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養生就要養五臟圖書
人氣:68

養生就要養五臟

CCTV健康之路、BTV養生堂特邀嘉賓,中央保健會診專家、國家名老中醫吳中朝教授,30年行醫經驗傾囊相授,教你調好五臟,內外兼養,遠離小病小痛,擺脫各種慢性病。
  • 所屬分類:圖書 >保健/養生>健康百科  
  • 作者:[吳中朝]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33552190
  • 出版社:福建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3
  • 印刷時間:2017-03-15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輕型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以《黃帝內經》為理論依據,講述如何在生活中養好五臟。內容包括中醫對五臟的認識,五臟之間的關系,以及五臟與健康的關系。并具體講述了如何調養肝、心、脾、肺、腎,內容包括情志調養、飲食調養、起居調養、運動調養、中藥調養、經絡調養,以及相關疾病的調治等。都是從《黃帝內經》中的相關理論出發,做具體闡釋,方法具體且實用。

作者簡介

吳中朝

中央保健會診專家

國家名老中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余年。主持或參加過十余項部省級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在長斯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對家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近20年來,先后發表專業論文論著80余篇,專著5部,并多次獲不同級別的科技進步獎。

曾十多次應邀或由國家外派赴國外進行醫療和講學,并長期負責國內外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生的臨床與理論課程的教學,主持多項繼續教育項目。

