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看個病嗎》一書作者以初入醫院的菜鳥住院醫師和患者女兒的身份,從醫生和患者兩個不同角度帶領讀者體會了預約、掛號、首診、復診、檢查化驗、術前準備、手術過程、術后恢復的就醫全過程,其中涉及到醫患溝通、醫保報銷、掛號黃牛、醫生紅包、醫療費用等患者關心的多個敏感話題。不僅為患者介紹了醫患溝通時需要注意的細節和關鍵點,成功掛號的必勝攻略,省時省力就診的小竅門,化驗檢查、術前術后需要注意的問題;更深入醫院內部,將醫生的職業秉性、江湖規矩,患者和家屬的喜怒哀樂、人生百態,社會的復雜矛盾和利益糾葛進行了展示和新鮮挖掘。
這是一位年輕醫生眼中的人和事,也是中國社會醫患問題的濃縮,能夠切實指導身處異地的兒女幫助家鄉的年邁父母順利就醫,恢復健康。
◎在治療疾病的道路上,我們曾經走過哪些彎路?
常常聽人抱怨,看病有多難。其實很多人被看病感受沖淡了對疾病本身的關注,“怕麻煩”讓他們錯失了很多治愈的良機,而麻煩是可以通過優化就醫步驟來減少甚至避免的,好的療效也是可以通過積極甄別和有效溝通來促成的。觀念和方法對了,路就順了。
◎在外打拼的我們,如何遠程關注家鄉父母的身體健康?
中國老人看病有三大難:站不住、擠不動、等不及。有時候看病的過程比病魔本身更加折磨人。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關注父母的身體健康,可是也許沒有一個女兒,像作者這樣帶媽媽看病。憑借著自己的執著和細心,哪怕遠隔千里,作者用不到1年的時間治好了母親身患20年的疾病,真正讓自己對于父母的孝心落到了實處。
◎這本書能帶你什么?
我們每個人去閱讀和學習,是為了能夠打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看到更大的世界,學習到更多的方法,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的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照顧我們的家人。
30個關鍵環節步步打通從預約到掛號,從初診到復診,從檢查到麻醉,從住院到出院,中國式看病細致梳理,就診全流程完整呈現,讓你一本在手,順暢就醫。
54個就診住院全流程竅門詳解都說看病難,預約搶不到,掛號也無門。苦苦等待一上午,望聞問切五分鐘。感冒病小處方大,醫院設備做一遍,真是折磨人。小大夫有經驗,就醫訣竅學一手,輕輕松松步步通。
230個常見癥狀自查預判小病拖,大病扛。掛錯號,走錯科。不知啥病心慌慌。
230個疾病對癥掛號表,拒絕盲目就醫,聰明的患者更高效。
趙雅楠,90后,為醫而生,北京某三甲醫院小大夫,今日頭條“醫語破天機”專欄作家。
01預檢:哪兒疼掛哪科,再也不用擔心掛不準號了
掛號這門技術活兒,抓早動快,精準定位,缺一不可
02分診:最最清晰的醫院科室清單來啦
快人一步拼的不是網速,而是常識
03真偽:拆穿騙子醫院,六招識破陷阱
醫托“爬”上網,坑你沒商量
04掛號:人人都好用的找準對口專家絕招
學會這三招,98%的專家都逃不出你的火眼金睛
05掛號:一舉成功,需要這樣的掛號方法
如何讓一個疲憊的老專家在工作中開心地增加工作量
06初診:只有大夫們才知道的省錢方案
普通門診開檢查單,專家門診買診斷思路
07號販子:嘀嘀嘀,你已經被黃牛小雷達掃到啦
黃牛黨的那些招兒,你也用得上
08敬老: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備
老人看病三大難:找不到,擠不動,等不及
09檢查:沒啥,我們只是需要提前做的工作不一樣
請再多憋15分鐘,之后整個世界都是你的
10急診:這個節骨眼兒鬧騰,家屬你太狠心
每一場醫鬧,都在吹散生命之火
11醫保:省錢大招,繳費前先去問門診醫生或醫保辦
致那些年因為不懂醫保而多花了的冤枉錢
12醫患糾紛:誤診VS.醫療事故
