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村》詳實講解了淘-寶村發展歷程、模式和案例!由阿里研究院組織十多位“活水計劃”青年學者,深入調研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福建、河北等省份的淘-寶村,將獲得的資料和數據匯編成書。入選《中國村》的14個村案例和模式具有代表性,對讀者有所啟發。
村從少到多、從點到面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的農村經濟逐步互聯網化的過程。村是中國農村“熟人社會”的社會屬性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阿里的商業生態在農村地區價值的典型體現。希望《中國村》的出版,對于拉動農村經濟、推動農村創業就業起到積極的參考作用!
《中國村》主要讀者對象是關注農村電商、縣域經濟的人群。
來自《中國村》的喜訊!
1.由阿里研究院組織編寫的《中國村》(ISBN 978-7-121-25075-0),該書的英文版已輸出到印度,由Royal Collins Publishing Group INC.(India Branch)(皇家柯林斯出版集團印度分公司)負責出版與發行。中國農村電商知識將走出國門,輸出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度!圖為印度新德里世界書展,出版社版權合作方向與會者推薦本書英文版本。
2.《中國村》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度“絲路書香工程”項目推薦圖書資格。
重磅推薦:
《農村電商——互聯網 三農案例與模式》,一本詳細分析農村電商發展案例與模式的書!涉農電商大熱,推薦閱讀。
《電商怎么做》,電商人的值得一讀的書!
《八萬里路云和月——一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互聯網 》,通榆縣的互聯網 ,縣域電商涉農電商操盤手的實戰分享!
一本詳實展現中國農村發展歷程、模式和案例的圖書!
本書是阿-里-巴-巴活水計劃”青年學者聯合調研成果,他們深入調研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福建、河北等省份的農村,將獲得的資料和數據匯編成書。入選本書的14個淘--寶村案例和模式具有代表性,對農村電商的運作會有所啟發。
未來電商趨勢就是農村電商,具有再造一個大電商的市場體量。
目前各大電商平臺和電商大佬都在關注農村電商,這塊具有再造一個更大電商的市場潛力。抓住趨勢,勇于實踐,對于拉動農村經濟,促進農村創業就業具有深遠意義!
推薦關注農村電商、縣域經濟的人,每人一本!
如何把農村的東西賣出去,如何把城市的東西買進來,這是每一個電商人需要警覺與關注的兩個點。農村電商掘金,從本書開始!
的阿里研究院,專門從事電商行業的研究與調研。阿里研究院組織十多位“活水計劃”青年學者,深入調研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福建、河北等省份的村,將獲得的及時手資料和數據匯編成書。入選本書的14個村案例和模式均具代表性,對讀者一定會有所啟發。
參與本書的青年學者和專家有:陳亮(阿里研究院)、王金杰(南開大學)、戴夢鴿(南開大學)、林曦(南開大學)、鄭燕偉(浙江省委黨校)、王祎(汕頭大學)、崔麗麗(上海財經大學)、王利鋒(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陳火全(福建泉州師范學院)、徐琦(中國傳媒大學)、酈瞻(杭州師范大學)、儲新民(江蘇師范大學)、劉立之(美國斯坦福大學)、楊柳(山東省新泰市商務局)。
1 行業格局演進中:青巖劉村的變遷
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青巖劉在網商培育、電子商務產業方面積累了的獨特經驗,并形成了品牌效應。未來,青巖劉將在新的行業格局和市場環境中發揮“孵化器”的作用,將經驗與品牌輸出到更多地區,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 軍埔村“變形記”
產業基礎,天時、地利的外在條件,以及潮汕地區特有的商業基因和社會環境,是軍埔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有利因素。隨著人才、技術、資金、產品等資源迅速向軍埔村聚集,軍埔電商將逐步顯現品牌化發展的整體趨勢,同時也將對鄰近區域的電商產業及傳統產業的發展起到不容小覷的推動作用。
3 集沙成巨塔,網助東風興
