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邀請梅子涵、方衛平、朱自強、彭懿、曹文軒等中國兒童文學界五位著名的學者、作家,就當前兒童文學理論及創作的現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議題涉及十二個方面,包括關于經典、圖畫書、童話、幻想文學、兒童小說、成長小說、故事性、想像力等。
梅子涵,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作品有:《女兒的故事》、《我的故事講給你聽》、《輕輕的呼吸》、《李拉爾故事系列》等。
我們關懷不朽(代序)
1關于經典
2關于圖畫書
3關于童話
4關于幻想文學
5關于兒童小說
6關于成長小說
7關于故事性
8關于幽默
9關于想象力
10關于詩意
11關于評論
12關于出版
后記
附錄:五人談紀事
《五人談》再版感言
社會反響
人名作品名索引
關于經典
梅子涵(上海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兒童文學作家):我有一個想法,在其他場合也表達過,我覺得我們兒童文學作家隊伍的素質有待提高。到底什么是兒童文學?童書最經典的面貌是怎么樣的?我們有不少的兒童文學作家不甚清楚。因為各種原因走到了兒童文學的寫作里來,先期的準備很不夠,包括現在一些年輕的作家,走進兒童文學來,有很多人本身喜歡文學,讀了80年代一些作家寫的兒童文學、少年小說,就以為這就是兒童文學,就是少年小說了。于是就帶著這種印象,走進了兒童文學圈子里面。他們對兒童文學經典的閱讀比較缺乏,導致了職業的大感覺不明晰。所以這兩年我一直覺得閱讀經典,閱讀那些人類的兒童文學杰作,是提升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朱自強(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兒童文學理論家):我覺得不僅是兒童文學作家,就是研究兒童文學理論,搞理論的,搞批評的,閱讀經典這個問題也是非常的重要。因為我們對一種文學樣式,從理念上要想說清楚,最主要的是要有一種感性的體驗,這種感性的體驗就是對經典的閱讀的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理論的根基,你要獲得對一種文體的感性的體驗,好就是找經典來讀。因為好的作品它總是最能代表這一類作品的特征。如果忽視對經典的閱讀,你從感性上對什么是兒童文學就把握不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目前兒童文學在中國應該市民化,這種市民化是指兒童文學真正的深入整個社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一種常識。這一點現在還遠遠做不到。但是我覺得是不是首先在我們搞兒童文學的這個圈子里邊,先讓它市民化,比如說創作兒童文學的作家們,搞兒童文學理論和批評的研究者們,還有像少兒社的編輯們,首先實現兒童文學的市民化。這一點我在日本的時候有一些感觸,那里的很多人談起兒童文學來,對那些經典作品如數家珍,比如像我接觸到的日本的一些家庭主婦們,她們搞一些家庭圖書館,我平時和她們接觸比較多。比如說像《小王子》這樣的作品,還有《湯姆的午夜花園》,像這樣的兒童文學的經典作品,她們都非常熟悉,而且還能夠進行評論。這樣一種普遍的基礎,一種水準,就使兒童文學真正地深入到社會中去了。
還有日本的很多兒童文學作家,他們對兒童文學作品很熟悉。我們中國的兒童文學可以說歷史比較短,基礎也不是很豐厚,但是最近這幾十年,尤其是最近這20年,西方的兒童文學經典作品,在中國翻譯的越來越多,當然和日本這樣的翻譯大國還沒法相比。但現在的這種翻譯量,如果你認真去尋找的話,總會有十本二十本的名作可以找到手。這樣一種閱讀,我覺得對一個作家也好,一個批評家也好,他在感性上對兒童文學的感悟,是離不開的。我想到在1997年的時候,在《兒童文學研究》上曾經有一次關于動物小說的討論。在那場討論中,我就感覺到大家話題還是有些分散,這可能和中國目前對世界動物小說名作介紹得少了一些有關。有關西頓的介紹多了一些,椋鳩十的現在介紹得多了,當時還不多。黎達的也有一些。但是這些東西我覺得在討論中還沒有成為大家共同的話語背景。在這種情況下,討論動物小說,對這種藝術的理解,我覺得就比較狹隘。所以對于經典的閱讀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說以前大家沒上過這課,可能是這課上的時間比較短,另外這個內容縱深度也不夠。
所以從我個人來講,雖說我自己總是提醒自己要注意閱讀名著,閱讀經典,要樹立這樣一種意識,但是限于自身的能力和條件,在這方面也是有些薄弱的。其實名著、經典這種東西也是帶有個人化的色彩。我在閱讀過程中,有些西方作品說是經典,但是我讀起來也不覺得很有趣,所以我自己也在選擇自己的經典,比如說當代的一些作品。國外有學者主張,一部經典它要不在孩子中流傳25年以上,你就很難下結論說它是經典,但是我覺得有的時候,個人可以在自己閱讀的范圍內自主去選擇,選擇自己的或者發現自己的這種經典。有一些經典是得到普遍認可的,但同時每個人有的時候也尋找屬于自己的經典來閱讀。