即使的醫院也有20%的誤診率,真正的委屈其實是“醫術不佳”
13病歷:掛十幾塊錢的專家號享受幾百元的國際門診
就診之前寫病史,病因、癥狀和診療過程缺一不可
14過度醫療:從醫生的全世界路過
醫學素養就像內衣,不能逢人就證明你有,但要有
15問診:這樣聊,惜字如金的大夫也會滔滔不絕
聰明的患者,一次就能問清楚
16江湖:醫院科室龍虎榜,痛痛痛,忙忙忙
忙碌之中的荒誕,安全背后的危險,冷漠面孔下的熱心腸
17陪診:愛你千日,給力一時,好家屬是這樣煉成的
遵循分工協作四定律,三人行男女混搭全程開掛
18檢查:是“鏡” 還是“穿”,有創無創很關鍵
是不是硬漢,膀胱鏡說了算
19化驗單:看懂血常規,這點簡單技巧夠用了
紅道跑運輸,白道守家門
20黑名單:被侮辱與被損害的
不理性維權,受損害最多的還是自己
21復診:信任,是一切美好的開始
要想查得清,就要查得全;要想查得全,就得多花錢;不想多花錢,爭當“傻白甜”
22住院:賴床的“蝴蝶效應”
醫藥費流向大揭秘!這事兒也許和你想的不一樣
23移植: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沒捐肝前,總盼望著孩子能站出來救父親;等孩子同意了,卻又為年輕的生命擔心,怎么辦
24器官捐贈: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上帝派來了天使
他的溫度將在別人的身體里回升,他的心臟將持續在這個世界上跳動
25紅包:拒收協議,反成紅包提醒神器
世界上沒有兩個相同的手術,也沒有兩個相同的恢復時間
26治愈:概率就在那里,不離不棄
紅包的功效也許并沒有那么強大
27麻醉:疼了能睡,不疼能醒,就是這么任性
酒量好對于麻醉來講,也許并不是一件好事兒
28醫囑:治愈系重口味
“振動泵”“肛塞”“拔管”“烈焰紅唇”……滿滿的都是干貨
29好大夫:怎么選?分清里子和面子
永遠不要從一個人嘴里判定大夫的優劣
30隨訪:醫生的歸醫生,病人的歸病人
換藥、停藥、減藥,都是性命攸關的事
醫囑:治愈系重口味
“振動泵”“肛塞”“拔管”“烈焰紅唇”……滿滿的都是干貨
張奶奶已從手術室轉回病房,其他正做手術的患者還在進行。導師讓我回去下醫囑,叮囑患者注意
事項。真是太謝謝導師下醫囑的賞賜,可以坐著工作,愉快地和患者聊天。要說小大夫日常的一大樂事
,也許就是千叮嚀萬囑咐告誡患者,術后要注意些什么,不能做什么。
從我管轄的1床到13床,每天都要問個遍,每天也都在和患者斗智斗勇。
1床的患者由于對疼痛的忍耐力很低,她的丈夫每天追著問我:“大夫,給我妻子用鎮痛泵了嗎?給
用鎮痛泵了嗎?”
實際上,手術后最常見的疼痛就是切口疼痛。手術后前三天,切口最疼痛,以后就會逐日減輕。而
鎮痛泵通常會在手術后三天內使用,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用鎮痛泵鎮痛。有的人對阿片類止痛藥物
比較敏感,會引起嘔吐,甚至咳嗽,引發傷口出血。想想剛縫好的傷口,被你高亢的腹壓不斷往外擠,
那將是一種怎樣可怕的情景?
2床的家屬是個十幾歲的孩子,名叫治騎,生怕我對他爸的病情不重視,于是天天謊報軍情。
治騎:“大夫,我爸都快燒到40℃了,你快去看看。”
及時次聽說的時候,我是拔腿就跑,跑過去一看才38.5℃;第二次治騎又謊報,但我還是放心不下,又過去看看,依舊是38.5℃;第三次治騎發大招了,說燒到了60℃。我想想那應該是消防員該干的事,正常的水銀溫度計,燒到頭才42℃,但我還是跑了過去,無一例外的38.5℃。
我說:“治騎,別再鍛煉阿姨的奔跑速度了,阿姨反應挺靈敏的。你爸術后才三天,發熱是術后的常見癥狀。一般是由手術后壞死組織的吸收引起的,屬于正常現象。如果體溫高于38.5℃,再叫阿姨,到時候再給你爸爸降溫。阿姨非常重視你爸爸,你放心好了。”
3床的患者,從手術后就一直沒排過便,搞得我們都很緊張,生怕腸道沒有蠕動,缺血壞死。
我問:“大娘,你手術后就一直便秘嗎?給你開的‘開塞露’用了嗎?”
