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紛紛謠言,誰來調查真相成了大問題。虛假事實、夸張的表述、專家學者的名號、貌似科學的實驗或者報道本身都可能影響人們的解讀,給流言創造出沒機會。一群活躍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等社會公益辟謠領域的科技青年從科學的視角出發,秉持"嚴謹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運用專業知識為公眾粉碎謠言、揭示真相,樹立理性思考的生活方式,讓謠言止于科學!
柴靜、姚晨、羅云波真誠推薦
國內首家泛科技垂直網站果殼網,教你識別生活謠言,看透真相,讓謠言止于科學。
面對紛紛流言,你能一眼洞穿謠言和真相嗎?"Yes" or "No"?
維生素C能與蝦一起吃?
催熟的香蕉會導致兒童性早熟嗎?
牙刷使用三個月一定要更換嗎?
手機剩一格電時,輻射會增大上千倍嗎?
發生地震時,傳說中的"生命三角救生法"靠譜嗎?
……
答案盡在《謠言粉碎機》。
果殼Guokr.com
果殼網(Guokr.com),國內首家泛科技垂直網站,一個開放、多元的泛科技社區,秉持"科技有意思"的理念,致力于提供負責任、有智趣的泛科技主題內容,對身邊的生活進行有意思的科技解讀,并喚起大眾對科技的興趣,讓科技成為公眾生活的一部分。科技將為你打開認識世界的另一扇窗。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
一群活躍在食品安全、健康知識等社會公益辟謠領域的科技青年,擁有高學歷和出色的職業履歷,秉持"嚴謹思考、分析真相"的理念,聚集在果殼網謠言粉碎機主題站,運用核查信息源、檢索科學文獻、簡單實驗等方法來擊破或證實一些長期流傳于人群中的流言。
序一 人人有臺"粉碎機"
序二 這一代人的恐懼與焦慮
食物現場調查
致命食物不可不防
咖啡超三杯,胸部會變小嗎
轉基因食物導致倉鼠不孕是真的嗎
不可迷信的解酒
草莓畸形膨大會致癌嗎
轉基因玉米惹的"禍"
轉基因作物的準入是非
圣女果是自然的恩賜還是轉基因產物
泡面,你敢吃嗎
西瓜變炸彈的"幕后推手"
轉基因玉米和帝王斑蝶
"晚上一杯奶,有個好睡眠"
健康,不簡單
隱形眼鏡會導致白內障嗎
你也被酸性體質忽悠了嗎
維生素C預防和治療感冒嗎
經期洗頭容易患癌嗎
分血型減肥——幻想中的捷徑
"宿便",想當然的健康殺手
家庭廚房也能自制春藥嗎
去屑洗發水會導致胎兒畸形嗎
疫苗與孤獨癥的是是非非
喝小分子水治心血管病可能嗎
"咖啡不加糖,香濃好灌腸"
危機邊緣:陰謀與真相
日本地震可能是核試驗嗎
亞丁灣"星門"之謎
"原子彈轟炸廣島和長崎是騙局"
快餐店的恐怖流言
墨西哥"外星嬰兒"現形記
"迷魂藥"有可能存在嗎
激光手術矯正近視:醫學界的驚天"陰謀"
關于地震的數字游戲
數字陷阱&概念坑
豆沙綠—護眼并非如此簡便
遠視、老花,傻傻分不清楚
"維生素C+蝦=砒霜"
安全套究竟安全嗎
牙刷比馬桶水還臟嗎
小強的大眾神話與草根人生
鷹的重生傳說
斑羚飛渡是夢一場
"手機一格電,輻射大千倍"
用手機號能復制
SIM卡竊聽通話嗎
人的大腦真的只開發了10%嗎
"好心腸的"謠言
揚起流言灰塵的"建筑物揚灰層"
被科學的"先父遺傳"
木瓜豐胸—那只是個傳說188
"要知性取向,只要看手相"
遇險手機沒信號撥打112有用嗎
催熟的香蕉會導致性早熟嗎
碘酒碘鹽海帶,全部都是浮云
手機充電時接電話會觸電嗎
X光安檢儀的輻射有多可怕
充電誤區那點事兒
飛機上為什么禁止使用手機
謠言粉碎實驗室
"生命三角救生法"
"濕猴理論"—被科學的寓言
磁鐵能預報地震嗎
微波爐充值—不可能的任務
一次性筷子變筍干造假現形記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不可能的親密接觸
可樂罐上的老鼠尿
在加油站使用手機的"危險"
致命食物不可不防
云無心,史軍
流言
生活處處有危機,有幾種常見的食物其實比砒霜還要毒,食用可能導致死亡。
1.未腌透的咸菜和爛白菜:腌菜時如果放鹽量不足、腌制時間不滿 8天,菜未腌透,可能造成亞硝酸鹽中毒;爛白菜就是腐爛的大白菜,食用后會使人缺氧,引起頭痛、頭暈、惡心、腹脹等,嚴重時會出現抽筋、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險。
2.變綠的紫菜:有毒,不能食用。
3.胖大無根豆芽:無根豆芽在生產過程中多施用除草劑,使生長出來的豆芽沒有根,而除草劑中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變的有害物質;胖大的豆芽是用化肥發的,其中殘留有大量氨,在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亞硝胺,大量食用會引起頭昏、惡心、嘔吐。
4.新鮮蠶豆:食用后可能引起過敏性溶血綜合征,出現全身乏力、貧血等癥狀。
