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下經濟到底怎么了,大家眾說紛紜,官員、企業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書中明確告訴各位讀者:中國經濟蕭條已經到來,這就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慘狀。蕭條也意味著希望,如果沒有"次貨危機",美國經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健康。郎咸平教授經過認真研究和分析認為:政府推動的所謂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其實都是偽命題。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動的"手",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才該是應該做的。今天的蕭條,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蕭條,政府也必須束縛自己那只好動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書總結道:只有砸碎束縛中國經濟發展的十大枷鎖,中國改革的的新紅利才能實現,中國經濟才有走出蕭條的希望。
郎咸平教授相關閱讀:《改革如何再出發》、《新政能否改變中國》、《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
"公司治理:郎咸平學術文集(增補版)(上、下卷套裝)-郎咸平全新審譯修訂,整合了之前出版的《公司治理》和《郎咸平學術文選》兩部著作的全部精粹,意在為讀者提供有價值的閱讀!"
郎咸平 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客座教授。主要致力于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出版的著作有《中國經濟到了危險的邊緣》、郎咸平說系列、郎咸平案例系列等。在《金融學報》、《金融經濟學報》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過大量學術文章。
一、區域性蕭條明顯
2013年一季度,溫州申請破產的企業數量同比上升了12倍。2012年一年,溫州法院受理的企業破產案件27起,平均一個季度大約7起,但是今年一季度法院已經受理了86起。溫州某基層法院的陳副院長說,當地瀕臨倒閉企業至少100~200家,主動申請破產的企業只有5~6家,如果按照5%的申請破產比例計算,溫州去年破產的企業約540家,今年一季度已經暴漲到1720家。這還沒有計算停產和半停產的企業,以鞋企為例,溫州2700多家鞋企中還有800多家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約占30%。
珠三角地區也不容樂觀,官方數據還能看得過去,但第三方做的統計就差距很大了。香港工業總會的數據顯示,港資企業兩年倒閉30%,2011年,珠三角地區約有7萬家港資工廠,2012年底還剩5萬家。港臺集團是珠三角地區的制鞋巨頭,原本有6家鞋廠,自2008年開始陸陸續續關閉了5家,2013年1月又關閉了一家。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預計,到2015年,珠三角地區港資工廠將萎縮到大約3.5萬家,再次減少30%。這才是珠三角地區制造業的真實狀況。
實際上,溫州、珠三角地區的區域性蕭條只是整個經濟蕭條的縮影,放眼其他行業,情況也一樣糟糕,造船、光伏先后進入危機,工程機械嚴重產能過剩,60%的紡織企業零利潤。
二、造船業陷入困境
工信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60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1.4%。2013年跌勢還在繼續,一季度全國造船完工量94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15.6%;1—6月,全國造船完工量206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36.0%,80家重點監測企業經濟指標下降,工業產值同比下降16.6%,出貨值同比下降24.7%,利潤同比下降53.6%,相反應收賬款、財務費用、管理費用都在增長。重點監測的都是大企業,能很順利獲得貸款和各項優惠政策,中小船企就更慘了。
全球較大的中小船舶制造業基地在浙江臺州,目前約有80%的船企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原總經理譚作鈞預計,有50%的造船廠將在未來2~3年內破產。具體到造船及時大省江蘇,今年1—3月份江蘇13家重點船企中有4家企業虧損,小一些的造船廠日子更不好過,在列入統計的66家造船企業中有44家企業沒有接單。面對困境,銀行多次出手相救,以江蘇為例,截至2013年2月底,江蘇省主要金融機構對重點造船企業的綜合授信余額為1070億元。當時我曾在電視節目中警告大家,給造船業融資看上去確實是雪中送炭,實際上誰也不能保障這不是第二個光伏。果不其然,從今年7月開始,各大銀行意識到風險紛紛開始收緊對造船業的貸款,以前只要客戶向造船廠支付1%的預付款銀行就敢貸款給造船廠,現在至少要支付15%的預付款銀行才會考慮發放貸款,具體操作中則可能要達到30%的預付款。