大娘:“用了啊,大夫。你下次能不能開好喝一點的藥,那藥跟眼藥水一樣,太難喝了。”
我:“什么?喝了!大娘,那是肛塞的。”
大娘:“什么是肛塞,我以為你的意思是讓我光往嘴里塞。”
開塞露其實是普外科或者消化科里很常見的一種促排泄的藥物,主要原理就是利用溶液的高滲,保存住腸道里的水,不要讓水被腸道吸收進身體。腸道存的水多了,大便就軟了;水再多了,就會腹瀉,然后一瀉千里。所以根據就近原則,開塞露正常的使用方法是從肛門塞入,然后把藥水擠進去。
看著大娘幾天都沒大號的肚子,我目測腸道庫存容量很大,于是下了灌腸的醫囑。結果,一灌解恩仇,廢液筒里乒乓作響,大娘的庫存全盤瀉出。作為肝膽外病區的大夫,那叫一個高興。俗話說“有屁有尿,拉了更妙”,這是胃腸手術術后患者恢復的一個靶向標。
4床的患者從我一進病房,就嚷嚷著讓我給他拔尿管,我估摸著這才剛做完手術沒幾個小時,他的尿量也不是很多,還是待會兒再拔。
4床男士:“大夫,你給我拔了吧,這尿管在我兩腿之間當啷著,總覺得對不起我家小弟。”
其實,做完腹部手術或者膀胱會陰區的手術患者,術后基本都會留置尿管,怕的就是手術對腹部、會陰區的神經會產生刺激,嚇得膀胱不會自己收縮,導致尿液儲留,憋炸膀胱,所以要留置尿管進行導尿。不過,一般手術后24小時內不出大礙,就能拔除尿管。如果說尿管帶給你的感受,可能就是拔除后尿尿時會疼,畢竟管子伸進尿道會對黏膜有些損傷,不過這都無傷大雅,一般三天左右基本恢復。
5床的患者每天都會跟我討價還價:“大夫,我能不能不插胃管?您什么時候能給我拔管兒?”
像這種患者,我一般的態度是坦白從寬,抗拒從嚴,討價還價的再多插幾天。
請聽醫生的話,不要討價還價。胰腺炎不想上胃管,痔瘡不想換藥的這種問題,得聽大夫的。要說為什么術后會插胃管?只因你的胃口不好,食物不能經口入;或者胃腸壓力太高,要通過置管來減壓。當然,我也知道插管子的日子很難受,你會惡心痰多,咽部不適,但不用擔心,待你康復之日,管子拔除,一切如前。
6床的患者,馬上康復,身體已沒什么大礙,可就是特別八卦,特別愛問一些醫患之間的時下熱點,比如,他最喜歡問的就是:“現在醫生被打,可以還手嗎?”
像這種問題問出來就很讓人生氣,你把“醫生”去掉,你被打了,可以還手嗎?
急診大哥,每天100多斤的負重訓練,彪的就是荷爾蒙,24K純爺們兒,一般的地痞流氓來急診找事兒的,是干不過大哥一身美肌的。
7床是我家鄉的劉叔,千叮嚀萬囑咐,術后不要去洗澡,小心傷口感染。
可是劉叔就因為難得孩子在,要在孩子面前重新樹立起好形象,開始新生,于是三天兩頭洗洗刷刷。
我說:“劉叔,你怎么就那么愛干凈呢?傷口感染了吧?”
劉叔說:“我還用塑料袋罩著了,怎么就進水了呢?”
