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對愛得深的民國情侶,把愛情存入上萬字的情書里。燃燒青春,灼疼愛情,銘記一生。
朱生豪說“醒來發覺甚是愛你”;王小波說“我是愛你的,看見就愛上了”;沈從文說“女子怕做錯事,男子卻并不在已做過的錯事上有所遁避,所以如果我愛你是你的不幸,你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樣長久的。”還有那小時語文課本中讓人嚴肅的魯迅,他筆下還會有萌萌的情話“我現在只望乖姑要乖,保養自己,我也當平心和氣,度過預定的時光,不使小刺猬憂慮。”這些曾經被眾人傳誦的情書,在從前那個沒有情人節的中國,是愛情好的存在形式。愛人的一字一句皆成永遠。
透過那些歲月的情話,看懂他們的故事,愿在愛中不幸福的你,清醒及改變。因為愛情本身,就該是圓滿歡喜的。
桑妮
山東濟寧人,水瓶座女子。知名女性傳記文學作家。因熱愛歷史上那些芳顏傲骨的女子,一提筆便忍不住向她們的來處追尋。已出版《民國女子:她們謀生亦謀愛》《你是我眉心未完的詩:李清照和她的情花詞》《他給的寂寞比甜蜜多:張愛玲一個人的城池》等。文筆清艷纏綿,立意悲憫有愛,“愿以比雨還輕的文字,寫盡比花還美的女子”。
序:愛情來過,留下琥珀文/ 蘇辛
只愛過一個正當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to 張兆和
一樁風花雪月的事
郁達夫to 王映霞
一個詩人的愛情:我愛樸素的你
徐志摩to 陸小曼
愿我愛你,像你愛我
梁實秋to 韓菁清
愿上帝給你另一個人,也像我愛你一樣
瞿秋白to 王劍虹
這一世的美好,皆因一個你
胡蘭成to 張愛玲
愛到,卻成了最親密的老友
胡適 to 韋蓮司
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朱生豪 to 宋清如
你是我幸福的所有理由
錢鐘書to 楊絳
莫要以愛的名義,拒絕愛
高君宇 to 石評梅
只愿天下情侶,不再有淚如你
林覺民 to 陳意映
一見你的眼睛,我便清醒過來
朱自清 to 陳竹隱
相愛是肯給對方看自己的靈魂
魯迅 to 許廣平
愿上帝給你另一個人,也像我愛你一樣 瞿秋白to王劍虹
好的愛,是能有一個人,陪你。
陪你走完今生歲月,一起歡笑、一起痛苦、一起糾纏、一起感慨、一起擁抱,一起看風起云涌,一起看世間風月,一起聽潮起潮落,一起感受生活的美好。
在人生落幕時,回想曾經,只有這么一個人深切地愛過自己,直至生命盡頭,那也是一種幸福。
最美情話
“你偏偏愛我,我偏偏愛你——這是冤家,這是“幸福”。唉!我恨不能插翅飛回吻……”
“愛戀未必要計較什么幸福不幸福。愛戀生成是先天的……單只為那‘一把辛酸淚’,那‘暗暗奇氣來襲我的心’的意味也就應當愛了——這是人間何等高尚的感覺!我現在或者可以算是半‘個’人了。”
“我們要一個共同生活相親相愛的社會,不是要——機器、樓房啊。這一點愛苗是人類將來的希望……”
“要愛,我們大家都愛——是不是?