三、鋼鐵行業問題重重
發改委說"鋼鐵行業2012年經歷了10年來最困難的時刻"。2012年全國有將近三成的鋼貿企業倒閉或者退出行業,10月15日至11月15日上海曾有及時波鋼貿貸款逼債高潮,當時所有媒體都在報道,其實那段時間起訴一共才27起。大家知道最近的情況嗎?"上海法院網"公布的開庭公告信息顯示,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僅一個月上海就有209起銀行起訴鋼貿企業的案件開庭,媒體反而不吭聲了。
四、光伏企業危機深重
光伏企業更是不用多說,美國、歐洲部分國家先后對我國的光伏產品征收重稅,2013年3月20日全國較大的光伏企業無錫尚德宣布破產,光伏及時大省江蘇停產和半停產的企業超過60%,第二大省浙江有96%的企業停產或倒閉。中國光伏產業聯盟主席朱共山說:"全國范圍內多晶硅行業90%的企業已經停產,如果再持續下去,這個行業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五、工程機械嚴重產能過剩,庫存高企
以挖掘機為例,全年總銷量12萬臺,產能60多萬臺,前幾年4萬億投資興起之初還不明顯,大家都有飯吃,現在日子卻很難過。各大工程機械生產商庫存積壓嚴重,花錢租地用來停放沒人買的新車,因為害怕停產引起恐慌。徐州市金山橋東、大黃山附近,可以看到徐工集團停放的許多工程機械。徐工集團作為國企還注意影響,不讓工人失業回家,民營企業就管不了那么多了,三一重工、玉柴重工都相繼傳出了裁員的新聞。
查閱徐工集團的年報發現,今年一季度,徐工集團的庫存新增5.96億元,同比增長51%,銷售收入同比下滑17%,但應收賬款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54.5%。這說明徐工集團過去一直在大量賒銷工程機械,我沒有苛責它的意思,因為所有的工程機械企業都是這樣。但是這次的行業危機不是24小時兩天就能過去的。
經濟一直是很多人所關系的問題,宏觀經濟的好壞直接關系著我們的生活質量,郎咸平的書一直都是一種危機思想來考慮中國的經濟,和林毅夫的以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思路大不相同。在郎咸平的《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和《新政如何改變中國》這兩本我所讀過的郎咸平的書中,前者是寫在2009年中國四萬億的刺激計劃的背景之下,著重于強調四萬億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后者則是及基于十八屆三中全會的中國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后者和前者相比,更加強調與未來應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變而不是對當今政策的批判。和這兩本書相比,這本《蕭條下的希…
這本書寫的不錯,郎教授前幾年的作品,意見和觀點非常務實、顯明,書中觀點80% 在2015年通讀全本時是得到驗證的,推薦大家學習
郎咸平的書可以速讀,內容就是那些,聽聽他的講座也不錯一樣的效果!
本書內容是郎咸平多年來一直堅持的思想和觀點,對我們國家30年來改革出現的問題作出匯總,非常值得一讀。因為我們上學幾年學得政治和經濟知識大多數是不正確或不全面。好多觀點財經郎眼經常提到,重點為以下幾方面,國際政治格局,國內經濟,教育,金融,民生,民營制造業等等。看完此書相信很多讀者都會有新的認識。
郎咸平的書看了很多,還想看,覺得是中國少有的敢說真話的經濟學家,中國需要這樣的知識分子,需要這樣人喚醒國民的警覺性,督促政府的行為
正版,性價比很高。快遞很給力還會在當當購買郎教授的書
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蕭條下
中國當下經濟到底怎么了,大家眾說紛紜,官員、企業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書中明確告訴各位讀者:中國經濟蕭條已經到來,這就是我們今天面臨的慘狀。蕭條也意味著希望,如果沒有“次貨危機”,美國經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健康。郎咸平教授經過認真研究和分析認為:政府推動的所謂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其實都是偽命題。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動的“手”,營造好的營商環境,才該是應該做的。今天的蕭條,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蕭條,政府也必須束縛自己那只好動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書總結道:只有砸碎束縛中國經濟發展的十大枷鎖,中國改革的的…
說真話很艱難,如果說針砭時弊的真話就更難,那么這本書就是經過研究驗證針砭時弊的真話,實在不可多得!郎教授大聲疾呼,希望總是有的,抓住機會,我們再無更多選擇,改革改革再改革!