真相:
未腌透的咸菜和爛白菜:有害,但沒那么毒
所有植物中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現在的科學研究結果一般認為,硝酸鹽本身是無毒的,而亞硝酸鹽如果大量進入人體,可能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癥,使血液失去攜帶氧的能力,從而出現缺氧癥狀,嚴重的可能危及生命。對于亞硝酸鹽,更廣泛的憂慮在于它在人體內可能轉化成亞硝胺,而后者是一種致癌物。
所有飲食,水、肉、蔬菜、水果……都不可避免地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根據歐美等國的統計,在正常飲食中,蔬菜是硝酸鹽最主要的來源,而亞硝酸鹽往往跟硝酸鹽的轉化相關。正常情況下,蔬菜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含量距離危害人體的劑量有相當的差距。不過,在某些細菌作用下,硝酸鹽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制作各種腌制蔬菜的過程都是細菌生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乳酸菌、醋酸菌等"好細菌"把糖分轉化成乳酸或者醋酸,從而把菜變成人們需要的咸菜或者酸菜,而"壞細菌"則會產生亞硝酸鹽。
在自然發酵的條件下,一開始,好細菌和壞細菌的量都不大。加鹽、密閉、低溫等"腌制條件"能幫助好細菌生長,抑制壞細菌。在發酵過程中,好細菌產生酸,降低 pH值,而壞細菌產生亞硝酸鹽。隨著發酵進行,環境的pH值越來越低,壞細菌的生存條件越來越惡
劣。好細菌大獲全勝,壞細菌全軍覆沒。隨后,壞細菌覆滅前產生的亞硝酸鹽也會逐漸被分解清除。以東北酸菜為例,壞細菌產生的亞硝酸鹽濃度在腌制了七八天時達到較高,然后逐漸下降,20天之后就會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基本對人體無害了。如果食用未腌透酸菜或者咸菜,就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爛白菜的情形跟咸菜和酸菜類似。只是在白菜的腐爛過程中沒有加鹽、密閉等抑制壞細菌、扶持好細菌的手段,因而壞細菌猖獗,亞硝酸鹽濃度可能更高。
不過,亞硝酸鹽并沒有流言中說的那么"毒"。它是一種常用防腐劑,在中國國家標準中,不同肉制品中的允許含量不相同,一般是每千克幾十毫克。美國的標準則是每千克200毫克,但要求同時加入550毫克維生素C來防止生成亞硝胺。在酸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是一個由低到高然后再降低的過程。在較高點,可能達到每千克100毫克以上,到腌透了,能降到每千克幾毫克的水平。所以,盡管爛白菜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但其危險性遠沒有流言中說的那么厲害,更不可能"比砒霜還毒"。
結論:部分正確。流言夸大了事實,未腌透的咸菜、酸菜和爛白菜確實有害,它們可能含有較高的亞硝酸鹽,可能導致食物中毒,但一般而言,不會像傳說那樣吃了就要人命。當然,日常飲食中還是應該避免食用腐爛的蔬菜。
紫菜變綠:正常現象,并非有害
紫菜之所以是紫色的,是因為紫菜中含有一種叫做藻紅素的特殊色素蛋白。這種色素是紫菜生活在海水中必備的工具。與陸地上的光照環境不同,太陽光中的長波光(如紅、橙、黃光)到海水幾米深的地方就被吸收掉了,只有波長較短的綠光和藍光才能深入海水深處。像紫菜這種生活在海水深層的植物就需要利用這些短波光線,它們為此"定制"了能高效吸收綠光和藍光的藻紅素。
藻紅素可以溶解到水里。并且,這種色素蛋白并不穩定,遇熱容易分解。所以,我們在煮湯時,失去藻紅素的紫菜就褪去了原有的紫色。
不過,在脫去藻紅素之后,紫菜沒有變成無色透明的,而是變綠了。這是因為除了藻紅素紫菜中還含有葉綠素、胡蘿卜素和葉黃素等色素。其中,葉綠素含量較高。正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取代了藻紅素位置的葉綠素就將紫菜"變成"綠色的了。當然,這些綠色色素同菠菜、油菜、小白菜這些常見蔬菜中的葉綠素是一樣的,自然也不會有什么毒性。
那些長期儲存的紫菜,會因為藻紅素逐漸降解而變成綠色,也是正常的現象,不會因此產生毒素。實際上,在自然情況下,甚至會有一些紫菜發生遺傳突變,部分或丟失藻紅素,變成綠色的紫菜。
把變綠和有毒聯系起來,大概是從土豆變綠引申過來的。不過,將其壓在紫菜身上就有點無厘頭了。將紫色深淺作為評判紫菜品質的標準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如果有些人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用顏料將紫菜染成深色,那樣的紫菜就真的成為有毒的陷阱了。
