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新常態下,
混合所有制改革動了誰的"奶酪"?
國企改革20年未竟之路將走向何方?
民營企業因何歡喜又擔憂?
國有企業如何重新激發活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關注和議論不少,深入和的研究卻不多。本書在回顧國企改革艱辛歷程、總結國內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深刻解讀混合所有制的內涵特征和實踐路徑,在當前的歷史性機遇下,從操作層面給出國企與民企借勢升級的指導意見,為中國經濟深化改革貢獻智慧與力量。
解讀混合所有制改革讀本!
著名企業家、經濟學家、國資委政策研究專家聯袂推薦!
民企借勢升級的操作指南!
國企深化改革的必讀寶典!
《系統贏天下》(《第五項修煉》中文落地版,帶你走進組織能量的內核,領略能量帶給你的力量,體會激勵組織成員的方法,為你找到組織能量提升的答案。)
《換個思路玩地產》
《年輕時:張頤武解讀人生警語》 (北大中文系教授張頤武首部非學術著作 50年的人生處世精華 600萬人關注 獻給年輕人的"饕餮盛宴"!)
宋文閣
1970年生,管理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學國企改革研究專家,曾先后任職于省級國資委和中國500強企業。對國企改革有近20年的觀察和研究,所撰寫的國企改革方案,已多次被各級國資委、大型國企及決策層采納。
劉福東
1975年生,會計學碩士,河海大學產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曾任徐州市某區副區長,兼任多家國有企業董事長、總經理,長期從事產業經濟、微觀經濟研究和公司治理實踐,作為國企改革的長期關注者、研究者和實踐者,參與主持了多家國有企業改制、產權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
導言民企的春天到來了嗎?
及時章
混合所有制成為國企改革新方向
糾偏既往國企改革
探路混合所有制
"混合"才能雙贏
第二章
國企改革:20年沒有走完的路
國企改革溯源
十年破局(1994-2003)
十年攻堅(2004-2013)
第三章
民企對混合所有制的歡喜
民企眾生相之歡喜篇
打開壟斷之門
降低融資成本
規范企業運營管理
第四章
民企對混合所有制的擔憂
民企眾生相之擔憂篇
小舵難撐大船
上游產業受控
缺乏制度保障
退出機制難以落實
第五章
民企如何借力混合所有制改革
股權結合與法人治理
一般競爭性行業務求控股
壟斷性行業宜謹慎介入
進入金融類行業需權衡風險
中小股東的權益保護
健全的資本退出機制
第六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法建言
"混"與"合"需分類推進
股改是混合所有制的實現形式
資產證券化可加速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員工持股可消除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阻力
管理層持股可保混合所有制長治久安
第七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激活資本市場
"混改"撬動股市基石
國企改革優化股市機制
波瀾壯闊的行情已經展開
國有企業擁抱市值管理
資本市場是實現"混改"的路徑
第八章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統籌安排
法制是企業的"定心丸"
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業定位分類
國資監管不能因"混合"而偏廢
應對改革企業構建閉環系統
第九章
混合所有制的他山之石
混合所有制并非中國"特產"
發達國家的所有制改造
他山之石的啟示
第十章
國企改革永遠都是進行時
國企改革沒有回頭路
國企改革難度、深度、力度空前
改革中發展,發展中改革
后記
推薦序一
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怎樣的邏輯
趙曉
著名經濟學家 原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戰略部部長
2013年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了很多積極的信號,總的來說,就是提出要深化改革。其中的國有企業改革,把混合所有制作為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是很有新意,也很受關注的一個亮點。
關于混合所有制需要怎樣的邏輯,我先說說我的看法。
我對混合所有制的關注和研究比較早,2004年初,我就發表了《走向"混合所有制經濟"時代》一文,其中重點闡述了我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一些看法。當時在上海、浙江等地,混合所有制經濟表現出了很好的發展勢頭,根據當時的實際,同時結合我的研究,我認為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主流的所有制形式將是歷史的必然。
遺憾的是,同樣在2004年,"郎顧之爭"發生了,對爭論雙方的孰是孰非,我們姑且不追究。但是,由這起爭論所引發的社會輿論發酵,事實上卻使國企改革就此陷入停滯。
"郎顧之爭"導致的國企改革止步的局面,一直持續到10年后。今天重啟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首先要做的,應該是重新審視和評價"郎顧之爭"。現在看來,"郎顧之爭"反映的是制度規范和法治缺失給國企改革帶來的尷尬。在國企改革缺乏制度規范和法治之下,只要進行改革,下一個"顧雛軍"就一定還會出現。顧雛軍是幸運的,比他運氣壞的是曾成杰,他連命都丟了。為此,我注意到,2012年在亞布力論壇,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家都在表達他們的擔憂和恐懼,而往年,他們關注的是市場機會在哪里,新的增長點在哪里,他們關注的是市場和財富。
