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兒科臨床處方手冊(第5版)圖書
人氣:74

兒科臨床處方手冊(第5版)

本書為兒科臨床治療用書,主要讀者對象為兒科年輕的臨床醫師,也包括各??坪腿漆t師。
  • 所屬分類:圖書 >醫學>兒科學>一般理論  
  • 作者:[甘衛華] [于寶生] [焦澤霖]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3781808
  • 出版社: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6
  • 印刷時間:2017-06-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為兒科臨床治療用書,主要讀者對象為兒科年輕的臨床醫師,也包括各??坪腿漆t師。自2002年出版以來,經過四次再版,每一版先后多次重印,總發行量達十多萬冊,受到了廣大臨床醫師的歡迎。

兒科學發展迅速,新的診療理念及臨床藥物不斷涌現,兒科用藥處方變化較大,本書關注兒科學的動態,滿足兒科臨床醫生的迫切要求。

本書(第5版)仍保留了原版處方內容具體、重點突出、選用方便的特點,同時對治療程序進行了強化;在治療處方方面,更新了治療方法和常用藥物,反映了近幾年來的新進展。同時結合近年來兒科疾病譜的變遷,調整了疾病歸類,如遺尿癥、IgA腎病等;在泌尿系統疾病中增加了Alport綜合征和特發性高鈣尿癥;在常見兒童皮膚病中增加了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和汗腺疾病等;根據臨床實用性,刪減了心血管系統疾病中的潛在青紫型疾病等。

本書的特點有:,簡明實用。每一個疾病在明確診斷要點后,以臨床處方為中心展開闡述,不但介紹治療原則,而且列出治療的具體方案,有利于讀者參考應用。第二,針對性強。編寫內容涉及疾病的分型、分期,有利于讀者根據臨床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第三,重點明確。本書主要介紹以藥物治療為主的常見兒科疾病,基本解決了門急診和一般住院病兒的治療問題。

本書在[診斷要點]中概述了臨床特征、診斷標準和診斷方法,以便于治療措施采取的針對性。對于治療中的一些特殊問題,例如對所列處方的補充說明以及藥物選用原則、配伍禁忌、注意事項等均在[警示]中予以詳細介紹。

編輯推薦

《臨床處方叢書》自2002年第1版出版以來的十多年里,其內、外、婦、兒四大分冊已經進行了5版,長期得到讀者的充分認可和喜愛,成為我社醫學出版的優勢品牌。2011年,該套叢書陸續推出了中醫板塊和??瓢鍓K,面市以來反響強烈,基于此特再版。

作者簡介

甘衛華 主任醫師、教授、小兒腎臟病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F任南醫大二附院副院長兼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小兒腎臟疾病??浦魅?。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衛生系統高級職稱評定委員會成員。曾赴法國及香港研修腎臟病學。對兒科各類疾病,擅長診治小兒各類腎臟疾病,尤其對小兒難治性腎病、IgA腎病、紫癜性腎炎、小兒血尿的臨床治療有獨到之處。

于寶生 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小兒內分泌專業博士,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兒科分會內分泌學組委員,《中華兒科雜志》通訊編委。現任兒童醫院內分泌疾病專科主任及病區主任。從事兒科內分泌學的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20余年,曾赴日本大阪府立母子醫學中心研修小兒內分泌學。對生長激素缺乏癥、矮小癥、性早熟、Turner綜合征、甲狀腺疾病、肥胖癥、糖尿病等小兒內分泌系統疾病有較豐富的診治經驗。

焦澤霖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南京市醫學會圍產分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醫學會圍產分會委員,現任兒童醫院副院長及兒內科副主任、南醫大二附院醫務科副主任及兒童醫院新生兒疾病專科主任。曾赴上海兒科醫院??七M修。專長新生兒各類感染及危重疾病的救治,在NICU急救方面技術獨到,尤其是對高危新生兒、早產兒的救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精于新生兒呼吸機的使用。

目錄

及時章 急 診

及時節 昏 迷

附 腦死亡

第二節 高熱驚厥

第三節 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

附 兒科感染性休克治療流程

二、心源性休克

三、過敏性休克

第四節 心臟驟停

第五節 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六節 急性呼吸衰竭

第七節 消化道大出血

第八節 顱內高壓綜合征(急性腦水腫)