我:“你看這傷口感染,都有點發臭了。我要是過三天把傷口打開,你們全都得跑了;我要是過一周再把傷口打開,你們誰也別想跑得了。”
像肝膽外或者普外科,是每天都要和血尿糞戰斗的科室。這些手術的切口基本上都屬于污染切口,有很大的感染概率,要用抗生素來對抗;而一般的顱腦手術、心臟手術、甲狀腺等身體內部不與外界相通的器官手術,都屬于超級干凈的Ⅰ類手術切口,基本上都不用抗生素。
像劉叔這種情況,本身就是污染傷口,不發生內源性的感染已經千恩萬謝,還上演洗澡、沐浴、香熏一幕,真是想不感染都困難。如果你真的非常想洗澡,記得手術前使勁兒搓,洗干凈了。手術后撐他個一周兩周,拿出坐月子的勇氣,這術后的傷口才能恢復得快。
8床的小朋友剛做完手術,我告訴他一定要去枕平臥,結果小朋友一直抬頭看傷口,搞得又是暈,又是吐,這叫我該說什么好呢。
一般的腰麻,麻醉師都會把麻藥打到固定位置的脊髓里,脊髓里是液體環境,很容易造成麻藥的漂移。
這么說吧,就像是一個浸滿水的長管里漂了幾根頭發,這幾根頭發就是脊髓的神經,長管就是脊髓,里面的液體就是腦脊液。麻醉師要做的就是把紅墨水打到固定高度的管子里,好讓紅墨水固定漂染這一區域的頭發,這就是常見的腰麻。
結果小朋友不斷起身,查看傷口,管子不斷顛倒混勻,有可能整個管子都是淡淡的紅,麻藥都上浮到了大腦區域,就會出現麻醉后頭疼、惡心和嘔吐的情況。
所以,大夫說的“去枕平臥”都是有意義的,就是保持紅墨水的固定位置,不讓它發生漂移。
9床的患者,每次我去,都是無一例外地靜躺、靜躺、靜躺,直躺到山無棱、天地合,才轉身咳兩聲。
我知道手術累著她了,她渾身無力不想動;也知道切口的疼痛持續存在,她天性膽小又怕疼,但是我每次進門還是會大吼一嗓子:“9床,今天運動了嗎?”
每每這時,小妹妹總會用萌化的眼神告訴我:“寶寶心里苦,一動就發憷。”
其實,術后如果長期臥床不動,最可怕的后果就是會發生深靜脈血栓。就像黃河滾卷著泥沙,在流速快的時候,泥沙很少有機會跟河岸有密切的長期接觸,這種情況是好的。可是一旦流速降低,黃河里的泥沙就會卸在河道上,堵住河道。
血管里的血液是一個道理。你多運動,多走動,心臟就會鼓足干勁,肌肉也會力爭上游,使勁收縮,血液在血管里就會加速前進,不拖泥帶水;如果一直躺著不動,心臟和全身血管的肌肉都處于放松狀態,血液前進缺少動力,血液里的凝血因子便會就地卸貨,織成血栓。當你想起來該運動了,猛地一動,織成的血栓脫落滑動,就會隨遇而安,走到哪兒算哪兒。最恐怖的是,如果血栓卡到了肺上,因為這里河道窄,血管細,只進不出,就會引發非常嚴重的肺栓塞,從而造成患者的死亡。
10床的女士,閉月羞花,國色天香。每次查房,都看到她在補妝抹粉,十分忙碌。她涂黑的指甲,騙得血氧儀頻繁報警;她涂紅的雙唇,誤導醫生對貧血的錯誤估計;她打的那層粉底,掩蓋了疾病狀態下的肝病面容;只有身材她沒法騙,真實的虛弱,大夫都看得見。她這么做,其實是為了隱瞞病情,騙她丈夫。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當大夫的也知道,只不過,現在是在住院不是走紅毯,你本來就很美,難道你不知道嗎?
血氧儀是夾在手指上,通過燈光閃爍來判斷血氧情況,你涂黑的指甲相當于關閉了血氧儀的雙眼,讓它收不到返回的信號。血氧儀很笨,它其實并不懂夜的黑,所以會頻繁報警,擾得我們一夜驚醒好幾次,差點神經衰弱;要說紅唇,醫生一般會通過觀察嘴唇的顏色來估計貧血的程度,你的烈焰紅唇,讓我們相信了你的血氧飽和度,血紅蛋白數超過全國99%的人。就說一條——你厚厚的粉底,其實面色發黑是好事兒,它就是正常的肝病面容,不必追趕其他人的白,太白了還是貧血的面容呢,還是自然點好。
當大夫的,每次查房,碰到愛美的小姑娘,都會稍帶一句:“你本來就很美,不要化妝,別噴香水。”
我跟11床及其家屬,永遠都是為了“吃”在爭吵。
關于術后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阿姨的邏輯堪稱神邏輯。
我:“大叔,您還不能大量飲水,輸的液體就夠您用的了。”
大叔:“大夫,我沒喝水,就吃了一個西瓜。”
一般做完手術的人都會覺得渴,我能理解大叔口渴的感受,畢竟手術對于患者來說是有創傷的,做手術的過程會丟失一些體液。不過,手術后輸入體內的液體每24小時總入量大約在2000ml,基本上能補足一個人每天的正常所需。
我:“不是說術后不能喝水,是可以喝水但不能豪飲。您要像喝白酒那樣一次少量,24小時勻開來喝。您說您一下吃個西瓜,這水就進得有點集中,速度稍快。喝多了是要尿出來的,保不齊在上廁所的時候一用力,傷口就崩開了,加重感染,還要再進一次手術室。”
正說著呢,我又看到桌子上有一盒水餃,沒錯,茴香的誘惑。我以為是家屬吃的,結果大叔嘴角掛著的一根茴香提醒了我。
我轉向家屬:“阿姨,還沒讓患者吃飯呢,怎么就給他喂上飯了?”
