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私法的社會任務:基爾克法學文選圖書
人氣:82

私法的社會任務:基爾克法學文選

本書收集了德國法學家奧托 基爾克zui著名的三篇演講,即《自然法與德國法》(1882年)、《私法的社會任務》(1889年)、《人類聯合體的本質》(1902年)以及一篇著作《法律與道德》(1916—1917年)。該四篇文章凝聚...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法律隨筆  
  • 作者:[奧托·基爾克]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9384688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7
  • 印刷時間:2017-07-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了德國法學家奧托 基爾克zui著名的三篇演講,即《自然法與德國法》(1882年)、《私法的社會任務》(1889年)、《人類聯合體的本質》(1902年)以及一篇著作《法律與道德》(1916—1917年)。該四篇文章凝聚了基爾克一生法學研究的精華。《自然法與德國法》為基爾克于1882年10月15日在布雷斯勞大學所作的校長就職演講,后來被Literarische Anstalt Rütten & Loening出版社出版成書。在回答“什么是法?”這一問題時,基爾克從自然理性、宗教教義、國家規范、道德風俗等要素上加以討論,特別是在結合德國法發展史其引入了歷史分析的方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闡述了德國自然法的發展以及其對德國法發展的意義。《私法的社會任務》則為基爾克于1889年4月5日在維也納法學會所作的報告。本報告于1889年在位于柏林的Julius 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本書是為了讓奧地利的法學家們注意到已公布的《di一草案》中的缺陷,并請他們在爭論中對基爾克所倡導的歷史中演進的法律思想和社會性立法給予支持。本文從社會立法的角度討論了《di一草案》中的財產制度、家庭制度等問題,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這些制度的社會功能加以了分析。《人類聯合體的本質》則為基爾克于1902年10月15日在弗里德里希•威廉國王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的演講。本文后來由Buchdruckrei von Custav Schade (Otto Francke)出版社于1902年出版。本文凝聚了基爾克一生所重點研究的人類聯合體問題,其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人類聯合體的法學問題,其在本文中捍衛了自己的真實聯合體人格理論。《法律與道德》一文是基爾克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法哲學思考。雖然其在文章中自謙稱:“只是想給法律與道德這一主題帶來一些零碎的貢獻”,但是實際上其在文章中不僅系統地研究了這二者的關系,還且還論述了相關的“道德與風俗習慣”的關系。

作者簡介

奧托•弗里德里希•馮•基爾克(Otto Friedrich von Gierke )(1841年1月11日生于Stettin,1921年10月10日逝世于柏林),德國法學家、政治家。在法學上,其為德國歷史法學派中日耳曼學派(與德意志學派相對應)一位代表性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德國合作社法》(4卷本)、《德國私法》(3卷本)、《自然法和德國法》、《Johannes Althusius與國家理論在自然法上的發展》等。

譯者簡介:

劉志陽,男,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人,江蘇警官學院法學學士(2006年),德國哥廷根大學法學碩士(2013年),南京大學法學碩士(2014年)(經濟法專業),現在德國慕尼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獨著作品有Organisationsverschulden im chinesischen Krankenhaus im Vergleich zum deutschen Recht,德國Diplomica出版社2013年版。翻譯作品有《德國民法概論》(Grundkurs BGB, 14 Auflage),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此外還參與了《德國侵權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及痛苦撫慰金》(Deliktsrecht, 5. Auflage)一書的校對工作,中國人民法學出版社2016年版。

張小丹,男,四川攀枝花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2009年),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2012年),德國法蘭克福歌德大學法學碩士(2012年)、法學博士(2017年)。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立法學、法哲學。

目錄

自然法與德國法 001

私法的社會任務 024

人類聯合體的本質 058

法律與道德 082

在線預覽

奧托 弗里德里希 馮 基爾克(Otto Friedrich von Gierke )(1841年1月11日生于Stettin,1921年10月10日逝世于柏林),德國法學家、政治家。在法學上,其為德國歷史法學派中日耳曼學派(與德意志學派相對)一位代表性人物。其主要著作有《德國合作社法》(4卷本)、《德國私法》(3卷本)、《自然法和德國法》、《Johannes Althusius與國家理論在自然法上的發展》等。其研究成果在德國法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對合作社法歷史的梳理,使其成為德國法(與羅馬法相對)意義上的所有權概念(Eigentumsbegriff)的重要捍衛者。同樣,德國社會法(Sozialrecht)的概念亦可追溯于他,然而,他并非是在當今社會保險法或社會救助法的意義上提出這一概念,而是將之作為聯合體或合作社的內部法來使用。

本書收集了基爾克最著名的三篇演講,《自然法與德國法》(1882年)、《私法的社會任務》(1889年)、《人類聯合體的本質》(1902年)以及一篇長文《法律與道德》(1916—1917年)。這四部作品凝聚了基爾克一生法學研究的精華。

《自然法與德國法》(Naturrecht und Deutsches Recht)是基爾克于1882年10月15日在布雷斯勞大學所作的校長就職演講,后來被Literarische Anstalt Rütten & Loening出版社出版成書。在回答“什么是法?”這一問題時,基爾克從自然理性、宗教教義、國家規范、道德風俗等要素上加以討論,特別是結合德國法的發展史引入了歷史分析的方法,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闡述了德國自然法的發展及其對德國法發展的意義。

