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頻考點速記(初級中學)》依照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認真分析和研究了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的考試內容和考查趨勢,編寫了這本有針對性的高頻考點速記教材。
本書濃縮了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的高頻考點,內容包括信息技術學科知識、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教學實施和信息技術教學評價四個部分。在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附有歷年真題,在重要章節后設置了考點強化練習題,幫助考生直接了解真題考點并能隨時進行自檢自測。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頻考點速記(初級中學)》濃縮了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的常考知識點,幫助考生抓住考試重點和難點,直擊核心考點。具體來說本書有如下特色:
本書特色一:立足大綱。本書立足于考試大綱,緊密結合真題題型和考點,符合考情,有針對性。
本書特色二:體例科學。為了方便考生學習、鞏固知識點,正文中設置考題再現、重要章節后更有考點強化練習方便考生自我檢測。
本書特色三:精巧實用。本書小開本設計方便考生利用零碎時間隨時記憶,用彩色標注重點內容,方便考生有針對性記憶。
及時章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知識/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課程概述/
第二節課程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思路/
第三節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
第四節教育內容的特點及呈現形式/
考點強化練習/
第二章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知識/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原則和策略/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學特點及教學過程的規律/
第三節信息技術教學理論與方法/
第四節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考點強化練習/
第三章信息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理論/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專業知識/
第二節計算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第三節操作系統簡介/
第四節計算機數據處理/
第五節計算機的文字處理/
第六節演示文稿的設計與制作/
第七節計算機的圖像處理/
第八節動畫制作/
第九節網絡基礎與應用/
第十節數據庫/
第十一節算法與程序設計/
第十二節人工智能/
考點強化練習/
及時章學生學習需求分析/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學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第二節學習風格分析/
第三節初始能力分析/
考點強化練習/
第二章信息技術教材分析/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
第二節教材內容的分析/
第三節教材的分析方法/
考點強化練習/
第三章信息技術教學目標分析/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
第二節教學目標的設計/
第三節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關系/
考點強化練習/
第四章選擇教學策略和方法/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
第二節信息資源的選擇和利用/
第三節教學過程的設計/
考點強化練習/
第五章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綜合應用/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講授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第二節任務驅動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第三節探究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
第四節范例教學法設計案例/
考點強化練習/
及時章課堂學習指導/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二節有效學習與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
第三節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合作學習與教師指導/
考點強化練習/
第二章課堂組織調控/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因素的調控方法/
考點強化練習/
第三章信息技術教學實施的綜合應用/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
第二節信息技術實踐教學/
第三節教學資源的整合運用/
考點強化練習/
及時章信息技術學習評價/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
第二節學習評價的類型與原則/
第三節學習評價活動/
考點強化練習/
第二章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高頻考點提要/
及時節教學評價及其功能的實現/
第二節教學反思及其意義/
第三節教學反思的基本過程與方法/
考點強化練習/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表/436
及時部分
信息技術學科知識
本部分主要介紹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內容、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和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知識與技能。主要以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進行考查。對于《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內容和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要重點掌握,結合上機實踐,不斷思考,學會應用,提升解題技巧。
1.信息技術課程概述;2.課程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思路;3.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4.教育內容的特點及呈現形式。
及時節信息技術課程概述
一、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
1.綜合性
2.基礎性
3.工具性
4.實踐性
5.開放性
6.層次性
[2014年上半年真題]請簡述中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的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中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的主要特點如下:
(1)綜合性;(2)基礎性;(3)工具性;(4)實踐性;(5)開放性;(6)層次性。
二、信息技術課程的定位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為了適應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而設置的必修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操作能力為主要目標,以操作性、實踐性和探究性(創新性)為特征的指定學習領域。在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領域外,各省、市、自治區在保障低要求的基礎上,在課程內容、培養目標、課時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