沙集鎮東風村以網銷家具為基點,正經歷著我國傳統農村由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繼而走向信息社會的嬗變。東風村人用傳奇般的故事和驚人的網上交易數據詮釋了電子商務改造我國傳統農業和農村的成功實踐,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自發、自主、自為地征服自然的智慧與能力。
4 魯西南演出服飾“雙子星”
依靠過去的影樓背景和服飾加工基礎,通過淘寶平臺,丁樓村帶動張莊村發展起了演出服飾、道具和舞蹈鞋的網上銷售業務,并帶動周邊村莊共同發展。可以預期見,未來這里將會崛起一座以演出服裝、道具及舞蹈鞋加工與銷售為主的新興市鎮。
5 浙西綠谷茶鄉的簡易衣柜“淘寶村”
產業基礎、創業拼搏精神、健全的物流體系和相關服務體系的支撐,使西山村一躍成為最早的“淘寶村”。未來,如能突破產品、復合人才、發展場地與產業生態這幾個方面的瓶頸,西山村將實現從初創向較為穩定的發展期的成功跨越。
6 千年老技藝的電商新生路
當傳承千年的草柳編與老粗布手藝遇上電子商務,灣頭和顧家這兩個本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突然變得遠近聞名。在這里,傳統技藝煥然新生,幾代農人幸福創業,電商創富故事不斷上演。
7 “燒餅郎”帶出北山狼品牌戶外用品村
作為商貿型“淘寶村”的代表,北山村如果能抓住過去致勝的關鍵——品牌這一核心,升級網商層次,打造品牌體系,未來將繼續譜寫中國“淘寶故事”的升級版。
8 灶美“淘寶村”—— 田野素描與啟示
靈魂人物的引領帶動,以及良好的產業集群、物流服務等是灶美“淘寶村”成功的基礎。一滴水可以觀滄海,從灶美的個案,可以看到電子商務為新農村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帶來了富民的新希望。
9 最美“淘寶村”——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培斜村
培斜村竹器茶葉、生態旅游、淘寶“三駕馬車”齊頭并進,按照“文化旅游、生態工貿、創意培斜”的發展定位,不斷探索和深化“外向市場發展產業、足不出戶創業就業、生態文明安居樂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一個“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正以嶄新的姿態與淘寶事業結合。
10(A) 陽澄湖鎮“蟹二代新農人”的淘寶發展模式
陽澄湖鎮以經“蟹二代新農人”為主導,蟹農自主創業與傳統水產公司相融合的淘寶運營模式交織進行,有效地拉動了當地的創業和就業環境,改善了民生,促進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譜寫了陽澄湖鎮新農人網絡時代經營的新篇章。
10(B) 網絡零售商業模式下的現代農業之路
浙江永嘉陽澄湖大閘蟹產業實施電子商務,促進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擴大農業經營規模,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組織水平,既是我國傳統農業通過技術創新轉化現代農業的示范載體,也是我國推進農業革命、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必然選擇。
11 “淘寶村”涌現的縣域電子商務基礎
浙江省臨安市白牛村、新都村因地制宜,從當地特色產業基礎入手,建立了電商服務體系及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并逐漸形成了“淘寶村”與縣域電子商務互動發展的機制。
12 從“專業村”到“淘寶村”
浙江省永嘉縣西岙村、珠岙村是基于原有產業特色基礎發展起來的“一村一品”的“專業村”,專業市場與產業集群信息化在其從傳統的“專業村”向“淘寶村”的轉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13 指尖上的花木之鄉
借助顏集鎮“花木之鄉”的發展歷史和產業基礎,顏集鎮的花木電商經歷了農民網上創業的自發形成期、淘寶批發市場引領的快速擴張期,目前正處于培育、教育、引領的產業轉型升級期。
14 白溝箱包產業、電子商務與新型城鎮化
箱包產業電子商務的發展,引發白溝“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并呈現出“新農人”、電子商務生態、需求方經濟和城市化生活水平等新變化。
行業格局演進青巖劉村的變遷
—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青巖劉村
