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兵器研究的先驅周緯先生的《中國兵器史》一書是中國古兵器研究領域至今的通史類讀物,被視為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以詳實的文獻史料,稀有的兵器實物照片,系統(tǒng)研究了中國古代兵器的發(fā)展源流、形制演變與制作工藝。
中國兵器通史拓荒巨著,以小器見證中國五千年文明史。
100多種乾隆等私家珍貴藏器首次公開;982幅古兵器圖片,立體展示兵家思想流變;數(shù)千條圖注,無縫詳解縱橫戰(zhàn)場的神兵利器。
這不僅是一部兵器通史,還是收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紙上博物館。
周緯,中國古代兵器研究的先驅,曾參加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巴黎和會。周緯先生雖以外交、法學及經(jīng)濟為專業(yè),卻廣泛接觸兵器研究者和收藏家,遍訪圖書館與博物館,搜集研讀相關著述,更出資收集了幾百件古兵器珍品和近萬幅資料圖片。在大量及時手資料的基礎上,他對中國歷代兵器的發(fā)展源流、形制演變、制作工藝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及時章 石 兵
( 角、 骨、 蚌、 玉兵器附)
及時節(jié) 原始石器時代及舊石器時代之石兵
原始人類, 工兵不分, 石器即石兵也, 以石片斫物則為器, 以石片格斗即為兵。故敘述石兵, 應自敘述石器始, 石器明則石兵亦明矣。石器時期之年代, 頗難為之估定, 尤其原始石器時代, 在真原始人未確定以前, 實難限定其年代也。若依各國考古學家普通估計之法, 則可假定新石器時代約在距今七千年至九千五百年之間, 舊石器時代約在距今九千五百年至四十萬年之間, 再遠則為原始石器時代。但其間尚有區(qū)域問題, 恐亦未可一概而論也。
原始石器時代之石器, 現(xiàn)在出土者頗少, 故尚未能為各期之分析。至于舊石器時代之石器出土者既多, 歐洲人曾為之分期如下:
舊石器時代前期分為舍利文化期及阿雪利文化期。
舊石器時代中期名為摩斯特林文化期。
舊石器時代后期分為奧利那西文化期、 梭魯特文化期及馬格德林文化期。
舊新兩石器時代過渡期名為阿奇林文化期。
各期之名字, 均由歐洲地名而出, 但因已成習慣, 故他洲如美洲、 亞洲等處之考古團體,
掘出石器, 亦皆援引上列諸時期, 以相附合, 以相比擬。 法國考古學家德日進 (Dr援Teilhard de Chardin)、 桑志華 (E援Licent)、 步日耶 (H援Breuil) 諸氏, 在中國各地發(fā)現(xiàn)舊石器時代之石器, 亦均舉以與上述諸期相比擬而定其年代。近年荷蘭人在爪哇發(fā)現(xiàn) "爪哇原人" 淤或 "爪哇人" , 及前期舊石器時代石器, 歐洲考古學家亦均認為與舍利文化期之石器因同式而同期。
吾人茍欲認識上述各期石兵之特性, 以便手執(zhí)一器, 即可分辨其期代, 而為發(fā)掘時或鑒定時之標準, 則不可不知此各期石器之形式及制造之法。 茲為介紹如下:
在舊石器最古之舍利文化期中, 幾于只有一種石器, 法人呼為石拳, 英人稱為手斧。其形式至為簡單, 亦甚易辨別, 大都系天然石塊, 略如中國端陽節(jié)所食之短體肥胖之粽子形, 邊上當然凸凹不平, 底部稍圓而較為平整, 半系古人挑選之故,半系用多磨平之故。 此種老石兵, 歐洲最多, 在小亞細亞與中亞細亞各地亦有出土者, 在中國出土之舊石器時代之石器中 (如周口店等處出土之石器) 則未曾見及,說者謂此可為中國人種非從西來或中西不同源之一證。 阿雪利文化期出土之石兵較多, 可分為石刀、 石刮等類, 不難一望而可辨別其形式, 但其制造之技術仍甚為簡陋, 較之舍利期并無改進, 僅將天然石子敲去其碎片而用其中心石核耳。 降至摩斯特林文化期, 雖然石器仍形粗陋, 但其技術已有進步; 因不但利用石心 (石核),且已知同時利用敲下或落下之石片制器, 而制造之方法亦已較上兩期為進化。蓋在上兩期中, 制造石器之法, 系以石擊石, 去其碎片, 留其中心, 可謂一擊或擊一次而成; 摩斯特林期之石器, 則須再擊始成。其法系選擇石子之一面或一點而敲擊之, 一擊即可獲得大小合意之石片, 石片敲下之后, 再將石子敲擊以成器, 且整齊其邊角, 使成銳利之邊鋒。 是以摩斯特林期石器制造之特點有二: (一) 將撞擊的力量縮小在石之一點;(二) 再擊或二重手工之打琢。奧利那西文化期的石器與摩斯特林文化期的石器大致無甚差別, 然亦小有不同之點, 此系先后人工差異之故, 歐洲考古學家大都能辨別。 再降至梭魯特期, 則石兵及他種石器之制造尤形進步, 已有兩面邊鋒, 猶如制刀者已能制劍矣。 迨至馬格德林期, 制造石器之技術更加長足進展。 從前制作石器系以石擊石而用其中心石核及碎片, 其始僅一次打擊, 其后則