目錄

及時章 養生靠內養,內養就是養五臟

心主神明、主血脈,是人體的“君主”/15

肝主疏泄、主藏血,維持身體平衡/16

脾主運化、統血,是人體糧倉、氣血源頭/20

肺主氣,一呼一吸關乎生命/22

腎主藏精,是一個人的“根本”/24

五臟協調工作,才能常保健康/25

第二章 遵循自然,是養生的較高境界

順應四季,養出不生病的五臟/29

十二時辰暗藏養生的智慧/33

酸甘苦辛咸,吃出平和好身體/38

喜怒哀樂也關乎五臟健康/40

第三章 養肝就是養氣血,氣血足,人不老

8 個信號提示肝臟有問題/45

別讓錯誤的生活方式傷了你的肝/47

女人養血先養肝,肝好人才能如花般綻放/52

丑時熟睡是好的養肝方式/53

養肝要善動,3 種運動要常做/54

肝經蘊藏肝臟健康的密碼/58

青色食物讓肝輕松舒暢/67

酸味食物最對肝的“胃口”/78

養肝最有效的5 味中藥/82

第四章 養心就是養精神,神定五臟才諧和

心臟求救信號,你能讀懂幾個/97

心喜靜,這幾件事切莫做/99

做好4 個細節,安然度盛夏/102

大喜也會“傷心”,謹防樂極生悲/107

每晚泡泡腳,呵護好心臟/109

注意!心腦血管意外多發生在起床瞬間/110

經常快步走能增強心肺功能/111

疏通經絡,讓心氣充足、心血通暢/113

紅色食物能讓心臟變強勁/123

苦味食物是心血管疾病的克星/127

養心最有效的5 味中藥/131

第五章 養好脾胃,少生病、不生病

脾胃不好的幾個信號/139

這些生活方式最傷脾胃/141

思慮過度,難有好食欲/144

給脾胃減負,關鍵在吃對/145

長夏養脾胃,重在除濕/146

化憤怒為食欲,小心引發腸胃潰瘍/147

超簡單運動,幫你健脾胃、助消化/149

讓脾胃保持強健的經絡調養法/155

黃色食物最能補脾胃/166

吃點甘味食物,讓脾胃很舒服/172

藏在身邊的養脾胃中藥方/178

第六章 養肺就是養氣,氣足生命就旺盛

肺臟有問題,可不僅是咳嗽/185

5 種生活方式,不經意間傷害你的肺/187

好心情讓肺氣更暢達/191

3 種運動增強肺功能,讓你遠離感冒咳嗽/193

按對穴位,呼吸好、少感冒/197

兩類食物肺最喜歡/205

滋陰潤肺最有效的5 味中藥/216

第七章 養腎如養命,腎好命就長

腎好不好,先看這幾個信號/225

5 種生活習慣讓腎壓力大/227

遇事莫驚恐,否則易傷腎/233

每天都能做的養腎小運動/234

調好經絡,腎氣足、少生病 /240

養腎也要靠吃,你選對食物了嗎 /253

適當吃咸味,能滋陰補腎/268

居家養腎,就用這5 味中藥/270

在線預覽

五臟協調工作,才能常保健康

《黃帝內經》中說:“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短短的一句話,揭示的卻是一個大道理。雖然自然界的事物千變萬化,卻總逃不過五行生克的規律。自然界有著春、夏、秋、冬四時的交替變化,在五行的運行準則之下,又有生、長、收、藏的特性,還有著寒、暑、燥、濕、風的氣候。

中醫五行學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大至四季,小到人體五臟六腑,都有五行陰陽之分。天地之中男為陽,女為陰;腑為陽,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互為一體,不可分割。

人體的五臟也是如此,五臟因其各不相同的生理活動特點,而秉承了不同的五行屬性。如心陽有溫煦的作用,有“火”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有“金”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

《黃帝內經》中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脾胃者,食廩之官,五味出焉;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很形象地把身體比作一個國家,而五臟六腑各司其職,整個國家才能夠正常運轉。

五臟雖然各負其責,有著各自的功能,但卻不是相互獨立的,五臟之間相互依存、共同作用,身體才能得以正常運轉。

比如,腎(水)之精可以養肝,肝(木)藏血可以濟心,心(火)之熱可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可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可以助腎水。

可以看出,五臟之間相互滋養,相輔相成,共同維持著身體功能的正常運轉。反之,五臟亦如五行一樣存在著相克的關系。

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亢烈;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太過。

舉個例子:肝屬木,如果出現肝陽上亢,即木有余,說明金不足,金對應肺,那么平抑肝陽的同時也需要補肺,即平肝補肺以抑肝木。反之,如果出現肝陽虛,即肝木不足,說明肺金過旺,木受到了克制,那么補肝陽的同時也需要瀉肺,即補肝瀉肺以升肝木。

所以,養生不能只是孤立地補養某一臟,某一臟出了問題,也不能單單拘于此處來治療,一定要將其與其他臟腑聯系起來,只有明確了五臟之間的相生相克關系,調養合理,補瀉得當,才能使五臟始終處于一個平和穩定的環境中,從而維護身體的健康。

順應四季,養出不生病的五臟

四季的變化對人體有著重要影響,春萌、夏長、秋收、冬藏,善于養生的人必定會追隨四季的腳步,做到內外一致、陰陽平衡,如此,方可讓身體和諧少恙。

☉ 春養肝,忌酸忌怒宜溫補

從五行來看,春天屬木,而人體的五臟之中,肝也是木性,所以,中醫認為春氣通肝。春季是萬物萌生的季節,大自然欣欣向榮,一切都是向上生長的,人體肝氣也逐漸增旺,如果肝失疏泄,就會出現肝火旺或肝氣不舒的情況。所以春季應當順應自然的特點,做好肝的養護,讓其疏泄與藏血功能正常,氣血運行通暢無阻。

肝主酸味,所以春季不妨適當吃點酸味食物,以利于滋陰養肝。不過,春季吃酸味也不要過量,吃得太多,肝氣就會過于充盛而傷及脾氣,而且還有可能導致肝功能偏亢。

春天,陽氣未盛,余寒尚存,所以可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如蔥、姜、蒜、韭菜、芥末等,以助陽氣的升發;少吃性寒食物,如黃瓜、茭白、蓮藕等。

精神方面,則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動怒。肝陽、肝火在春季處在上升的勢頭,需要適當地釋放,生氣發怒易使肝臟氣血瘀滯不暢而導致各種肝病,而且春季本就是肝病等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所以更要加以注意。

