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偷拍一区二区,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亚洲激情五月婷婷,欧美日韩国产不卡

在線客服
人體使用手冊3:養生的邏輯圖書
人氣:114

人體使用手冊3:養生的邏輯

不能長壽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生了疾病使用了不當的治療方法,更可能是我們運用錯誤的養生邏輯,錯誤地理解了身體和疾病。如果掌握正確的養生邏輯,改變對身體運行的錯誤認知,從源頭厘清健康的根本要義,就有可能徹...
  • 所屬分類:圖書 >保健/養生>健康百科  
  • 作者:[吳清忠]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13104878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2
  • 印刷時間:2014-02-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不能長壽的原因,不只是因為生了疾病使用了不當的治療方法,更可能是我們運用錯誤的養生邏輯,錯誤地理解了身體和疾病。如果掌握正確的養生邏輯,改變對身體運行的錯誤認知,從源頭厘清健康的根本要義,就有可能徹底遠離慢性病,擁有健康的長壽人生。

本書結合了吳清忠先生多年養生心得,不僅從養生的邏輯層面上梳理了疾病的源頭問題,還提供了一套簡單實用的方法。

生理的養生無非兩件事:“養氣血”、“排垃圾”。《人體使用手冊》介紹的一式三招適合現代人養氣血,能提升身體的總體能量;而本書介紹的居家簡易按摩法旨在促進經絡的通暢,提升身體排除垃圾的能力。這些生理上的養生方法花費少、不費力,每天只需一刻鐘。

當然,心理的養生也不容忽視,許多疾病的根本原因在心理,生理只是反映心理問題的結果,清除情緒垃圾跟清除生理垃圾一樣重要。

只要將這些都做到位,我們就都有可能獲得健康長壽的人生。

希望本書的面世能對讀者的健康起到有益幫助。

編輯推薦

該品封面顏色有深綠和淺綠,均為質量,請放心購買。

吳清忠20年養生研究成果總結!

霧霾時代排毒必讀工具書

人體使用手冊系列終結版,全系列圖書亞洲累計銷售突破300萬冊,終結版再創銷售奇跡!

作者簡介

吳清忠

著名養生專家;臺灣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的專家。曾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機器人研究,在臺灣生產力中心推動臺灣的工業自動化發展,也曾多年在大型企業任高管職務。

多年以前,由于工作過于忙碌導致健康發生問題,因此與中醫結緣。中醫不僅讓他重拾健康,也使他被這種神妙而有趣的科學所吸引。從此淡出職場,專心研究中醫養生及相關儀器的開發。2002年他完成《人體使用手冊》,草稿在網上廣泛流傳;2005年,修訂本在中國臺灣和大陸分別出版,成為中國年度最暢銷圖書,引領中醫保健圖書的出版熱潮;2008年,他寫成續集《人體復原工程》,成為“一式三招”的修習指南,同樣暢銷大中華地區至今;2013年,他獻給億萬父母親子共讀《人體使用手冊:親子漫畫版》,希望在培養孩子的階段,就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格,減少孩子一些未來的病。

這十幾年間,他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主要研究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對人體自愈機制的更深入理解,從對疾病的重新定義出發,闡釋慢性病醫學概念及療愈的根本之道;另一個則是研發全新的中醫儀器,推動中醫科學化發展。新的體悟和研究心得凝聚成新的力作――《人體使用手冊3》。 吳清忠

著名養生專家;臺灣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和開發的專家。曾在臺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從事機器人研究,在臺灣生產力中心推動臺灣的工業自動化發展,也曾多年在大型企業任高管職務。

多年以前,由于工作過于忙碌導致健康發生問題,因此與中醫結緣。中醫不僅讓他重拾健康,也使他被這種神妙而有趣的科學所吸引。從此淡出職場,專心研究中醫養生及相關儀器的開發。2002年他完成《人體使用手冊》,草稿在網上廣泛流傳;2005年,修訂本在中國臺灣和大陸分別出版,成為中國年度最暢銷圖書,引領中醫保健圖書的出版熱潮;2008年,他寫成續集《人體復原工程》,成為“一式三招”的修習指南,同樣暢銷大中華地區至今;2013年,他獻給億萬父母親子共讀《人體使用手冊:親子漫畫版》,希望在培養孩子的階段,就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脾氣性格,減少孩子一些未來的病。

