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博士創作的《用生活方式解決生活方式病》對不良的生活方式所導致疾病的原理作了頗有創新意義的闡釋。全書內容分為理論篇和實踐篇,從醫學模式、醫學理論和實踐方案三大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并分析了46個用生活方式解決生活方式病的患者案例,終在實踐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生活方式病解決方案。
序
部分 理論篇
章 生活方式病及其危害
節 來勢洶洶的生活方式病
第二節 生活方式病對個人健康的危害
第三節 生活方式病對社會的危害
第二章 生活方式病是怎么得的
節 不良生活方式是患病主因
第二節 "吃錯了"是關鍵致病因素
第三章 兩種醫學模式"掰腕子"
節 反思舊的醫學思想——"生物醫學模式"
第二節 提出新的醫學思想——"行為健康智慧學模式"
第四章 驚人效果帶出理論創新
節 效果驚人,理論新穎
第二節 生活方式病的患病機理是能量軌道改變
第三節 肥胖如何演變為"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
第四節 講一點深的理論
第五章 借助本能實現生活方式病自愈
節 將體內脂肪轉化為細胞營養和生命能量
第二節 透過細胞深刻地認識人體本能
第六章 營養和運動是主要康復手段
節 均衡的營養必不可少(上)
第二節 均衡的營養必不可少(下)
第三節 你運動了嗎
第七章 "細胞全息還原方案"——簡易有效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節 建立方案的基本策略
第二節 制訂方案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方案的核心內容
第四節 中西醫手段在方案中的運用
第二部分 實踐篇
章 實踐案例
疾病篇
肥胖篇
第二章 實踐指導
結束語再論"用生活方式解決生活方式病"
生活方式病與自然災害不同之處在于,其病程長,久治不愈,容易積少成多,因此消耗大量的社會財富。 僅以糖尿病為例,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的文章數據,中國糖尿病導致的直接醫療開支占全國醫療總開支的13%,達到1734億元。糖尿病患者醫療服務的使用是非糖尿病者的3~4倍(包括住院和門診次數都大大增加)。未來10~20年,這一數字還將快速攀升。 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醫療開支較病程1~2年的患者高460%,糖尿病患者的醫療支出是同年齡同性別無糖尿病者的9倍。據國際糖尿病聯盟評估,如果中國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定期接受政府資助的治療,這種病可能將消耗中國每年醫療預算經費的一半多。 3億多"三高"人群,在長達10~30年的帶病生存期間,需要重復用藥,反復治療,占用大量醫療資源,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全民看病難的一個主要原因。 生活方式病早期花費不多,若得不到及時控制,發展到后期影響到心腦血管,慢性病會轉為急性病,發病時急救費用變得異常昂貴,而且還會節節攀升。2013年9月"中國心臟大會(CHC)"在北京召開,會上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2》指出:2011年,我國急性心肌梗死、顱內出血、腦梗死三大心腦血管疾病住院總費用高達460多億元,其中住院總費用的為腦梗死,達到272.96億元;顱內出血為141.56億元;急性心梗為49.87億元??鄢飪r因素,自2004年以來,年均增長速度約為25%,也就是大約3年翻一番,大大超出普通人所能承受的水平,這個數字多么恐怖! 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我們帶著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建立科技強國,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經費建設創新型社會。然而我們的全民基礎教育經費還很緊張,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是不容樂觀。同時,我們的環境日益惡化,需要投入大量經費治理污染。但是,我們創造的有限財富卻被生活方式病的"黑洞"無情吞噬。 因此,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強健的體魄,是一種節約,是一種投資,是對個人健康的負責,也是對建設的支持。 說生活方式病降低民族素質,不是信口開河。沈陽大健康體檢中心公布的一項體檢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50.24%的公務員步入肥胖行列,企業家則達到64.64%。公務員和企業家分別作為整個的政治精英和經濟精英,掌握和控制著社會主要的權力和財富,精英層面臨嚴重的生活方式病困擾,導致了整體競爭力的下降。 兒童青少年肥胖會有80%演變為成人"大胖子"。少年強則中國強,兒童青少年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已經毋庸置疑地降低了一代人的身體素質,智商下降導致學習能力降低也不可回避。 再往前推,孕產婦的肥胖問題已被證明會降低嬰兒素質,增加各種疾病的患病率。也就是說,上一代人肥胖必然導致下一代人整體素質下降,我們的下一代剛一生下來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 生活方式病對民族素質的負面影響是廣泛的、空前的。在近代史上,除了鴉片之外,還沒有哪樣東西能像生活方式病這樣悄悄地削弱一個民族。一個人患生活方式病是個人悲劇、家庭悲劇,一代人患生活方式病則是民族的悲劇。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案,悲劇將很難避免,這非夸大其詞。 大量的肥胖患者需要消耗多的糧食。糧食是一個重要基咄的資源,糧食安全不僅關系到人民的生存問題,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 我國用占全球9%的耕地養活了22%的人口,土地已經不堪重負,嚴重透支,農藥化肥過量施用導致土壤、生態環境問題及農產品安全問題日益顯現,未來20年不可逆轉的城鎮化會加劇耕地緊張。盡管我國糧食產量連續九年增長,但近五年(2008—2012年)平均增長僅為3.28%,糧食安全形勢仍然十分棘手,靠單產提高糧食產量的時代或許難以為繼。 英國《每日郵報》2012年6月18日援引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的個體重量越重,需要的能量就越多,原因是移動身體需要消耗能量;即使靜止不動,較重的人消耗的能量也相對較多。報告說,多余體重對世界糧食需求的影響相當于新增10億人口。因此,不是"人口數量",而是"人口重量"才是糧食安全的主要威脅。該研究對我們的啟示在于:解決生活方式病是解決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