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私營健康保險:雙目標邏輯》旨在解釋21世紀后世界主要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為何趨同——走向"第三條道路"。《強制私營健康保險:雙目標邏輯》采取二維坐標分類方法,將醫改"第三條道路"的內涵界定為強制私營健康保險,形成既非社會保險也非商業保險的新機制。《強制私營健康保險:雙目標邏輯》以機制設計理論為主線,建立三邊醫療市場的分析框架,推導了私營健康保險在現代醫藥衛生體系中的作用及其控制醫藥費用膨脹的內在機理。本書從自愿私營健康保險的局限出發,探討政府強制與私營保險如何有機結合,實現基本醫療保障的全民覆蓋,進一步分析了世界主要國家走向強制私營健康保險之路,從而指出代議制框架里的政治左右搖擺調整機制,是醫改兩種福利思想實現融合與妥協、終走向中間道路的重要因素。本書認為中國醫改應當超越"左"與"右",避免在"政府失靈"還是"市場失靈"等表層問題打轉,探索走向強制私營健康保險之路。
閻建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創新工程執行研究員,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是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興趣主要包括健康保險與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養老金制度、機動車輛保險等。在《金融評論》、《財貿經濟》、《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學術期刊50余篇,主持各類課題10余項,參與編寫學術著作12部。
及時章 21世紀后主要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趨同:從雙目標談起
及時節 21世紀后主要國家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趨同:走向強制私營健康保險
一 概念的界定
二 美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趨勢
三 德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趨勢
四 英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趨勢
第二節 現有理論及其局限
一 "有管理的競爭"理論
二 第三條道路理論
三 福利多元主義理論
第三節 解釋強制私營健康保險:從雙目標出發
一 現代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雙目標
二 本書的具體思路
第二章 為何以私營健康保險作為醫療保障體系的運營載體
及時節 醫患雙邊醫療市場失靈與三邊醫療市場興起
一 醫患雙邊醫療市場失靈
二 現代醫療市場興起
第二節 私營健康保險與管理式醫療機制
一 私營健康保險推動管理式醫療機制形成
二 管理式醫療的效率評價
三 管理式醫療難以通過政府保險機構推動
第三節 社團自治與德國法定健康保險制度穩定性
一 社團自治
二 德國法定健康保險制度中的社團自治
三 基本健康保險制度穩定性:對社團自治的評價
第三章 私營健康保險為何引入政府強制
及時節 借助政府強制克服自愿私營健康保險的局限
一 借助強制保險實現醫療保障全覆蓋
二 以強制保險提高健康保險市場的競爭性,并借此提升醫療市場效率
三 私營機構運營強制健康保險
第二節 基本健康保險中"強制"與"私營"相結合:定價與財務機制
一 社群定價
二 強制私營健康保險的財務機制
第三節 強制私營健康保險的交易機制
一 保險交易所機制
二 團體發起人機制
第四章 瑞士強制私營健康保險實踐:機制及效果評價
及時節 歷史沿革與1994年醫改
第二節 瑞士強制私營健康保險運行機制
一 社會互助機制
二 市場化運營機制
……
第五章 荷蘭強制私營健康保險實踐:機制及效果評價
第六章 大國醫改:走向強制私營健康保險之路
第七章 強制私營健康保險:對中國下一步醫改的啟示
術語中英文對照索引
參考文獻
一 強制公營模式的變遷:從法定健康保險到NHS(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確立
(一)法定健康保險:強制模式的開始
1911年12月16日,英國建立了類似于德國的法定健康保險模式。一是強制繳費,所有16歲以上被雇傭以及那些未被雇傭卻具有被保險人資格者,應當依法參保。健康保險費用的7/9(女工則為3/4)由雇主和雇工繳納,余下的2/9(女工則為1/4)由議會撥款(丁建定、楊鳳娟,2003)。二是允許友誼社、工會等民間組織作為健康保險法定管理機構。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英國法定健康保險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不覆蓋被保險人的親屬,使得部分英國民眾難以得到醫療保障;二是健康保險支出增長過快,為此,英國政府于1932年決定降低健康保險津貼標準;三是健康保險主要由友誼社、工會等民間組織進行管理,這些民間機構相互之間缺乏調劑。那些健康水平較高的地區,賠付率較低,就能夠為參保人提供較高標準的津貼;健康水平較低的地區,由于賠付率較高,收不抵支,其法定管理機構甚至會拖欠參保人的津貼(丁建定、楊鳳娟,2003)。
(二)全民健康服務體系:強制模式的峰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隨著戰爭的爆發,英國法定健康保險制度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凸顯,戰爭造成民眾的生命和健康問題特別突出,有力的戰爭動員令就是變"戰爭國家"為"福利國家"(高芳英,2010)。法定健康保險制度改革被看成是打贏戰爭的政治問題,推動著英國政府在戰爭尚未結束時就向民眾做出保障。
1942年,《貝弗里奇報告》發表,提出戰后醫療保障計劃的構想——"將醫療服務和現金待遇分開管理,建立一個由衛生部負責監管、覆蓋全民、涵蓋所有診療項目及各種傷殘的綜合性醫療服務體系"(貝弗里奇,2004:51)。"在任何情況下,只要需要,不需繳費即可享受多方面醫療服務"(貝弗里奇,2004:180)。1943年,英國下院表決通過了《貝弗里奇報告》,使之成為一份官方社會保障改革文件。報告所描繪的"福利國家"美好藍圖鼓舞了廣大英國民眾積極投身國防事業,直至打贏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