前年讀過的一本書,基本上是郎總當年的電視專欄的文字實錄,思想性和煽動力都很強勁,但是愚鈍的我還是找到了一點點關于破解常態之囧的靈感和啟示。
郎咸平基本出一本書我就會跟一本書,幾年前看了新帝國主義在中國,當是覺得好受震撼,原來可以把事情分析到那樣。覺得自己的好匱乏。也特別愛看他的書。經典。
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中國企業需要打破的十個枷鎖:審批枷鎖、壟斷枷鎖、稅費枷鎖、融資枷鎖、地價枷鎖、人才枷鎖、社會枷鎖、國際化枷鎖和法律枷鎖。美國為振興美國經濟,發起再工業化戰略,以復興美國制造;再加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在中國的工廠搬回母國或者更廉價的勞動力市場,如,越南、 印度尼西亞等等,中國制造面臨嚴峻挑戰。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以真實客觀的財報數據為基礎,從獨特的角度切入問題的核心,直達事件的最真實層面。
真的不錯,雖然有些重復過的內容,但因為教授最近幾年一貫的邏輯起點都是從四萬億開始,從國內國際的局勢分析都是連貫的,所以再闡述一些觀點的時候需要聯系起來說明才能讓讀者再邏輯上更易于理解
郎教授這本 蕭條下的希望 用數據說話,詳實地分析目前國內各大行業的現狀。國人應居安思危,因為蕭條即將到來,應做好萬全的準備。郎教授的一片赤城的愛國之心,讓我們一起共勉吧。
中產階級的比重是衡量經濟發展重要指向標,但培育中產階級的出路在培強中小企業,但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經濟并沒有回暖,中小企業運轉舉步維艱,解決出路在破解10個枷鎖。
郎教授秉承一脈的語言方式方法,言簡意賅,深入淺出,給這個社會,從上至下的一種發展戰略,方向。從zf對郎教授的態度轉變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社會也朝著他說描述的情況去發展,戰略性很強的一本著作,
對于理工男、金融外行來說,非常值得一讀的一本書,郎教授的語論著實一針見血,敢于說一些他人不敢說的話,哎,那四萬億真是...對于房地產、光伏等產業的剖析也很透徹,總之讀后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悟
衡量一個真正偉大企業的標準,不是看它在經濟好的時候能賺多少錢,而是看它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碰到危機沖擊時能夠不倒閉,這也能體現企業家真正的水平。
郎咸平說:蕭條下的希望》延續郎咸平教授一貫的寫作風格,選取百姓關心的熱點問題,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以真實客觀的財報數據為基礎,從獨特的角度切入問題的核心,直達事件的最真實層面。
近來中國政府頻頻出臺新的行業政策,如降低民企企業稅收費用,在中國面臨著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政府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而給市場讓出更多的空間和自主性,所以郎咸平認為這是“蕭條下的希望”,我們務必抓住這個機會找到自己的希望。郎咸平在第一章“2013的變奏曲:亂、穩和變”,國際從亂倒穩,中國從亂倒變,變則通,我們的制造業面臨著過剩的危機,產業鏈低端,技術含量低,服務業發展慢等問題,于是“蕭條已是大勢所趨”,如制造業蕭條、房價全國性下跌等,而在全面衰退的背景之下,我們要打破哪些枷鎖呢,郎咸平指出了砸碎束縛中國企業發展的十條枷鎖:審批枷鎖、壟斷枷鎖…
