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規劃學研究(2016年第2期)(總第3期)》內容簡介:7月20日至21日,南北京語言大學、中國語言學會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會主辦,北京語言大學語言政策與標準研究所、中國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研究中心承辦,北京外國語大學國家語言能力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語情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社會語言學與媒體語言研究室、商務印書館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共同協辦的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來自全國4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80余名學者參加了會議。
語言規范與標準
標準建設是國家戰略——序張寶林等《語言培訓服務國家標準研究》
“普通話”從何而來?——清官話、北京話和民初國語
《標準行書范本》研究——兼與《簡化字總表》進行比較
語言生活與生態
談語體規劃和我國的言文一致運動
時代精神:基于1946年到2015年報刊語料和隱含主題模型的歷史熱詞提取
平面廣告語言中針對負面狀況的應對模式
語言教育規劃
我國歐洲非通用語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掃盲教育政策發展研究
資訊
《全球華語大詞典》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時期語言文字規范化問題研究”結項預備會召開
2016語言政策及語言規劃學術研討會在北語召開
與此同時,“寫話”的思想也深刻影響到了中小學的語文教學。1956年,上作在小學語文教學戰線的木目提出,其所在初小的語文教學“較大的缺點是強調學員熟記和使用那些‘文縐縐’的詞句,來代替工農兵生動活潑的語言”。他提出,“字、詞、句的訓練的目的,是要求學員能夠用工農兵的語言通順清楚地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出來,使人看得明白”,“對于那些怪僻的很深的或者離開工農兵生活很遠的詞句,可聯系課文講解,不必單獨提出,更不必要求練習使用”。(木目,1956)
在《反對黨八股》中提出的語言學習主張除了“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之外,還有“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和“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兩條,不過,“我們所需要的成分”和“有生命的東西”本身并不那么容易判斷,因此后人要提倡的話就有困難。相比之下,“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的目標則是比較明確的。曹伯韓所說的“寫話運動”和郭沫若所說的“寫話的道路”,實際上都屬于“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其主要內容是摒棄不必要的“文縐縐”的書面成分,使筆下的語言盡可能與人民群眾的口語接近??梢钥吹?,這場運動雖然并不是在落實的三條主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言文一致運動進程中顯然也自其功績——它讓白話迅速而穩固地占領了我國語言生活的絕大多數領域,全國各界都形成了學習白話、使用白話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