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專門為零基礎的初學者寫作,它將幫助初學者循序漸進、輕松自如地掌握財務報表的相關知識,快速入門。無論你是企業管理層,是銀行、咨詢公司的工作人員,哪怕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會計專業學生,本書都能幫你實實在在地了解財報,迅速捕獲財務報表中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信息。
清華大學會計系主任肖星老師向你點對點傳輸執教經驗,用問答形式展示關于財務報表的扎實干貨與實戰案例 本書讓你3分鐘掌握財務報表上的關鍵數據,5分鐘實現簡單的財務分析,10分鐘利用財務信息做出正確決策。
總之,搞定財務報表,一本書就已足夠。
讀懂財報,你不能不掌握的關鍵點:
為什么沒加企業都需要這三張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利潤表是則樣一步一步產生的?
健康企業的現金流量表有什么特征?
三大報表之間有什么關系?
哪些因素會影響財務數據?
在企業內部決策和投資決策中,該如何應用財務數據?
國內首個MOOC平臺震撼巨獻,清華大學會計系主任與你零距離接觸
秒通財報,就從本書開始
肖星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主任,在清華大學EMBA和高層管理培訓項目講授會計學、財務管理等課程,并獲得“最受MBA歡迎教師”稱號。同時兼任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理事、清華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中國會計評論》雜志編輯。其主要研究領域為財務分析、財務管理、公司治理和資本市場會計問題,文章發表于一系列國內和國際學術期刊,有著作《上市公司財務問題及分析》和譯著《財務報表分析——估值方法》。
引言:會計是什么?
資產負債表——企業的單反相機
在會計眼中,企業都在忙些什么?
流動資產包含哪些項目?
非流動資產是什么?
孤立的資產怎么組成鮮活的企業?
資產如何計價?
歷史成本有哪些含義?
哪些概念容易與資產混淆?
有多少負債要還?
股東都有些什么權益?
資產負債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利潤表——企業的攝像機
獲取利潤的及時步是什么?
獲取利潤的第二步是什么?
獲取利潤的第三步是什么?
獲取利潤的第四步是什么?
獲取利潤的一步是什么?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么?
財務報表的誕生和內在邏輯
對于新公司來說,什么才是頭等大事?
生產成本在哪里?
為什么會有人做賠本的買賣?
固定成本“搞出”了什么亂子?
銷售活動對財務報表有什么影響?
研究支出對財務報表做了什么?
財務報表怎樣誕生?
資產負債表與利潤表之間有什么關系?
解剖現金流量表
現金流量表的真相是什么?
一家公司的現金是怎樣流入和流出的?
現金流量表為什么存在?
現金流量表是怎樣產生的?
活用三張報表,打通財務數據經脈
為什么每家企業都需要這三張財務報表?
銀行家和投資專家最愛哪張報表?
收購時,資產和負債誰更“危險”?
怎么做同型分析?
怎樣用比率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
什么是企業的營運能力?
一家公司的短期償債能力怎么樣?
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是什么?
找出影響財務數據的因素
影響財務數據的因素有哪些?
行業大環境對企業做了些什么?
造紙行業和家電行業有多大差異?
行業差異如何影響造紙企業和彩電生產企業的財務數據?
造紙企業的財務數據經歷了怎樣的動態變化?
彩電生產企業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
戰略定位和執行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數據?
怎樣的公司才算是好公司?
好公司是什么樣的?
衡量企業投資資本回報率的及格線是什么?
投資資本成本怎么算?
什么是賺錢?
企業靠什么賺錢?
股東提高收益得依靠什么?
給自己的公司照鏡子
這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A公司怎樣一步步輸掉成本?
A公司怎樣在費用上落了下風?
A公司的周轉率為什么會被“秒殺”?
未來的A公司會變成什么樣?
把控風險的要訣
健康企業的現金流有哪些特征?
各種現金流都為正的企業是不是很贊?
投資活動現金流為負的企業要關注什么?
只有健康經營活動現金流的企業是好還是壞?
經營活動現金流為負的企業怎么樣?
三張報表之間有何牽連?
為什么利潤表通常比現金流量表更重要?
什么情況下現金流量表比利潤表重要?
什么樣的公司更應該關注現金流量?
什么樣的公司更關注利潤?
利潤和現金流究竟哪個更重要?
終曲
財務分析應用在哪些領域?
在企業內部決策中該如何應用財務數據?
在企業投資決策中如何應用財務數據?
