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冊展示了對原版的GMFM-88所做的改進工作,與GMFM-88相比較,在手冊中進行詳細的闡述,包括:(1)項目減為66項;(2)量表分值由有序變量改為區間變量;(3)確定了測試項目的分層結構,這樣可以描繪出一張圖,來表明對于腦癱兒童每一項相對其他項的難度;(4)開發一項電腦程序用GMFM-66的計分。
《粗大運動功能評估(GMFM-66 & GMFM-88)使用者手冊》是由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兒童康復科吳衛紅主任組織翻譯的,包括了粗大運動功能測量(GMFM)概述,概念背景,GMFM-88的研制與效度驗證,GMFM-66的研制和效度驗證,GMFM-88和GMFM-66的實施和評分指南,GMFM-88和GMFM-66的解釋和應用,GMFM新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等內容。這個評測方法仍是對腦性癱瘓兒童運動障礙評測、康復治療計劃制定與康復療效評估的一個國際公認的金標準。本手冊為殘疾兒童篩選工作的工具書,是目前為止市場上缺少的較為系統的工具書。
戴安娜·J.拉塞爾是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健康科學系康復科學學院副教授,CanChild殘障兒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吳衛紅,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北京博愛醫院兒童康復科主任,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兒童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小兒腦癱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及時章粗大運動功能測量(GMFM)概述
什么是GMFM ?
GMFM 怎樣操作?
GMFM 適用于什么樣的人群?
GMFM 怎樣計分?
每次評估需要多長時間?
應該在什么環境中實施?
需要什么設備?
操作及進行GMFM 計分的人員需要具備什么資格?
第二章概念背景
腦性癱瘓
測量粗大運動功能
總結
第三章GMFM-88的研制與效度驗證 .
測試結構
GMFM-88 的效度
表面效度
反應性的效度
穩定組和反應組的臨床特點
確定臨床上重要的變化
信度
總結
培訓GMFM 的用戶
在沒有標準測試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評估信度?
誰使用GMFM ?
第四章GMFM-66的研制和效度驗證
Rasch 分析應用于GMFM-88 的理論基礎
粗大運動功能測量(GMFM-66和GMFM-88)使用手冊
Rasch 分析和項目反應理論的背景
確定項目難度和兒童的能力
擬合優度統計分析
可用的Rasch 模型
Rasch 模型的假設
Rasch 分析應用于GMFM
評分方法
GMFM-66 的信度
GMFM-66 的效度
總結
第五章GMFM-88和GMFM-66的實施和評分指南
概述 .
檢查者的資歷
所需時間
一般實施指南
可能會影響評分有效性的因素
針對腦癱兒童的特殊評分操作指南
GMFM 在唐氏綜合征 (DS)兒童中的使用和計分方法
第六章GMFM-88和GMFM-66的解釋和應用
病例概要—蘇茜 (Susie )
如何確定是用GMFM-88 還是GMFM-6
解釋GMFM-88 的分數
解釋GMFM-66 的分數——粗大運動能力評估 (the Gross Motor Ability Estimator , GMAE )評分程序
解釋源于 "來自GMFM 評分表中輸入的個體的數據"到 GMAE 程序的結果
對比多種評分方法
解釋GMAE 程序研究版本的輸出結果
GMFM-66 的分數與GMFM-88 的分數相關嗎?
需要測試多少項目?
如果由于時間的原因,只能測試部分項目,應該選擇哪些項目?
第七章GMFM新的應用、現狀和未來粗大運動發育模式
對有效的腦癱嚴重程度分級系統的需要
前瞻性地追蹤粗大運動發育
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術語表
附錄1腦癱粗大運動功能分級系統(GMFCS)
2 歲前粗大運動功能分級
2 ~4 歲粗大運動功能分級
4 ~6 歲粗大運動功能分級
6 ~12 歲兒童粗大運動功能分級
附錄2 GMFM-66的粗大運動功能評估器(GMAE)評分
程序指南 .
