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醫不如求己2火熱銷售中,歡迎購買對待自己的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疾病就是孩子的惡作劇,這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我們總是敵視和恐懼這種能量。一切治療的終目的都是為了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
很多人覺得只要把經絡穴位都熟記于心,湯頭方劑都倒背如流,便可治己救人了。豈知學醫和看病竟然是兩回事兒。就象武術中的花拳繡腿,學它百種套路,一用來搏擊實戰,倒不如拳擊一招來的實惠。所以,學武就要學少林武當真功。學醫就要學治病養生心法。有人說,學些總比不學強,其實,那也不見得,不學百無禁忌,倒也瀟灑,學完動輒則咎,作繭自縛。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的中醫啟蒙老師中里巴人,近推出自己的養生療疾寶典《求醫不如求己》,此書堪稱“改變中國人健康生態的方案”。
中醫作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國人了解甚少,這非常遺憾。出版這一系列圖書是為了讓人們對中醫這個寶藏多一些了解,并且把這些簡易實用的養生療疾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中醫打造健康。書中介紹的中醫養生功法簡單易行且功效顯著、立竿見影,一上市即受到讀者的追捧。
點擊免費閱讀更多章節:求醫不如求己 1
更多飲食安全、白領健康必備,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
推薦閱讀:《糖尿病如何吃》——控制飲食才是糖尿病根本的治療方法,幫助糖尿病患者有效控制血糖,擺脫疾病困擾!
《健康時報》社、新浪讀書頻道2007年度中國十大健康好書
更多推薦:
中里巴人力作《萬病皆需心藥醫》當當網獨家69折熱銷中
不生病的智慧5——來自佛道武藥中的養生保命真法當當69折獨家發售
家庭按摩治百病:求醫不如求己,簡單易學的家庭按摩方法,掌管全家健康,方便實用的全家保健秘籍。
女人的保養書:不生病的紀律,當當網69折熱銷中
衛生部指定用書,囊括北京市全部三級甲等醫院副主任以上級醫師診療特色及坐診時間,2009年版《北京就醫指南》,當當網65折熱銷中
更多推薦:
不生病的智慧家庭健康養生絕學大禮包(當當網全國獨家發售)半價搶購中。
改變中國人健康生態之方案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說:在中國,中里巴人是我欽佩的醫家
這是一本每次看都不忍心讀完的書,因為看了后心思充滿了感恩。
這是一本用手指和語言拯救了無數陷入苦海中人的書。
這是一本被老百姓強烈要求加入國家中小學課本或中老年保健操大綱的書。
這是一本給我們生活帶來了福氣的書。
這是一本既治身病,更治心病的書。
面對那些被病魔煎熬的人們,我常發出這樣的感嘆:不要等到失去健康的時候才去珍惜健康;不要等到孤獨無助的時候才去尋求幫助;不要借口我們忙,就無暇顧及身體,那樣你永遠不會有空閑。“若要了時當下了,若覓了時無了時”,記住這句話,馬上行動!
若能讓含辛茹苦、一手把我們拉扯大的父母,能夠在我們的關愛下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健康無憂地生活,難道不是我們做子女的幸福嗎?
我們要的是健康,而不是疾病!但是好多人都只關注疾病,而不關注健康。為了完成工作,我們熬夜,我們喝酒,我們吃那些沒有營養的盒飯,我們睡辦公室……我們為健康投資了什么?我們創造了所有生病的條件,我們不得病誰得病呢?怪誰呢?西醫把這些歸罪于細菌、歸罪于病毒,卻不肯歸罪是于的元兇--我們自己。
為什么我把“推腹法”說成是簡單、有效的健康法?那是因為它就好比是身體之家里的一把大掃帚,你每天用它來掃一掃,身體里哪還會有那么多的垃圾呢?沒有垃圾,那些可惡的小病小災還會來嗎?