阿姨:“不讓人喝,還不讓人吃。我家老頭子從術前就開始不讓吃,你們又讓他失了血傷了肉,他這么虛弱,術后還不讓他吃,這是要我家老頭子的命啊。”
我:“阿姨,大叔每天攝入多少能量,都是計算好了的,有營養液維持著。他的消化功能還沒恢復,你就不怕他吃進去的是茴香,拉出來的還是茴香?就茴香在腸道這么走一遭,說不定還會留幾根扎在縫合的傷口上呢,難道你想讓茴香在里面生根發芽?不僅如此,茴香一進去,就開始勾引胃、胰、肝臟,讓它們使勁兒分泌胃酸、胰液和膽汁。這些消化液有腐蝕性,在腸道翻滾時沒準兒就腐蝕到了手術切口。從疼痛的程度來說,傷口上撒鹽那都是小兒科,這相當于在傷口上撒濃硫酸,重口味啊。”
12床的張奶奶,手術后恢復得不錯。張奶奶之前可是個手藝人——紡織女工,所以對于她的老本行紡線,張奶奶顯得特別專業。
張奶奶:“大夫,你看看我這切口,為啥我的肉老在拱這縫線,你們是不是買的線不好,以次充好啊?”
其實,手術時留在身體里的往往是可吸收的線,一般包括膠原、腸線、保護微喬等各種線;外面不能吸收的線,腰桿則更硬一些,多為絲線、尼龍。所以,張奶奶身體里的線頭一般能自行吸收,沒什么大礙;張奶奶身體外的縫線,不可吸收,身體里的免疫細胞就會把這種線當成異物,所以發生排異反應把線往外拱,這種情況叫作“排線反應”,屬于正常現象。拱夠日子就該拆了,一般也無須多做什么處理。
所以,手術的線,還真不是什么次品,而是按什么組織選什么線,按需搭配,滿意實惠。
13床快出院了,不過他是個文人騷客,嗜酒如命。之前就是因為喝酒大醉,一下撞出個肝破裂,現在還每天跟醫生打游擊,偷著喝酒。
每每看到他喝酒,我都會說:“小心肝。”
結果他巧舌如簧,竟回答:“小寶貝。”這讓我頗為不爽。
不過,該問的,還是得問:“張博士,術后要按時吃藥,您吃辛伐他汀了嗎?”
張博士彬彬有禮,擲地有聲地說:“我沒吃藥,藥要飯后吃。我都不吃晚飯,所以藥也沒法吃。”
我心里的火一下子就騰起來了,如果你知道肚子上的脂肪在電刀的揮舞下會發出怎樣一種令人作嘔的BBQ燒烤味,就會知道手術臺上張博士的味道。辛伐他汀是為了讓張博士降血脂的,畢竟他血脂太高,全身明顯油膩膩的。
一般的肥胖你可能會理解為可愛,可是手術臺上的肥胖,就是另外一番模樣,各種網膜、腸系膜比瘦子多出很大一攤,電刀燒灼、煙霧升騰也會妨礙視野、弄花鏡頭,整個器官的位置都比正常人埋得深。要說最有觸感的體驗,對于醫生來說莫過于脂肪太多,滿手油,提線打結都不利索……
然而張博士并不這樣認同,博士還沒成家,還沒體會到腹壁脂肪堆積的各種不便。
轉完1到13床,雖然還有各種小問題、小矛盾,但看著患者們基本都恢復得不錯,小大夫的心情也是極好的。
雖說現在還不能像導師那樣威風,拿著手術刀替患者解除病痛,但術后的注意事項也是整個恢復期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看著自己的那些嘮叨,在一點一點變成患者的實際行動,我就知道,他們離出院不遠了。真心祝愿每個住院的患者都能謹遵醫囑,早日康復。
不就是看個病么
在治療疾病的道路上,我們曾經走過哪些彎路。在外打拼的我們,如何遠程關注家鄉父母的身體健康? 這是一位年輕醫生眼中的人和事,也是中國社會醫患問題的濃縮,能夠切實指導身處異地的兒女幫助家鄉的年邁父母順利就醫,恢復健康。
一次買了好幾本,都挺好的,給爸媽看,希望對他們有好處,祝愿家人永遠身體健康。
包裝和紙質都挺好的,很有用的一本書
買來看看吧買來看看吧買來看看吧買來看看吧買來看看吧
送貨快,書很好,下次還要買,推薦
看了再說,才買的
這是一位年輕醫生眼中的人和事,也是中國社會醫患問題的濃縮,能夠切實指導身處異地的兒女幫助家鄉的年邁父母順利就醫,恢復健康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還可以,稀飯!
