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稿為兒童文學作家、學者李學斌研究兒童文學與游戲精神內在關聯的理論專著。“游戲精神”是童年研究的核心話題,其審美發生與現實效應之于兒童文學具有本體價值,也對推進兒童文學基礎理論建設意義重大。論著中,作者在系統論述“游戲”歷史演進、現實內涵基礎上,深入探討了“游戲精神”對兒童精神人格建構與和諧身心發展的重要性。作為國內研究“兒童文學游戲精神”的專論,本論著首創用哲學闡釋學理論解析“游戲精神”之內部結構和審美特征,提出“自我表現”乃“游戲精神”之深層心理動因。在對“游戲精神”與“兒童文學”之關系研究中,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系統闡釋并提出“游戲精神”為兒童文學的“核心價值”。此外,還分別以“表層效應”和“深層效應”來命意并區分“兒童文學游戲精神”之不同境界,從而從深層揭示了兒童文學游戲精神之審美發生機制。
繼上世紀九十年代班馬提出“游戲精神”之后,國內又一部兒童文學審美研究專業論著。不僅深入探討了兒童文學基礎理論的諸多話題,而且致力于“游戲”審美價值的張揚,并對兒童文學“游戲精神”的實踐展開有所助益。
李學斌,1969年生,籍貫寧夏平羅縣。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歷任中學教師、圖書編輯室主任、少兒期刊主編,現為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初等教育系教師,兼任全國師范院校兒童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兒童文學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學術研究方向:兒童文學與兒童閱讀、小學語文文學教育。1997年開始文學創作和理論研究。截止目前,已發表各類作品近300萬字。出版理論專著3部、文論集4部、兒童小說14部、翻譯作品3部;人物傳記3部。另有文學論文、圖書評論120余篇面世。其中,CSSCI論文12篇。承擔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主編《兒童文學實用教程》《幼兒文學理論與實踐》《中外兒童文學作品導讀》等高等師范院校教材4部,以及《世界經典文學小學生分級閱讀文庫(48卷)》《新課標兒童文學拓展閱讀書系(小學生卷 12卷)》等文學讀物近百種。曾獲陳伯吹兒童文學獎、全國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圖書獎、上海文藝創作精品獎、上海作家協會作品獎、全國師范院校兒童文學論文評比一等獎、全國幼兒文學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等獎勵。
序言:有難度的研究朱自強
及時章游戲的生命體征
及時節游戲的理性起源
第二節游戲的外顯形式
第三節游戲的內隱結構
第二章游戲的文化表情
及時節游戲的文化生成及其意義
第二節作為后現代主義關鍵詞的“游戲”
第三節中國文化中的“逍遙游”
第三章游戲與兒童審美
及時節游戲的童年意涵
第二節游戲的文學表征
第四章游戲精神的價值向度
及時節兒童觀的意義
第二節兒童文學中的游戲
第三節游戲精神的變異與衍生
第五章游戲精神的生成軌跡
及時節再造童年與精神補償
第二節游戲沖動和自我表現
第六章兒童文學的游戲效應
及時節隱含讀者 現實讀者 多元對話
第二節閱讀的樂趣從哪里來
第七章兒童文學的游戲品格
及時節語言創造與審美游戲
第二節接受指令和多元闡釋
第三節心靈交往與審美娛樂
第八章游戲精神的審美機制
及時節幻想:游戲精神的“永動機”
第二節幽默:認知與想象的趣味合奏
第三節兒童觀演進與游戲精神勃興
第九章幼兒文學的夢幻色彩
及時節幼兒游戲的心理機制
第二節幼兒文學的游戲效應
第三節幼兒審美的復合形態
第十章童年文學的趣味傾向
及時節童年文學的審美機制
第二節游戲效應的典型結構
第三節游戲精神的價值范型
第十一章少年文學的隱喻功能
及時節“同一性”危機:沖突與和諧
第二節“青春期”變異:封閉與敞開
第三節審美誤區:“自我體驗”與“成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