今天,國有企業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向民營資本敞開大門,必須以公平正義為出發點,用法律、制度來做保障,并且用事實在民營企業中重樹公信。從這個意義上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要注重公平正義,保障完善法制,轉變政府職能,是走對了及時步。
沒有民營企業的積極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沒有辦法推進。但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一混就靈",國有企業應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路徑、方法,并主動進行變革。
首先,政企不分是國企問題的根本。過去對國有企業的管理是管人、管事、管資產,計劃經濟色彩濃厚,雖然后來國務院國資委在央企中實行董事會制度,在公司管理人員中嘗試市場化選聘,但央企的一把手依然是行政任命,在管理體制上還沿用一些行政體制,類似紅頭文件的做法,還沒有得到糾正。
當前,混合所有制作為國企改革的突破口,意味著國資委職能必須盡快轉變。國資委應由"管人又管資產"轉變為"只管資產不管人",更不能直接干預企業的運營。同時,還應通過頂層設計,完善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和年終審計制度,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企業監督和管理的去行政化。總之,必須把國有企業的行政化和市場化身份一分為二,剝離國有企業的特權身份,才能使政府真正作為市場競爭的維護者,維護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秩序,使國企真正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實現市場對資源的有效配置。
其次,應正確認識、積極防范國企改革中出現的國資流失現象。以往的國企改革,監管缺失、產權不明等一系列不足,給企業改制留下了暗箱操作的空間,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這在新一輪改革中是需要嚴加防范的。防范國資流失,最根本的是從完善制度入手,使改革的流程規范化、可視化,增強改革細節的可控性。
同時,必須認識到,的、理想化的改革是不存在的。實際上,國有資產流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從界定到解決,都不容易,改革的過程只能做到相對可控。從世界范圍來看,日本、俄羅斯、東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化轉軌,都是以較大的國有資產流失為代價的,只不過,這種代價最終換來了好的結果——更合理的市場秩序的建立。
而中國走的是相反的道路,即極力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甚至出現了私人資產流入到國有資產中的現象,以致國有資產流失在個案上成立,在總量上不成立,改革的目標也總是可望而不可即。
所以,政府需要在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與加快市場化轉軌之間尋找平衡。國有資產流失固然存在公平性問題,也需要嚴加防范,但國有資產改革的滯后同樣會導致市場的不公平。過去過于保守的改革策略,已經帶來了金融改革的滯后、證券市場的扭曲以及宏觀調控中的種種不公平現象。
總之,當前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更多的權衡和變通來適應現實。在改革思路上,目前比較可行的,應該是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兩者之間應該存在一個的平衡。這樣的思路,更能滿足改革成果較大化的要求,但同時也要求學術界和社會拿出對改革應有的理性和寬容。
以上,就是我認為混合所有制應有的邏輯。現在我談談《混合所有制的邏輯》這本書。就我的了解,這本書可能是國內關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及時部專著,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來,關注和議論不少,對它的深入和的研究卻不多,《混合所有制的邏輯》填補了這個空白。
這本書的一個特點,在于很好地兼顧了專業性和普及性。一方面,它涉及了國企改革的歷史,涉及了當前改革的背景,也涉及了民營企業對改革的歡喜和擔憂等內容,這些內容的設置,可以使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以最快的速度彌補知識的空缺;另一方面,這本書又有著很好的專業性,在理論建構和操作方法上,有不少獨到的觀點,體現了作者在混合所有制研究上的深入度,這些內容,是專業研究人員從事相關研究的幫手,是企業家實戰的參謀。
希望這本書的讀者,能夠各取所需,從閱讀中受益。
……
先搶一本。中國經濟要靠深化改革來釋放紅利了,混合所有制現在是國企改革的熱點,書寫得很扎實,應該會熱賣~ 最后頂一個
幫父親買的,宋老師的書寫的確實不錯,對之后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發展走向有個大致的勾勒,對于國企民企老總都很有幫助,開卷有益!