第九節 急性腎衰竭

第十節 肝衰竭

第十一節 意外傷害及物理損害

一、溺水

二、墜入糞池

三、電擊傷

四、燒傷

五、中暑

六、捂熱綜合征(嬰兒蒙被綜合征)

七、 犬咬傷

八、毒蛇咬傷

第十二節 急性中毒

一、有機磷中毒

二、煤氣中毒

三、滅鼠藥中毒

四、亞硝酸鹽類中毒

五、藥物中毒

六、鉛中毒

第二章 營養性疾病

及時節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第二節 維生素缺乏及其中毒

第三節 鋅缺乏癥

第三章 新生兒疾病

及時節 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

一、新生兒窒息

二、新生兒胎糞吸入

三、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

四、新生兒肺炎

五、新生兒呼吸暫停

第二節 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

一、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二、新生兒嘔吐

三、新生兒肝炎

第三節 新生兒血液系統疾病

一、新生兒貧血

二、新生兒母嬰血型不合溶血癥

三、新生兒出血癥

四、新生兒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第四節 新生兒神經系統疾病

一、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

二、新生兒顱內出血

第五節 新生兒感染性疾病

一、新生兒臍炎

二、新生兒敗血癥

三、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四、新生兒破傷風

五、新生兒皮下壞疽

六、新生兒硬腫癥

七、新生兒低血糖癥

八、新生兒低鈉血癥

九、新生兒低鈣血癥

十、新生兒低鎂血癥

十一、新生兒靜脈營養

第四章 呼吸系統疾病

及時節 上呼吸道及支氣管疾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急性喉炎

三、先天性喉喘鳴

四、急性支氣管炎

第二節 肺炎

一、支氣管肺炎

二、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三、腺病毒肺炎

四、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

五、流感嗜血桿菌肺炎

六、支原體肺炎

七、衣原體肺炎

八、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九、真菌性肺炎

第三節 胸腔疾病

一、化膿性胸膜炎

二、膿氣胸

第四節 支氣管哮喘

第五節 特發性肺含鐵血黃素沉著癥

第六節 特發性纖維化性肺泡炎

第五章 消化系統疾病

及時節 口腔疾病

一、皰疹性口腔炎

二、潰瘍性口腔炎

三、鵝口瘡

四、地圖舌

第二節 食管、胃腸疾病

一、便秘

二、胃食管反流

三、急性胃炎

四、慢性胃炎

五、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六、消化性潰瘍

七、胃黏膜脫垂癥

八、腹瀉病

九、 急性壞死性腸炎

十、潰瘍性結腸炎

十一、克羅恩病

十二、急性腸套疊

十三、急性闌尾炎

十四、先天性巨結腸

第三節 肝膽疾病

一、嬰兒肝炎綜合征

二、急性胰腺炎

三、膽道蛔蟲癥

第六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及時節 先天性心臟病

一、左向右分流型(潛在青紫型)

二、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

第二節 心肌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二、原發性心肌病

三、原發性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

第三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四節 急性心包炎

第五節 心律失常

第六節 高血壓

第七章 造血系統疾病

及時節 貧血

第二節 白細胞疾病

第三節 急性白血病

第四節 惡性腫瘤

第五節 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癥

第六節 出血性疾病

一、原發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二、繼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三、血友病

