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思維2.0: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是首部系統闡述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專著,分別從三個層面(取勢、明道、優術)、四個維度(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產品模式、營銷模式)多方位解構互聯網轉型內在的商業規律與管理邏輯,并且詳細解讀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趨勢與特征以及傳統企業在互聯網轉型過程中的錯誤認知。從戰略規劃到品牌建設,從組織變革到文化重塑,從產品研發到營銷推廣,本書結合具體企業案例給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方向、目標、路徑、方法、步驟、標準,圍繞整個企業經營價值鏈以專業的視角深度詮釋移動互聯網給傳統產業帶來的顛覆與重構。
如果把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看作一次旅行,面對那片從未涉足的旖旎風景,你怎能錯過此次出行的必備攻略呢?這是一部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行動指南,可以幫助我們完成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文明的系統思考與統籌謀劃。
首部互聯網思維落地實操手冊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方法論
互聯網焦慮癥的終極攻略
盧彥
筆名"廬山面目",碼字維生,喜好寧靜,喜歡跟寧靜有關的一切,如禪修、瑜伽。為了守護一份心靈的寧靜甚至去很嘈雜的酒吧!最向往的生活是"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最欣賞的人生是"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廬山面目"取自蘇東坡老人家的兩首詩。其一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隨時警醒自己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景,須超越狹小的視角,擺脫一孔之見。如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所言,我們應該站到月球上看地球,這樣才能看得明白、看得清楚,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視野格局。其二是"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告誡自己,世間萬象,人間百態,不過如此,本來如此,正是如此。向來緣淺,奈何情深,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簫默。若緣深,微信見,見或不見在一起!
未來已來,你還在等什么?
第1章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大勢與生存法則
1.1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趨勢與特征
1.1.1 傳統企業為什么要進行互聯網轉型
1.1.2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特征
1.1.3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趨勢
1.2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六大誤區
1.3 12位大佬的互聯網焦慮癥
1.3.1 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自殺重生,他殺淘汰!
1.3.2 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下一個倒臺的就是萬科!
1.3.3 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馬化騰:越來越看懂年輕人的喜好!
1.3.4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虎視眈眈,微商兵臨城下!
1.3.5 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盡管一直在"精益創業",但仍遭遇"創業者窘境"
1.3.6 360掌門人周鴻祎:激情不再身先老,股價未漲創新低
1.3.7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內憂坤長之困,外患出師不利
1.3.8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年輕人的世界,搞不懂