——沒有愛便沒有生命;誰怕愛,誰躲避愛,他不是自由人。
——他不是自由花魂。”
“這兩天雖然沒有夢,然而我做事時總是做夢似的——時時刻刻晃著你的影子……沒有你,我怎能活?以前沒有你,不知我怎樣過來的,我真不懂了我將來沒有你便又怎樣呢?我希望我比你先沒有……”
“萬郊怒綠斗寒潮,檢點新泥筑新巢。我是江南及時燕,為銜春色上云梢。”
“山城細雨作春寒,料峭孤衾舊夢殘。何事萬緣俱寂后,偏留綺思繞云山。”
他和她的愛情
你的魂兒我的心
世人都知道瞿秋白和楊之華那段驚天動地的愛情,卻很少知道他和另一個姑娘那短暫僅有七個月婚戀生活的愛情故事。在看由導演霍建起執導的電影《秋之白華》時,瞿秋白及時任妻子一開始便是以病入膏肓的狀況出現的,在她病重時瞿秋白與楊之華早已相識,并有了互相傾慕之情。這不禁讓我覺得瞿秋白對她有些薄情,而事實上,他們的愛情并不像電影中那么輕描淡寫,而是深之入骨的。
他和她,相識于1923年。
那是個火熱、激情的年代,那一年,他24歲,青澀充滿力量,剛剛從莫斯科回國,在上海大學當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因為工作的原因,他認識了那時在陳獨秀、李達創辦的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就讀的她。
他們一見面,就對彼此傾了心。
在他的鼓勵和勸說下,她和摯友丁玲一起進入到他執教的上海大學文學系學習。
愛情,是需要有“近水樓臺”的便利的。他如此睿智,應一早深懂這個道理,不然也不會努力地說服她到自己執教的學校進修。那時的她,是個如一團烈火、一把利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的女斗士,具有吸引力。更何況,他正年輕,視愛情如蜜糖。
他很,是當時女性眼中的白馬王子。
當年,丁玲形容他:“這個新朋友瘦長個兒,戴一副散光眼鏡,說一口南方官話,見面時話不多,但很機警,當可以說一兩句俏皮話時,就不動聲色地渲染幾句,惹人高興,用不驚動人的眼光靜靜地飄過來,我和劍虹都認為他是一個出色的共產黨員。這人就是瞿秋白同志。”
這樣討人歡喜的正直男人,哪個女人不會動心,她也不例外。
在她渴求更多知識的路上,一顆芳心也渴求更多的愛戀,他的到來,于她如同久旱的土地遇上的甘霖,猶如烈陽下的一片綠蔭。入心,且溫潤。
擱到現在,他應是那種十足的暖男。
1924年1月,他們終于走進了婚姻的神圣殿堂,過起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只是天妒幸福,才不過七個月的光景,他們就不得不面臨生死離別。她不幸患了肺病,擱如今這病根本不可怕,然而在那時卻是不治之癥。盡管他小心地呵護、照料著她,以此想用自己一顆虔誠的心來感化驅除病魔,卻仍還是沒能留住她。
她就這樣,終帶著對他的無限眷戀離開了這人世。
萬千愛意,皆成煙火,灰飛煙滅。
人說,愛情,因為短暫而深刻;因為生離死別而刻骨銘心。
她永遠地留在了他的心間,一輩子。
(一)遇到一個驚鴻照影般的姑娘
瞿秋白算是個幸運的男人,一生中有兩段刻骨的愛情。在瞿秋白的生命里,如果說楊之華是贈予他生命的人,那么王劍虹就是那個奪去他心的人,如同驚鴻照影般的存在。
這位世人鮮少知的土家族女子,是瞿秋白的結發妻子。1901年,出生在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潭鎮的顯赫世家。父親王勃山,是個能詩善文又懂醫術的人。他早年間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在辛亥革命后曾任孫中山廣州大元帥府的秘書;母親呂連娣,也是個知書達理的才女。