癌癥不會被消滅,就像我們不會因為孩子精神錯亂就殺死他一樣,其實只要我們能夠傾聽他內心的煩惱、宣發他心中的積怨,那么他仍然可以重新成為一個友善的、與我們親近的孩子。研究已經證明,許多癌細胞在特定的環境當中(如不同的溫度下)可以轉變成正常的細胞。
不全信醫生,而相信自己,我想有些人連想不敢想吧!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只要你改變固有的觀念,再稍微懂得一點額外的知識,就可以從此輕裝上陣,不用再為身體而煩憂,可能你會轉而憂慮醫生失業的問題了。
您若想生活幸福,學會從容面對疾病,就必須學會與疾病結伴而行。因為疾病不是一個人的病,而是一家人的病!疾病是人生的一道必選題,同時又是好的答案和注釋。因為疾病就是命運。
醫者的新三重境界/[文] 曾昭逸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病初,下醫治病重”,這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醫者三境界。類似的話還有“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不過此為另一范疇,姑且不論。在此之外,從中里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醫者的新三重境界。
“上醫治未病”,作為境界,作者自是認同的,并提出“養生勝于治病”。作者說,許多人關注疾病,而不關注健康,于蕓蕓眾生著忙于名利之今時,也是振聾發聵,發前人所未發。書中許多實用招數,比如“金雞獨立”、“推腹法”等即為日常養生之道,防病于未發之時,讓人受益匪淺。
“求醫不如求己”,此為第二重境界,本書名即明示了這一點。醫者自古有限,且多為病后急就章,費時費力,成本高昂,且很多時候還很難以治愈。因此,作者主張將身體和疾病的管理權交給常人自己,并告訴他們如何去管理,這對提升民眾健康和福祉是頗有成效的。其理論前提正如作者所說“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穴位就是你隨身的藥囊”。每個人只要改變原有的掛念,再懂些簡易的醫學知識,就可以輕裝上陣,不再為身體煩憂。
至于第三重境界就是以有效方式,廣播福音,教導大眾如何去做。自古“醫不扣門,道不相傳”,又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中里巴人將多年修為傳播給大眾,其勇氣和膽識自是普通醫者所不如的。但是,光有這種濟世之心腸還很不夠,關鍵還要懂得如何去有效傳達給大眾,也就是說,還要有科普大師的功力。專家話常人不易懂,大眾話又有失科學嚴謹且多是一知半解,這幾乎是所有行業的通病。在醫學和養生普及方面,早的有洪昭光的《健康快車》,近者有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二者皆以深入淺出、切實可行之道而暢行天下。而身為中醫世家且深得中醫之精髓的中里巴人,正是吳清忠欽佩的“醫家”,通過此書和和訊網人氣十足的“中里巴人的博客”,同樣做到了將繁復、不易說清的中醫養生之道以切實、簡易可行的方式告訴給大眾,這是功德無量的。
此外,作者還極力反對一度盛行的“取消中醫”,認為中西醫可以結合,標本兼治,根本用不著互斥排外。以其醫學功底和諸多成功醫例,作者是有足夠發言權的,倒是那些不識國粹、一味強調所謂的“科學至上”者讓人可悲可嘆。
此書和《人體使用手冊》同出一源,追溯到頭都是中里巴人對中醫的理解和實踐,因此兩書可配合閱讀。《手冊》側重理念和醫道,而本書則具備更多簡便易學、不費成本的實用技巧,盡管兩者的書名互換一下可能更為貼切。
化疾病為成長動力
臺灣吳清忠所著《人體使用手冊》以其對中醫理論的深入理解和雅俗共賞的寫作手法在華人讀者中享有盛譽,40萬冊的發行量創造了大眾健康類圖書的發行記錄。在人們開始廣泛關注中國傳統醫學的時候,吳清忠的中醫啟蒙老師中里巴人也推出了自己的養生療疾寶典《求醫不如求己》,出版社表示,此書堪稱“改變中國人健康生態的方案”。
中里巴人本名鄭幅中,父親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中里巴人自幼師承父親的道家導引養生之功,還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精髓,悟得醫道同源的意趣。吳清忠和中里巴人交往十余年,他說:“在中國,中里巴人是我欽佩的醫家,是我的中醫啟蒙老師。”中里巴人則謙稱:“老吳在年齡上比我大將近20歲。其實老吳就是這樣的人,老頑童,就像金庸筆下的周伯通,從來沒有名份尊卑的概念。”
中里巴人和吳忠清在上海相識,常常在一起品茶聞香、談醫論道,甚至一起打坐誦經,十分投緣。談到吳忠清,中里巴人評價說:“老吳極為聰明,有過目不忘之能。記得我曾與他談論中醫的五運六氣之法,結果,不到一個時辰他已熟記于心了。老吳當時就已對中醫養生有著很獨特的見解,并由此涉獵了現代生物學、心理學等許多領域。”
和吳清忠一樣,中里巴人初也是在網上通過博客闡述自己的中醫養生理念、解答網友關于疾病治療的問題。正如他的書名所說,他主張“求醫不如求己”,他認為:“對待自己的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疾病就是孩子的惡作劇,是孩子野性的一種宣泄,它是一種巨大的能量,可以轉化為成長的動力,但我們總是敵視和恐懼這種能量,不惜耗費更多的能量來清除它。其實,一切治療的終目的都是為了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都在經絡穴位中翹首待選,只看醫者和本人會不會用它了。”