三、信息技術課程的總體價值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有效實施可以提高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有效開展各學科學習和探究活動、積極參與社會實踐、主動進行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拓展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需的信息技術技能,鞏固信息素養和技術創新意識;對于培養國家建設和國際競爭所需的信息技術人才、提高全社會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四、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目標
2000年11月,教育部頒發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通過信息技術課程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總要求和總目標為:"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的教學內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確的目標,要體現出各階段的側重點,要注意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對其他課程進行學習和探討的能力。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各類學科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課程目標為:培養—發展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究信息技術的興趣,養成—鞏固良好的信息意識和健康負責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形成—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培養—強化學生使用信息技術支持各種學習和解決各類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規定了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如下:
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件。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性和相關性。
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1.[2015年下半年真題]請簡要回答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目標。
[參考答案]
(1)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變化及其對工作和社會的影響。
(2)初步了解計算機基本工作原理,學會使用與學習和實際生活直接相關的工具和軟件。
(3)學會應用多媒體工具、相關設備和技術資源來支持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4)在他人幫助下學會評價和識別電子信息來源的真實性、性和相關性。
(5)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2.[2012年下半年真題]在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有關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目標部分指出,要讓學生通過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
A.熟悉信息社會的發展特點,做遵紀守法的公民
B.樹立正確的信息價值觀,能夠根據需要獲取相關信息
C.熟悉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掌握網上信息的方法
D.樹立正確的知識產權意識,能夠遵照法律和道德行為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
[答案]D。解析: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規定了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可對照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選擇此題。故選D。
第二節課程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思路
一、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
(1)提高信息素養,培養信息時代的合格公民。
(2)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
(3)關注全體學生,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
(4)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
(5)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二、信息技術課程設計思路
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設計體現以下3個特點:
(1)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人文素養培養相融合的課程目標。
(2)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需求的課程內容。
(3)有利于所有學生發展與個性發展的課程結構形式。
三、信息技術內容設置及選擇的原則
(1)初中信息技術教育要與小學和高中相互銜接。
(2)以興趣為起點,以活動為載體,螺旋上升地設置內容。
(3)鼓勵跨學科的活動主題,實現技術學習與技術應用之間的整合。
(4)適應地區差異、體現地域特色。
(5)體現個別差異、鼓勵技術創新。
第三節教學內容及目標要求
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教育內容分為基礎性內容和拓展性內容。基礎性內容是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開展學科學習和綜合實踐活動,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必要基礎,這是必修內容。拓展性內容是針對信息技術條件較好的地區以及在信息技術方面學有余力的學生設置的選擇性學習內容,以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發展。
一、課程的模塊結構與內容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的初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基本模塊和拓展模塊(帶號),各地區可根據教學目的和當地的實際情況在兩類模塊中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具體模塊及內容如下:
模塊一信息技術簡介
(1)信息與信息社會。
(2)信息技術應用初步。
(3)信息技術發展趨勢。
(4)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道德和法律問題。
(5)計算機在信息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6)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和軟件簡介。
模塊二操作系統簡介
(1)漢字輸入。
(2)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及發展。
(3)用戶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
(4)文件和文件夾(目錄)的組織結構及基本操作。
(5)操作系統簡單工作原理。
模塊三文字處理的基本方法
(1)文本的編輯、修改。
(2)版式的設計。
模塊四用計算機處理數據
(1)電子表格的基本知識。
(2)表格數據的輸入和編輯。
(3)數據的表格處理。
(4)數據圖表的創建。
模塊五網絡基礎及其應用
(1)網絡的基本概念。
(2)因特網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務。
(3)因特網上信息的搜索、瀏覽及下載。
(4)電子郵件的使用。
(5)網頁制作。
模塊六用計算機制作多媒體作品
(1)多媒體介紹。
(2)多媒體作品文字的編輯。
(3)作品中各種媒體資料的使用。
(4)作品的組織和展示。
模塊七計算機系統的硬件和軟件
(1)數據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2)計算機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
(3)計算機的軟件系統。
(4)計算機安全。
(5)計算機使用的道德規范。
(6)計算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商品不錯,感覺很好。
很好送貨及時
還可以
好
考過了就是真的好
快包裝好正
一定要考上!
書還不錯,就是比較臟很多灰塵
很不錯的,一直在當當買書,正品低價,服務超好,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