這十幾年間,他的研究一直沒有停止。主要研究目標有兩個:一個是對人體自愈機制的更深入理解,從對疾病的重新定義出發,闡釋慢性病醫學概念及療愈的根本之道;另一個則是研發全新的中醫儀器,推動中醫科學化發展。新的體悟和研究心得凝聚成新的力作――《人體使用手冊3》。

吳清忠說:“我在50歲時從企業高管轉行研究中醫養生,整個人生分成了兩個不同的上半場和下半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和幸福。無限感恩!”

目錄

序 你可能活到110歲,準備好了嗎?

及時篇 觀念篇

慢性病醫學之所以無法稱為科學,主要是目前人類還沒有理解身體完整的運行邏輯,特別是人體自愈機制的運行邏輯。只有在人類理解身體的各種運行邏輯,也具備了各種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時,慢性病醫學才能真正稱為科學。

及時章 養生是一種思考方式

第二章 善用人體先天資源

第三章 經絡是人體的體液通道

第四章 情緒慣性和情緒垃圾

積在背后的情緒垃圾

第五章 低成本健康體系

低成本健康體系的研究方向序 你可能活到110歲,準備好了嗎?

及時篇 觀念篇

慢性病醫學之所以無法稱為科學,主要是目前人類還沒有理解身體完整的運行邏輯,特別是人體自愈機制的運行邏輯。只有在人類理解身體的各種運行邏輯,也具備了各種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時,慢性病醫學才能真正稱為科學。

及時章 養生是一種思考方式

第二章 善用人體先天資源

第三章 經絡是人體的體液通道

第四章 情緒慣性和情緒垃圾

積在背后的情緒垃圾

第五章 低成本健康體系

低成本健康體系的研究方向

第六章 自愈機制的運行邏輯

能量管理的概念

總結

第七章 心病心藥醫

后記

第二篇 按摩篇

在家的按摩并不需要專業的手法,也不需要的認穴技術,只要在相關的經絡部位按摩即可。很容易學,按摩一次只需要十分鐘。養生方法一定要簡單才容易長期堅持。

第八章 居家簡易按摩

每日簡易按摩及時步:梳頭

每日簡易按摩第二步:推背

每日簡易按摩第三步:簡易心包經按摩

每日簡易按摩第四步:其他經絡的按摩

應用實例

干癬

頭皮屑、掉發及發質問題

我的頭發戰事

哮喘

第三篇 儀器篇

中西醫結合比較理想的方向,應該擷取西醫利用儀器的這種概念,就中醫診斷的方法,開發中醫專用的儀器,將中醫的五臟六腑經絡狀況,以及氣血能量指標,利用儀器進行檢測,使之形成量化的指標。

第九章 儀器輔助養生

被誤解的中醫診斷優勢

系統化的中醫更易于儀器化

“氣血指標”的研究

哈佛醫學院睡眠研究中心的復雜系統指標

經絡檢測是中醫另一個檢測重點

單點檢測經絡儀的使用實例

經絡調理新技術

氣場灸的應用原理

氣場灸的使用

氣場灸椅

使用氣場灸的感覺和反應

氣場灸和實時監測經絡儀使用實例

第四篇 睡眠篇

良好的睡眠是慢性病的調養最重要的核心元素。如果能有良好的睡眠,健康就有機會逐步上升,使慢性病逐漸改善或減輕癥狀。如果沒有良好的睡眠,慢性病患者的任何治療或調養都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健康惡化則是必然的結果。

第十章 睡眠調理

改善睡眠的觀念和方法

總結

第五篇 讀者問答篇

我建立了一個答復讀者問題的網站,每天都有讀者在網上和我交流,其中有許多內容對其他讀者可能也會有用,我挑選了一些節錄在這里。網站的網址是www.rentibook.com/。

第十一章 按摩時如何避免病人病氣的影響

第十二章 孕婦的按摩

第十三章 夫妻的生氣規則

第十四章 兒童自閉癥

第十五章 感冒和過敏性鼻炎

第十六章 干癬和濕疹

第十七章 眼睛的問題

第十八章 婦科問題

第十九章 蕁麻疹

第二十章 過敏

在線預覽

序 你可能活到110歲,準備好了嗎?