非常實用,內容通俗易懂,解決了大部分人看病的苦惱
女兒給買的,說好,看了看,還不錯,以前真沒想過看病也有學問。
寫得太逗趣了,不知不覺就看完了兩節。看病確實是個麻煩事兒,佩服作者心態這么好,干貨實用啊
書非常值得購買,內容很充實。對我很有幫助,而且不同與其他類似書籍看起來不會乏味。
就一個字,好。書的品質特別好,是一本你能一口氣讀下去的書,很少有書讓你不走神的,這本書就是,而且特別有用。
書中匯聚了去醫院的各種內容 如何看病 如何看好病,在對小病不能拖 也很好的見解 很不錯的一本書
終于看到了,大愛,里面的很多知識都能用上,重要的是能夠去實踐和思考,希望能夠改善下次的就醫體驗
從沒有見過一本書,能從最基本的流程和知識方面來介紹“看病”這件事,更難得的是語言還很幽默,故事也很好看,是一本有用又好看的書。
超級好!很多有趣又感人的小故事,比各種什么自己當醫生教你治病的書靠譜多了。術業有專攻,看病還是找醫生最好,咱們就做個聰明病人。
是本很實用的好書 當初知道這本書也是朋友推薦的現在我也把它推薦給了許多朋友 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們能夠從這本書中受益!
感覺挺專業的,有一些基礎的醫學知識,常見病都有詳細解釋。尤其是對就醫流程和梳理,從來沒有一本書這么做過,但是這真的很有用
怎么說呢?簡直不能太好,太受用了,哈哈哈哈哈,有了它在醫院可以省大錢了,我原來都不知道這么多檢查都報銷
太值得推薦了,買回來看完后不久媽媽就感冒了,陪她去醫院,親自實踐了書中說的方法,怎么規劃流程,怎么排隊,怎么跟醫生交流,媽說這次看病是幾十年最順利的一回,以前老覺得醫生不近人情,盡著做檢查套錢,現在才知道了這是多么必要的現代醫學流程,現在醫患關系緊張,大概也是和我們對這個行業還不夠了解有關。
收到了,包裝和封面設計都很精美。在“知是派”公眾號上已經看到了一些這本書的連載,輕松有趣,把看病的一些小竅門都融入在一個個小故事中,迫不及待要打開看啦!
特別實用,被朋友推薦的,一開始我還吐槽她,看病有什么好講的,看了這本書我才知道這么多年的病我都白看了,原來有這么高效率的方法,原來應該這樣子告訴醫生自己的病情,原來應該這樣子問醫生問題,誰說看病不是個技術活呢。
書很不錯 很細膩 去醫院怎樣做 寫的很好 很細 醫院的各式各樣說的都很清楚 給作者點個贊 快遞也很快兩天就到了 不錯不錯
從沒見過一本書,能從最基本的流程和知識方面來介紹“看病”這件事,更難得的是語言還很幽默,故事也很好看,是一本有用又好看的書。
原來帶家人看病都沒個套路,老是等時間,總想著啥時候能有一本專門講看病的書,結果一搜還真的搜著了,看了書的內容簡介之后就一下買了10本,看后,真的很好,特別實用,里面有很多醫院的內幕,求醫問藥的技巧一把把的,我今天就試了試里面說的加專家號的方法,希望能加上這周的專家號。 感謝作者,真的特別實用,文字又很詼諧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