四、嬰兒期獲得性維生素K

五、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八章 泌尿系統疾病

及時節 血尿和蛋白尿

一、血尿

二、蛋白尿

第二節 原發性腎小球疾病

一、急性腎小球腎炎

二、慢性腎小球腎炎

三、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四、原發性腎病綜合征

第三節 繼發性腎病

一、狼瘡性腎炎

二、過敏性紫癜性腎炎

三、乙型肝炎病毒相關性腎小球腎炎

第四節 其他腎小球疾病

一、IgA腎病

二、Alport綜合征

三、溶血尿毒癥綜合征

第五節 間質性腎炎

第六節 腎小管疾病

一、腎小管性酸中毒

二、Bartter綜合征

三、腎性尿崩癥

第七節 泌尿系統感染及膀胱輸尿管反流

一、 泌尿系統感染

二、膀胱輸尿管反流

第八節 腎衰竭

一、 急性腎衰竭

二、慢性腎衰竭

第九節 其他泌尿系統疾病

一、腎性骨營養不良

二、腎靜脈血栓

三、腎性高血壓

四、特發性高鈣尿癥

五、神經源性膀胱

六、膀胱過度活動癥

七、遺尿癥

第九章 神經肌肉系統疾病

及時節 腦性癱瘓

第二節 智力低下

第三節 肌病

一、進行性肌營養不良

二、重癥肌無力

第四節 家族性周期性麻痹

一、低血鉀性周期性麻痹

二、高血鉀性周期性麻痹

第五節 癲癇

一、癲癇及癲癇綜合征

二、癲癇持續狀態

第六節 化膿性腦膜炎

第七節 病毒性腦膜腦炎

第八節 急性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

第九節 面神經炎

第十節 心理情緒異常

一、多發性抽動

二、注意缺陷多動障礙

三、情感性交叉擦腿

第十章 內分泌系統疾病

及時節 下丘腦—垂體疾病

一、生長激素缺乏癥

二、尿崩癥

第二節 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疾病

一、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

二、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三、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四、單純性甲狀腺腫

五、獲得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六、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

第三節 腎上腺疾病

一、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

二、嗜鉻細胞瘤

第四節 性早熟

第五節 1型糖尿病

第六節 低血糖癥

第七節 小兒肥胖癥

第十一章 遺傳代謝性疾病

及時節 苯丙酮尿癥

第二節 肝豆狀核變性

第十二章 風濕病

及時節 風濕熱

第二節 幼年特發性關節炎

第三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四節 過敏性紫癜

第五節 川崎病

第十三章 傳染病

及時節 病毒性傳染病

一、流行性感冒

二、人禽流感

三、麻疹

四、風疹

五、幼兒急疹

六、水 痘

七、流行性腮腺炎

八、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

九、甲型肝炎

十、乙型肝炎

十一、丙型肝炎

十二、丁型肝炎

十三、戊型肝炎

十四、庚型肝炎

十五、脊髓灰質炎

十六、流行性乙型腦炎

十七、巨細胞包涵體病

十八、狂犬病

十九、艾滋病

二十、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

第二節 細菌性傳染病

一、細菌性痢疾

二、傷寒與副傷寒

三、其他沙門菌屬感染

四、細菌性食物中毒

五、猩紅熱

六、白喉

七、百日咳

八、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九、霍亂

第三節 螺旋體病

一、鉤端螺旋體病

二、先天性梅毒

第十四章 結核病

及時節 原發綜合征、支氣管淋巴結結核

第二節 急性粟粒型肺結核

第三節 結核性腦膜炎

第四節 結核性胸膜炎

第五節 結核性心包炎

第六節 腸結核、結核性腹膜炎

第七節 腎結核

第八節 潛伏結核感染(結核中毒)

第十五章 寄生蟲病

及時節 蛔蟲病

一、腸蛔蟲癥

二、膽道蛔蟲癥

三、蛔蟲性腸梗阻

第二節 蟯蟲病

第三節 鉤蟲病

第四節 鞭蟲病

第五節 絲蟲病

第六節 絳蟲病

第七節 血吸蟲病

第八節 肺吸蟲病

第九節 肝吸蟲病

第十節 姜片蟲病

第十一節 瘧疾

第十二節 弓形蟲病

第十三節 阿米巴病

一、急性阿米巴痢疾

二、慢性阿米巴痢疾

第十四節 滴蟲病

第十六章 常見兒童皮膚病

及時節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一、嬰兒濕疹

二、尿布皮炎

三、脂溢性皮炎

四、間擦疹

五、蕁麻疹

第二節 感染性皮膚病

一、單純皰疹

二、帶狀皰疹

三、膿皰瘡

四、葡萄球菌性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五、毛囊炎、癤和癰

六、丹毒

七、手足癬

第三節 汗腺疾病

第十七章 兒科常用處方藥

一、抗生素類

二、磺胺類及其他抗菌藥

三、抗真菌藥

四、抗病毒藥

五、解熱消炎鎮痛藥

六、鎮痛藥

七、止咳、祛痰、平喘及抗過敏藥

八、抗驚厥、抗癲癇、鎮靜、催眠藥

九、中樞興奮藥

十、利尿、脫水、降壓藥

十一、強心、升壓、抗休克藥

十二、抗心律失常藥

十三、抗貧血、止血、抗凝血藥

十四、消化系統用藥

十五、激素類藥

十六、維生素類藥

附錄一 各年齡小兒正常身高-體重表

附錄二 各年齡小兒身高-體重-體表面積圖

附錄三 兒科診療操作技術

一、心內注射

二、心包穿刺

三、胸腔穿刺

四、腹腔穿刺

五、骨髓穿刺

六、腰椎穿刺

七、硬腦膜下穿刺

八、側腦室穿刺

在線預覽

第三節 休克 一、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發生在全身嚴重感染基礎上,由細菌、支原體、病毒等微生物及其產物(如內毒素)所引起的急性微循環障礙,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組織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致的復雜綜合征。