《私法的社會任務》(Die Soziale Aufgabe des Privatrechts)則是基爾克于1889年4月5日在維也納法學會所作的報告。該報告于1889年由位于柏林的施普林格(Julius 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本書是為了讓奧地利的法學家們注意到已公布的《〈德國民法典〉及時草案》中的缺陷,并請他們在爭論中對基爾克自己所倡導的歷史中演進的法律思想和社會性立法給予支持。本文從社會立法的角度討論了《〈德國民法典〉及時草案》中的財產制度、家庭制度等問題,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這些制度的社會功能給予分析。

《人類聯合體的本質(Das Wesen der menschlichen Verbände)》則是基爾克于1902年10月15日在弗里德里希 威廉國王大學校長就職典禮上的演講。本文后來由Buchdruckrei von Custav Schade (Otto Francke)出版社于1902年出版。本文凝聚了基爾克一生所重點研究的人類聯合體問題,其用歷史分析的方法梳理了人類聯合體的法學問題,其在本文中捍衛了自己的真實聯合體人格理論(Theorie von der realen Verbandspersönlichkeit)。

《法律與道德》(Recht und Sittlichkeit)一文是基爾克關于法律與道德關系的法哲學思考。雖然其在文章中自謙稱:“只是想給法律與道德這一主題帶來一些零碎的貢獻”,但是實際上其在文章中不僅系統地研究了這二者的關系,而且還論述了相關的“道德與風俗習慣”的關系。作者首先從德國民法典引用了大量實證條文,指出了這些條文對道德法則的大量援引,而這些援引“促使人們重新思考法律與道德之間非常有爭議的關系”。作者認為:“法律與道德都以人的意志自由為前提。”因此,法律與道德的區別特征并非是通常認為的是否具有“外在強制性”或者是“法律來源于集體意識,而道德來源于個體意識”,相反,“法律與道德的真正區別特征在于它們規范功能的不同的性質……法律針對的是意志承擔者的外在行為,而道德針對的是意志承擔者的內在行為。”然而,法律與道德的區分不妨礙這二者的相互交會:“法律秩序選取的是由外而內的道路,而道德法則選擇的是由內而外的道路,那么,為了規定自由的人的意志,法律秩序和道德法則必然會相遇并在一個特定的共同統治領域相會。而那些落入交叉領域的東西則服從于二者的統治。”從法律的角度說,“法律秩序只應該在如下的范圍內吸收道德的東西,即這些道德的東西同時屬于法律理念的領域。法律不應該僅僅因為道德的東西是道德的就加以要求,相反,只有道德的東西同時也被正義所要求的時候,法律才應該去要求;同樣,法律不應該僅僅因為不道德的東西是不道德的就加以禁止,相反,只有不道德的東西同時也被認為是非正義的時候,法律才應該去禁止”。

《法律與道德》寫于及時次世界大戰期間,文章的大量篇幅也體現出了基爾克對德國戰爭法的反思,對個人自由、合同自由被限制和侵犯的警惕和對過分集權的警告:“在將和平法轉變為戰爭法的過程中,新的法律規范作為權力手段被創造出來,因此,出現了國家權力巨大的集中和提升。”而在對這些戰爭期間出現的法律非常狀態的思考中,基爾克回溯到了其慣有的歷史法學派立場:“即使在為緊急狀態制定規則時,也不能僅僅考慮某一規則是否符合某種眼前利益,而是同時總是要詢問人民的鮮活的法律意識”;“從戰爭緊急狀態中誕生的緊急狀態法只有在它忠于法律理念的時候,它才能真正完成它的任務。當且僅當緊急狀態法由法律意識所承擔的時候,且基于這一理由,即因為它被感受為是正義的,所以它才能維護在它的外在強制背后發揮作用的內在力量,緊急狀態法必然是強大的,也才能是強大的。”對于及時次世界大戰后德國法律的重建和發展,他認為:“自我發展符合法律的本質。作為有機體,法律在它的形成和生長的過程中由它內在的生命力所決定。因此,法律的繁榮發展以保持歷史連續性為條件”;“德國法是德意志民族應有的法律”;“德國法只能夠從我們與生俱來的法律的固有精神中重新煥發青春,因此它必須尤其要為自己設定這一目標,即將不朽的日耳曼法思想表達在年輕的形態中。新的法律如果想要獲得整個民族的長期祝福,那么它也必須適應于整個民族的法律意識。”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圖書好!快遞服務好!非常滿意!

2017-08-13 09:26:2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包头市| 温州市| 宝丰县| 沅陵县| 肥西县| 桂阳县| 叙永县| 偃师市| 应城市| 瑞丽市| 修水县| 永善县| 方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如皋市| 都安| 攀枝花市| 搜索| 福州市| 花垣县| 泗水县| 黄梅县| 苏尼特右旗| 准格尔旗| 伊通| 交口县| 岳普湖县| 江川县| 柳州市| 会昌县| 太和县| 通辽市| 田东县| 常州市| 兴山县| 吴桥县| 化德县| 元氏县| 东平县| 舞阳县| 西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