最近到醫院探望一位長輩,這位長輩已高齡93歲,住在一個三人同室的病房。他的左邊病床是一位94歲的老先生,右邊是一位92歲的老先生。記得幼年時的上世紀50年代,在小鎮上看到的喪事,70歲去世已經是難得的高壽了?,F在如果朋友的親人70歲過世,大家都會惋惜他怎么這么年輕就走了。許多朋友的家中都有90歲左右高齡的長輩。家母今年已經88歲了,兩年前在她參加的老人俱樂部里還算是年輕的小妹。而她的精神愈來愈好,活得愈來愈健康。

在Google寫上“平均壽命”關鍵詞搜尋,立刻就能找到一份世界各國從1960年到2009年的平均壽命趨勢圖。全世界的平均壽命,1960年是52.65歲,2009年是69.41歲,五十年之間升高了16.76歲。而這個上升的趨勢從1970年到2009年之間,幾乎是呈直線上升狀態,并沒有一點變緩的征兆。這四十年來平均每年上升0.252歲。用這個平均數往后計算五十年,到2059年,全世界的平均年齡可能會達到82.01歲。

今天能活到90歲的人,比全球平均年齡高出20.59歲。這個年齡的人在今天的華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許多家庭里都有超過這個年齡的老人。到了2060年,當全球的平均年齡達到82.01歲時,以這個平均歲數往上再加20.59歲,就達到了102.6歲。也就是到了2060年,活過100歲的人會比今天活過90歲的人還多,許多家庭里的老人都能超過10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存在的年代,全球的平均年齡大概不到40歲。因此,高出平均年齡30歲以上的才算稀少。那么到了2060年,這句話就要改成“人生一百一十古來稀”,似乎不太順口,卻適合未來的年代。從2060年減去一百年,也就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有很高比例會超過100歲,超過110歲也不算稀奇。到時候可能需要超過120歲才能被稱為人瑞。

華人的幾個地區的平均壽命大約高于全球平均壽命10歲。以臺灣為例,2009年的平均壽命是79.87歲,比全球的69.41歲高出10.46歲。以此推算,2060年臺灣的平均壽命大約93.5歲。到時候可能還見得到年滿100歲的夫妻牽手逛街的幸福景象呢。

當我算出這些數字時,自己都嚇一跳,從來沒想過活那么長的時間,更不用說有什么計劃來度過這么長的人生。許多從事壽險的朋友早就知道了這個事實,他們在計算保險費時需要預估平均壽命,他們計算的方式是每十年平均壽命增加3歲,這個算法和前面計算的方法很接近。而他們支付年金的保險,本來沒有年限,活多長就付多久。在預料到壽命不斷延長的現實后,現在合約上定了一個上限,支付到110歲為止,控制住他們的風險。大多數簽這合約的人,從沒想過自己真能活到110歲,但是我相信會有人領到那個年齡的。 序 你可能活到110歲,準備好了嗎?

最近到醫院探望一位長輩,這位長輩已高齡93歲,住在一個三人同室的病房。他的左邊病床是一位94歲的老先生,右邊是一位92歲的老先生。記得幼年時的上世紀50年代,在小鎮上看到的喪事,70歲去世已經是難得的高壽了?,F在如果朋友的親人70歲過世,大家都會惋惜他怎么這么年輕就走了。許多朋友的家中都有90歲左右高齡的長輩。家母今年已經88歲了,兩年前在她參加的老人俱樂部里還算是年輕的小妹。而她的精神愈來愈好,活得愈來愈健康。

