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末19世紀初發生的工業革命,是一個走向現代經濟增長的歷史性突破。新技術逐步向全球傳播,同時造成了區域之間收入水平的大分流,以及全球區域的大分工。一代代學者,尤其是經濟學家,一直在探索與追求可檢驗且可預測的理論,來揭示“國富國窮”背后的原因和機制。在歐美世界出現反全球化潮流的時局下,我們又該如何從活躍在學術前沿的經濟學家那里,從他們對經濟發展問題的新思考和新洞見中獲取智識呢?本輯《比較》開篇文章的作者說:“一個國家的體制活力四射的核心在于人們有創新的欲望或時不時的創新沖動。”
國內連續出版的高端經濟學讀物
國家活力與本土創新 埃德蒙德•菲爾普斯
繁榮和壓制的道德基礎 考希克•巴蘇
經濟轉型的速度和范圍 肯尼斯•阿羅
中國與世界銀行的伙伴關系是如何建立的 鮑泰利
行為經濟學和公共政策 拉賈•切蒂
主流經濟學家眼中的全球化 保羅•薩繆爾森
結構性流動性短缺的貨幣政策操作框架 孫國峰
法定數字貨幣的理論與技術邏輯 姚 前
邁向公平競爭 陳永偉 葉逸群
買書只選當當網
這個每期都買,沒啥好說的了
書內容沒問題,包裝和快遞服務忒差,破損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