R 診 斷 要 點

1. 存在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原發病,如敗血癥、中毒型菌痢、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

2. 經擴容補液后仍存在低血壓如表1-1。

表1-1小兒低血壓標準

年齡

上臂血壓(mmHg)

平均動脈壓(MAP)(mmHg)

12~16歲

5~12歲

1~5歲

1~12個月

足月新生兒

32~38周

注: 休克時無創血壓測量易出現偏差,必須用血壓計聽診仔細測定上臂血壓

3. 組織臟器低灌注的表現急性神志改變、少尿[

4. 診斷標準如表1-2。

表1-2感染性休克的診斷標準和分度

項目

輕度

重度

皮膚黏膜

#面色蒼白或口唇、指、趾輕度發紺,皮膚輕度發花

面色蒼灰,口唇、指、趾明顯發紺,皮膚明顯發花

四肢

#手足發涼。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為1~3s(正常為1s)

四肢濕冷,接近或超過膝、肘關節。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3s

脈搏

#增快

#細速或摸不到

血壓

#略低或正常,音調變弱,#脈壓為20~30mmHg

#明顯下降或測不出,脈壓

尿量

略減少,嬰兒5~10ml/h

兒童10~20ml/h

#明顯減少,嬰兒

心臟

心率增快

心率明顯增快,心音低鈍或有奔馬律

神志

尚清楚,但有委靡或煩躁

模糊,表情淡漠或昏迷

呼吸

增快

增快,或有呼吸困難、節律不整

肛趾溫差

>6℃

更明顯

眼底觀察

以小動脈痙攣為主,小動脈與小靜脈之比為1: 2或1: 3(正常2: 3)

小動脈痙攣,小靜脈瘀張,部分病例出現視盤水腫

甲皺觀察

管襻動脈端變細,管襻數目減少

管襻動脈端變細,靜脈端瘀張,血色發紫,血流速度減慢,血流不均,出現紅細胞集聚現象

注: #為必備指標。在原發病基礎上,具有必備指標即可確定診斷分度

 脈壓正常為30mmHg

平均動脈壓(MAP)=

R 治 療 程 序

治療休克的原則是早期、積極、持續。治療目的是清除感染灶,支持任何衰竭的器官或系統。需采取綜合措施,力爭2h內補足有效循環量,24h內使病兒脫離休克狀態,以恢復正常的組織灌注,維持重要臟器功能。

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最重要的病因治療。兒科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常見疾病為中毒型痢疾、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或大腸埃希菌敗血癥、大葉性肺炎、猩紅熱、腹腔感染及出血性腸炎等。應盡力明確病原菌,以血培養(包括厭氧菌培養)為宜。確定病原菌前,要根據發病季節、流行病學資料、病兒年齡、癥狀、體征及臨床經驗選用2~3種抗生素聯合使用,注意兼顧革蘭陽性菌與革蘭陰性菌。多選頭孢菌素與氨基糖苷類合用。

感染性休克病兒,微動脈由痙攣到舒張,微靜脈痙攣,血液重新分配而大量淤積在內臟、大網膜和肌肉等部位,回心血量減少,有效循環量不足。休克早期病兒,組織缺血、缺氧,后期微循環進入瘀血缺氧階段,可發生酸中毒。酸中毒抑制心肌收縮力,促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使微血管主要是微動脈平滑肌反應性降低,影響血管活性藥物效應,并導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漿外滲,血容量進一步減少,溶酶體破裂,腦微循環自動調節能力降低,導致腦水腫。酸中毒程度多與休克嚴重程度平行,因此糾正酸中毒很重要。擴容與糾酸常同時進行。

1. 治療原則供氧、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調整血管緊張力、改善微循環、抗感染、去除病因、保護重要臟器。

2. 藥物治療

(1) 擴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

1) 快速擴容: 可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 1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或1.4%碳酸氫鈉溶液。