在Google寫上“平均壽命”關鍵詞搜尋,立刻就能找到一份世界各國從1960年到2009年的平均壽命趨勢圖。全世界的平均壽命,1960年是52.65歲,2009年是69.41歲,五十年之間升高了16.76歲。而這個上升的趨勢從1970年到2009年之間,幾乎是呈直線上升狀態,并沒有一點變緩的征兆。這四十年來平均每年上升0.252歲。用這個平均數往后計算五十年,到2059年,全世界的平均年齡可能會達到82.01歲。

今天能活到90歲的人,比全球平均年齡高出20.59歲。這個年齡的人在今天的華人世界是非常普遍的,許多家庭里都有超過這個年齡的老人。到了2060年,當全球的平均年齡達到82.01歲時,以這個平均歲數往上再加20.59歲,就達到了102.6歲。也就是到了2060年,活過100歲的人會比今天活過90歲的人還多,許多家庭里的老人都能超過100歲。“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話存在的年代,全球的平均年齡大概不到40歲。因此,高出平均年齡30歲以上的才算稀少。那么到了2060年,這句話就要改成“人生一百一十古來稀”,似乎不太順口,卻適合未來的年代。從2060年減去一百年,也就是1960年以后出生的人,有很高比例會超過100歲,超過110歲也不算稀奇。到時候可能需要超過120歲才能被稱為人瑞。

華人的幾個地區的平均壽命大約高于全球平均壽命10歲。以臺灣為例,2009年的平均壽命是79.87歲,比全球的69.41歲高出10.46歲。以此推算,2060年臺灣的平均壽命大約93.5歲。到時候可能還見得到年滿100歲的夫妻牽手逛街的幸福景象呢。

當我算出這些數字時,自己都嚇一跳,從來沒想過活那么長的時間,更不用說有什么計劃來度過這么長的人生。許多從事壽險的朋友早就知道了這個事實,他們在計算保險費時需要預估平均壽命,他們計算的方式是每十年平均壽命增加3歲,這個算法和前面計算的方法很接近。而他們支付年金的保險,本來沒有年限,活多長就付多久。在預料到壽命不斷延長的現實后,現在合約上定了一個上限,支付到110歲為止,控制住他們的風險。大多數簽這合約的人,從沒想過自己真能活到110歲,但是我相信會有人領到那個年齡的。

我50歲就從職場退休了,原來也沒想太多,總想退下來好好過個幾年。沒想到這個“幾年”可能會是四五十年甚至更久,比退休之前的日子還長。大多數人可能和我一樣沒有計劃活超過100歲,可是從統計數字看,確實存在著活那么長時間的可能性。人生的事業規劃多數只做到退休,很少規劃退休后的事業。等到退休時,就真的沒事可做,可是還有那么長的歲月,“什么都不做”的日子可能會很難過?,F代人的一輩子,大約是一百年前人們兩輩子的歲月。

現在的退休年齡是60~65歲,制定這個退休年齡時,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平均壽命在70歲上下。也就是退休之后,留幾年讓人享受人生??墒窃S多人卻在退休之后常跑醫院,苦于病痛,根本無福享受人生。隨著平均年齡的不斷上升,退休后的日子愈來愈長,需要支撐退休后生活的費用愈來愈高,原來的退休計劃已經不符合許多人的需要。

觀察周圍的老人,并不是年輕時很健康的人才會活得很老。許多老年人從中年就開始大把大把地吃藥,一身的病一拖就是幾十年。雖然面對慢性病,常常覺得現代醫學能力很有限,但是它有一項很大的本事,就是能讓人有一身的病痛還能活很長時間。

面對長壽可能性很高的未來,有幾項問題需要盡早考慮和規劃。如財務、健康、伴侶、生活形態、如何度過漫長的歲月等。記得小學的時候,老師常常要我們寫“長大之后要做什么”的作文。在近二十年讀書的歲月,都在不斷地憧憬、準備、計劃著未來。盼來的是近四十年的在職歲月??墒敲鎸赡鼙仍诼殮q月更長久的退休歲月,卻很少人有什么憧憬、準備和計劃。人愈長壽,就要愈早規劃準備。免得長壽成為個人生命中的災難,也成了家庭和社會的包袱。也許在退休之前的十至二十年,我們也該開始憧憬、準備和計劃退休歲月。退休歲月的各項計劃中,最重要的是健康,擁有健康的身體,所有準備的計劃才可能實現。