要保持心平氣和、樂觀開朗,一方面是要自己控制,另一方面可以適當運動,散步、踏青、打球、打太極拳等就是不錯的選擇。運動之后,人體氣血順暢,吐故納新不受阻,肝氣疏泄正常,心情也會變好,肝臟健康,身體也強壯起來。不過運動也要適量,過于激烈的話,身體過熱過燥則容易傷及肝陰。

☉ 夏養心,喝粥靜心忌貪涼

夏季屬火,五臟之中心與之對應。夏季的特點是暑熱多汗,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出汗過多是會傷心的,所以夏季養生一定要注意養心。

暑為陽邪,容易耗氣傷津。喝粥是夏季比較好的選擇。夏季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添加一些具有清心解暑功效的食物或中藥,養心效果更好。如荷葉粥解暑潤腸,冬瓜粥利水消腫,百合粥潤肺安神。

雖然清涼食物能解暑,但也不可過度食用。中醫上講“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人們往往會因為天熱而忽視了對陽氣的保護,很容易使人體陽氣不足,發生腹瀉等癥狀。像冰激凌、冰鎮飲料、冰粥等只可偶爾食用,且一定要適可而止。

夏季的作息,也要符合季節特點,《黃帝內經》上說夏季應當“夜臥早起”,就是說要晚睡早起,以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如果是晚上睡得不夠,可以用午休做適當補償,中午是心經運行的時間,睡好午覺本就是很好的養心方式。心主神明,睡眠好,心情好,有利于心神的寧靜,五臟六腑的功能才能夠正常發揮。

☉ 長夏養脾,健脾祛濕忌冷飲

長夏是指陽歷的七八月份,陰歷的六月份,小暑到立秋這一段。長夏,意即從夏天生長出來。夏為火,火生土,故長夏屬土,五臟之中與脾相應,所以此時節重點在于養好脾胃。

長夏時值夏、秋之際,天熱下降,地濕上蒸,濕熱相纏,最容易傷害脾。因為天熱,一般人喜歡吃冷飲、水果,但從中醫養生角度來說,恰恰應當避免,而適宜吃熱飲熟食,以免寒涼食物損傷脾陽,導致脾失健運,濕邪內生。暑濕感冒、暑濕腹瀉等往往最容易在此時發生,與飲食不當有很大的關系。脾受濕邪困擾,還很容易出現身體水腫的現象。

總的來說,長夏季節飲食宜清淡,少吃油膩、易上火的食物,多吃具有祛濕健脾功效的食物,如紅小豆、薏苡仁、綠豆、白扁豆、四季豆、黑豆、青豆等。

長夏天氣濕熱,易使人心情煩躁,因此還要注意保持好心情,心情舒暢,氣機調和順達,脾胃才會正常工作。

☉ 秋養肺,滋陰潤燥防悲愁

肺屬金,秋天正是肺的臟氣最旺、功能最強的時候,此時可借天時以養肺。

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滋長,氣候干燥,內應肺臟,此時五臟剛從夏季旺盛的代謝中舒緩過來,加之燥邪旺盛,所以肺此時又是最為脆弱的臟器。肺喜潤惡燥,所以,秋天如果不注意肺的養護,就會出現唇干、口鼻咽喉干、咳嗽、手足皮膚干燥皸裂、肌膚干燥、大便秘結等肺燥癥狀,也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

飲食方面,宜多吃具有滋陰潤燥、止咳作用的食物,如梨、白蘿卜、百合、柿子、葡萄、荸薺等。且要注意秋季少吃或不吃姜,因為生姜味辛性熱,吃了容易上火,加重秋燥。

除了飲食得當,起居也很重要,秋季起居應著重于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要早睡早起。秋季白晝縮短,黑夜變長,宜早睡早起,睡眠時間應略長于夏季,以保持肺的清肅功能。

二是要適當“秋凍”。進入秋季后,氣溫開始逐漸下降,過早添加衣物無法鍛煉身體的防寒能力,不利于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調節,到了冬季容易患呼吸系統疾病。俗話說“病從寒起,寒從腳生”,所以秋凍不能凍腳,特別是女性,腳部受涼易導致月經不調、痛經。