郎咸平教授多年來因堅持“用數據說話”、“為百姓代言”而被譽為“平民經濟學家”。如果您讀過他的《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讓人頭疼的熱點》等暢銷書,那么便不得不讀作為姊妹篇的《“新政”能否改變中國》。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謀劃,因為企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很現實也很棘手,那就要看誰能最快的擺脫困境,誰就會笑道最后。我在企業工作了20多年了,企業的一路發展確實不容易,因為企業的領導是流動的,所以每位領導給這個企業所帶來的理念也是不同的,有的領導大刀闊斧,有的領導精細認真,也有的領導顧前思后,不管什么樣的領導,總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就是企業發展瓶頸的問題,這時候就要看哪位企業家高瞻遠矚了,你有眼光,你就有未來,企業的未來。 《郎咸平說:蕭條下的希望》這本書講的就是當企業發展遇到瓶頸問題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本書我覺得企業…
近幾年來,我經常在一些電視和廣播節目中聽到郎咸平的聲音,從第一次聽他“說”我就感覺到他發出的聲音和國內的許多專家、教授、學者有些不一樣,至于究竟怎么不一樣,對中國經濟和政策都不太了解的我只是直覺地感到他總是在說別人不肯說、不敢說或是說不出來的話。不管郎教授的聲音有沒有引起上層的回應,我想他在每一個關注自己命運、想要了解真相的普通百姓那里是能引起回響的。總是有一些人在質疑郎咸平的立場、資質和水平,在一些人看來他的立場分明是有問題的,他發出的聲音也是不和諧的。郎教授自己有些無奈地申說自己是站在中立的立場,但我相信他最起碼是一個…
郎咸平一直是我比較敬重的經濟學家,因為他敢于說話;敢于把危機展現出來;敢于把問題提出來;敢于把弊端說出來;敢于把真相揭開來;敢于……這在國內眾多經濟學家中實屬難得,因為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是高高在上,成為富豪們的代言人,他們不成民生、民權和民眾的利益,制定的政策都是如何巧取豪奪,如何名正言順的圈錢,把公眾的資源成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因此郎咸平敢于揭開蓋子,正視問題,無疑危及了他們的利益,于是那一群人四處煽風點火,把郎咸平說成是“陰謀論者”,似乎他散布的觀點是為了盎惑人心,達到他自己的什么目的,其實很顯然真正的陰謀者是誰?就是…
近幾年來郎咸平教授和東方出版社合作,頻頻推出大作,繼2012年推出《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2013年出版了《郎咸平說:讓人頭疼的熱點》,今年一月份趁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大力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之際,推出了《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七月份又推出了這本《郎咸平說:蕭條下的希望》。在《中國經濟到了最危險的邊緣》一書中,郎先生分析了中國經濟在各個方面遇到的危機。在《郎咸平說:改革如何再出發》中,郎教授深入闡釋他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意義的認識,并借助于相關的民生議題來反思中國改革進程中的重大問題——如何界定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邊界。 在這本…
?郎咸平說:蕭條下的希望 我是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閱讀完這本書的,郎咸平教授這本書不單是對2013年的總結,還有更多是對中國政府、中國經濟、中國人民的關心,時之今日2014已經過了一半,郎咸平教授筆下的中國經濟改變了嗎?我想,僅憑我的只言片語,很難讓你了解整個樹的全貌。也只能這樣說“蕭條下的希望”,是對中國的最大期望。 在中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新一領導人的各項改革政策已經出臺,新市場經濟時代,我們的經濟會有多大的改革空間,多少進步機會呢?如果想解決這問題我們就必須要剖析中國。郎咸平教授說,中國始終不是單純的自己在發展,世界的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