1.3.9 泰康人壽保險董事長陳東升: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
1.3.10 諾亞(中國)董事長汪靜波: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1.3.11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消滅你,與你無關!
1.3.12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祖國人民向網流!
1.3.13 折射出傳統商業的危機
1.4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商業邏輯與行動指南
1.4.1 五位互聯網大咖的互聯網轉型方法論
1.4.2 互聯網轉型方法論:金字塔模型
1.5 案例:蘇寧轉型之困
1.5.1 轉型之路,且行且艱辛
1.5.2 蘇寧的轉型云圖
1.5.3 轉型陣痛之因
1.5.4 電商容易,轉型不易,且行且珍惜
1.5.5 蘇寧轉型之囧
1.6 案例:家電標桿:創維互聯網轉型之路
1.6.1 貼近用戶,服務管理人員上門服務
1.6.2 "創維服務"微信公眾平臺與用戶零距離
1.6.3 開通總監信箱,產品服務問題解決的綠色通道
1.6.4 2小時響應服務,無須多等,快速解決問題
1.6.5 服務補償,每一位投訴、不滿意用戶都是財富
1.6.6 創維擁抱互聯網,企業轉型過程中的亮點與創新
1.6.7 創維互聯網轉型啟示:從經營產品到經營用戶
1.7 案例:面對互聯網,創維的三點經驗
1.7.1 學習
1.7.2 思考
1.7.3 不要拐急彎
1.7.4 創維的雙品牌雙平臺戰略
1.7.5 轉型關鍵點:平臺運營能力
1.7.6 轉型中如何設計組織架構
1.7.7 未來,深耕后臺運作
第2章 互聯網轉型--商業模式篇
2.1 最鋒利的商業模式:工具/內容+社區+電商
2.1.1 社群:一切關系皆渠道
2.1.2 商業:一切環節皆體驗
2.2 最人性化的商業模式:長尾型商業模式
2.2.1 長尾下的C2B模式
2.2.2 案例:ZARA-快速時尚
2.3 平臺型商業模式:要么創造平臺,要么被平臺化
2.3.1 做產品還是做平臺
2.3.2 平臺型商業模式的特征
2.3.3 如何構建平臺生態圈
2.4 免費:最強悍的商業模式
2.4.1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免費商業模式
2.4.2 為什么可以免費
2.4.3 給你五個必須免費的理由
2.4.4 案例:互聯網免費三劍客-QQ、360、小米
2.4.5 案例:借免費思維,傳統企業單店實現2個億
2.5 O2O模式:傳統企業的諾亞方舟
2.5.1 O2O的概念
2.5.2 案例:國內家居O2O先鋒:美樂樂成功轉型
2.6 跨界與融合:未來互聯網發展的主旋律
2.7 從線下走向線上:互聯網掀起教育產業革命
2.7.1 在線教育的五大商業模式
2.7.2 在線教育關鍵成功要素:品質內容+用戶
2.7.3 國外在線教育發展狀況
2.7.4 互聯網顛覆的又一塊領地
第3章 互聯網轉型-管理模式篇
3.1 組織轉型-以用戶為中心的組織變革
3.1.1 孩子已經長大,但穿的還是原來的衣服
3.1.2 互聯網時代的組織架構-自由聯合體
3.1.3 未來的組織-蜂群組織
3.1.4 案例:蘇寧的組織轉型-且行且變革
3.2 績效轉型-以用戶為驅動的管理體系
3.2.1 案例:小米傳奇-用戶驅動管理
3.2.2 案例:最強自組織-中文字幕組
3.3 文化轉型-以互聯網精神為土壤的文化重塑
3.3.1 文化轉型勢在必行
3.3.2 互聯網時代的文化重塑
3.3.3 企業文化重塑的價值與意義
3.3.4 文化落地的亂象
3.3.5 文化落地的邏輯與步驟
3.3.6 案例:海爾互聯網轉型-人人都是CEO
3.3.7 案例:阿米巴經營模式實踐指南-以人性為經營的起點
第4章 互聯網轉型--產品模式篇
4.1 互聯網轉型必備的四大產品思維
4.1.1 什么是互聯網時代的好產品
4.1.2 用戶需要的是孔,而不是鉆頭
4.1.3 產品思維之一:用戶思維
4.1.4 產品思維之二:迭代思維
4.1.5 產品思維之三:思維
4.1.6 產品思維之四:簡約思維
4.2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
4.2.1 什么是產品經理
4.2.2 產品經理的五大角色定位
4.2.3 APP產品經理必須要懂的30條原則
4.2.4 產品經理應該具備的素養
4.3 史上五位最牛產品經理的誅心之言
4.3.1 喬布斯關于產品開發的六大法則
4.3.2 微信之父張小龍眼中的產品經理
4.3.3 QQ之父馬化騰眼中的產品經理
4.3.4 百度首任產品經理俞軍的12條產品理念
4.3.5 360掌門人周鴻祎眼中的產品經理
第5章 互聯網轉型--營銷模式篇
5.1 消費主體的蛻變:個性化、社交化與娛樂化
5.1.1 品牌營銷進化論
5.1.2 用戶與客戶的區別
5.1.3 消費行為的遷徙
5.1.4 娛樂化:無娛樂,不營銷
5.2 消費主體80后、90后登上舞臺
5.2.1 80后,我選擇,我喜歡
5.2.2 90后,年輕,就是任性
5.2.3 90后的媒體溝通策略
5.3 營銷環境的嬗變:移動化、碎片化、場景化
5.3.1 移動化
5.3.2 碎片化
5.3.3 場景化
5.4 營銷方式的迭變:大數據營銷、社群營銷、內容營銷
5.4.1 大數據營銷
5.4.2 社群營銷
5.4.3 內容營銷
未來已來,你還在等什么?