此外,腰腹部、肩頸部也不能受凍。慢性肺炎患者、關節炎患者、風濕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以及老人、孩子不適合秋凍,應及時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

悲秋的情緒古來有之,秋雨連綿、秋風肅殺、萬物凋零,這些景象很容易使人觸景生情,心底生出悲涼之感。悲憂傷肺,進入秋季后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盡量想辦法排除環境帶來的憂傷情緒。

☉ 冬養腎,避寒就暖護腎陽

《黃帝內經 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冬季草木凋零,獸藏蟲伏,是自然界萬物閉藏的季節。腎是主藏的臟腑,腎儲藏有充足的精氣,人有了充足的能量,才能安然度過冬季,并為春季的升發做好準備。

黑色食物具有補腎、固攝腎經的功效,因此冬季養腎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棗、黑木耳等。

冬天氣溫較低,腎又喜溫,所以要注意多吃具有溫腎補陽作用的食物,如羊肉、韭菜、泥鰍、鱔魚等。

適度運動對養腎是很有幫助的,運動可鼓舞陽氣生長,補充腎精。像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緩和的運動,都適合冬季做。不過,冬天鍛煉時,如果是在室外,要做好保暖措施,以防凍傷。另外,運動后如果出汗,要及時換下濕衣服,將汗擦干后穿上干凈的衣服,以防著涼感冒。

冬季的作息與夏季正好相反,應當做到與天地同步,即“早睡晚起”,在太陽出來之后起床。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而晚起則可保養人體陰氣。

十二時辰暗藏養生的智慧

我們現在把24小時分為24 個小時,古人是不這樣分的,而是將24小時分為12 個時辰。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2 個小時。中醫認為,這12 個時辰正好與身體的12 條經絡相對應,掌管著五臟六腑以及三焦經絡的氣血運行。在合適的時辰保養相應的經絡,養生就能事半功倍。

子時——(23 點至1 點)養膽經

子時是膽經經氣旺盛的時段,此時人體應當處于睡眠狀態,這樣膽才能完成代謝,很好地排毒。而且子時前入睡,晨醒后頭腦清晰、氣色紅潤,沒有黑眼圈。子時不能入睡者,久之則氣色青白,眼眶昏黑,這都是膽氣損傷的表現。

丑時——(1 點至3 點)養肝經

丑時是肝經經氣旺盛的時段,《黃帝內經》中說:“人動則血運于諸經,人靜則血歸于肝。”肝臟具有藏血、調節血液的功能,睡眠時身體大部分血液就會流入肝臟,不僅有利于增強肝細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加快新陳代謝,還能促進血液的更新和再生。

如果丑時還不能入睡,肝臟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會導致肝臟無法完成正常的新陳代謝,以致面色青灰、情志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長期熬夜會耗損肝血而造成肝血不足,還會引起流鼻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眼底出血、耳出血等出血癥狀。

寅時——(3 點至5 點)養肺經

寅時是肺經經氣旺盛的時段,人應當熟睡,因為“肺朝百脈”,肝在丑時把血液推陳出新之后,將新鮮血液提供給肺,進而通過肺送往全身。人在此時如果睡得很好,清晨起來就會面色紅潤,精力充沛。

肺功能較差的人,很容易在這個時間段醒過來,咳嗽的人此時咳嗽會加重,哮喘患者也易在此時間段發作。如果這段時間醒了睡不著,可以按一按太淵穴,調理一下肺氣,古人就有“寅時醒來揉太淵”之說。

卯時——(5 點到7 點)養大腸經

卯時是大腸經經氣旺盛的時段,之前的寅時,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推送到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進入興奮狀態,從而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營養,然后排出食物殘渣和身體毒素,所以5~7 點就應該起床如廁排大便,如果還在睡,體內的毒素就會再次被身體吸收,對健康不利。

