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中國問題專家、高層智囊大聲疾呼,警惕顛覆性錯誤,秉筆直書,向頑瘴痼疾開刀。
國家主席近年來多次強調, “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如果出現顛覆性的錯誤,那么少則改革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多則已有的改革成果會付之東流。
因此,在中國崛起過程中,“在哪些領域存在犯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這一問題就成為關鍵。我們必須研究和回答這個問題,對那些可能的顛覆性錯誤有足夠的認識,并且加以深入研究,才能預先加以足夠的防范。更為重要的是,很多可能犯顛覆性錯誤的領域,正是國家制度建設的薄弱環節,也正是制度建設能夠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
在《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中,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和楊麗君,界定了可能出現顛覆性錯誤的十大內政領域和十大外交領域。他們對這些領域的界定并非僅僅根據理論假設,而是根據對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對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內政、外交的觀察。換言之,他們是從今天已經出現的一些新趨勢,來判斷在這些領域可能出現的顛覆性錯誤。討論和理性地分析這些領域所存在的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的目標就是要避免這些可能性演變成為現實。
1.顛覆性錯誤是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的一個關鍵詞,他指出,中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2.《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獨立客觀,從內政外交領域,分析了各自十大可能出現或已經出現苗頭的顛覆性錯誤,及其應對措施。
3.《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話題勁爆,部分篇章的主題未出版前已引發大量討論和關注
4.國際知名的中國問題專家鄭永年,是高層智囊,因此對形勢和國情的把握更加精準,也是目前少有的能將這一話題寫清楚的學者。
鄭永年,中國問題專家,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博士,曾執教北大,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席,《國際中國研究雜志》(國際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和《東亞政策》主編,羅特里奇出版社《中國政策叢書》主編和世界科技書局《當代中國研究叢書》共同主編。歷任北京大學政治與行政管理系助教、講師,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博學研究員,英國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先后獲得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會/麥克阿瑟基金會(1995~1997)和美國麥克阿瑟基金會(2003~2005)研究基金的資助。
主要從事中國內部轉型及其外部關系研究。
近年來,先后出版專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包括《未來三十年》《中國模式》《不確定的未來》《通往大國之路》《改革及其敵人》等。先后在國際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如在《比較政治研究》《政治科學季刊》《第三世界季刊》等期刊上。
楊麗君,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助理院長,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在日本一橋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也曾訪學牛津大學。其關于中國政治社會的研究論文以英日中文字發表于國際核心學術刊物,包括《中國季刊》 、《當代中國》、《亞洲研究》等。其日文著作《中國的社會結構與:公民權的分配與競爭》(日本御茶水出版社,2003年)獲得2005年度紀念大平正芳學術獎。
目錄
及時部內政篇
導言 內政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 3
及時章意識形態的回歸 11
第二章黨權和政府權力的失衡 21
第三章黨內民主制度得不到確立 31
第四章反腐敗演變成社會運動,有效反腐制度得不到確立 45
第五章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實施或者流產 57
第六章整體官僚體制的不作為甚至消極抵制 71
第七章寡頭經濟轉型成為寡頭政治 85
第八章社會改革失敗,社會暴力化并陷于無政府狀態 95
第九章少數人壟斷發展成果,社會高度分化導致革命 111
第十章社會大動亂或者發生“廉價革命” 125
結論新常態下如何推進改革 135
第二部外交篇
導言外交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 145
及時章民族主義演變成排他主義 155
第二章軍隊腐敗,執政黨不能有效控制軍隊 167
第三章對美國衰落的錯誤判斷,“新型大國關系”被中斷 177
第四章中日發生嚴重沖突,中斷現代化進程 195
第五章南海問題沖突升級,超出中國的控制 209
第六章與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義發生沖突 225
第七章“西進運動”不當而深陷中東沖突 235
第八章過分輕信或恐懼西方而造成受制于西方的局面 247
第九章沒有有效機制防范國際“資本帝國”,導致重大經濟危機 257
第十章臺灣和香港問題演變成國際化問題 267
結論中國崛起進程中最艱難的選擇 287
及時部內政篇
導言 內政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 3