由于生在這樣一個學識的世家,王劍虹自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讀過幾年私塾,因學習優異,后跳級插班到酉陽縣龍潭高等小學堂,畢業后又考入酉陽聯立中學。1916年秋,考入湖南桃源縣第二女子師范學校。也就是在這所學校里,她結識了后來成為著名作家的丁玲,并在之后的歲月里成為了好的摯友。丁玲用她妙筆如花的文字將她如此形容:“王劍虹長有一雙智慧、犀銳、堅定的眼睛,可謂是美麗端莊,但平時王劍虹顯得十分嚴肅,走路時昂首挺胸,目不旁視,顯得有一股傲氣,一看就是一個不庸俗、有思想的學生。”
由此看,她的氣質是從骨子里顯現出來的。
事實上,在校期間,因正處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夕,她亦懷著激昂的情懷及抱負,積極參與創辦刊物,宣傳演講,迎接新文化運動的到來。
“五四”運動后,她即懷著追求真理的熱情奔赴時年最紅色的上海,在這里她結識了鋒的革命人士李達、王會梧、施存統、陳獨秀等人,更因《新青年》、《共產黨》月刊中許多文章的影響,思想高度有了較大的認知及變化。因而,在1921年,她進入了陳獨秀、李達創辦的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在此期間,她除了聽陳獨秀、陳望道、沈雁冰、劉少奇等人的講課外,還常常協助和組織勞工運動,宣傳科學社會主義,致力于婦女解放。
在去上海學習之前,她的名字還叫王淑璠。父親王勃山覺得她的名字不夠響亮,因而根據近代著名詩人龔自珍《夜坐》中的詩句:“萬一禪關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取名為王劍虹。
就此,她的這個名字響徹在世間。
也就是在那一年,她趁著寒假回湖南常德老家探望姑姑之際,將好友丁玲也介紹到上海平民女子學校。在1923年夏秋之際,她與丁玲一起結識了剛從蘇聯回國的瞿秋白。
這一結識,對瞿秋白來說是驚鴻照影來,是驚艷,是悸動,是心海只為她一人翻滾無數漣漪。
也就是在瞿秋白的建議下,她和丁玲一起到了他所任教的上海大學讀書。
她們在上海租了間亭子間,順利在上海大學文學系就讀。在這里,她們接受了沈雁冰、田漢等的教育及培養,豐盈了她們的文化知識。不過,她們最愛聽的還是瞿秋白講授的哲學、社會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曾經丁玲在《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有著記述:“可是,好的教員卻是瞿秋白。他幾乎每天下午課后都來我們這里。于是,我們的小亭子間熱鬧了。他談話的面很寬,他講希臘、羅馬,講文藝復興,也講唐宋元明。他不但講死人,而且也講活人。他不是對小孩講故事,對學生講書,而是把我們當作同游者,一同游歷上下古今,東南西北。”
因為愛屋及烏,或者其他。總之,這兩個芳心初開的女子,幾乎是同時愛上了瞿秋白。不過,在瞿秋白的心中,卻唯有她一個。
(二)兩朵紅杏終出墻
瞿秋白是如此才華卓絕,加之生得俊朗瀟灑。因此,吸引了無數女子。
誠如丁玲說的那樣,他是個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那雙不驚動人的眼光是可以驚起人心底無數波浪的。因而,在頻繁的交往中,王劍虹便被俘獲在瞿秋白這“靜靜地飄過來不驚動人的眼光”里了,于是一顆芳心也暗許于他。
對于她的女子心事,他自然能察覺到。其實,對于她,他也情愫暗生。
17歲喪母的他,在性格上深受母親的影響。當他還在襁褓里的時候,母親就給他背誦唐詩宋詞,后來的他亦因此學習了古詩詞。由于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喜歡的女子,也多是文靜的。
事實上,這也是在王劍虹和丁玲這兩個愛慕自己的女子中間,他將一顆愛情的心留給了王劍虹的緣故。