想要享受長壽的健康身體,需要從年輕時就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飲食習慣。讓自己從年輕時,衰老的速度就能比較慢。40歲時擁有30歲的健康狀況,50歲時擁有40歲或更年輕的健康狀況,70歲時還能擁有50多歲的健康狀況。讓健康狀況永遠比同齡人的平均情形好得多,只有這樣才能在擁有長壽時真正享受健康的幸福。

相反的也有一些朋友,很年輕時就顯得蒼老,同時還伴隨著許多老人才有的慢性病。這些朋友如果只是單純地服用藥物對付疾病,不改變生活作息和脾氣性格,身體可能會愈來愈差。在現代醫學技術的幫助之下,也許也有機會長壽,但是可能需要不斷服藥,并且經常進出醫院,長期處于生活質量低下的條件和環境。那么這種長壽就很難和“幸福”兩個字掛上鉤了。

面對不可避免的長壽,好把延長出來的壽命放在中年的一段,不要放在老年。讓大部分的人生都處于充滿智慧,并且擁有良好健康和寬裕經濟能力的中年。如果延長出來的壽命都是缺乏體力又經常病痛的老年,雖然充滿了智慧,卻什么事都做不動,連出門旅行都有困難,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在醫院里,那么延長出來的壽命就有點悲慘了。在長壽的時代,中年和老年不能用實際的年齡來區分,必須用健康狀態來區分。

為了達到這個人生目標,每個人好有一套保持健康的養生方法。過去的兩年里,我用一種很簡單的按摩法,幫助家人和親友克服了一些難纏的慢性病。這種能克服慢性病的方法,必定也能改善健康。這個方法花費少、不費力,每天十至二十分鐘,很適合家庭中長期的保健。這個方法不但能健身,還可以有效延緩老化,并且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后,有24小時會發現好像很久沒再頭痛了、好像皮膚變好了、好像……

我自己在用了這個方法大約半年后,有24小時發現頭頂的頭發怪怪的,仔細看了之后,才發現在本來禿得光光的部位,居然長出了細細的汗毛,而本來稀疏部位的頭發好像變多了。在十年前我還在努力地想長出頭發,但是試過了各種方法之后,只能做到不再大量掉發,已經禿掉的部位再也長不出頭發了。沒想到在做了這種按摩法之后,似乎又有新的希望。如果以我60歲的高齡還能長出新頭發,相信這種按摩法必會給許多苦于掉發煩惱的年輕人帶來更大的希望。

頭發只是許多老化的現象和指標之一。在頭發變多變黑,外表年輕化的同時,整個身體的健康也在同步向上提升。我在50歲時從企業高階管理轉行研究中醫養生,整個人生分成了兩個不同的上半場和下半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和幸福。無限感恩!

祝愿所有讀者都能有個健康幸福的人生。

吳清忠

2013年6月15日

及時章 養生是一種思考方式

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曾經就神學、哲學和科學做了簡單的定義。

● 神學:一切涉及超乎確切知識之外的教條。

● 科學:已經被普世接受或認證的知識。

● 哲學:介于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

依照這些定義來看現代醫學,大概只有解剖學、外科醫學、細菌性傳染病這幾個領域可以歸類于科學。慢性病醫學和病毒性疾病,目前不但沒有確切的解決方案,甚至連其成因都無法確定,只能被歸類于神學或哲學。近年來逐漸成長的“身心靈醫學”,在現代醫學強調“眼見為真”的邏輯下,也許必須在物理學技術可以直接驗證靈魂的存在后,才能進入科學領域,目前只能歸類于哲學或神學之中。前幾年大陸有些人把中醫稱為“偽科學”,也許應稱為哲學會比較合適。然而不只中醫還在哲學層次,現代醫學對于慢性病的理解,同樣仍在哲學的層次。