及時章意識形態的回歸 11
第二章黨權和政府權力的失衡 21
第三章黨內民主制度得不到確立 31
第四章反腐敗演變成社會運動,有效反腐制度得不到確立 45
第五章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實施或者流產 57
第六章整體官僚體制的不作為甚至消極抵制 71
第七章寡頭經濟轉型成為寡頭政治 85
第八章社會改革失敗,社會暴力化并陷于無政府狀態 95
第九章少數人壟斷發展成果,社會高度分化導致革命 111
第十章社會大動亂或者發生“廉價革命” 125
結論新常態下如何推進改革 135
第二部外交篇
導言外交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 145
及時章民族主義演變成排他主義 155
第二章軍隊腐敗,執政黨不能有效控制軍隊 167
第三章對美國衰落的錯誤判斷,“新型大國關系”被中斷 177
第四章中日發生嚴重沖突,中斷現代化進程 195
第五章南海問題沖突升級,超出中國的控制 209
第六章與崛起的印度和印度民族主義發生沖突 225
第七章“西進運動”不當而深陷中東沖突 235
第八章過分輕信或恐懼西方而造成受制于西方的局面 247
第九章沒有有效機制防范國際“資本帝國”,導致重大經濟危機 257
第十章臺灣和香港問題演變成國際化問題 267
結論中國崛起進程中最艱難的選擇 287
導言
內政領域應避免的十大顛覆性錯誤
討論哪些領域存在著犯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及時個任務是定義何為顛覆性錯誤。盡管造成和引起顛覆性錯誤的因素有很多,但我們這里主要指的是那些由執政黨及其政府的政策所造成的錯誤。在中國目前的總體政治環境中,顛覆性錯誤至少包括如下幾種。
及時,改革和發展出現方向性錯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所取得的建設成就主要歸功于執政黨的有效政策。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有效的政策還沒有轉化成為制度。比較而言,在制度化高的社會,政策不容易發生方向性錯誤。制度約束著執政黨及其政府的政策行為,各種制度之間構成互相制衡的局面。當然,在制度化高的社會,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也經常成為一個大問題,因為制度之間的互相制約性過高,往往難以高效決策。這尤其表現在多黨制國家,各種政治力量互相制衡,甚至互相否決,政府很難出臺有效政策。在中國,各方面的制度化程度仍然較低,政策占據改革和發展過程的制高點。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執政黨及其政府的決策效率很高,甚至非常高,但因為缺少制度之間的相互制約,就容易發生政策的方向性錯誤。并且,一旦發生方向性錯誤,不是很容易馬上能夠得到糾正,改革和發展因此有可能誤入歧途,最終走向一個誰也不想看到的結局。
第二,改革和發展停滯不前。今天的中國,越來越多的因素制約著改革和發展的進一步深化。這并不難理解,因為中國改革是以漸進方式推進的,先易后難。這樣,到今天,容易改革的已經改了,剩下的改革變得舉步維艱。同時,在漸進改革過程中,利益集團已經成長起來,開始阻止和反對進一步的改革和發展。當然,改革難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具有普遍性。且不說其他地區,類似的局面在很多亞洲國家就是常態。那些長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例如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就是長期缺失改革和發展。這些經濟體在經歷了初期的快速發展之后,數十年沒有實質性的變化。當然,這種情況也不僅僅發生在中等收入國家,一些已經實現高收入的社會也面臨類似的發展瓶頸。例如,日本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泡沫破滅之后,盡管政府也不時試圖改革,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改革。中國臺灣地區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民主化以來,社會經濟發展方面也呈現停滯不前的局面。中等收入陷阱成為這些年中國社會熱烈討論的一個話題,這場討論直接反映了人們對國家改革和發展停滯不前的深切擔憂。
第三,更令人擔憂的是,在一些領域改革和發展甚至出現了倒退跡象。這種擔憂并非毫無道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盡管取得了巨大的建設和發展成就,但也面臨很多問題。為數不少的人開始認為面臨的這些問題是因為中國改革方向出了錯誤,即認為以市場經濟為導向的這一改革方向是錯誤的。如果是方向性錯誤,那么就要改變改革和發展的方向。如果這種改變方向的努力成功了,那么改革和發展勢必倒退。“倒退”還有“不進則退”的意味,就是前面所討論的停滯不前的局面。當然,如果出現重大危機(無論是由內部因素還是外部因素引起的),也會導致倒退。例如中國20世紀80年代末的風波導致內外環境突然惡化,改革和發展就出現數年的停滯和倒退。又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直接導致了印度尼西亞蘇哈托政府的倒臺,印尼出現大規模的政治社會動亂,使得過去數十年的建設成就一夜之間就付諸東流。
第四,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動亂甚至革命性運動。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現在也在繼續發生,各種類型的“顏色革命”不斷發生就是很好的說明。歷史地看,任何一個處于轉型過程中的國家,必然面臨社會運動甚至革命的風險。舊的制度解體了,新的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舊的規范解體了,新的規范還沒有建立起來。這些都會導致人們的深度不安,形成一種集體性行為,往往演變成自下而上的社會運動或者革命。此外,一些轉型社會因為政府政策不當不力,往往出現深度的收入差異、社會分化,從而造成社會運動或者革命。在那些具有多民族的國家,這種風險更是巨大,即階級矛盾會演變成為民族矛盾,結果往往是國家的分裂。
