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讀者群主要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入門者,也可以供第二語言習得及相關學科研究工作者作為研究參考。本書為課堂語言教學提供了一批原始的、有代表性的論著,使讀者能看到學術研究的原貌;并且為每一篇入選文章提供了研究和思考的指導意見,為讀者量身定做了獨特的閱讀方法,以提高讀者理解和評價研究成果的能力。
本書在"導論"部分論述了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方法的18篇文章基本覆蓋了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所有主要課題八個部分:及時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比較和對比、認知風格和策略、語言習得中的情感因素、語言習得中的社會文化因素、中介語、交際能力、語言測試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H. Douglas Brown教授長期在美國舊金山州立大學任教,他曾擔任該校美國英語研究所所長、國際TESOL組織主席,和《語言學習》雜志主編等。2001年,他榮獲TESOL組織頒發的享有很高聲望的James E.Alatis獎。Brown教授發表和出版過大理關于第二語言習得和教學法的論文和著作。目前
《西方應用語言學視野》總序
《第二語言習得前沿書系》序
《第二語言習得論著選讀》導讀
原書目錄
前言
致謝
導論
Ⅰ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的理解
1 作為"天書"的統計學——及時部分:在閱讀統計性的語言研究報告時尋找什么
2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研究中的人種學:定義其要點
Ⅱ 及時語言習得和第二語言習得的比較與對照
3 遺傳基因與青少年期——對青春期以后口音難改的社會生物學解釋
4 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關鍵期效應:成熟狀態對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的影響
Ⅲ 認知風格與策略
5 深思型/沖動型和場獨立型/場依賴型的認知風格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的成功度
6 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聽力理解策略
Ⅳ 情感因素
7 成人第二語言學習中的競爭性和焦慮感:對日記研究的觀察和審視
8 語言學習中的一種工具性動機:誰說它沒有影響?
Ⅴ 社會文化因素
9 世界英語:方法、問題,以及資源
10 第二語言習得:皮欽化假說
Ⅵ 中介語
11 中介語中任務相關的變異:以冠詞為例
12 交際性語言教學中的形式中心法與糾正性反饋對第二語言學習的影響
Ⅶ 交際能力
13 在課堂上學會交際:關于兩名語言學習者"請求"的一項研究
14 性別差異與道歉:交際能力的一個方面
Ⅷ 語言測試
15 完形填空法:它有什么不同?
16 語言測試應當提供什么?
Ⅸ 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17 普遍語法:是否只是新瓶裝舊酒?
18 一種第二語言習得理論至少需要解釋的東西
編者的附錄
學習第二語言習得必看
英文的原始論著,很值得看
好書
速度快,質量好,nice
剛到手,應該是不錯的。。。
速度快,服務好,書很好!
這個商品不錯~
幫同學買的,他說感覺還可以
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多虧了這本書啊
買的時候沒太注意,只看了導論部分,但是拿到手發現都是英文,有點兒郁悶,估計要讀很久了。。。
里面的論文堪稱經典之作,不過大都市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還沒細看,老師推薦的,應該有它自身的價值
這本書內容很廣,非常有深度,不適合SLA剛剛入門的人讀
necessary for English teaching
I met David Nunna in 2009 when i attended TESOL in Philippines. Very impressive! His theory is very practical because he has been a ESL teacher for many many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