辰時——(7 點到9 點)養胃經

辰時是胃經經氣旺盛,消化功能強勁,所以是吃早餐的時機,吃進去的食物易消化,吸收效果也好。早餐可吃些溫和養胃的食物,如稀米粥、麥片粥、包子等,避免生硬、寒涼的食物,以免損傷胃,而過于燥熱的食物容易造成胃火旺盛,也要避免。

巳時——(9 點至11 點)養脾經

巳時是脾經經氣旺盛的時段,脾主運化,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調者。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就好,氣血就充盈,所以巳時是健脾的大好時機。這段時間一般人都在工作,不妨適當起來走動一下,對胃的消化和脾的運化是很有幫助的。

午時——(11 點至13 點)養心經

午時是心經經氣旺盛的時段,心主神明,心氣能夠推動血液運行與全身,所以要養好心神,避免心氣渙散。午時小憩片刻,最能安神養氣,使人整個下午都精力充沛。

午睡的時間應當控制在15 分鐘到1 小時。如果睡不著也沒關系,閉上眼睛瞇一會兒,對身體也是非常有好處的。

午餐好選擇在12 點半左右,這樣接下來就能交給腸胃去消化,既能充分吸收營養,又可以很好地為心臟提供保護。

未時——(13 點到15 點)養小腸經

未時是小腸經經氣旺盛的時段,小腸的功能是分辨清濁,將水液歸于膀胱,把糟粕送入大腸,精華則上輸于脾。所以這個時候應該適當動一動,并注意多喝水,以利于小腸排除毒素、清腸降火。

申時——(15 點至17 點)養膀胱經

申時是膀胱經經氣旺盛的時段,膀胱的功能是排除水液、運行津液,所以此時應當做些適當的運動,以利體內津液循環。此時大多數人處于工作狀態,而且基本達到了全天最疲勞的狀態,不妨抽空活動一下,喝些滋陰瀉火的茶水,既能讓頭腦清醒一下,對膀胱運

行水液也是很有幫助的。

酉時——(17 點至19 點)養腎經

酉時是腎經經氣旺盛的時段,經過申時膀胱經的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了貯藏精華的階段。此時身體要收藏,所以不宜做劇烈的運動,也不宜大量喝水。適當刺激腎經,有助于腎的收藏,腎經起于足底涌泉穴,可以做做四趾抓地的動作,讓腎經經氣從腳底升騰。

戌時——(19 點至21 點)養心包經

戌時是心包經經氣旺盛的時段,此時陰氣正盛,陽氣將盡,要為入眠做準備。晚餐后不宜進行劇烈的運動,否則容易使大腦太興奮而影響入睡。可以在這時散步,散步的時間以30 分鐘以內為宜。也可以看看書、聽聽音樂,讓身心平靜下來。

亥時——(21 點到23 點)養三焦經

亥時是三焦經經氣旺盛的時段,三焦經主持諸氣,疏通百脈。此時要準備睡覺,使百脈得到休息。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如果此時段還不能入睡,可以聽聽舒緩的音樂、看會兒書,或者練練瑜伽等,讓情緒舒緩下來,有助于入睡。

喜怒哀樂也關乎五臟健康

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黃帝內經 素問 陰陽應象大論》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五臟之氣化生出五志,于是人有喜、怒、悲、憂、恐五種不同的情志活動,這些情緒如果過于激烈,也會讓身體發生某些變化,對健康不利,即“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所以,養生還需要控制好情緒。

養護心,勿過喜

《儒林外史》中有一個故事,講的是范進中舉,突然而來的喜悅讓這個多年考試不中的書生發了瘋。這可謂是過喜傷心的典型例子。

因為過于歡喜會給人帶來一種強烈的精神刺激,損傷心氣,心氣大動則精神易散,就會出現心悸、失眠、健忘,嚴重時甚至會引起精神失常或突然暈倒。所以,即便是遇到開心的事,也要注意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否則心氣消耗過度,神志渙散,喜事恐怕一下子就要轉而成悲了。