慢性病醫學之所以無法稱為科學,主要是目前人類還沒有理解身體完整的運行邏輯,特別是人體自愈機制的運行邏輯。只有在人類理解身體的各種運行邏輯,也具備了各種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時,慢性病醫學才能真正稱為科學。

因此,每當面對難解的慢性病時,我總是從哲學層次開始思考,找出解決的方案。及時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是:“身體是很容易出錯”,還是“身體非常不容易出錯”?這個問題是一個哲學層次的假設。選擇不同的假設,會發展出不同的應對方案,其結果自然也會不同。

現代醫學把大多數的身體異常都歸類為身體出錯了,這種邏輯是建立在“身體是很容易出錯”的假設基礎下所做的疾病定義。在本書的后續章節中,我分享了改善干癬的一個案例。就以這個疾病來說明不同的哲學思考所發展出來的不同解決方案。

依照現代醫學對于干癬的定義,認為皮膚上不斷地掉落皮屑,是表皮細胞異常地快速增生所造成的結果。也就是這種細胞快速增生,是身體的控制上出了問題所造成的,身體出錯了。

如果換成另一個假設來思考這個疾病,假設“身體是不容易出錯的”。表皮細胞快速增生并不是身體出了錯,而是身體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創造出皮膚細胞的快速增生,也就是身體透過讓表皮細胞快速增生來解決身體內部的某一個問題。表皮細胞快速增生的結果,造成身體不斷地掉落皮屑,也許身體透過這種方法,排除一些必須排除但受限于某種身體內部狀況而無法排除的垃圾,也就是可能身體皮下正常運送垃圾的通道堵住了,或身體累積了過多有毒垃圾,超過了身體負荷的極限,不得不用異常的方法從皮膚排除。有毒物質從皮膚排除,可以避免通過肝、腎等主要的器官,造成這些器官因毒素污染而損傷的可能性。相較于通過血液系統運送有毒物質,從皮膚排除是比較安全的通道。

從這種思考邏輯所發展出來的解決方案,并不一味地終止皮屑掉落的表象。一方面檢討生活中是不是有什么毒素不斷侵入身體,并且禁絕這種可能性,減少污染垃圾的產生。另一方面積極疏通皮下原有的體液通道,改善身體的垃圾運輸通道,正常通道暢通了,異常通道就沒有必要存在了。我用這種思考方向發展出全新的調理方案,最終真的克服了干癬這個難纏的慢性病。所發展出來的痊愈方案不需要藥物,重點在找出生活中可能造成疾病的原因,改變行為去除這些原因。再加上適當的物理按摩,促使身體內部的運輸系統能更順暢地運行。這個方案病人自己在家就可以做(本書后續的章節將詳細說明)。

隨后我用相同的思考邏輯,發展出其他幾種慢性病的解決方案。都是回到最原始的哲學層次思考問題,先改變原有哲學層次的假設,重新定義疾病,找出可能的成因。原因找到了,調理的方案自然浮現,總是以消除疾病原因為目標。相對的,現代醫學建立在“身體出錯”的假設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治病方案,則多數以消除疾病表象為目標。

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大多數醫生都認為現代醫學已經達到了科學層次,把許多假設當成了不可質疑的真理,從來不考慮回到哲學層次重新修正原有的假設,永遠停留在錯誤的假設基礎上。

中醫診斷疾病時,可以從氣血理論、臟腑理論、五行理論等多種邏輯進行推理,找出疾病的根源。但是在進行這些推理之前,應該先分清楚身體的異常是身體出錯了,還是身體正在做某件事所造成的異常,然后再決定治療的方向是要盡快地糾正身體的錯誤把癥狀消除,還是幫助身體完成必要的工作。

媒體評論

只有在人類理解身體的各種運行邏輯,也具備了各種慢性病的痊愈方案時,慢性病醫學才能真正稱為科學。

●從對疾病的重新定義出發,將“對人體缺乏信心”的思考模式,轉為“對人體自愈機制具有較強信心”的思考模式。重新思考和界定疾病的根源,因而發展出真正可以改善疾病本質的方法。