2) 繼續輸液: 一般需40~60ml/kg,嚴重病兒可能需要80~120ml/kg,直至血壓穩定4~6h。

3) 液體選擇: ① 膠體液: 紅細胞比積40%,輸白蛋白、血漿或低分子右旋糖酐。② 晶體液: 根據血氣分析和血生化檢查酌情選用1/2或2/3張含鈉、含鉀液(見尿補鉀)。

(2) 調整血管緊張力。

(3) 強心: 出現心功能不全時應進行強心治療。

(4) 脫水、利尿。

(5) 應用糖皮質激素。

(6) 抗感染治療。

R 處方

1. 擴容、糾酸治療

處方1 快速擴容。

2: 1液20ml/kg iv gtt(0.5~1h)st

處方2 繼續輸液,根據血氣和血生化酌情選用1/2或1/3張含鈉、含鉀液,注意“見尿補鉀”。

1/2或1/3張含鈉、含鉀液10ml/(kg h)iv gtt(直至血壓穩定4~6h)

2. 調整血管緊張力

處方3 山莨菪堿(6542)1~2mg/kg iv每15分鐘1次

10% GS 50ml

iv gtt(5ml/h)st

多巴胺 6mg/kg

10% GS 100ml

iv gtt(5ml/h)st

多巴酚丁胺6mg/kg

3. 強心藥物的應用

處方4 毛花苷C(西地蘭)

飽和量: >2歲為0.03mg/kg

首劑飽和量的1/3~1/2

iv st

50% GS 20ml

余量分2次,加入50% GS 20ml中iv,間隔6~8小時 一次

4. 脫水劑及利尿劑的應用

處方5 20%甘露醇5~10ml/kg iv gtt q6h

10% GS 5ml

iv st

呋塞米(速尿)1~2mg/kg

5. 糖皮質激素的應用

處方6

10% GS 50ml

iv gtt q12h

地塞米松 0.5~1mg/kg

10% GS 50ml

iv gtt q6h~q12h

甲潑尼龍 2~4mg/kg

6. 抗感染治療

處方7

10% GS 50ml

iv gtt q12h

頭孢他啶 80~100mg/(kg d)

10% GS 50ml

iv gtt q12h

頭孢曲松(羅氏芬)80~100mg/(kg d)

R 警示

1. 一般先給低分子右旋糖酐以增加血容量,后給5%碳酸氫鈉(一般稀釋為1.4%)糾正酸中毒,于1/2~1h內輸入。繼續再給1/2~1/3張含鈉溶液??傄毫考昂c量應隨有無吐瀉、脫水、腦水腫、心力衰竭、尿量而定。

2. 擴容補液后,血壓不穩可應用血漿每次5~10ml/kg,或白蛋白每次1g/kg,以提高膠體滲透壓。

3. 山莨菪堿有解除微血管痙攣,改善微循環及鎮靜作用。每15min 一次,靜注,至面色變紅,血壓回升后,延長至30~60min 一次。血壓穩定后改為每2~4h 一次,并逐漸減量,24h內停用。

4. 多巴胺在不同劑量時其作用也不同。小劑量(每分鐘2~4μg/kg),可增加腎與內臟血流量;中劑量(每分鐘5~10μg/kg),可顯著增加內臟血流量,加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和升壓作用。大劑量(每分鐘>10μg/kg)使外周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但容易導致心律失常。當每分鐘高于20μg/kg時可使肺血管收縮而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多巴胺以每分鐘2.5~5μg/kg開始,必要時可漸加大至每分鐘10μg/kg;多巴酚丁胺從每分鐘5μg/kg開始,可漸加大至每分鐘10~15μg/kg。注意: 必須用輸液泵持續靜滴。在持續心率、血壓等血流動力學參數監護下逐漸增加劑量直至血壓達到可接受的水平或增加劑量不再有效時,換用或加用另一藥物,如腎上腺素[0.1~2μg/(kg min)]??紤]外周阻力低則用間羥胺(阿拉明)[10~20μg/(kg min)]和去甲腎上腺素[0.5~2μg/(kg min)]。血管活性藥物劑量(mg)=6×kg(體重),加入到100ml 液體中,每小時輸入的毫升數(ml/h)即為每千克體重每分鐘藥物的微克數[μg/(kg min)]。如無輸液泵不能用此公式。

