫議員,也認為美國不能退回到孤立主義了。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突然去世之后,作為副總統被扶正的。這個來自密蘇里州的農家子弟年輕時在家務農,及時次世界大戰時當過兵,戰爭結束后做過買賣,后來一路誤打誤撞地進了政壇,出人意料地給羅斯福當副總統。當他接任總統一職之后,沒有人期待他能干好總統這份工作,而他也的確缺乏羅斯福的人格魅力和雄才大略。但杜魯門知道時勢造英雄,馬歇爾計劃的推出,讓美國的外交政策呈現出一種新的氣象和魄力。艾奇遜引用莎士比亞《亨利五世》中的一句話說,在國際危機最黑暗的時刻,杜魯門表現出"黑夜里哈里的一點英雄形象",他使盟友們放心,讓敵人們膽寒。
從1947年6月到1951年年底,馬歇爾計劃大約提供了130億美元的援助。按照今天的美元計價,援助規模超過1000億美元,按照當時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相當于今天的5000億美元。在馬歇爾計劃實施的幾年間,歐洲經歷了歷史上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從1947到1952年,歐洲的工業生產增長了35%,農業生產實際上已經超過戰前的水平。戰后前幾年的貧窮和饑餓已不復存在,西歐經濟開始了長達二十年的空前發展。
馬歇爾計劃是有史以來最慷慨的一次援助。之所以能有馬歇爾計劃,是因為首先有了馬歇爾將軍。盡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涌現出了那么多功勛卓著的將領,但是沒有一位能夠像馬歇爾那樣高貴。當馬歇爾將軍剛剛擔任美國陸軍參謀長的時候,美國軍隊還不足20萬人,在全世界排名第19位,屈居葡萄牙和比利時這些小國之后。軍官們還在練習騎馬作戰,士兵們沒有足夠的武器,演習的時候扛的是硬紙板剪出來的步槍。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無人能夠匹敵的超級軍事強國。但馬歇爾將軍從不居功自傲,他把指揮諾曼底登陸這樣的歷史功績讓給艾森豪威爾。美軍進入歐洲戰場之后,馬歇爾提醒艾森豪威爾,一定要給蒙哥馬利留足面子,因為他是"英國的英雄"。鑒于馬歇爾的功勛,美國國會曾決定授予馬歇爾較高軍銜"陸軍元帥",卻被他拒絕。馬歇爾反對的理由是英文中元帥MarshaI的讀音和他的名字相同,"FieldmarshalMarshall"(馬歇爾元帥)聽起來很別扭,實際上是因為他不愿意讓自己的軍銜高于提拔他的潘興將軍。為了表示對他的敬意、,美軍從此不再設元帥軍銜。
波茨坦會議期間,有人給馬歇爾捎來一籃子土豆、萵苣、胡蘿卜、蠶豆、卷心菜,這是他的妻子凱瑟琳的無字家書——該回家種花務農了。馬歇爾在戰爭一結束就遞交了辭呈,但退役不到十天,就被杜魯門派到中國,調停國共兩黨。當馬歇爾被任命為國務卿的消息傳出,杜魯門的支持率馬上大幅度提高。馬歇爾計劃能夠被美國國會和公眾接受,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馬歇爾將軍身上的這種凜然的高貴氣質。
原來高尚也可以成為高尚者的通行證。但是,歷史從來都不是單色的,而是雜色的。如果說馬歇爾計劃純粹是一種利他主義的崇高行為,那么為什么這一計劃的結果反而是冷戰呢?盡管馬歇爾計劃在實施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公開和透明,但是,就連國會議員們都不知曉的是,馬歇爾計劃也資助了中央情報局(CIA)最早的秘密行動。可要說馬歇爾計劃不過是披著利他主義外衣的擴張政策,那么美國為什么心甘情愿幫助歐洲,哪怕歐洲國家迅速成長為美國的競爭對手?馬歇爾計劃付諸實施后,接受了美國禮物的歐洲國家,很快就出現了反美情緒。法國公開禁止銷售代表美國文化的可口可樂。美國駐歐洲的使館經常成為示威抗議的目標,甚至開始考慮要不要裝防震玻璃窗。
高尚者和卑鄙者都能拿到屬于自己的通行證,但能走出去多遠,要看你有多強大。當你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的時候,你想干好事就干好事,想干壞事就干壞事,管他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