●養生活動和醫院治病的主要差異,在于養生并不針對身體某個器官,也不針對某一個疾病,而是著重于提升身體總體的能力。養氣血和排垃圾既是提升身體自愈能力的最重要方法,也是養生活動最主要的目標。

●許多疾病的原因在心理,生理只是反映心理問題的結果。從根源著手才有機會解決問題,做起來可能比從結果下手簡單得多,病人也不需要承受那么多的折磨。

●面對未來長壽的必然趨勢,利用氣血指標的檢測,可以輔助養生減緩老化速度,有機會延長健康的中年生理狀態,讓衰老病痛的老年生理狀態盡可能延后并且縮短。這才是幸福的長壽人生。

●我期望做到的是各種養生的活動能有一個通過檢測成果確認方向的科學手段,繼而使正確方向的養生方法能發揚光大,真正建構一套“低成本健康體系”。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hut9**的評論:

吳清忠二十年的研究成果:養生的邏輯,從機械學切入,進入神秘的生命科學,對養生道理的理觧,更實用,好讀。頗受啟發,其思路令人感興趣!

2014-11-23 15:50:18
來自gxm7302**的評論:

吳清忠老師是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告訴我們養生的道理

2017-09-01 08:15:31
來自蘭花草5**的評論:

經常上作者的博客,得知又有新作,終于盼來了。我是吳老的忠實粉絲,向所有我認識的人傳播他的理念。今年流行送健康,我買了好幾本送給朋友。真建議大家看看,身體是自己的,我們要對自己負責,善待自己。

2014-04-10 15:41:19
來自相濡以**的評論:

我買了作者的《人體使用手冊》和《人體復原工程》,寫得非常好,還買了一堆送給親朋。書中的健康理念很正確,對中醫的解釋很獨到,讓我對中醫有了新的認識。因此看到此書上架立即買了,果然又是非常值的一本書。

2014-04-10 14:48:14
來自流淚的**的評論:

我們是不是過分依賴于現代醫學呢?小時候就聽大人說是藥三分毒,吃藥打針對人的身體都有副作用,但具體的依據卻不從問起,人體系列重建了我對人體、疾病、治療方法、現代醫學的認知。

2014-02-27 15:40:52
來自peterla**的評論:

吳清忠的書深入簡出對養生的道理長的非常的明白確實值得很多讀者仔細觀看對你的健康一定有幫助

2016-09-23 17:05:33
來自女人你**的評論:

中醫博大精神 - 人人皆知,但是相關的書籍晦澀難懂。而此書以計算機時代的現代人的視角解讀,一下子就能讓人深得其精髓,而且養生的方法簡單易行,也許它將引領現代人進入全民養生~

2014-02-27 17:07: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體使用手冊3:養生的邏輯(吳清忠20年養生研究成果總結,人體使用手冊系列終結版,拋棄錯誤的養生邏輯,活到110歲,你做好準...

2014-08-02 11:24:05
來自女生今**的評論:

養生方法之外,更重要的是實踐過程中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這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使用手冊。從人體使用手冊,關于不生氣等章節的講解,能感覺到吳清忠老師本人也應該是個很和藹豁達的人。

2014-02-27 15:48:24
來自繁花似**的評論:

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闡述一個簡單但為人們所忽視的道理。感謝2005年我看這本書,扭轉了我的人生。而這本《養生的邏輯》又解答了許多此前我不曾想通的疑問,非常感謝吳清忠先生。

2014-04-10 14:31:48
來自愛金剛**的評論:

現在市面上關于養生的書類目是超級的多啊,同一種食物或者同一個問題會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就個人來說,吳老的書我還是比較喜歡和推崇的,可能和我自己體質有相關吧,所以感覺書中的一些說法還是比較靠譜的。

2014-04-10 15:13:46
來自本姑娘**的評論:

不解釋,本人乃吳清忠老師的鐵桿腦殘粉,從人體1、人體復原工程,人體親子漫畫,都一一收錄了,還沒了無數本送人。工作性質原因,許多時候不能按正常生物鐘生活,看了人體使用手冊后,按照里面的方法調整生活,真的有作用!