彭懿(浙江師范大學兒童文化研究院教授、兒童文學作家):閱讀經典除了普遍意義上的閱讀之外,還有一種閱讀,是縱向即深度的閱讀。比如,幻想小說讓許多人產生一種云里霧里的感覺,但當閱讀了10部經典的幻想小說之后,我想,所有的困惑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方衛平(浙江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兒童文學理論家):在今天,大眾對經典其實還是持一種冷漠的態度,尤其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今天的閱讀更多的是那種碎片化的、感官化的閱讀占據著主導地位。另外從一些作家和專家的口中,也經常發出"拒絕經典"這樣一種聲音,而且幾乎一致的態度就是說,我們不讀經典,我們拒絕經典。一些青年作家也否認經典跟自己寫作的關系。我覺得拒絕經典是一種自我扼殺的手段。
今天不光是在中國,其實在國外近幾十年來,也有這樣的傾向。大概在七八十年代,在美國的高校當中,就有一股否認經典的風氣。只有少數的人發出過捍衛經典的聲音。從中國兒童文學界來講,我們在20世紀對外國兒童文學經典的熱情是非常突顯的。那時國外的,特別是古典兒童文學名著,歐美的名著,基本上已被介紹到中國來。最近這幾年出版界又對20世紀,包括二次大戰以后的,20世紀下半葉的一些兒童文學的新作品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這樣一種對經典和名著的熱情,可能在歐美文化圈以外的國家當中,除了日本以外,中國是一個比較突出的國家。這樣一些工作其實也為今天的經典重讀,或者說經典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閱讀環境。那么在這個時候,提出兒童文學創作者、出版者、研究者,也就是說我們這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都應該重新建立對經典的一種認識和態度,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
談到經典我還有一個想法,因為我們現在講的經典主要是指歐美的,那么這里就有一個翻譯的問題。我在接觸一些作品過程當中,發現翻譯是一個蠻大的問題。所謂經典不光是需要我們來重視,同時翻譯本身,經典是需要不斷地翻譯和不斷地重譯的。在不斷的翻譯過程中,在接受過程當中,逐漸呈現出經典本來的文學面貌。其實這個問題,也是跟最近幾年閱讀的有些作品有關。我發現有一些作品翻譯上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翻譯本身的匆忙化,留下的那種遺憾,在作品當中是常??梢耘龅降?。這也帶來我們對翻譯經典的疑問,就是說這個作品果真有那樣的魅力嗎?于是我們表示懷疑。我想這里可能有翻譯的因素。
梅子涵:研究生課程,我幾經修改,想來想去,及時門課到底上什么?后來,我就把兒童文學經典閱讀這門課作為及時門課,這樣做我覺得很智慧。與其由我來向學習兒童文學的人論述兒童文學究竟是什么東西?應該怎么樣?還不如直接閱讀那些高峰的恒星之作,因為那些經典的作品里邊,體現了兒童文學最表征最典型的美學,這樣做倒不是說把已經誕生出來的那些公認的經典,當作一塊路碑攔住我們,我們就到此為止了,不能超越了。之所以這樣做,是覺得這些兒童文學經典之作的確蕩漾著真正的兒童文學精神,體現了我們現在能夠想到的和尚未想到的兒童文學境界。它們不會阻擋我們發展兒童文學,相反,只會給我們帶來連綿不斷的激情和靈感。
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就像凱思特納《5月35日》里邊的那匹大黑馬??道潞退氖迨辶指駹柡匾侥咸窖笕ィ遣恢滥咸窖笤谀睦?,怎么走。大黑馬就告訴他們,走廊里邊有一個雕花的15世紀大衣柜,穿過這個大衣柜就可以直接到南太平洋,是一條捷徑。兒童文學的經典之作就是一匹一匹的大黑馬,告訴你道路和走法,騎著它能夠到南太平洋去,看到無數想象不到的奇景。另外一個,一講到經典,我們不要只是想到安徒生、格林,《彼得·潘》、《木偶奇遇記》。我們對經典的認識,視野也應該開闊一點兒。并不是只有200年前、100年前的才可以叫經典,只有那些才經得起推敲。當代的新經典也一直在產生。林格倫的、達爾的、恩德的……我們總是把經典確定在100年200年以外的時間距離里邊,某種程度也是表現了我們對自己、對當代的目光和感受力的不信任。其實有些很當代的作品,如果真的非常好,我們認定它是經典,有什么不可以?剛才,朱自強講到經典的共識和個人化,我認為可以有自己目光里的經典,其實公認的經典它是哪里來的,很多時候是不是也是開始于個人的極度的欣賞和推薦?我知道,我這樣說,會有一些模糊和"危險"的東西,但我的基本"精神"是不要局限在某些作品上,兒童文學是發展的,經典也是在增添的。
……
這本書的一個鮮明特色是:從我國兒童文學創作、評論、出版現狀出發,有的放矢,針對性很強。書中論及的十二個方面的問題,可以說都是當前兒童文學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或令人矚目的重要現象。 ——束沛德(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 這
可以閱讀,可以收藏
對談對話的形式很好,這類書以后會比較少了。
以談話的形式對一些關于兒童文學的問題娓娓道來,還不錯。
這是一些專業人士不專業的閑談,但是這樣的閑談之中才最具其應有的氣質,絕對好書。
雖然不是特別新,但也是干凈整潔了,估計可能放了很久
從頭到尾都讀完了,很過癮,打算過段時間重讀一遍,肯定會有新的收獲!