《求醫不如求己》是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國醫健康絕學”系列圖書中的部,該書策劃人馬松說:“中醫作為中國的四大國粹之一,國人了解甚少,這非常遺憾。出版這一系列圖書是為了讓人們對中醫這個寶藏多一些了解,并且把這些簡易實用的養生療疾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中醫打造健康。”
中里巴人,真名鄭幅中,家學淵源基深,其父是八卦掌第四代傳人。自幼,中里巴人即師承父親的道家導引養生之功,更從祖父的親書秘笈中汲取中醫之精髓,盡得醫道同源之意趣。新世紀來臨之際,中里巴人蒙87歲的太極名家李寶良先生厚愛,被收為關門弟子,老師將其終身所悟大法傾
代序:我與《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先生的不解之謎
及時章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1.獻給父母的愛
2.即時的回報
3.一切醫療的最終目的都是激發患者的自愈潛能
4.原來生病并不是一個人的病
5.身體的開關――人體自我的診斷程序
6.每個人的身體都是陰陽不平衡的
7.如果疾病是魚,那么身體應該如何養它
8.為什么要讓身體撫養疾病――千萬別讓亞健康得逞
9.要相信人體有很強的自愈能力
10.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11.如何吸收自然界中的各種正面能量
第二章保養先從經絡開始
1.學習經絡養生治病的好捷徑
2.神秘的三焦經――人體健康的總指揮
3.救命的心包經――人體自身的靈丹妙藥
4.小腸經――心臟功能的晴雨表
5.肝經上的太沖穴――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6.膀胱經――人體較大的排毒通道
7.膀胱經的妙用
8.補腎最強法――玫瑰的激情
9.腎經――生命的至寶
10.這種升陽強壯法可以讓你在瞬間強壯起來
11.預防衰老的秘方――獻給工作狂們的禮物
12.按摩脾經治大病
13.外國人的心經
14.肺經――大器晚成的相傅
15.膽經――排解憂慮的出口
16.一覺睡到自然醒――非常簡單的失眠調養絕招
第三章我們每個人身上本來就百藥齊全
第四章自己才是藥師佛
第五章慢性病可以這樣去治
第六章思考疾病
后記:這是一本給我們生活帶來福氣的書
附錄一:中里巴人護生演義
附錄二:《求醫不如求已》常用穴位指南
1及時部分
第1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1)
第2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2)
第3節:像對孩子一樣對?身體(3)
第4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4)
第5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5)
第6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6)
第7節:像對孩子一樣對待身體(7)
第8節:養生先?經絡開始(1)
第9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2)
第10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3)
第11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4)
第12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5)
第13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6)
第14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7)
第15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8)
第16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9)
第17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0)
第18節:養生先從經絡開始(11) 1及時部分 一種疾病就是一種思想,是無形的思想以有形的病癥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消掉有形的腫物,如果它不是靠內力,而是靠手術直接割取,那樣它還會以另外的形式再顯現出來。但如果我們靠藥物的幫忙,激活了我們自身的能量,而把瘀阻消除,那樣在腫物消失的同時,相應的思想也消失了,
曾昭逸“上醫治未病,中醫治病初,下醫治病重”,這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醫者三境界。類似的話還有“上醫治國,中醫治人,下醫治病”,不過此為另一范疇,姑且不論。在此之外,從中里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中,我們還可以看出醫者的新三重境界。“上醫治未病”,作
經過老師的介紹,我買了《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現在累計看了有大概一半左右,覺得中里巴人先生的語言真摯樸素,像是一位和你相識多年的老朋友在為你做一個關于健康人生的規劃。覺得自己目前最大的收獲是知道了許多疾病在中醫上的理論,因為幾乎沒有什么中醫知識基礎,所以只能朦朦朧朧感覺到,這套理論才是讓我更好理解身體這個復雜體系的可靠的理論。只是照著先生教的眾多方法中的幾個去做,僅僅半個月,就發現在自己的身體狀態改善了好多,真心地感謝先生!所以我覺得我堅持做下去,一定能夠改善我的體質,健康生活也不再遙遠!