王劍虹因自小浸染在古典詩詞里,便養成了一個文靜、沉穩、外柔內剛的好性情。這樣的她,對瞿秋白而言自然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吸引。就如沈從文評價的那般:“丁玲女士天真爛漫,處處同一個男孩子相近,那王女士卻是有肺病型神經質的女子,素以美麗著名。”對于灑脫、任性,內柔外剛的丁玲,他自是不來電的。
男女間這檔子愛情的事兒,就是這樣,一切愛與不愛,絕不是什么外力所能左右的。你,再是愛得山花爛漫,若是逢著不愛你的人,便凈是徒然的。一切,皆是以煙花拼盡全力卻不長久的絢爛。若愛上了,無關時間,無關距離,無關身份,無關背景,就那么一剎那間電光石火,便會入了心骨。
就如,瞿秋白和王劍虹。
王劍虹及時次聽瞿秋白講課時,因為心中的愛意不由得為他畫了一張素描,下課時,邀于他看畫得像不像,他瞅了一眼,心中即充盈了喜悅。他們仿似熟稔已久,更因此開著熟稔之后的小打鬧。他故意說不像,她就不依不饒地問個究竟:“是不是畫得不好?”他則十分幽默地回答道:“不,是你把我畫得太夸張了,我可沒有那么英俊瀟灑。”
是彼此愛慕的人,才會有如此的對話吧。
在日久的相處中,他們彼此愛慕的心日益靠近。瞿秋白經常教王劍虹讀俄文的大情圣普希金的詩,是從詞匯、語法、變格皆講解得細致非常的。在普希金的那些情詩無數里,他們兩個人的愛慕心跡也有所表露。
只是,不知為何在瞿秋白的內心里始終糾結著一種別樣的情愫,這令他苦惱不已,卻無從找到出口。后來,他不再常去王劍虹和丁玲的亭子間的宿舍了。更甚至,有一次施存統夫婦邀請瞿秋白、王劍虹、丁玲他們一道游宋教仁公園,已深深愛上王劍虹的瞿秋白竟然在遠遠地看到王劍虹后,匆忙找借口回避著從另一條道上走掉了。對此,不知情的憨厚的施存統還疑惑不已,就連丁玲也覺得很奇怪。
只有王劍虹知道為何。
她神傷了,為這沒有表白的愛情。
她的自尊心超強,為怕顯露了愛情,而讓人議論、訕笑。
于是,她也選擇了逃避。她的逃避,比瞿秋白的避而不見更厲害。為免觸景傷情,她決定離開這里。于是,她告訴丁玲,她要回四川老家。對于她的突然回老家的決定,敏感的丁玲覺得蹊蹺,但又苦于不知緣由而無法規勸,直到無意間從她的床墊下發現了一疊詩稿,才恍然大悟。
平時,王劍虹寫了詩肯定及時時間拿給丁玲看,為何這些詩稿卻是藏匿起來的?丁玲決定看個究竟,仔細一看下,才知這原來是王劍虹寫給瞿秋白的情詩:
他,回自赤都的俄鄉,
本有瀟灑更增新的氣質,
淵博才華載回異邦藝術之倉。
他那學識、氣度、形象,誰不欽羨、敬重?
但,
只能偷偷在心底收藏!
如此,丁玲窺知了她的心事,原來她是在偷偷愛著瞿秋白!
長久的相處,深厚的友誼,使得丁玲決定幫助他們這對有情人。于是,她抓起王劍虹寫給瞿秋白的這些情詩,去到瞿秋白處。當瞿秋白將這些詩稿握在手中時,心中激動不已,那困擾已久的糾結情愫也有了出口。當聽到丁玲說王劍虹正因這事兒苦惱要回老家時,他毫不猶豫地沖到王劍虹的住處,決心將她留住。
他在王劍虹面前沉默了一陣之后,深情款款地將表達了自己滿滿情愫的小詩交到王劍虹的手中。
倩女傳書似紅娘,
笨傻張生喜若狂。
急赴閨閣拜鶯鶯,
兩朵紅杏終出墻。
就這樣,兩個人總捅破了那層紗,走到了一起。
后來的后來,瞿秋白為此還專門寫了一首詩給他們的“紅娘”丁玲,說她是安琪兒,赤子之心,以此來感激她為他和王劍虹的愛情所做的幫助。
(三)你終是屬于天上的人兒
1924年1月,他們結婚了。婚后的生活,令人艷羨。
每天,瞿秋白都精力充沛,心情愉悅,有王劍虹的日子,于他仿似聽了一首悅耳的歌。他常常在外忙了一整天,回家都歸心似箭的,坐在書桌前,看書、寫文章,點一支煙,然后抬頭看見王劍虹一張笑顏,什么煩惱便都沒有了。他最喜歡跟王劍虹談詩,時常還會把他們最愛的詩句,刻在各種各樣的精致的青田石、壽山石上。