前不久,在千年古鎮—烏鎮剛剛結束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群來自互聯網熱土的預言家們宣布,他們已經看見未來的樣子。
未來是什么樣子?是《超體》里擁有超能力的人類,還是像《星際穿越》里人類踏上星際之旅?"硅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說:"未來是難以置信的,可以產生一切具有顛覆性的技術。"
在大會上,軟銀創始人孫正義大膽預言:未來,所有的事情會通過物聯網被連接起來。無論是眼鏡,還是衣服、鞋子、墻等,甚至是一頭牛都有可能被物聯網連接起來。今天每個人大概有兩個移動設備,30年后,每個人被連接的設備數量會達到1000個。
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談到數據時代時指出:"未來圖景將是如此:所有人、所有物、任何地點、適合時間、永遠在線,實時互動。在這幅具象圖景背后,我們必須想象,是并發的、分步式的、實時的`網`,這是互聯網時代的核心。"
顯然,萬物互聯已是正在發生的現實,偉大的科幻作家WilliamGibson曾坦言:"未來已經發生,只是分布尚不均勻。"
中國互聯網元老、寬帶資本董事長田溯寧認為,今后的20年,互聯網將有力量改變和塑造所有的產業,銀行、醫院、教育、交通這些領域都要被互聯網化。如果說過去20年,消費互聯網的時代來了,那么未來20年,我們將迎接一個更加激動人心的時代,那就是產業互聯網的到來。
騰訊集團董事會主席馬化騰認為,互聯網不會是一個獨立于實體經濟之外的行業,而是像水和電一樣深深融入社會每個角落,讓每個行業和組織都以更高的效率運行。
未來撲面而來,預見方能遇見!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再到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范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社會各個層面的深刻變革。央視歷時三年創作的大型紀錄片《互聯網時代》及時次站在人類歷史的高度和全球的視野,通過全景式描繪呈現無處不在的互聯網正在全球范圍掀起的一場影響世界經濟、文化、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的深刻變革,并以歷史情懷、時代意識探尋種種改變背后的本質,思考互聯網對人類社會、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無數的歷史表明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人類對自身存在的目的,即"每一個我都使你變得更強大,每一個你都讓我變得更高效"。
當我們仰望頭頂的星空時,也要看好腳下的路。當我們滿懷期待地感受互聯網帶來的巨變時,也看到在互聯網浪潮的沖擊下,很多傳統企業陷入互聯網焦慮之中。因為傳統經濟時代的成功經驗,在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受到質疑和顛覆。用俞敏洪的話說就是:失敗,不是因為你做出了錯誤的商業決策。今天,不管你做出多么正確的商業政策,都有可能死掉,因為你原有的成功基因不符合當下成功的標準。所以消滅你,與你無關。歷史,就是這樣的無情和殘酷,很多時候,你的沒落和衰亡并不是由于你的無能和懶惰,而僅僅是因為你不在歷史的趨勢里。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認為,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如果外界認為你成功了,只不過是因為你踏準了時代的節拍。但是沒有任何企業能夠永遠踏準時代的節拍,因為所有的企業都是人,不是神。時代的變化沒法預測,一腳踏空,企業可能萬劫不復。所以企業唯有不斷地跟上時代的步伐,但現在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快,企業的淘汰率越來越高,怎樣才能真正趕上這個時代的節拍?
即使如BAT級的企業也不能高枕無憂。百度董事長李彥宏向投資者聲明,兩年內百度都會處于一個轉型期。他坦言,10年前便有人提醒他關注手機領域的互聯網搜索,當時他并沒有在意這一趨勢,且不看好移動搜索的發展。而當百度意識到應該發力移動搜索時,已經有些晚了,他評價百度向移動的轉型用了兩個詞:危險和痛苦,"百度曾經被指已經過時,移動搜索領域也會有新的公司崛起,這讓百度意識到要做的事非常多"。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在演講中也直言現在是阿里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界限,自己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做任何產品和服務,都要問一個問題,你的客戶有沒有用。"
即便是拿到及時張移動互聯網"船票"的馬化騰也擔心自己不理解以后互聯網主流用戶的使用習慣,不知道年輕人喜歡什么,QQ也好,微信也好,沒有人能保障一個東西是長期不變的,因為人性的本質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錯都沒有,就錯在你太老了。所有的競爭者都不是我們看到的龐然大物,而是新鮮生猛的消費者文化,所有的價值都來自于前所未有的一種系統的顛覆,而這種系統的顛覆從來就不是存量的優化。
"一切穩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一切神圣的東西都將被褻瀆。"—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的這句話常常被學者和評論家們借用來描述后工業、后現代、全球化時代狀況。其實,我們正身處其中的商業生態,同樣可以用這句話來形容。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中,有一句話恰如其分地對這個時代做了總結:"一切的理所當然,都那么弱不禁風。"
如今,互聯網正在與傳統產業相互融合,以一種摧枯拉朽的態勢重塑當下的經濟結構與面貌。一些曾經被認為是牢不可破的慣例正在一一被打破,一些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手段正在被顛覆,一些舊的規則正在被新規則取代,新常態正在逐步建立。新興企業在尋找新的發展窗口,傳統企業也意識到危機臨近,希望通過變革來再鑄輝煌。那么問題來了,面對消費主體的蛻變,消費主權的移交,消費行為的集體遷徙,免費模式的橫行,跨界顛覆的肆虐……那些處于互聯網浪潮中的傳統企業,該如何擁抱互聯網?怎樣用互聯網思維武裝自己?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在于"思維"而非"互聯網"。互聯網思維不是做加法,不是說傳統企業建個網站,搞個APP什么的。而是做減法,減掉面向終端用戶的不必要的環節,減掉不必要的資源消耗,減掉一切與最終用戶直接溝通的障礙,減掉層層加價的中間渠道,減掉組織多余的架構層級……