摘要:在義烏江東貨運市場旁,可以看見一座風格古樸的牌坊,上書“青巖劉”3個字。從這一區域的面貌看,這里更像是一個城市郊區的市鎮。在這里,已經看不到田野,只有滿目的住宅樓群。這里就是聞名遐邇的“淘寶村”青巖劉。這里距離義烏市中心3公里,占地28萬平方米,原住村民1706人。2008年,為了把村里的房子租出去,多收一點房租,給失地農民創造一個底門檻的就業、創業環境,青巖劉村“及時人”劉文高開始帶領全村發展電子商務行業,整合網商自身資源、抱團發展,創造性地實施貨源共享、技術共享、信息共享的措施,開創“網貨超市”模式,完善當地的電子商務創業模式。到2010年年底,青巖劉村集聚了約2000家網店,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曾一度占有淘寶平臺近1/10的“金冠”店鋪。義烏市90%的大網商都是從青巖劉發展起來并“走出去”的,因此,青巖劉一直被業界視為網商的“黃埔軍校”,不斷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網上創業者到這里圓夢。青巖劉是義烏電子商務的發源地,為義烏成為全國縣域電子商務最發達城市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發展,青巖劉在網商培育、電子商務產業方面積累了的獨特經驗,并形成了品牌效應。未來,青巖劉將在新的行業格局和市場環境中發揮“孵化器”的作用,將經驗與品牌輸出到更多地區,為電子商務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引子
2014年11月19日,國務院總理赴青巖劉村考察電子商務。考察過后,李總理激動地在青巖劉村發表講話:“感到非常受鼓舞。你們的村是‘網店及時村’,這就是你們敢為人先,集中發展起來的,而且電商人數超過了你們村民的人數,網店數超過了村民的戶數。你們開創了一個大的市場空間,你們通過計算機在虛擬的空間上活動,但是送出去的貨是實實在在的,是實體經濟,在服務實體經濟,自己本身就是在干實事。希望你們村越來越發達,大家越來越興旺,每個人都能夠生活得、工作得很愉快。”此時,“網店及時村”的創始人、締造者劉文高正站在李總理的身后,向隨李總理前來調研的部長們介紹著青巖劉的電商發展模式,積極為“草根”網商們爭取電商發展的政策。青巖劉村的24小時是從下午開始的,每到傍晚時分,整個村子就變得異常熱鬧而忙碌。200多幢民房里此起彼伏的阿里旺旺消息提示音,街道上快遞員打包時撕拉膠帶的“嗞嗞”聲,來來往往的運貨車輛不絕于耳的引擎聲,宛如一曲快節奏的交響樂。駐扎在村子里的30多家快遞公司會統一在這個時段出動,把車開到家家戶戶門口取件,成千上萬的快遞包裹被一件件裝車,發往各地。送走快遞,主戰場轉入室內。一間三四十平方米的房間里,通常有十幾位網店客服聚精會神地盯著電腦屏幕,密集的阿里旺旺消息提示音和急促的鍵盤敲擊聲訴說著網店運營的緊張和忙碌。晚上8點到凌晨2點是白領們網購最集中的時間,自然也是網店客服最忙碌的時間,這個時段的交易量至少占網商總銷售額的70%—當網商們圍著燒烤攤休息交流時,離天亮已經不遠了。
日復一日的忙碌托起了青巖劉村的輝煌。這個離義烏市中心3公里,占地28萬平方米、原住村民僅1706人的村子,集聚了2000多家網商,年銷售額超過20億元,曾一度擁有淘寶平臺近1/10的“金冠”店鋪。2013年12月,青巖劉村在首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被授予首批中國“淘寶村”稱號。青巖劉村的發展歷程,是探究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極為鮮活的樣本。
青巖劉村發展電子商務的基礎
海量貨源,近水樓臺
青巖劉村位于浙江省義烏市江東街道,距離全球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義烏國際商貿城僅6.7公里。目前,義烏的小商品已經出口到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自1982年義烏小商品市場創建以來,經歷 5 次搬遷,8 次擴建,現營業面積達400余萬平方米,有商位7萬個,從業人員20多萬人,日客流量20多萬人次,成為國際性的小商品流通、信息和展示中心,是中國較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2005年被聯合國、世界銀行和摩根士丹利等機構稱為“全球較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義烏的小商品囊括了工藝品、飾品、小五金、日用百貨、電子電器、玩具、文體、襪業等幾乎所有日用工業品,品種多達170萬種,可謂物美價廉、應有盡有,被廣大中外客商譽為“小商品王國”、“小商品海洋,購物者天堂”。