他也寫詩,每天都寫,寫得最多的是情詩,給王劍虹的情詩,一篇又一篇,都凝聚著對她滿腔濃稠的愛意。尤其在新婚不久后,他赴廣州出席“國民黨及時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他是幾乎每天都要寄給遠在上海的王劍虹一封情書,五彩布紋紙上除卻滿眼的思念,偶爾還會有情意綿綿的情詩。
譬如:“……你偏偏愛我,我偏偏愛你,這是冤家,這是‘幸福’。……這是人間何等高尚的感覺!我們要一個共同生活相親相愛的社會,不是要一所機器棧房啊!這一點愛苗是人類將來的希望。”
情書中還夾著這樣一首詩:萬郊恕綠斗春潮/檢點新泥筑舊巢/我是江南及時燕/為銜春泥上云梢。
這樣的生活,充盈著的無限愛意,是如糖、如蜜的。且甜在了兩個人的心間,綿延、漫長……
只是,好景不長,僅僅半年的時間,厄運就降臨了。王劍虹突然病重不起。
她不幸患上了肺病,這在當時可是不治之癥。原來,她的母親和姐姐都是患肺病死掉的,瞿秋白自己也患有肺病,只是,不知道到底是誰把這個病傳染給她的。姑且不論誰傳染給她的,最惱人的是,在最初還被醫生誤診了,竟然是以懷孕的反應來調理的,待到確診為肺病的時候已沒有什么藥物可以治療了。
也許,是她命薄吧。生活剛剛趨見蜜糖,就出了這檔子事兒。
面對著日趨消瘦的妻子,瞿秋白有著深重的不安,他不知道妻子的病,是不是自己傳染給她的,每次想到這塊他都心如刀割,不能自已。他拿出所有的精力來照顧她,都覺得力不從心,這讓他痛苦不堪,也恐懼非常。他給已經離開上海到湖南的丁玲寫信說:“我好像預感到什么不幸。”
而王劍虹也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于是在一個暖陽的午后為瞿秋白寫下了這樣一封信:
秋白:
我生活在你的愛撫之中,雖然只有半年,我已經感到無比地滿足了。
半年不過是人生激流中的一片漣漪,然而它卻是無比絢麗多彩的一朵浪花。病魔縱然奪走我的生命,但不能奪走我對你的愛。
南京莫愁湖上的月夜真令人留戀。你把愛的詩句刻在美麗的雨花石上,讓我永遠地珍藏。那時,你曾經教我吟誦普希金的詩,此刻我又想起那美麗真誠的詩句,就讓我摘用來向你永訣吧!——我那么溫柔專一地愛過你,我一點也不愿使你難過悲傷,愿上帝給你另一個人,也像我愛你一樣……
這是王劍虹留下的遺書,也是王劍虹告別人世的絕筆。文中,不見絲毫的憂傷,因為有愛,面對死亡,她無怨無悔;因為愛人,面對死亡,她不曾畏懼。她唯愿上帝再給瞿秋白一個愛他的人,如此,她才覺欣慰!
這樣的可人兒,真不枉瞿秋白一生將她窩在心底珍愛;他也在她去世后在她的照片后面寫下了“你的魂兒我的心”的表白。
想起三毛的那句話,“男人是泥,女人是水,泥多了,水濁;水多了,泥稀;不多不少,捏成兩個泥人——好一對神仙眷侶。這一類,因為難得一見,老天爺總想先收回一個,拿到掌心去看看,看神仙到底是什么樣子。”
尾語
那一年的7月間,王劍虹帶著對瞿秋白的無限眷愛逝去。
好友丁玲,趕到上海時,已人去樓空。王劍虹的棺木,被停放在四川會館。此時的瞿秋白,因要參加“國民黨中央政治局委員會”舉行的及時次會議而不得不南下廣州。丁玲的到來,兩人并沒能見面,丁玲只收到他留下的一張用白綢巾包裹著的王劍虹的照片,丁玲打開看到瞿秋白在后面寫下的字:你的魂兒我的心。
為此,在丁玲的內心有著對瞿秋白的怨氣。
后來不久,當瞿秋白與楊之華結婚。丁玲心中的那股怨氣更深,她一直認為王劍虹致命的肺病是瞿秋白傳染給她的,如今時日不長,王劍虹的墓碑處還殘存著思念的溫度之時,瞿秋白就再婚,無論如何丁玲都覺得瞿秋白是不可原諒的。
那年,世人的心中也是有著丁玲心中的那份不可理解在的。
當愛妻尸骨未寒,就早早再婚,于情于理都有點說不過去,更何況他們曾愛得那般如膠似漆。
事實上,瞿秋白從不曾將王劍虹忘卻。
她始終活在他的心中,直到他生命的一刻。且看:
在1935年,瞿秋白不幸被捕,被關押在長汀的國民黨監獄,面對敵人的利誘、酷刑,他未曾有一絲一毫屈服。如此,他自己亦知自己必死無疑,在生命的時刻,于囚室中寫下了七首詩詞,其中一首《夢回》即是懷念愛妻王劍虹的:
山城細雨作春寒,料峭孤衾舊夢殘。
何事萬緣俱寂后,偏留綺思繞云山。
此時,離王劍虹離世已然11年之久,但是,在他的心中她依然還隱約在心間,成痛、成癮——即便是在“萬緣俱寂”時,他仍“偏留綺思繞云山”地愛戀、思念著她,且綿綿不絕。
他對她的愛,誠如丁玲在《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一文中寫到的那樣:“盡管他們這段生活是短暫的,但過去這一段火一樣的熱情,海一樣的深情,光輝、溫柔、詩意濃厚的戀愛,卻是他畢生難忘的……劍虹在他心中是天上的人兒,是仙女……”
大愛希聲,這兩個多情的人兒,以曠世絕筆為世人留下的是一曲心心相印、愛情不死的佳話!抒寫的是一曲煙火拼盡全力的絢爛。
盡管短暫,但深刻,但刻骨銘心!
當日子過去,歲月漫漫,人在歷史中越走越遠,他們的戀情也逐漸彌散,這些動人的情話卻還留在人間——是一顆顆琥珀,甚至是蟲珀。低頭檢視,你甚至可以看見,他們當時歡喜、笑淚、掙扎、彷徨時留下的劃痕。
——蘇辛/豆瓣紅人、暢銷書作家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里該出現的人,都有原因,都有使命,絕非偶然,他一定會教會你一些什么!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一直很喜歡他們的愛情,但是非曲直,分分合合,在網上的亂評太多。桑妮的這本書,最大的優點是真實還原了他們的故事。其中道理,自己品味。有態度但不強加。
拿到書就迫不及待的看完了,里面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優美句子。看著他們的愛情,思索今后的人生。本想過將就,而如今,我只期待那個ta早點出現,因為我不想將就了。
書不錯,內容真實。如歌如泣的民國戀人的愛情讓人很感動,推薦!
我一直都醉心于那個時代的愛情 感謝這本書 讓我能有一種方式來認識他們
在那些業已發黃的時光中,他們愛得抑揚頓挫、擲地有聲,每一封情書都用相思寫就,每一句情話都飽含著灼疼。或許你讀來覺得他們矯情,但我卻覺得,矯情都比薄情更動人。
被題目深深地吸引,翻看了幾頁,原來愛的時候真的是熾熱,時間可能會讓愛情歸于平淡,但當時那種深切的情感會永遠留在時光的隧道里。
在“車,馬,郵件都慢”的時代,人們還有等待的耐心,還懂得怎么享受“等待”的況味。等待,能把相思拉得更長,讓他們在“愛而不見,搔首踟躕”中,把心中的愛醞釀得更香醇,把未來的夢編織得更絢爛。
相戀相愛相知,愛戀的題材總是能勾起我的心弦,民國愛情,名人愛情,更加吸引我。
若無相欠,怎會相見(林徽因、張愛玲、胡適、魯迅……13對民國才情戀人的繾綣情書集。悅讀紀)箐對歲的梁實秋的V愛情回應。他們的愛情8褪去了Z狂熱
這十三對民國才子佳人的愛情很美,可這其中無故被休棄的妻子確是他們愛情的犧牲品。作品中列出的因愛而生的詩句,很是經典
十三對民國才情戀人的繾綣情書集,看他們的愛情,悟自己的人生。
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形狀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看他們的愛情,悟自己的人生。我們要相互虧欠,不然怎會相見,不然憑何懷緬。
求之不得,因而黯然銷魂、獨自惆悵,最易勾起讀者亦曾有之的甜蜜憂傷。愛而不見,拉長了相思的絲線,讓等待者的那顆癡心有足夠的時間把這情暗暗咀嚼,在一遍遍的反芻中,嘗盡這愛的酸澀甘甜。
所謂“春花秋月情未了,冷暖由人心自明,人生起落尋常事,素衣纖手春秋筆”,她在后來的歲月里用半生的孤獨清苦詮釋淋漓,用一顆女子柔弱的心宣告于世人愛的真諦。
包裝不咋滴,就一層塑料紙,從包裹外面能看到里面的內容,無語!能不能用點心????