書摘一
自序
在清華為MBA學生講授財務報表分析課已經整整16個年頭了,為企業高管講授與財務分析相關的課程也已有10年了。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有學生希望我給他們推薦一本能迅速幫助他們理解財務報表的體系和邏輯、通俗易懂,同時又和商業決策密切結合的書。我經常把我看過的還不錯的書推薦給學生們,但同時又總有一點點缺憾。因為自己十幾年教學中積累的一些想法和心得只能通過授課的方式進行傳播,并沒有形成文字,如此,往往容易被淡忘。雖然也曾有把這些心得寫出來的想法,但是苦于巨大的科研壓力、工作任務繁重,一直也沒有勇氣去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直到去年10月,我的財務分析與決策課程作為清華大學首批大規模在線公開課程(MOOC)在學堂在線平臺推出,藍獅子找到我,才讓我下了寫一本書的決心。
其實,在當今這個競爭日益激烈、變化越來越快的商業社會中,人們對財務知識的關注已經明顯提高,而市面上幫助企業管理者解讀財務信息的書籍也迅速增加,但是16年的教學經歷中,我仍然經常聽到各種抱怨。有的說,他們最初的學習熱情很快被充斥全書的名詞、術語、概念、公式澆滅;有的說,他們記住了一堆的概念、公式卻不知如何去用;甚至有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告訴我,當他充滿期待地學習并實踐了之后,他大失所望地發現那些數據沒有給他提供任何超過直覺的東西。
這讓我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我發現很多時候問題出在大家把財務界定為一個會計問題,它是如此專業,以至于它和企業的經營、管理成為無法融合的兩個部分。實際上,財務只是一種語言,但是這個語言描述的是企業的經營和管理狀況。學習財務知識,需要帶著看企業的目的,而不能陷入會計數字,將數字與它所描述的企業割裂開來。一旦你把財務數據當作向你講述企業運營狀況的語言,你將發現財務數據不僅妙趣橫生,而且淺顯易懂。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很簡單,我不期望大家讀了這本書可以解決所有與財務相關的問題,我只是希望用簡單通俗的語言跟大家聊一聊我對財務報表的理解,聊一聊這個嚴密的邏輯體系是如何告訴你企業的運營狀況的,讓大家多一個看企業的視角,而且是一個客觀的視角。這只是一個開始,希望它能夠開啟你探索企業價值創造源泉的財富之旅。
肖星
2014年6月9日
北京清華園
書摘二
在會計眼中,企業都在忙些什么?
財務分析的素材是什么?當然是財務報表。你也可能知道,一般來說,公司需要做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三張財務報表。但不知你是否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幾乎所有國家都要求企業做三張報表,而且都是這三張財務報表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搞清楚:為什么會有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是干什么的?只有搞清楚財務報表為什么存在,才能回答上述問題。
人們之所以做財務報表,是希望用它來描述一個企業的經濟活動。一個企業都會從事哪些經濟活動呢?
首先是經營活動。什么叫經營活動?比如說一個企業需要生產產品、銷售產品、回收貨款,這些企業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就叫經營活動。
一般公司所從事的第二件事叫投資活動。什么是投資活動?如果一個企業想到一個新的地區去開展業務,想進入一個新的業務領域,或者想設計生產出一個新產品,都需要進行投資。
第三件事叫融資活動。在經營和投資的過程當中,只要這家公司缺錢了,它就必須到銀行去借錢,或者找別人來投資自己,這就叫融資活動。
雖然一個企業會做各種各樣的事情,每天可能會產生很多的交易,一年甚至會達成成千上萬項交易,但是在會計看來,企業一輩子其實只做了三件事:經營、投資和融資。
那么,這些事情在企業里是如何發生的?讓我們來設想一下。
就在剛才,我注冊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任何公司都是從一筆錢開始的,所以我的公司現在除了錢之外什么都沒有。但是我顯然不能把這些錢一直擺在案子上供著,我得較大化地利用這筆錢,讓它們生出更多的錢來。于是,我買了地、蓋了廠房、進口了設備、準備好了生產所需要的原材料,還招聘了工人……總之,我開了一家工廠,并為生產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我希望能盡快生產出產品,并把它們賣掉來賺錢。當然,在現代商業社會,賣掉產品并不意味著馬上能拿到錢,很多時候,我們只不過是拿到了一個收款的權利。我必須把這些應收賬款收回來才算是真正賺到錢,然后我就可以給銀行還債、給股東分紅,等等。