克制怒,能保肝

肝主怒,主疏泄,性喜順暢豁達。人之所以會發怒,是因為某種目的和愿望達不到預期的要求,或事情跟自己的意志發生沖突,使緊張的狀態逐漸加深,形成怒氣暴發出來。當人發怒時,肝氣上逆,血氣上涌,而肝是藏血的器官,因此發怒直接傷害到肝臟。

怒的程度不同,對肝臟和健康的傷害也會有所差異。電視劇里經常見到某人大怒時心臟病發作,血壓升高,口不能言,住進醫院。

其實,這樣的情景設置一點都不夸張,是有依據的。因為“怒則氣上”,氣過升而不降,會影響到肝的功能。“小怒”使人氣血不和,有煩躁易怒、頭昏目眩、食欲不振等癥狀。“大怒”可導致肝功能失常,出現氣血逆亂的癥狀,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

過于憂,傷害肺

《紅樓夢》里的林黛玉要算是過于憂愁的代表人物了,她常年表現出來的癥狀就是咳嗽,咳嗽跟肺關系密切,說明她的肺是很不好的。這與她性格內向、長期愁憂、抑郁有關,因為這樣的情緒容易導致肺氣閉塞。憂愁持續時間過長,就會使肺氣閉塞而致病,肺氣不暢,反過來又會使人很容易產生悲觀、抑郁的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臨床上看,胸悶、氣短、呼吸不利、喘促咳嗽的人,大多都是肺氣阻滯導致的,很大一部分也都有長期憂愁抑郁的表現。

思慮重,脾損傷

現代人生活都很累,一方面是身體累,另一方面是心累,思慮的事情太多。思慮太多,對健康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中醫認為:“思則氣結”,思慮過度,脾會受影響,食物運化會出問題,出現食欲不振、形容憔悴、氣短、神疲力乏、郁悶不舒等。同時,因脾統血,脾傷還會因氣血生化乏源,從而引發心神失散等疾病,如失眠、神經衰弱等。現代人患抑郁癥的越來越多,也與思慮過度有一定的關系。

避驚恐,保護腎

《黃帝內經 靈樞 本神》中說:“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酸痿厥,精時自下。”意思是長期的過度驚恐會損傷腎精,從而出現骨節酸痛、足部萎軟、遺精、滑精等癥狀。

過于恐懼會導致腎氣不固,可干擾神經系統,出現耳鳴、耳聾、頭眩、陽痿,甚至可致人死亡。

不過,《黃帝內經》中同時也指出:“恐傷腎,思勝恐。”當感到恐懼時,不妨靜下來思考、分析一下,或許事情并沒那么值得恐懼,神志清醒了,思維正常了,恐懼也就消散了。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關愛家人健康,就應該送他一本養生書。這本書就是一本不錯的書,值得大家看一下。

2017-05-16 11:51: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求這本書能治大病,能調理一下平常的小病就可以,小病沒有,大病肯定也不會纏身。

2017-05-15 13:17: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養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堅持。這么厚的書,每天翻看一點,也能學到很多養生常識。

2017-05-15 13:44:3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家里其實買過類似的書,不過作者是國醫大師,打算以后就用這本了,內容不錯,搭配也不錯

2017-05-16 13:59: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大師用很直白易懂的話講了五臟養生應該注意的地方,個人覺得是一本適合全民閱讀的書。

2017-05-15 14:43: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養生就要養五臟,特別有用的一本書,家里有老人的可以多看看里面的方法,給父母按摩一下

2017-05-16 16:33: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晚上總是失眠,第二天起床也沒精神,看了這本書,按里面的辦法做,堅持幾天,看看會不會有效果。

2017-05-15 10:46: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五臟調和,內外兼養,只有身體好心情才會好,但是心情好身體才會好,謹記書中的一句話,不要暴躁。

2017-05-15 11:09:3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總覺得養生的書都晦澀難懂,但是這本書用最通俗的話解釋了專業的問題,適合全家人看的一本書。

2017-05-15 09:36:56
來自雙***娘**的評論:

雖然有些東西不是全能掌握,但是掌握基本的也是可以對身體有益的,適合家里有老人的家庭閱讀。

2017-05-16 09:08: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送給朋友的生日禮物,希望他能身體健康。他說他爸媽也在看這本書。真的是一本全家都能看的書啊。

2017-05-16 14:54: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婆婆很喜歡吳老師的節目,買回來這本書她每天都在看,還夸我買的好,說書特別好,特別適合老年人看。

2017-05-15 11:37:5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感覺包裝一般,但是內容確實不錯,要是封面再好看點就更完美了。不過養生的書還是比較注重內容的。

2017-05-15 13:14: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們家都很喜歡吳老師,所以上網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果斷買了,爸媽也確實是很喜歡,他們覺得很實用。

2017-05-15 14:32:3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剛開始覺得書很厚,一定很啰嗦,但是讀進去之后發現,每一個都是非常有用的小方法。不錯,比我預想的要好。

2017-05-15 15:05:5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總覺得自己年輕可以熬夜,看了這本書才知道之前的做法簡直就是慢性自殺。強烈推薦熬夜一族看看這本書。

2017-05-15 09:25: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總覺得自己屬于亞健康狀態,但是還不知道具體有什么問題。這本書簡直就是自己的私人醫生,可以對癥檢查。

2017-05-15 09:34:2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養生不分老少。以前總是在網上查怎么解決各種問題,現在有這么一本系統的書,要比網上亂七八糟的好多了。

2017-05-15 11:41: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五臟很重要,所以平時的保養更重要,書里面有些難懂的地方,但都有具體的解釋,整體來說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2017-05-15 11:53:1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作為醫生的男朋友看完這本書,告訴我可以讓我多看看,要比上醫院看劃算多了。不容易,頭回夸我買了本好書。

2017-05-15 14:18: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每天按照書里的方法按摩一下,不知道會有什么好的效果,但是肯定應該沒有壞處的吧。吳老師的書值得推薦。

2017-05-16 17:03: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岳父快過生日了,不知道送點什么實用的東西。正好他身體不太好,買本養生書要實際的多吧。幸好岳父挺喜歡的。

2017-05-15 11:20:3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現在亞健康的人越來越多,總覺得小病沒什么,可是小病多了成大病,還是提早預防著好,現在的人都需要幾本養生書看看。

2017-05-15 13:29: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之前上網查頭發總出油怎么辦,網上說是肝火大。后來看了這本書,果然是肝火大,而且有去肝火的辦法,中醫總歸是健康的吧

2017-05-15 09:18:5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很不錯,沒有破損,紙質很好。收到書自己翻來簡單看了下,內容不錯。幫別人買的,希望人家喜歡,也希望里面的知識能幫到她。

2017-05-16 13:56: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慢性病真的是一種很折磨人的病,需要我們每天都調養,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事情,急不得,用書里的辦法最起碼應該是沒有害處的。

2017-05-15 11:51: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我們總是因為忙碌而忽視了對五臟的調養,這本書給我們發出了一個警告,養生要趁早,現在年輕人亞健康情況越來越多,需要引起重視了。

2017-05-16 10:21: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之前不是很喜歡買養生書,總覺得寫的高深莫測的,只不過是因為家里的老人比較喜歡吳老師,所以買回來了,那天翻了一下,覺得還是挺貼近生活的。

2017-05-15 15:27:12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州市| 博罗县| 明星| 青海省| 乐都县| 盘锦市| 武义县| 肥西县| 扬中市| 双辽市| 枝江市| 滦平县| 本溪市| 灵寿县| 义马市| 托里县| 客服| 高唐县| 当涂县| 丹阳市| 罗源县| 黄石市| 竹溪县| 兴安盟| 和平区| 通州区| 凤阳县| 随州市| 通海县| 灌云县| 探索| 五河县| 调兵山市| 桃园县| 普陀区| 安龙县| 和政县| 碌曲县| 长葛市| 桓仁| 奉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