多次打擊, 擊而后琢; 馬格德林期石器之制造, 已知利用居間器擊打, 而不復以石塊擊石塊。 譬如斯時燧石器之打擊, 均曾經(jīng)過一種中間媒介的工具, 如石鑿、 石鉆、石錘之類, 而不直接用力打擊其石塊; 是以馬格德林期之石器, 其體積面積均能大小如意, 制成各種不同之器具。斯時人類之知識已大形進化, 可謂已有科學觀念,因吾人至今亦尚沿用此種方法鑿石也。至于阿奇林期, 系舊新兩石器時代之過渡時期, 有人名之為中石器時代, 亦有人名之為尾舊石器時代。在此時期中, 馬格德林期的藝術已不復存在, 系另以么石器 (日人譯為細石器, 即含有結晶成分之小火石所制之石器) 代表斯時制作之石器, 此外并無他種特征。
就骨角等器言之, 人類自有生以來, 即知利用此等俯拾即是之天然兵器。至前后舊石器時代, 骨角器使用的范圍愈形擴大, 可為其時代之又一區(qū)別。 在舍利期及阿雪利期中, 是否僅用天然骨角為器, 或已知加以人工制作, 雖尚不能斷定, 但曾經(jīng)使用骨角兵器則毫無可疑。 降至摩斯特林期, 則確知業(yè)已開始人工修制骨角器,但其形式及使用范圍是有限制的, 頗為簡單, 其制造之技術當然亦甚簡陋。 至奧利那西期, 則人工進步, 遺有以鹿角制成之骨針及他種骨器甚多, 恐已有骨鏃之可能。再遲至馬格德林期, 則骨器之種類愈多, 制作的技藝亦愈形進步, 因斯期之人類已知利用間接琢擊刻劃之工具也。 至新石器時代之前, 阿奇林期中, 則斯時馴鹿業(yè)已絕滅, 鹿角制器因以不見, 而骨器制作的藝術亦復呈衰落之現(xiàn)象。 就美術方面言之, 繪畫及雕刻之遺跡, 在西歐前舊石器時代之遺跡中, 尚無確定之發(fā)現(xiàn); 在奧利那西期中, 則確已發(fā)現(xiàn)雕刻及造型藝的開始; 降至馬格德林期, 則最初的藝術已達較高之成就。 此種自然形象之造型藝術成為舊石器時代之動物畫家及雕刻家之專長, 實為人類史上之特彩。
……
非常好,內(nèi)容新穎,引人入勝!
編輯下功夫了,很好的參考書
可讀性比較強,很客觀……
必須買的兵器史
適合兵器愛好者。
好奇 想知道
內(nèi)容與形式都很好
《中國兵器史》一書是中國古兵器研究領域至今絕無僅有的通史類讀物,被視為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因此,它的出版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發(fā)貨快物流快,全新塑封,正版圖書,值得購買。
給老公和女兒買的
趁著活動買了好多書,抽時間慢慢看
好評!專業(yè)
內(nèi)容很翔實專業(yè),是大家之作,性價比高,唯一缺陷就是圖片是黑白的,而且清晰度差點。
要是彩圖就更好了
內(nèi)容非常全面,非常專業(yè),學考古、歷史等專業(yè)的都可以一看,裝訂非常精美,送貨快,快遞、客服服務太多都好,而且便宜,不僅可以增長見識,還可以收藏。
這書挺好的
可讀性強 內(nèi)容扎實
這本書不錯
非常好的一本書
這本書寫的確實不錯,值得期待。
很好的一本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挺不錯了,感覺內(nèi)容還挺豐富的,圖應該配得更多,更好理解了就。
通篇都是半文言文,很全面就是讀起來比較累。不過很長知識。
作者和出版社都非常用心編著這本書,內(nèi)容詳實,很珍惜他們的努力成果。
作者生于晚清,本書所用不是現(xiàn)代白話文,初讀稍有不適。
適合喜歡兵器的大一些的孩子看,年齡低小的孩子不建議買。
書非常好,內(nèi)容很詳實,學術扎實。可惜圖片是黑白手繪的。還是很喜歡。值得擁有。
包羅萬象,文獻摘錄頗多。可謂用心之作品。兵器史愛好者入門推薦。
這本書就是買來收藏的。圖片是黑白的,稍微看起來不是特別好看。但是對于兵器羅列的,比較豐富
按種類石兵,青銅,鐵和朝代對兵器的起源,發(fā)展等進行了分類介紹
很不錯,相當細致,紙張稍微薄了,書本很厚實,要是能像字典那樣裝訂就更好了,喜歡了解中國兵器的朋友,可以了解。
很好看很好看!對中國古代兵器感興趣的,這本一定不能錯過,特別好看!
中國古代物質(zhì)文化史研究的經(jīng)典之作,以詳實的文獻史料,稀有的兵器實物照片,系統(tǒng)研究了中國古代兵器的發(fā)展源流、形制演變與制作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