所以說,無論是什么行業的企業,無論它從事什么業務,無論它處在什么樣的發展階段,都可以把它的日常經濟活動抽象成這樣一個過程,一個從現金開始,轉了一圈又回到現金的過程。這個過程周而復始、循環往復,在整個過程當中,經營、投資、融資三項活動始終在不斷地交替進行。
首先,設立公司的時候,公司的所有者或者說股東把錢投放到公司來;同時,作為存續經營的企業,我們還有可能去銀行借錢。因此,我們便經歷了一個融資的過程。
接下來,要怎么利用這筆錢呢?我去蓋廠房、買設備,等到企業發展壯大之后,我還有可能用這筆錢投資別的公司,去參股、去跟別人組建合資企業,或者建一個子公司。這就叫投資活動。
那我們每天都在做的是什么事呢?我們每天都需要采購原材料、生產產品、銷售產品、回收貨款……這些事天天都在進行,這些活動便是經營活動。
所以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在這個從現金開始又回到現金的循環過程中,企業的三項活動——經營、投資、融資——也在循環往復。
日子就這樣24小時天地過,企業就這樣24小時天地經營、投資、融資。可大家仿佛忘記了,賺錢才是一家企業的根本目的,只有在上述過程中不斷賺錢,企業才能夠發展壯大。
除了賺錢以外,經營企業還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障股東投入的本金不會遭到任何損失。我們必須要知道,本金現在都成了什么,它們現在的價值如何,是不是還保持著原來的價值。因此,我們就需要有一張能描述這些問題的財務報表,這張財務報表就是資產負債表。
書摘三
資產負債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我們會發現,資產負債表的左邊告訴我們:投入公司的錢都變成了什么,有哪些還是錢,有哪些變成了應收款,哪些變成了原材料、產成品、在產品,哪些變成了廠房、設備、汽車、電腦,哪些變成了土地使用權、專利、專有技術……因此,資產負債表左邊說的是,錢被拿去做什么了。
那資產負債表的右邊又說了什么呢?右邊告訴我們,企業的錢是從哪兒來的:哪些是股東投入的,哪些是從銀行借的,哪些是欠供應商的,哪些是欠員工的、欠稅務局的,等等。
很顯然,進來的錢跟用掉的錢在金額上必須相等,這就意味著資產負債表左邊的資產與右邊的負債和股東權益之和相等。
其實,資產等于負債加上股東權益就是資產負債表上最基礎的邏輯關系,也是整個會計學當中最基礎的邏輯關系,我們將之稱為“會計恒等式”。所謂恒等式,是指等式的左右兩邊始終要保持成立。如果一個公司的財務報表不滿足這個等式,那只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做錯了。
這個恒等式有兩種變形:一個變形是“負債=資產-股東權益”;另一個變形是“股東權益=資產-負債”。從數學上說,這兩個等式毫無疑問都是成立的。但奇怪的事情又來了,從經濟學上說,這兩個等式中只有一個是成立的。究竟哪一個是成立的呢?
首先,我們來看及時個等式。“負債=資產-股東權益”,也就是說,如果小牛的公司有100萬元資產,當小牛把屬于股東的30萬元全部分給股東之后,剩下的70萬元全部都是負債,分別歸屬供應商、員工、銀行和稅務局。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來,公司成了債權人的。這顯然是不對的。
那應該是怎樣的呢?如果小牛的公司有100萬元資產,當小牛把該還的債都還了之后,剩下的都是股東的,也就是說,公司是股東的。因此,只有第二個等式,即“股東權益=資產-負債”是成立的。
那股東到底能拿到多少呢?
一個公司必須給銀行還了債、給供應商付了款、給員工發了工資、給稅務局交了稅之后,才能把剩下來的東西分給股東,這叫作股東的“剩余求償權”。一家公司經營得好,它的資產就會升值,反之就會減值。可銀行不會說,“哎呀,你這公司經營得不錯,多還點錢給我吧”;稅務局也不會說,“你們公司今年挺困難的,還債的時候就不要還那么多了”。一家公司要還給供應商、員工、銀行和稅務局的負債是固定不變的,因此,升值抑或是貶值的那部分資產都歸股東所有,由股東承擔。
所以說,到底什么是股東的剩余求償權?這意味著股東才是這家公司風險和收益的最終承擔者,在這家公司還了銀行的貸款、給供應商付了款、給員工發了工資、給稅務局交了稅之后,股東才能獲得自己的利益。
由于股東是公司里一個拿走自己利益的人,所以經營一家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股東賺錢。
資產負債表到底透露了什么信息?它讓公司的股東了解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公司的財務狀況。股東投資設立企業最終是為了賺錢,但是在了解自己到底賺了多少錢之前,股東們必須先了解自己投入的資金都去了哪里,又欠了誰的錢,這就是資產負債表提供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資產負債表只能描述制表時企業的財務狀況。這就好比是,某個人的口袋里有100塊錢,這只是代表他此刻擁有100塊錢,而不是他的口袋在過去一整年一直擁有這100塊錢。因此,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的概念,它只是給企業拍了張照片。
書摘四
第二張財務報表是什么?