與一般農村電商經營的是本地的特色農副產品或本土企業生產的工業品不同,義烏小商品市場近乎海量的商品種類為當地開展電子商務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貨源優勢。有數據顯示,國內超過75%的網貨直接或間接來自義烏小商品市場。居于流通鏈的頂端,貨品在價格上也能獲得優惠—品種與價格兩方面的優勢無疑使青巖劉村的淘寶網商獲得了很強的貨源競爭力。
交通便捷,房租低廉
青巖劉村南靠義烏市環城南路,北鄰江東貨運市場。江東市場是浙江省面積較大、功能最全、運量較高的貨運市場,貨運網絡覆蓋全國各大中城市。“小件走快遞,大件發貨運”是網購商品物流的普遍操作方式。因此,緊靠大型貨運市場,不管是對商戶的直接發貨還是對快遞公司的物流集散而言,都是十分難得的先天條件。
2005年,青巖劉村完成了舊村改造,1706人的本地戶籍人口擁有了高達40多萬平方米的住房面積,人均200平方米以上。改造之后的青巖劉村由近200多幢風格統一的5層樓房組成,戶主一般居住在頂層,余下房屋全部用于出租。最初,這些房屋主要租給在距青巖劉村1.5公里的篁園市場做生意的小商品批發商戶使用。2008年,篁園市場整體搬遷,原來在篁園市場做生意的房客集體搬走。青巖劉村的空置房越來越多且租金低廉,正好為起步階段的網商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的創業和生活環境。
重商傳統,勇于創新
義烏人自古重商業、善經營,有“雞毛換糖以博微利”的經商傳統。據統計,直到1982年,義烏近60萬人口中還有5萬人做著小生意。改革開放以后,義烏人克服不靠海、不沿邊、環境閉塞、土地少而貧瘠、物產不豐富等諸多不利條件,以“雞毛換糖”賺取微薄的利潤,逐漸積累創業資金,并最終將義烏發展成了世界上較大的小商品市場。
義烏商人具有抱團作戰、敢于負重、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螞蟻精神”,由于一代代人打拼于市場,培養了對市場機會的洞察力和敏感度。所以,這種特質一旦遇到電子商務這樣的革命性機遇,義烏人把握機會并把機遇變成現實的能力和底蘊就體現出來了。青巖劉村發展電子商務的領頭人劉文高就是義烏商人中的代表。
高中就進貨擺攤、22歲就為家里蓋起4層樓房—歷經商場沉浮的劉文高,對市場和新生事物高度敏感,敢作敢為,組織協調能力強。2002年,劉文高為自己的企業建設網站、開展網絡營銷的經歷,使他對電子商務的未來抱有極強的信心。2003年至2005年在兩家部級媒體工作的經歷,練就了他的策劃能力,也使他積累了大量的媒體宣傳資源。這粒應時而生的電商種子一旦遇到合適的土壤和時節,注定會迎風茁壯生長。
對于中國經濟的意義,不僅是成就了世界的互聯網公司,而且是做成了中國家大型社會企業。無數農戶通過在市場中實現了價值,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阿里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為商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價值。阿里的模式是商業和社會責任的結合。
姚洋(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村從少到多、從點到面的發展過程,其實就是中國傳統的農村經濟逐步互聯網化的過程。村是中國農村“熟人社會”的社會屬性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共同作用的結果,也是阿里的商業生態在農村地區價值的典型體現。未來,村在中國將走向常態化。人們對村開始“熟視無睹”的那24小時,就是農村經濟完成升級轉型的那24小時。讓我們一起推動和見證這個偉大的進程!
高紅冰(集團副總裁、阿里研究院院長)
村的涌現無疑是這個時代令人感奮的一大浪潮,是在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基礎設施及服務體系推動下草根創業、商業自由和大眾創新力不斷釋放的必然結果。村實現了眾多分散小農戶與大網絡的成功對接,展示了農村、農民和農業從農業時代跨越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的偉大“穿越”。
梁春曉(集團副總裁)
村是中國農村電商自下而上發展的自然結果和生動體現。細讀本書,你會找到解開農村草根電商創業創新奧秘的鑰匙。
汪向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