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評價與保護》由賈屏、楊文海編著,共分9章,主要包括緒論、水體污染與污染源、水質模型與水環境容量、水環境監測、水質評價、水環境影響評價、水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有關法規介紹、水環境信息系統等內容,并在書后附有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及綜合衰減系數計算方法。 《水環境評價與保護》可作為高等學校水利、環境、市政等專業學生的教材和主要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科技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水環境評價與保護》由賈屏、楊文海編著,全書以水環境系統為研究對象,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想,系統介紹了水環境評價和水環境保護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把理論知識和水環境評價與保護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本書力求通俗易懂,簡明實用,條理清楚,語言精練,全書共分9章,第1、2、3章為基本理論部分,分別介紹了天然水體的基本特征、水體污染與污染源、水質模型與水環境容量等內容。第4章主要介紹了水質監測的基本方法以及我國常用的一些水環境標準、表征水污染的水質指標等內容。第5、6章為水環境評價和水環境影響評價,詳細地講解了各種類型的水質評價以及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第7、8、9章講述了水環境保護的一些知識,主要從水功能區劃、水環境保護措施、水資源保護有關法規和較先進的水環境信息系統等方面介紹了如何對水環境進行保護。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總述 1.2 天然水體的特性 1.3 水體中物質的循環 1.4 不同水體環境條件 第2章 水體污染與污染源 2.1 水體污染的概念 2.2 污染源分類 2.3 污染源的調查與評價 2.4 污染源預測 2.5 水體污染物的來源及危害 2.6 水體的自凈 第3章 水質模型與水環境容量 3.1 水質模型基本理論 3.2 水質模型 3.3 水環境容量 第4章 水環境監測 4.1 水質監測概述 4.2 水質監測站網 4.3 監測斷面(點)的設置 4.4 監測項目及監測頻率的確定 4.5 環境標準的概念、作用及體系 4.6 我國常用的一些水環境標準 4.7 表征水污染的水質指標 第5章 水質評價 5.1 水質評價概述 5.2 河流水質評價 5.3 江河水質評價 5.4 湖泊水質評價 5.5 地下水水質評價 第6章 水環境影響評價 6.1 水環境影響評價的特點 6.2 影響評價工作的目的、內容和程序 6.3 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前期工作 6.4 水環境影響分析 6.5 水環境現狀評價工作 6.6 水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 6.7 水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第7章 水環境保護 7.1 基本要求 7.2 水功能區劃 7.3 水環境保護措施 第8章 水資源保護有關法規介紹 8.1 我國法律規范的表現形式及其創制機關 8.2 水環境保護的一些政策、法律 8.3 水利部主要管理職責 8.4 水規劃 8.5 水環境保護 8.6 水費與水資源費 8.7 加強水行政立法工作 第9章 水環境信息系統 9.1 水環境信息系統概念 9.2 水環境信息系統的意義 9.3 水環境信息系統的技術體系 附錄 水功能區納污能力及綜合衰減系數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