利潤表就像一個漏斗,也許進來的收入有1000萬元之多,但剩下的利潤卻可能只有200萬元。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損耗掉了各種各樣的東西。要知道,營業收入要減去各種成本、各種費用、各種稅,才能得到凈利潤。
因此,我們得到了利潤表的一個基本邏輯: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費用,就得到了最終的利潤。那么,整張利潤表還透露出什么信息呢?
最基本的,利潤表告訴企業它是否賺了錢、在哪里賺的這兩個信息。此外,利潤表將可持續的營業利潤與不可持續的營業外收支和補貼收入分別展示,又可以幫助企業推斷出自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收益。因此,利潤表實際上有兩個作用,即它不僅告訴企業,你現在賺了多少錢、這些錢是從哪里賺的,還使企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來的盈利狀況。
資產負債表是一個時點的概念,而利潤表則是一個時段的概念。比如說,利潤表上顯示出,企業獲得了100萬元凈利潤,這絕不是說企業在制表的瞬間突然搞到了100萬元,而是說在過去一段時間,企業一共賺了100萬元。
因此,如果說資產負債表是給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拍了一張照片的話,那么利潤表就是給這家公司的盈利狀況錄了一段視頻。
在你看“視頻”的時候,有幾個地方是要特別注意的,那就是:有收入不等于收到現金,收到了錢卻可能沒有收入,有費用也不等于要付出現金,付出了現金不一定會產生費用。覺得有點繞?頭痛了有沒有?其實很簡單。
什么叫“有收入卻不等于收到現金”?很簡單,企業有很多應收賬款還沒有收回來。
什么叫“收到了錢卻沒有收入”?很簡單,預收了人家的貨款卻還沒有發貨,這筆預收貨款就不能算是自己的。
什么叫“有費用卻不需要付出現金”?很簡單,雖然固定資產在不斷損耗,但卻用不著給別人付錢。
什么叫“付出了現金卻沒有產生費用”?很簡單,企業預繳了下一年的房租,換回了這所房子在下一年的使用權,得到了一項資產,卻沒有產生費用。
由于收入減去所有的成本費用等于利潤,而收到的所有現金減去付出的所有現金就得到了一個叫“現金流”的概念,因此,以上四條論述加在一起就幫助我們推斷出一條真理:利潤不等同于現金流。
書摘五
現金流量表為什么存在?
現金流量表,實際上就是對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按照公司從事的經營、投資和融資三項活動進行分類的描述。這樣的描述有什么意義呢?
有人說,如果我們用現金流量表上記錄的所有現金的流入減去現金流量表上記錄的所有現金的流出,就會得到現金凈流量。因為現金流入會讓企業的現金增加,而現金流出則會讓其現金減少,所以現金凈流量也就是企業現金的增減變化。因此,現金流量表可以幫助企業得知自己目前的資金情況。
但也有人說,這一點資產負債表就能做到。資產負債表永遠能讓企業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錢;而對比年末的資產負債表和年初的資產負債表,還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一年中企業貨幣資金的增減變化。
因此,想要了解現金的增減變化,不必依靠現金流量表。那現金流量表究竟為什么存在呢?它有什么獨特的意義?
其實,現金流量表一直在竭盡所能地為企業描述其現金的來龍去脈——為什么相同的現金凈流量會對企業有不同的意義,產生不同的影響?現金的增減變化又是怎樣發生的?
舉例來說。2013年,A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達到1個億,投資活動和融資活動又分別耗費了8000萬元和1000萬元,因此,A公司的現金凈流量達到了1000萬元。同年,B公司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5000萬元,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為-2000萬元,但它獲得了8000萬元的融資性現金流量,因此,B公司的現金凈流量也達到了1000萬元。雖然現金凈流量均為1000萬元,也就是說在2013年中,這兩家公司的現金都增加了1000萬元,但我們對它們的印象卻大不相同:我們會覺得及時家公司運行得很健康,能夠自給自足;但第二家公司的經營活動卻入不敷出、捉襟見肘。
企業當然最希望現金大多從經營活動流入,因為源自經營活動的流入一般是可以長久持續下去的。而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流出中,企業最喜歡的是投資,因為投資的現金流出很可能在某一日創造出收益。這就是為什么在了解現金的增減變化情況之外,還必須了解增減變化的原因,這也就是為什么企業需要一張現金流量表的原因。
更進一步,現金流量表在向我們傳遞什么信息呢?