在“車,馬,郵件都慢”的時代,分隔兩地的人,要說一聲“我愛你”,都要由郵驛的馬車慢悠悠地走上半個月,才能把這三個甜蜜的字灌進對方的心腸;那時,即便是比鄰而居的情人,也習慣于把內心的衷腸撰寫到紙上,由情書載著,抵達對方的心上——他們不想由聲音傳遞,讓情話就這么在風中消散。
做得很精致,里面的明信片很有感覺,還有一張diy 的結婚證,上面的詞好美。兩姓聯姻,一堂締約,良緣永結,匹配同稱。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綿綿,爾昌爾熾。謹以白頭之約,書向鴻箋,好將紅葉之盟,載明鴛譜。此證。
"我不知怎么忽然愛上了你"*"別人對我無意中念到你的名字我心就抖戰身就沁汗并不當著別人只是在那有星子的夜里我才敢低低喊你的名字。"他們的文采都很好雖然不是都在一起了但是至少愛過特別喜歡楊先生他們
這本書從情書的角度出發,揭秘十三對愛得最深的民國情侶:沈從文、張兆和,朱生豪、宋清如,瞿秋白、王劍虹,郁達夫、王映霞等的愛情故事、生活點滴給愛戀中的人一些啟發和溫暖。
謝謝你給我一個等待。做人最好常在等待中,須是一個遼遠的期望,不給你到達最后的終點。但一天比一天更接近這目標,永遠是渴望。不實現,也不摧毀。每發現新的歡喜,是鼓舞,而不是完全的滿足。頂好是一切希望化為事實,在生命終了的一秒鐘。
強扭的瓜不甜,能夠在一起生活一輩子,真心不一定就是幸福;以白頭偕老來衡量伉儷情深實在過于片面。 試想,如若一切都美好,世間便不再浮躁,情便是最易產生卻也最難堅持的東西。
民國時期的愛情,那時沒有情人節,卻有很多情書,徐志摩,林徽因,胡適,魯迅,楊絳,他們的故事,娓娓道來的愛情,雖質樸可充滿真情
名字給滿分 其次對于這些名家的愛情故事也是挺感興趣的 不失為一種了解他們的方式
都說文人最癡情,卻也最風流。他們可以很專心地愛上一個人,也可以狠心地忘記她們。他們之間的愛情如花朵般美麗綻放,卻也似花朵般迅速枯萎,到最后留下的,估計就是我們閱讀者那深深的惋惜之情了!
知名女性傳記文學作家桑妮,出版過多本記錄民國女子的書,積累大量粉絲,其文筆清艷纏綿,立意悲憫有愛。另有豆瓣紅人、暢銷書作者蘇辛傾情作序從情書的角度出發,揭秘十三對愛得最深的民國情侶:沈從文、張兆和,朱生豪、宋清如,瞿秋白、王劍虹,郁達夫、王映霞等的愛情故事
沈從文的詩意。“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錢鐘書的深情。“我見到她之前,從未想到要結婚;我娶了她幾十年,從未后悔娶她;也未想過要娶別的女人。” 魯迅的克制。“忘記我,過好自己的生活。”
才子佳人果然只適合在書本里,當面對現實生活里的柴米油鹽時,當看夠了女神不施粉黛,睡眼惺忪的邋里邋遢時,你還能保持當初的那份初心么?很好看的一本書,也很有意境的一本書。思緒良多,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