說的很實在,我也相信書中的內容,如果中國這次沒有抓住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機會,國企改革效果欠佳那是遲早的。
自從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火了,不買本書看看,真怕自己OUT了。
作者頗有一股中國傳統士大夫的氣質,文章寫的深入淺出,旁征博引,知識面很廣,視野很高,尤其難得的是邏輯正確、論據充足,不象某些國內專家僅僅是發表缺乏支撐的意見。當然,有些觀點爭議不小,引人深思。
民企的春天在哪里?《混合所有制的邏輯》告訴你~
我本人是做國企改革研究的。這本書把混改寫得很透徹。現在市場上關于混改的書很少,《混合所有制的邏輯》既有系統性又有創見,代表了學界研究的前沿。
不管是民企還是國企都希望借國家的政策東風,實現自身發展,關鍵在于怎么合作,《混合所有制的邏輯》就提到了諸多方面的合作辦法,著實是一本“方法論”的書籍。
內容不錯,觀點明確,揭示了中國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的現狀,并提出應采取什么樣的對策指導未來的工作,為民企混合以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如何行使所有權?如何經營?如何監督?都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里遇到的問題,如何解決就得從書里找答案了,我是喜歡帶著問題看內容的人,因此覺得這本書還挺有趣的。
民企在聽聞混合所有制的改革以后本身就存在很多擔憂,這本書為處在迷茫之中的我指明了方向,有如醍醐灌頂一般,幡然醒悟,真不知該如何表達。
看過衛云祥先生所著的《國企改革新思路》,與宋文閣老師的《混合所有制的邏輯》相比較,兩書各有千秋,不過均提到了頂層設計至關重要,建議讀者將兩書對比來看,就會發現個中奧秘。
前半本書的部分主要是分析目前的國企改革形勢,還是很有獨到之處的,后面借鑒國外當年的情況來講述觀點,對于我來講有點陌生和遙遠,也可能是寫在書里了不過我沒有悟出來而已,總而言之,還是本不錯的書。
這本書深入透徹地講述了當前國企改革在混合所有制的過程中的問題、困難、思路和解決的辦法,對每一位關心國企改革的人來說,是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
在寫報告,參考了一下。作者有自己的觀點,不是人云亦云。對民企的研究很到位、很細致,“現在一些民企參與混改很沖動,求財心切,利令智昏,缺少冷靜和理智,另外一些則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這兩種態度都有問題。”這是我寫的報告。怎樣參與混改,書中寫得很清楚。
國企近年來向競爭性領域伸手的動作,其動力來源在于什么賺錢做什么,而不是什么重要做什么。國企的這種行為,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自身的利益沖動所支配。追逐利益的同時,國企的戰略意義便被忽視了。當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說是國有企業退出一般性競爭領域,調整方向的一次契機。
一位中國有思想的經濟學者,深入淺出的將國企改革的發展變化,用人們能看得懂的語言講得如此透徹真難得。從歷史的角度、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與其他國家的國企改革做比較答疑解惑。想要了解這段歷史和目前我國國企改革的人,學生、離退職工只要看了都會收益的。
了解國企轉型的好讀本,國企早應該擺脫傳統認識里的腐朽冗長的形象,借助混合所有制吸收民企活力,增強創新力,這是一本在大趨勢下誕生的作品,值得每一個處在社會變革時期的人們觀看閱讀。
作者的邏輯清晰、語言強勢,字里行間,那一連聲的設問咄咄逼人。作者獨特的身份,能讓讀者了解到改革背后的實質、改革遭遇重重阻力的真相,而無論對政府高層、企業高管以及普通民眾,本書的最大價值無疑是充斥全篇的敢為天下呼的直諫。
單位集體購買的書,都覺得不錯,剛翻了翻目錄,作者跟我的些許觀點不謀而合,關于國資管理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一點,能在這里提出來,證明作者對混合所有制的改革還是頗有研究的,適合在職的國企高管讀讀看。
即使不想成為一個經濟學家,了解一些經濟學常識也是不錯的,什么是國企改革?國企改革經歷了哪些變化?混合所有制為國改帶來哪些好處?沒必要把每個人都弄成經濟學家,但要了解基本的概念,至少不在別人談論的時候顯得自己像個白癡~我覺得知識永遠不會顯多~
研二學生一枚,畢業論文的選題就是研究國企改革的方向,淘了好多書,有好有壞,總的來說這本還不錯,里面提出了好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舉的例子也是最近幾年混改成功或失敗的案例,正好可以用到論文里,強烈推薦做研究的同志們購買。
國企改革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每走一步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局面,似乎陷入了一個怪圈。《混合所有制的邏輯》一書既分析了國企改革本身的要求,也闡述了我國新一輪改革成敗的關鍵。
許多人說混改的提出對于民企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但作為民企的管理層來說,我們確實有苦難言,股權比例小,難有話語權,直到看了《混合所有制的邏輯》以后,才猶如吃了定心丸一般,倘若國家真能將書中的建言落在實處,那我們做企業的也無后顧之憂了。
真心希望國資委和國企的高管能買一本回去看看,書里寫出的民企老總的擔憂真是實打實的,我們不抗拒混合,我們是擔心混合以后羊入虎口啊,如果政府能幫忙解決這個問題,那國民共進退,手拉手走向美好明天不就是遲早的事了嗎?
閱讀最重要的就是選書。就該書而言,首先裝訂方面,就很滿意。當然,重要的是書中的內容,它主要介紹了混合所有制下民企和國企的擔憂與欣喜,以及混改具體怎么做這幾方面,我個人建議多留意政府關于國企改革方面的新聞,在配合這本書看就很好了。
想必作者研究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能從法治監管、股權治理來探討民企進入國企的形式實屬難得,其中關于改革企業構建閉環系統這一小節的內容,我是十分認同的,國資監管不能流于形式,要做到每個環節都不遺余力。
混合所有制的邏輯》一書有320頁,這就決定了,作者不可能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討論。但如果你想從宏觀層面了解混合所有制改革,強烈建議你看這本書,因為它幾乎涵蓋了國企改革面臨且需要解決的所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