5. 感染性休克時宜2~3種抗生素聯合應用,大劑量靜注。選用病原菌敏感的腎毒性小的抗生素,劑量、療程需足夠。

6. 腦水腫病兒應積極脫水,應用20%甘露醇。大劑量地塞米松或甲潑尼龍靜滴,也有減輕腦水腫的作用。

7. 對心、肺、腎負荷過重的病兒,不宜應用脫水劑,可用快速利尿劑,如呋塞米(速尿)。

l 附 兒科感染性休克治療流程 1. NS 20 ml/kg或膠體液快速靜滴,可連續用3次。如血壓已升起轉入PICU治療。

2. 液體復蘇無效休克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各1 mg/kg加入GS,iv gtt,根據血壓上升情況調節滴速。

3. 靜滴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仍無效

冷休克用鹽酸腎上腺素持續靜滴,0.05~2 μg/(kg min)

暖休克用去甲腎上腺素靜滴,0.05~0.3 μg/(kg min)

考慮加用山莨菪堿或東莨菪堿協助升壓

亦可試用精氨酸血管加壓素。

4. 若仍無效屬兒茶酚胺拮抗

可選用正性肌力藥物米力農或氨力農(參見“急性心力衰竭”處方)。

5. 心功能障礙或外周阻力仍高者

可試用短效血管擴張劑,如硝普鈉0.5~8 μg/(kg min)

所有藥物有效后切勿突然停藥,可逐漸減少劑量持續用數天。

6. 休克時常規要選用激素,如甲潑尼龍2~4 mg/(kg d),iv gtt。

7. 積極控制感染和清除病灶,保障供氧及通氣,監測血糖、電解質。

二、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指因心泵功能不全引起的休克,主要系因心排血量急劇下降,生命器官灌注不足造成急性細胞缺氧及營養障礙,并通過機體代償而出現的一系列癥狀和體征。心源性休克可致猝死而引起醫療糾紛。

R 診 斷 要 點

1. 病史存在心泵功能障礙的原因,如心臟疾病及心臟手術史;發病后有意識障礙及尿量減少等情況。

2. 體檢神志改變,末梢循環及毛細血管充盈欠佳,血壓下降,心率及脈搏增快,呼吸異常,心音低鈍,肺部出現啰音,以及肝大等。

3. 輔助檢查進行心電圖檢查,胸部X線檢查,心臟超聲檢查,血氣分析,血生化、腎功能及凝血時間測定,進一步明確心源性休克的心內、心外病因及病理生理進展情況。

R 治 療 程 序

對心源性休克病兒,應爭分奪秒地搶救,控制其病情發展。首要的治療措施是提高病兒的心排血量,改善細胞供氧狀況及減少氧耗。

(一) 一般治療

1. 保持安靜,以減少氧耗可使用鎮靜劑。

2. 供氧采用面罩或頭罩給氧,必要時機械通氣,保持PaO2在9.3kPa(70mmHg)以上。

3. 建立靜脈通道中心靜脈通道及末梢靜脈通道,以便監測中心靜脈壓和用藥。

(二) 藥物治療

1. 補充血容量首次給予5% GNS或低分子右旋糖酐5~10ml/kg 靜滴(于30min內)以快速擴容,休克無改善時可重復1次。其后根據中心靜脈壓決定輸液量。

2. 增強心肌收縮力兒茶酚胺類,兼有強心、升壓作用,效果欠佳時可選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米力農),兼有強心及擴血管作用,特殊情況下(如室上性心動過速)可使用洋地黃。

3. 合理使用擴血管藥物以減輕后負荷、增加心排血量。

4. 糾正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

5. 改善心肌代謝。

6. 適當應用糖皮質激素如心肌炎、肺水腫等病兒可考慮選用。

R 處 方

處方1 鎮靜,可選用以下之一:

10%水合氯醛 40~50mg/kg灌腸st

地西泮(安定) 0.1~0.25mg/kg iv gtt st

苯巴比妥鈉(魯米那鈉)3~5mg/kg im st

嗎啡 0.1~0.2mg/kg ih或im st

處方2 快速擴容。

5% GNS 5~10ml/kg(于30min內)iv gtt st

或 低分子右旋糖酐 5~10ml/kg (于30min內)iv gtt st(休克無改善時可重復1次)