只是封面有些許劃痕,還有一點點臟污,還可以接受。
書是好書,增長見識,也為孩子的教育多讀點指導性的書吧。
隨便翻翻,很有啟發,對熱愛童書的家長很有啟示作用
還行,還能看,還行,還能看,下次再買還行,還能看,還行,還能看,下次再買
好好學習一下,贊同朱老師和曹老師的大多數觀點
很有啟發,看到了各位兒童文學大家的思想碰撞。
讀研時兒童文學選修課上老師強烈推薦,圖書館看過,今天恰巧看到,很開心
要了解中國兒童文學的動態,就該認真讀讀此書.雖然正在讀中,已很受益了.
以雜感的形式將中國兒童文學按風格等形式分類,給人以啟迪
期待很久,雖在網上零零散散搜集了一些內容,不過還是原書比較可信。兒童文學是一塊凈土,蕩滌浮躁的靈魂。
幾位著名作家暢談兒童文學創作,獲過獎的圖書
是已5人對話的形式來說明中國現代兒童文學的,比較淺顯易懂。
兒童是一個詩意的存在,也許成人世界的繁雜與爭論在我們看來很厭倦。把兒童當做一種文學,讓我們讀懂兒童的快樂
都是中國少兒文學家的頂級專家,視野似不太夠,實例相對理論少了點,感覺不夠過癮,一個小時就看完了,也缺少對于中國文學的缺陷的深入的分析和實例論證,感覺好像因為人情因素而說的不夠;比如說,中國少兒文學為什么只有提名獎而沒有獲得國際大獎,原因何在?
認真體會五位學者的理論精髓,可以體會到他們對兒童文學的無限熱愛。
我們很多家長和老師長期以來都忽視了兒童文學的原創性,這本書的5位學者和教師通過座談形式,探討當下兒童閱讀讀物和閱讀觀念等問題,既輕松又深刻!值得推薦!
這5人談的內容不像教科書那么死板,但都是一些兒童文學中的重要問題,挺有啟發意義的,喜歡兒童文學的童鞋值得研讀一下,能讓人對兒童文學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挺厚的一本書,談論兒童文學的五位都是比較有份量的教授。建議家中有孩子在上小學或將上小學的家長都讀一讀,這本書對家長引導孩子的經典閱讀或者是幫孩子選擇兒童讀物時都有幫助。
梅子涵先生我見過,聽過他的講述,很童真的一個人,有著淵博的學識,聽他和曹文軒他們談兒童文學,我開始知道我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的使命將影響著很多孩子的未來。
這本書收錄了五大評論家對兒童文學的談話式評論,我本來是買來寫論文做參考用的,但是看了之后才發現,因為是談話式的,所以里面談的內容及觀點都很隨意,信馬由韁??吹臅r候覺得有所啟發,但是不在我 的論文體系內。
本書閃耀著5位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人對兒童文學的真知灼見。讀著這本書,不由使我想起<<繪本之力》這本由朱自強老師翻譯的、由曰本頂尖學者關于繪本的討論。感謝新蕾出版社,建議爸爸媽媽把兩本書都讀一讀。
這本書剛看了個開頭,就非常喜歡。從五位文學家的交談中,能了解到很多關于兒童文學的知識,以及他們富有個性的見解。書的質量也非常好。后來又在網上看到一本六人談,感覺也不錯。等這本讀完,也把那本買來讀讀。恩,不用讀,看著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