第五,由國家不當的外交政策引起的外部國際環境突然惡化,導致上述諸種內部局面的出現。這種局面在中國歷史上經常發生。國家外交政策的不當導致外部環境的惡化,而外部環境的惡化又反過來影響內部政治社會的穩定。作為大國,在全球化時代,今天中國的內部政策和外交很難分離開來,任何內部政策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外部國際環境。如果這種影響對其他國家是負面的,那么必然引起這些國家的反應和反彈。如果這些國家的反應和反彈是針對中國的,那么便會對中國內部局勢產生負面的影響。同時,外部環境的惡化也會促使國內不同社會力量的分化,一些社會力量表現為針對外國力量的民族主義,也有社會力量是針對國內政府的。
正因為存在著出現顛覆性錯誤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對那些可能的顛覆性錯誤有足夠的認識,并且加以深入研究,這樣才能預先加以足夠的防范。更為重要的是,應當意識到,很多可能犯顛覆性錯誤的領域正是國家制度建設的薄弱環節,也是中國今后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領域。實際上,這些領域也正是中國的制度建設能夠取得重大突破的領域。
在本書中,我們圍繞著上述五個方面來討論中國有可能發生的顛覆性錯誤。顧名思義,顛覆性錯誤大多會發生在宏觀層面。在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進行改革,犯一些小錯誤不可避免。在一些局部層面,即使發生了一些小錯誤,也很難觸發整個體系的危機。只有在宏觀層面出現了問題,才可能發生顛覆性錯誤。當然,這不是說微觀層面的問題就不重要了。宏觀層面和微觀層面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中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一個微觀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無限擴大,演變成為宏觀層面的問題。再者,一些微觀層面的問題如果長期得不到解決,長年疊加積累起來,也會上升成為宏觀層面的問題。因此,也必須預防微觀層面的問題演變成為宏觀層面的問題。
在宏觀層面,我們界定了十個內部領域,包括:
意識形態的回歸
黨權和政府權力的失衡
黨內民主制度得不到確立
反腐敗演變成社會運動,有效反腐制度得不到確立
改革方案不能有效實施或者流產
整體官僚體制的不作為甚至消極抵制
寡頭經濟轉型成為寡頭政治
社會改革失敗,社會暴力化并陷于無政府狀態
少數人壟斷發展成果,社會高度分化導致革命
社會大動亂或者發生“廉價革命”
不難發現,我們這里的分析主要是圍繞著執政黨及其政府來展開的。為什么執政黨及其政府是關鍵?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討論。及時,執政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是的執政黨,是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設計者和執行者。執政黨本身的建設決定了其是否有能力來設計改革和推動改革。在這個層面,我們關切的是執政黨的意識形態和組織,因為意識形態和組織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兩根支柱。這兩根支柱,無論哪一根出現了大問題,執政黨這座“大廈”都會變得搖搖欲墜。再者,反腐敗也是執政黨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第二,改革必須通過執政黨的政策來實現。這里我們強調的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四中全會通過的改革和發展政策能否順利有效地執行下去。在政策執行方面,官僚體系的作為成為關鍵。如果官僚體系在政策執行方面不作為甚至通過各種方式加以抵制,那么同樣會演變成為顛覆性錯誤。第三,改革的好處能否惠及整個社會。這里涉及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問題,我們關切的是中國會不會形成大規模的社會抗議甚至革命運動。歷史上,大規模的社會抗議和革命在很多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發生過,造成了顛覆性的影響。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今天中國仍然面臨這種可能性。
也應當指出,我們并不是想開一張關于顛覆性錯誤的清單,因為顛覆性錯誤也可能發生在很多其他領域。不過,我們之所以認為這里所列的十個領域具有很大的可能性發生顛覆性錯誤,是因為在這些領域的實踐中,已經出現了一些可能導致顛覆性錯誤的因子和苗頭,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改正,任它們發展下去,就會演變成為重大的失誤。
物流更新慢
值得一讀,物流快
不錯,值得一看!
一本好書,質量很好
《中國崛起不可承受之錯》這本書內容還是挺豐富,值得一讀。
呵呵。商品這么快就到了,還不錯哦,下次來你可要優惠哦^_^
整體感覺不錯
好書好看的
了解一下吧,值得
好書,值得一看。
又到優惠了,書確實不錯,而且真夠實惠的!
好書!不用多說!
東西不錯!
顛覆性錯誤是*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及的一個關鍵詞,他指出,中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包裝不錯哦 整體感覺不錯 性價比很高 印刷很正 紙質好 排版不錯
親民的價格,優質的商品,熱情的客服,用心的包裝,給力的物流
看完冷靜一下
一本好書,值得一讀
物美、價廉、速度快,當當沒的說。
這本書是真有深度的,想著再好好看看
書很好,觀點新穎,深刻,可惜書的封面破損。
當當的書全又好,如果能再繼續改進快遞的包裝以更好保護書本就好了,特別是精裝書磕損讓愛書人遺憾
很喜歡這本書,在掌閱上看了一半,專門來當當上買這本書
認識當代中國不錯的一本書,可惜錯別字,脫漏處有好幾處,略微不爽。
寫的透徹,敢于揭底,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很好的一本書
看看未來,找一找大國中的個人方向,領略一下不可預知的明天!
中國問題專家當前中國觀點,這些觀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今天的世界,有可能一步錯步步錯,中國容不得一點錯誤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先生一直對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進行研究,該書部分觀點表示贊同。
警世鐘,底線思維,改革開放不可偏移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