2014-02-27 15:00:00
來自海and魚**的評論:

多數慢性病,是我們錯用了身體的結果。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低估了人體的智慧,高估了我們自己的知識。我們真正需要的,不是靈丹妙藥,而是身體的正確使用方法。正確的使用方法和觀念,比昂貴的藥物和危險的手術更能幫助人們消除疾玻

2014-02-28 11:35: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治療的目標是疾病的根源,不是癥狀?!?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身體? 吳清忠提出一個生動的譬喻,即身體與企業是一樣的。企業的問題往往出現在經營者身上,只有企業家自己能解決。人體也一樣,大多數的疾病就像企業里的問題,必須自己改變才能改善,不能全靠醫生。

2014-04-10 14:29:0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此書對我的健康觀念有決定性的影響。作者化繁為簡,使得養生十分簡單易行。很感激作者能將如此寶貴的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作者能早日實現中醫的現代化,造福更多人!

2017-04-23 20:10:21
來自yzdp**的評論:

一次書店的簽售活動里,偶遇吳清忠的《人體使用手冊》,發現暢銷不是沒有道理的,“人體是一個充滿智慧的機體”的觀點被他解釋得淺顯易懂,對肥胖的成因解釋簡直完美到顛覆你的想象,心有戚戚矣,于是跟上他一式三招的養生步伐~

2014-02-14 16:53:44
來自我不是**的評論:

作為經常坐著辦公的人們中的一員,時間久了,難免會有血壓,頸椎,心腦血管等諸多問題,這本書可以指導我們了解自己,做自己的家庭醫生,做自己健康的主宰,我還沒有細細研讀,翻看了幾頁已經愛不釋手,希望我們都可以遠離疾病,健康快樂一輩子

2014-02-27 17:05: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如果你是一個愛好養生的人,請不要錯過這本書,因為你在追求養生的這條道路上遇到的問題,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以前已經看過作者的第一、二本書,很實用。

2017-03-12 20:07: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吳清忠,以一個理工男的角度特別清晰、明了而又簡單易懂地闡釋了人體經絡的基本內容,和人體作為一臺機器的基本運作原理。同時給出了一套最簡單易行的操作方式,適合居家日常使用。堅持就會勝利

2016-09-09 10:39: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等待很久的書!眾多的養生書作者,就吳清忠是長青樹,他不忽悠讀者。他的養生理念帶來了很多啟發,符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及需求。趕在春節前買了四本送親友。春節最佳禮物,雖然是八折,還是得買!今天發現折扣調下來了,準備再買幾本……

2014-02-12 12:08:23
來自彼岸花**的評論:

人的身體猶如一部機器,需注意“加油”和“保養”。身體中的各種體液就像是“油”。此書對于體液的運行機制和致病原理說的非常形象到位。話說養肝脾先養氣血,我屬于氣血不通類型,現在每天按照書中介紹的方法進行練習了,已經感覺到有點起色了。

2014-04-10 15:19:30
來自虛偽并**的評論:

人體使用手冊區別于其他養生專家,區別于讓你吃這個補那個的XX專家們,所謂的養生專家也不見得個個筋骨強健,重要的是從自身做起,堅持良好的養生習慣,吳清忠所寫正是他多年經驗總結而來,,沒有夸大任何方法的神奇作用

2014-02-27 10:33:2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县级市| 溆浦县| 恩平市| 格尔木市| 获嘉县| 新密市| 福海县| 巩留县| 梧州市| 泰州市| 阿克| 洪雅县| 隆尧县| 获嘉县| 周至县| 扶沟县| 岚皋县| 沧源| 西盟| 六枝特区| 革吉县| 乳源| 滦南县| 金阳县| 黑龙江省| 海兴县| 通海县| 团风县| 乌拉特中旗| 察隅县| 玛沁县| 大洼县| 兴隆县| 湘潭县| 清丰县| 庆安县| 如东县| 都兰县| 阆中市|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