附錄3 GMFM-88和GMFM-66評分:蘇茜(SUSIE)的
病例概要
附錄4 GMFM-66與GMFM-88交叉部分與評分變化
附錄5測量中的標準誤差
附錄6 展示項目難度的方法
GMFM-66 中項目難度圖解
項目
第二章 概念背景
腦性癱瘓
腦性癱瘓 (CP )是指發生于出生前、出生過程中或出生后很短一段時間內,發育中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害,造成非進行性運動控制發育障礙的一組疾病 (Mutch et al.,1992 )。CP 對兒童的神經病學和功能發育方面的影 響差異較大,會影響其殘損、活動受限及參與活動的程度。在近期的1980 年版本的 《國際殘損、殘疾和殘障分類》中,世界衛生組織對活動的定義為 "個體水平的功能屬性和范圍"(WHO , 200 1)。活動受限(之前稱作 "殘 疾")是指在以一種此年齡段或此發育階段應有的正常方式去完成一項活動時,能力受限或不足 (WHO , 200 1)。由CP 引起的最主要的活動受限是運動功能問題,并經常伴隨有認知、社會交往和交流方面的障礙 (Kennes et al.,2002 )。粗大運動和精細運動功能的評估對軀體殘疾程度提供了量化指標。
測量粗大運動功能
像其他神經發育障礙的孩子那樣,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的測量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雖然腦癱兒童最終都能或多或少的獲得一定的運動能力,但是他們運動技能的獲得和發育幾乎都是延遲的或有障礙的。有時,運動發育可能在短時間或長時間段內停滯不前,動作會變得不典型,并在不適當的情況下發生,還可能出現運動發育里程碑的倒退。典型的粗大運動發育里程碑已得到文獻的充分證實,GMFM 的五個維度中的測試項目便以此為基礎,包括從仰臥和俯臥位的活動,到翻身、坐、跪、爬和站,并最終到走、跑和跳。腦癱兒童特異性活動障礙在每個維度中均有所反映。
很多治療方案都在不斷改進,以改善腦癱兒童的運動功能障礙。除了少數之外,這些治療技術的療效已通過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到明確證實。讓人感興趣的功能中有一些重要的轉變,而目前尚缺乏相關的測量方法來反映這些轉變,這是我們在測量治療有效性所面臨的眾多問題之一。羅森鮑姆等人(Rosenbaum et al.,1990 )對已往的兒童腦癱物理療法的臨床對照試驗進行了綜述,指出了當時測量方法的局限性。自此以后,一些測量嬰幼兒運動功能的方法得到了發展和驗證,包括:《嬰幼兒運動行為測試》(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 TIMP )(Campbell et al.,1993 ),《艾伯特嬰兒運動量表》 (Alberta Infant Motor Scale, AIMS)(Piper & Darrah ,1994 ),和 《修訂版貝利嬰幼兒發育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 BSID-Ⅱ)(Bayley,1993 )。用于測量兒童發育障礙的新方法包括:《兒童殘疾評定表》(Pediatric Evaluation of Disability Inventory PEDI )(Haley et al.,1992)和 《運動控制評定》(Motor Control Assessment)(Steel et al.,1991)。其他評估工具涵蓋的內容,已經從傳統的功能評估擴展至參與水平的預測,包括 《學校功能評定》(School Function Assessment )(Coster et al.,1998 ),《兒童健康問卷》(Child Health Questionnaire )(Landgraf et al.,1996 )和 《兒童活動量表》(Activity Scale for Kids )(Young et al.,2000 )。為了有助于兒童殘疾的測量,我們已經開發了一個光盤驅動程序,該程序以第二版ICIDH 為框架,幫助臨床醫生理解、評估以及從數據庫中選擇合適的兒童預后的評估方法,該數據庫中包含125 種以上評估方法,這些評定方法的臨床實用性和心理測量學特性均 經過了嚴格的評估 (Law et al.,1999 )。
……
不錯
書挺好的,送貨速度也比較快
希望多出點康復醫學書籍
挺好的,以前重來不去評價的,不知道浪費了多少積分,自從知道評論之后積分可以抵現金了,才知道評論的重要性,積分的價值,后來我就把這段話復制了,走到哪里,復制到哪里,既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特別是不用認真的評論了,又健康快樂又能么么噠,哈哈哈
還不錯這書
好,正版,發貨快。
整體感覺不錯!!
送貨服務態度好,送貨超快的,東西經濟實惠,非常滿意!已經在當當買了很多個本了,質量都很好。
紙張很好!
不錯 頂一個 誰要你這么誠信呢。。呵呵謝謝咯!
書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