結論:謠言粉碎。紫菜變綠不過是其中的藻紅素被降解之后葉綠素露出了真容,可以照吃不誤。
胖大、無根豆芽:無辜的植物生長素
流言里提到胖大、無根的豆芽都使用了除草劑、化肥,這是想當然的說法。為了生產出胖大的豆芽,人們確實會使用植物生長素,但這樣的豆芽就是"毒豆芽"了嗎?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豆芽的生長過程吧。
在豆芽萌發時,首先生長出來的就是胚根,這個器官承擔著吸收水分的重任,分裂旺盛,細胞個頭比較小,含水量也較低,所以在口感上不是那么令人滿意。相對而言,作為豆芽菜主體的胚軸就受歡迎得多了,這里的細胞水分充足,會帶給我們爽脆的口感。能不能讓口感好的胚軸,也就是豆芽莖稈長一些呢?于是,就有人求助于"塑造"植物形態的植物激素了。
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胚芽本身會分泌生長素,吲哚乙酸就是其中之一。胚的不同部分受不同濃度生長素影響,胚根和胚芽所需生長素的濃度較低,而胚軸(也就是豆芽莖稈)所需的濃度較高。所以,噴灑適當濃度的生長素,一方面可以促進豆芽桿的生長,另一方面還可以抑制根和芽的生長,也就實現了桿多根少的目的。
目前,經常被使用的外源激素(區別于植物自身分泌的"內源激素")是2,4-D,它是吲哚乙酸的類似物,不過在劑量過大的情況下,可能致人中毒(對腸胃和肝臟產生損傷),已報道的小鼠實驗急性中毒劑量為每千克體重500毫克,所以對其使用有著嚴格的規定。
高濃度的 2,4-D確實可以用作除草劑,不過要是按除草劑劑量添加到豆芽里,連豆芽都不會生長了。實際上,除了能促進胚軸的生長,2,4-D還能提高坐果率,減少落花落果,被廣泛應用于瓜果類蔬菜的生產中。在這些時候,它的身份也并非植物殺手。
另外,要想讓豆芽變得粗壯一些,就要用到赤霉素和細胞分裂素。赤霉素可以促使細胞伸長,而細胞分裂素可以促進細胞快速分裂,同時還可以抑制側根的發育,得到更光潔誘人的豆芽菜。必須說明一點,這些植物激素跟人體的激素不搭界,不會引起性早熟之類的反應。赤霉素和最常用的細胞分裂素—6-芐基腺嘌呤(6-BA)都被認為對人體毒性極低。特別是用途廣泛的赤霉素,小鼠按每千克體重25000毫克口服也沒有出現中毒反應。只要不把這些東西當飯吃,很難中招。
要特別注意的是,植物可比我們敏感得多,如果施用量過大反而會影響豆芽生長(也希望不良商家能明白這一點)。北京市地方標準《豆芽安全衛生要求》中規定,每千克豆芽的 2,4-D的殘留量必須在0.1毫克以下,赤霉素的殘留量在0.5毫克以下,6-芐基腺嘌呤的殘留量在0.2毫克以下。只要正確使用,我們也不用過于擔心。
另外,在生豆芽的時候施加化肥其實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這個階段就是將種子儲存的營養搬運到迅速發育的胚根、胚軸和胚芽中。所以,沒有必要擔心吃到沾著化肥的豆芽菜。等到胚芽中的綠色葉片真正長成時,才需要外界礦物質供應,開始自給自足的營養生產。而我們吃的豆芽還來不及展開綠色葉片,就已經成了桌上的美餐了。既然沒有化肥,也就談不上有什么分解成亞硝酸鹽了。
結論:謠言粉碎。流言所提到的帶來危害的化肥并不存在,那些異常粗短又無根的豆芽很可能是在生產中用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處理過。至于兼有植物生長劑和除草劑雙重身份的2,4-D,按規定也是不應該使用的(當然不排除不良商家的小動作)。但實際上,只要生產者控制得當,在產品中這些植物激素的殘留量不超標,就不會對人體有明顯影響。不過,從安全角度出發,還是應該審慎購買莖稈過于粗短,又沒有明顯根部的豆芽。
狹隘的來源往往是無知,啟蒙的意義就如康德所說"敢于知道"。
——柴靜 記者
今天人們對科學的態度不僅僅是崇敬。流言造成了對科學的不信任,不信任又進一步為謠言的滋生、傳播、泛濫提供了更廣闊的社會土壤。當許多人被林林總總的謠言所惑而不知所措時,果殼一群科學青年出色地承擔起了辟謠的責任。本書地展現了如何遏制科學謠言造成的災害性破壞,重塑了科學和人類這一對伙伴的和諧關系。
——羅云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
在網絡發達和信息爆炸的今天,通過微博等平臺,每個人都變成一個媒體,擁有自我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影響力,明辨事實和謠言也越來越重要。我們努力接近人生的真相,也努力破除科學的謠言,與果殼的青年們一起同行,讓信息更真實,生活更純粹。
——姚晨 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