華為公司輪值CEO胡厚崑認為:"在互聯網的時代,傳統企業遇到的較大挑戰是基于互聯網的顛覆性挑戰。為了應對這種挑戰,傳統企業首先要做的是改變思想觀念和商業理念。要敢于以終為始地站在未來看現在,發現更多的機會,而不是用今天的思維想象未來,僅僅看到威脅。"
所見即所得。到現在如果你還認為互聯網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那么你把它用來提高企業效率無可厚非,不過這很可能就是買櫝還珠。如果你能把互聯網首先當作一種意識、一種思維模式,然后你就會從用戶的思維、人性的視角去考量,這樣也許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總理明確指出:"互聯網不僅是工作、學習的工具,也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人們的很多思維習慣都因為網絡而有所改變。"
領教工坊創始人肖知興認為,互聯網給中國商業界帶來的較大改變也許是新一代人的價值觀的變化,中國傳統的集體主義、威權主義價值觀讓位于以"平等、參與、分享"為核心的個體主義、自由主義價值觀,這才是所謂的互聯網精神或者互聯網思維的真義。能夠扎扎實實在企業內部管理中貫徹以"平等、參與、分享"為本質的互聯網精神,把每個個體的創造性、積極性、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的公司,才稱得上真正的互聯網企業。
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21世紀誰能建立互聯網思維,實現真正的互聯網轉型,誰就能執行業牛耳。阿里巴巴集團總參謀長曾鳴認為,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基本上有四類事情可以做:及時,持續加強現有體系競爭力建設;第二,利用互聯網工具改進業務流程;第三,用互聯網精神進行自我革命;第四,重新按互聯網模式建立新業務。
能讓企業免于速朽的就是企業的快速刷新(自我顛覆加自我重建)的能力。對于傳統企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形成互聯網的思維模式,能不能讓企業具有互聯網基因比花錢引入互聯網技術更為重要。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企業不斷將經營、銷售、服務等內容從傳統的線下走到線上,再從線上不斷輻射擴展到線下,帶動整個產業的互聯網化轉型。縱覽整個商界,海爾、創維帶動了家電行業的互聯網化轉型,、天貓帶動了零售行業的互聯網化轉型,小米帶動了手機行業的互聯網化轉型,樂視帶動了電視行業的互聯網化轉型。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關于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正如主席所言:"我們的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但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創造條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緊學習研究弄懂,來不得半點含糊。否則空談誤國,實干才能興邦。"
韋爾奇曾說過:"一旦我停止學習新的事物,開始談論過去多于未來時,我認為就離退休不遠了。"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人的傲慢和悲哀,往往就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所以千古名臣曾國藩有句名聯:"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在這個浮躁與焦慮并存的時代,我們能做的就是要么讀書,要么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否則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在這里最想感謝的就是那些素未見面的熱心讀者們,正是因為有你們的熱忱期待,才讓我有了持續創作的激情與動力,同樣也因為有你們不懈的支持,才讓我有了苛求的堅決與毅力。
本著對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一貫奉行,筆者一如既往、義無反顧地在此鄭重聲明,任何人有權以你喜歡的方式肆無忌憚、原封不動地引用或轉載本書任何內容而無需注明出處或作者,也無需顧忌侵權被訴。筆者的希望正如《超體》中諾曼教授所言,"生命只有一個目的,分享及傳遞所學的東西"!
每個行業要么擁抱互聯網,要么被互聯網顛覆。互聯網轉型是什么?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商業模式轉型,通過互聯網的思維和技術,打造一個開放的平臺,改變原來的盈利模式;二是管理轉型,你或多或少可以利用一些互聯網的技術來改善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文化轉型,用互聯網的思維改變你的企業文化。要吃透互聯網精神,一定要把它溶入企業的血液當中。
——金蝶軟件董事局主席徐少春
互聯網轉型,主要就是"四個化",及時是商業模式互聯網化,第二是產品體驗互聯網化,第三是市場推廣互聯網化,第四是產品銷售互聯網化。
——奇虎360董事長周鴻祎
任何產品、任何企業、任何服務可能都繞不開"互聯網化"。那么如何"互聯網化"呢?總共分三步,及時步,在線。你公司內部的產品、服務、流程有多少環節需要搬到互聯網上。第二,互動。與用戶面對面直接互動,根據客戶的反饋,改進服務,提升體驗。第三步,聯網。跟上下游客戶、外界各種資源的有效連接以及客戶信息的快速連接,都是我們贏取未來的接口。
——集團參謀長曾鳴教授
互聯網不是技術,互聯網其實是一種觀念,互聯網是一種方法論,你用這種方法論就能把握住互聯網的精髓。所有"小米人"要用互聯網思想武裝自己,就能事半功倍,就有辦法做的比用戶想象的好!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