可以說,現金流量表向我們展示了資產負債表上貨幣資金增減變化的原因。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上有那么多的項目,這些“老謀深算”的會計為什么單單挑出貨幣資金這一項呢?很簡單,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錢一定是最重要的,也是企業最關心的,因為錢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因此,關心現金的來龍去脈、監控企業運作風險的現金流量表正中企業下懷,這也是它的重大意義所在。
知道了現金流量表有這么多作用,讀者們一定很想知道它是怎么產生的吧,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剛看完來評價,這本書真的寫的是通俗易懂,而且講的直達本質,非常推薦。比會計學基礎通俗易懂多了。
《一本書讀懂財報》(秒通財報,就從本書開始。)活動對財務報表有什么影響
肖星老師的書是一定要拜讀的,獲益匪淺,全五分
前后讀過十來本有關財報方面的書, 這一本我認為是介紹最全面的書,深入淺出,符合初學者的閱讀習慣,讀完后對財報便會有較深的理解。隆重推薦!
原來買過一本《財務報表一本通》,看的挺累,這本書在豆瓣評價挺好,于是乎,我繼續狂甩銀子,買買買
這是一本適合初學者閱讀的書籍,內容淺顯易懂,以提問的方式引出對知識點的講解也很引人入勝。
這本書要與肖星的課程“財務分析與決策”一起看,才能清晰;我先在網上聽的課程,然后才買的書。
講的極好,基本上是肖星教授網絡公開課的復述
實用性很強,開始用簡單的例子讓你深入了解報表科目的來歷,后面再深入解讀如何勾稽,如何看報表。不錯!
這本書其實是肖星老師在學堂在線的財務分析與決策的課程講義,這門課程老師上的非常好,把我這個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帶入了財務門,推薦!
財務是很復雜的東西,本書能深入淺出的講明一些道理,非常好,很有水平。
內容比較基礎 沒有會計經驗的讀者可以參考看看
肖星寫的比較深入淺出,能大致了解報表的情況。就是內容少了,看的不過癮,還有行業平均盈利水平到底在哪里找啊??
非常棒,通俗易懂,對于我這個非金融會計專業的了解財報很有幫助
這本書通俗易懂,同時又概括了各方面,很有價值,適合初學者,能把經濟書寫成這樣不容易。正準備看第二遍
《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一本書讀懂財報
配合肖星老師在喜馬拉雅的音頻課程去閱讀,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是聽了肖星老師在喜馬拉雅上的音頻課,然后發現了這本書,果斷入手,當做筆記回顧,內容很棒
好書!大多數同類書只是機械介紹,本書介紹數字和比率背后所體現的企業經濟和經營內涵,娓娓道來,字字珠璣,足見作者功力之深厚!希望作者能多有論著!
實用,但是永元不要忘了財務只是評估企業價值的很小一方面,以為讀懂了財務就能搞定一切大錯特錯了,但是這書通俗易懂
建議學習財務的人也去看看,可以最直觀最通俗易懂的瞭解財務報表,對于和不太懂財務知識的公司領導勾通,會有一些幫助。但是建議再次印刷時能把一些已經變更的內容進行刪減補充。
配合肖星老師的課買了這本書~肖星老師可以幫助零基礎的人快速準確的理解財務系統
看到肖星老師的財務課音頻,把這本書當做輔助材料。很有用,音頻+書就能懂企業的財務流程和知識。
一本書讀懂財報(Q秒通財報,就從本書8開始)利潤4的第二步是K什么?獲取利4潤的第三步是什么?獲取利潤的第UK四步是什么?獲取利潤的最后一步是什么?第二張一本書讀懂財報(秒通財報,就從本書開始)一本書讀懂財報(秒通財報,就從本書開始)一本
這本書對我這個學法律但是跳去做金融的人來講,還是很有幫助的,因為我不可能拿一本會計的教科書去慢慢學如何看懂報表,不過看完這本書還是需要另外再看其他的報表書進一步學習,因為這本書講的內容還是很粗淺的。
肖老師講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讀起來不晦澀。很有收獲。但是當當的包裝和物流太差了,書都折了。
肖教授的書,太值得一讀了,受益匪淺,即使沒有財務基礎的人看了,也一樣會有收獲。她不是講賬務如何處理,而是告訴你業務背后的經濟含義,通俗易懂,清華的教授水平就是高,強力推薦此書。
通俗易懂,將一個深奧的專業講的如此家常,沒有相當的功力是不行的,大道化簡。“企業就干三件事:經營、投資、融資”真是太精典了。要讀、要讀、要讀。
非會計專業的純小白,在喜馬拉雅上看到肖星老師的財務課音頻,把這本書當做輔助材料。很有用,音頻+書就能懂企業的財務流程和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