我是一個體弱多病 的人,但是有點諱疾忌醫,可能是因為從小就吃藥看病太多的緣故吧。看了這本書后,使我豁然開朗,一是了解人的身體,二是大體清楚了自己病的根源,三是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試著治自己的病,四是不再害怕得病,五是可以指導家人正確看待疾病和養生。真的很感謝中里巴人先生,他將我引入中醫治病和養生的課堂,使得原本就對中國古代文化十分景仰的我更加珍惜祖先留下的遺產。
可以說看完《不生病的智慧》的以后,我才學著正確自己的養身之觀念,在對健康有進一步學習的渴望的時候,我朋友推薦了這本《求醫不如求己》。最初總覺得經絡穴位這些東西很玄,自己學不懂,沒有人指導,也無從下手,但是在認真讀完《求醫不如求己》第一部的時候,忽然覺得眼前豁然開朗,《求》的第一部寫的相對很淺顯易懂,而其我現在回頭看來,如果想真正學習經絡、真正了解自己的身體必須從第一部看起,特別是像我們這樣對中醫對養生沒有什么概念的人,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指導書,在看書學習的同時,也認真做好筆記。現在我已經讀完了《求》的三部,而其對書里的很多…
買了一本,看看確實不錯。等不及當當的送書,自己又到書店里去買了兩本。學到了很多知識,就是有的操作手法好像說的還不是很明白。至于效果么,要長期堅持才知道。
看了《人體使用手冊》之后,覺得中醫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和家人都開始關注日常的養生。這本書涉及了更多的中醫知識,語言優美又嚴謹,并且也教給我們簡單易學又有用的方法。已經送給媽媽一整套,她很喜歡,我自己隨后又買了,前幾天有點感冒,用取涕法打噴嚏到微微出汗,真的感冒就沒有惡化,現在已經完全好了:)昨天又訂購了拔罐器,期待中醫帶給我更多驚喜~~~
對我來說,這是一本中醫的掃盲書。讀了十幾年的書,所有的教材都沒有關于中醫的部分,對于中醫大多數人來說是神秘的,無知的。看完這本書后,我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買了簡明的中醫教程自學。這本書只是簡單的普及知識,但為我打開了中醫的大門,看到了中國古代文明的偉大。因為無知而排斥,反對。作為中國人大家是不是都應該補上中醫這一課。在古代,凡是識字的人多少都能看病,這樣看來,中醫應該不是很難,大家都來學習吧!