處方3 血容量不足的病兒,在繼續補充晶體或膠體溶液的同時選用血管張力調節劑。

多巴胺 1~10μg/(kg min)

iv gtt st

間羥胺 2~8μg/(kg min)

10% GS 100ml

多巴酚丁胺 2~10μg/(kg min)

iv gtt st

間羥胺 2~8μg/(kg min)

10% GS 100ml

處方4 適用于低心排伴肺水腫,但血容量正常者。肺水腫嚴重時可加用糖皮質激素。

多巴酚丁胺 2~10μg/(kg min)

硝普鈉0.05~8μg/(kg min)

10% GS 100ml

iv gtt st

呋塞米(速尿)1~2mg/kg

10% GS 2ml

iv qd

地塞米松 0.2~0.3mg/kg

氫化可的松 5~10mg/kg

iv qd

10% GS 30~50ml

甲潑尼龍 2~4mg/kg

iv q12h

10% GS 30~50ml

處方5 適用于血容量過多及右心功能不全者。

多巴胺 1~10μg/(kg min)

iv gtt st

10% GS 100 ml

多巴酚丁胺 2~10μg/(kg min)

(kg min)

iv gtt st

10% GS 100 ml

呋塞米 1~2mg/kg(kg min)

iv st

10% GS 2ml

處方6 心源性休克如經使用兒茶酚胺類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可加用洋地黃或米力農。

毛花苷C(西地蘭) 1/2飽和量(kg min)

iv st

10% GS 2ml

余量分2次在6~8h后給予,間隔6~8h

米力農 25~50μg/kg(kg min)

iv(3min) st

NS 5ml

繼后 以0.1~1.0μg/(kg min)iv gtt維持

處方7 休克時間較長者,應注意糾正酸中毒。

5%碳酸氫鈉 2~5ml/kg稀釋1倍或稀釋成等張液體(1.4%)iv gtt。

處方8 改善心肌能量代謝。

10% GS 100 ml

iv gtt qd (細胞色素C皮試陰性)

ATP 20mg

輔酶A 50U

細胞色素C 30mg

10% GS 100 ml

iv gtt qd

10%氯化鉀 3ml

普通胰島素 4U

或 1,6二磷酸果糖150~250mg/kg iv gtt qd

R 警示

1. 心源性休克的主要血流動力學變化是心排血量下降導致的血壓下降,早期通過各種代償機制保持收縮壓正?;蛏缘?,如病因未去除,將迅速惡化進入失代償期。因此,在抗休克的同時,及時作出病因診斷,對因治療。對病毒性心肌炎,可靜脈注射大劑量維生素C 200mg/kg、氫化可的松5~10mg/kg(或甲潑尼龍4mg/kg);對快速性心律失常者,應采用同步直流電或藥物復律;心臟壓塞者,應急行心包穿刺引流減壓;張力性氣胸者,應迅速抽氣減壓;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則需進行手術,才能根本改善循環功能。

2. 心源性休克者多存在心功能不全,且血容量減少并不明顯,輸液不宜太多太快,如病兒休克狀態改善: 血壓回升、四肢轉暖、尿量增多,輸液應減慢,每天液體量控制在40~50ml/kg

媒體評論

帶著這本處方小冊子,就像身邊有一位博學的帶教教授,也像隨手的一個臨床常用數據庫。

南京醫科大學 第二附屬醫院 衛中慶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讀了一下午,感覺挺好的!希望對臨床工作有幫助

2017-11-18 19:03:35
來自子車kia**的評論:

感覺挺好的

2017-11-08 18:31: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實用方便很好

2017-11-09 17:49:5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很簡練

2017-10-17 11:54: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

2017-10-31 06:19: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滿意,要是再詳細些或者有病例就好了

2017-11-01 18:56:14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溪市| 巴林右旗| 类乌齐县| 彭州市| 松江区| 绵阳市| 大邑县| 西宁市| 苏尼特左旗| 吉首市| 承德市| 镇原县| 宝山区| 西乌| 八宿县| 五家渠市| 尼勒克县| 建阳市| 融水| 龙海市| 雷州市| 馆陶县| 繁昌县| 英德市| 潼关县| 绥阳县| 肥城市| 福鼎市| 蒙阴县| 青海省| 东山县| 融水| 南阳市| 化隆| 青浦区| 广东省| 奉化市| 全州县| 古丈县| 黔西县|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