這本書以中醫為基礎,講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常見病,并提供了可行的解決方法。我們很多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是處于對疾病的恐懼之中,這種恐懼不僅是病痛本身帶來的,也是由當前社會上醫患關系不平等、醫藥費高昂、醫藥行業混亂等原因帶來的。我們固然不能改變社會,但我們卻可以更好的把握自己。《求醫不如求己》這本書的確教給了我們如何把握自己的健康,正如書名所說的,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完全可以少求助醫生,多求助自己,這不僅是對自己負責的態度,也能更好地實現我們自己的生命價值。文中涉及到中醫的基礎理論、經絡、按摩等知識,在作者的生動講解中,很容…
這本書我還沒有看完,但對于里面的內容還是蠻感興趣的,但要提醒一下的是,這書不可像小說一樣看,要慢慢來看,因為里面的穴位對于我這個外門漢來說來真的有點難度
看過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的介紹有緣認識了“求醫不如求己”這本好書,其實原來只是聽到介紹過有減肥的方法(當時電視臺介紹的是“求醫不如求己2”)就想買本看看,后來發現其實還有更多有用的。我有些輕微的鼻炎(鼻子不能氣),上次按了下天府穴(有一邊特別的痛),晚上就沒有感覺鼻子不通暢了,真是神奇,要是原來鼻子最快也要過一天才會好些。
以往,還真沒有看過醫學一類的書籍。前幾日,聽朋友說,《求醫不如求己》很實用。于是就購買了一本。真沒想到,看了就愛不釋手。書中沒有深奧的醫學知識,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小故事把我們身體中經常遇到的病癥解釋的淋漓盡致。重要的是我對中醫沒有什么了解,經過大師的點撥,充分認識到我國的中醫具有多么神奇的效應。建議大家都來讀一讀看一看。相信我,沒錯的。
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中醫。朋友送我一本《求人不如求己》,初讀之后發現是一本很有趣的中醫養生讀物。平時自己對身體上的一些疑惑、父母親人身上的一些不良癥狀,在書里都能找到答案和解決方案,淺顯易懂又具有實用性,馬上讓我對中醫保健有了欲望和信心。于是又在網上購買了好幾本《求醫不如求己》和《人體使用手冊》,作為饋贈朋友的禮品。昨日又有幸聽了作者在上海的一堂講課,面對面地溝通了中醫養生之道,更是受益匪淺。相信這本書的指導,能讓我及其他讀者,有病的治病,沒病的防病,漸入“治未病”之佳境。中國人的身體,還是應該交給中醫養護。謝謝作者!
當初看到這本書的第一個想法是,有病還是先求醫。所謂求己也許是銷售一些疾病知識的“幌子”。所以一直沒有進一步關注。知道許多人和我說這本是內容值得一看。才在此訂購,閱讀后發現原來所謂“求醫不如求己”并不是求己給自己治病,而是在關注疾病之前,首先應該關注健康的中醫養生觀念。本書語言生動,將生硬的中醫理念溶于日常的生活中,很容易理解。在了解許多中醫保健知識的同時,也激發了我學習中醫的興趣。特別是我使用里面的方法自己治好了妻子臉上困擾多年的痘痘以后。可以說這本書的作者為中醫的普及做出可很大貢獻。我們應該在平時就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不是要等…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健康保健書。我們在生活中有一個誤區,認為有病看醫生是天經地義的事,醫生是負責治病的,但是醫生負責不了健康,健康一定要靠自己,自己應該怎樣做?請看此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難得的一本好書,強烈建議中國紅十字協會或相關政府部門將其作為普及本推廣!中里老師不僅是參透了中醫精髓,更是領悟了人生真諦。書中的深奧理論經中里老師的演繹而深入淺出,讓人在解除生理疾病的同時,更是沐浴了一次心靈升華!難得的書,難得的人!我看完全夠得上是大師級!
我今年24歲,在機關辦公室里上班,是那種較悠閑的工作。但是需要穿正裝、高跟鞋長期坐在桌前,時間上了脖子、腹部、腿部都有很明顯的不適感,經年紀長一些的同事介紹,買了國醫系列書籍,特別是不生病的智慧里介紹的固原膏已經如法炮制,效果不錯。感謝作者們!
我是看了報紙上的節選,覺得寫的實在精彩,于是就在當當上買了一本。書已經看了好幾遍了,還是有些地方沒有弄明白,尤其是關于一些穴位的具體位置不太容易準確找到。推薦大家看看此書,真的很好,我認為只有自己看了才能感受到。
很不錯的一本書。現在人們都很忙,不是有病不去看,是實在賠不起時間啊!不到迫不得已是不會去醫院的。如果有一本好書,可以幫我們很多忙,《求醫不如求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我正努力把自己培養成中國的大長今。
這是一本不錯的書,治病不如防病,告訴我們忙碌中不要忘記好好善待自己,關注健康,讓疾病遠離我們,即便來了,也要從容面對疾病,這本書中介紹了許多疾病或癥狀如何去調適的方法,但需要有一定中醫知識(尤其經絡穴位)的人會好理解好用一些。
真的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本書,我是先買的第二冊,了解里面的內容后馬上迫不及待的買了第一冊,在我們家把這書稱為“寶書”,真的覺得每句話都是寶貝,中里老師的文采也那么好,真的讓人愛不釋手,中里老師,真心的說一句:我愛你,我們家都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