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真相(新版)比舊版1、知識更新 2、部分章節掃碼可聽菠蘿講解 3、大開本,版式更舒服
贈送《防癌周歷》,全年52周每周一條防癌小知識,并可作為每日小手賬。
影響中國上千萬人的十分靠譜的癌癥科普!
榮獲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2015中國好書”
榮獲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
榮獲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
榮獲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作品獎
榮獲科技部2016全國科普作品獎
馮唐、李一諾、吳一龍、“溫太醫”張曉龍、果殼網姬十三、“Dr魏”魏坤琳 聯合推薦。
易懂而親民,一如既往的風趣幽默。
郁結的時候吃點甜食,心情會好起來,此套書就是那樣的“甜食”。
李治中,筆名菠蘿,80后,清華大學本科,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跨國頂尖制藥公司癌癥新藥開發部實驗室負責人。愛好科普、科研和公益事業,個人微信公眾號“菠蘿因子”。著有暢銷科普書《癌癥•真相:醫生也在讀》,榮獲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2015中國好書”、第十一屆文津圖書獎、第八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第四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作品獎、科技部2016全國科普作品獎。2017出版新書《癌癥 新知:科學終結恐慌》。
前面介紹了“癌癥免疫治療”的近期進展,這是很令人興奮的。經常有朋友問我:我親人在國內早就接受了免疫治療,為什么沒有效果呢?
有三個事實:1、中國目前廣泛使用的“免疫療法”(主要是CIK-DC細胞療法)和最近臨床上證明有效的“免疫療法”不是一種東西;2、“CIK-DC免疫療法”是在炒歐美十多年前的冷飯,這種療法歐美臨床實驗失敗,已經被淘汰了。3、中國門目繁多“免疫療法”沒有任何一種經過嚴格臨床測試。
謀財不害命,也許是對中國免疫療法的概括。
在金錢至上的社會氛圍中,科學往往不是最重要的東西。食品行業出現謀財害命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嬰兒奶粉;在醫藥和保健品領域,由于有一定的監管,謀財害命的例子比較少,但是“謀財不害命”的事情很多,比如之前爆出的把處方藥當做疫苗給大量兒童注射的丑聞。只要政府不作為,如果不死不殘,賣假藥假保健品的風險和在街邊賣饅頭差不多。大家什么時候聽說過病人純粹因為治療方法無效,或者保健品無效而把醫院或者公司告倒的?
這么多年來,無數三級甲等醫院非法濫用,并推廣在臨床上已經證明無效的“免疫療法”讓人觸目驚心。醫院和醫生不同于商家,他們代表著病人全部的信任和希望,對病人使用明知無效的治療手段并收取高額費用,實在不算取之有道。我這里不想討論政府在免疫治療這件事情上監管上的漏洞,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果殼網這里的一系列文章(www.guokr.com/post/626138/)。
我還是想回到科學上,解釋一下為什么目前在中國泛濫的CIK或CIK-DC免疫療法沒有效果。
和李菠蘿學科學,破除迷信和錯覺,挺好。——馮唐(作家,古器物愛好者,投資人,前婦科大夫)
我做“一土學校”,菠蘿做“菠蘿因子”,其實出發點都一樣:社會有很多問題,往往錯綜復雜,人在其中感覺看不到方向,但唯有懷抱希望,系統的思考,開始行動,聯合協作,才能帶來改變。即使悲觀的想,這也是的道路。選擇樂觀,繼而行動,讓世界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李一諾(蓋茨基金會中國負責人,一土學校聯合創始人)
我和醫生這個職業有著不解之緣,從清宮太醫到現代的西醫,每一次對角色的詮釋都會進一步了解,越是了解就越是對生活中真實的科學家和醫生充滿敬佩。菠蘿是一位有情懷的年輕科學家,寫出的文字也是有溫度的。我熟識的醫療界專家都喜歡他的文章,也推薦給您!——張曉龍(《甄嬛傳》溫太醫扮演者,中央戲劇學院教授)
把癌癥變為慢性病,是科學的野望,也是這個星球上每個面對生老病死的普通人的夢想。菠蘿的這本書,為你揭示這場征途的點點滴滴。——姬十三(果殼網CEO,分答創始人)
這可能是我讀過的好的癌癥科普書籍。無論是常識普及、預防及治療的要點,還是對流行的錯誤觀點的辟謠,這本書都用輕松而平實的語言講得清清白白。用理性和科學來管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我向所有人推薦這本書。——魏坤琳(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
日歷竟然是一年份的,開心。內容很有營養
好好好好好
內容豐富嚴謹,值得閱讀。性價比很高,印刷好。
看望病人用的書,16號下單的時候預計17號到,從17號晚上催到18號晚上六點,完全沒用上。當當的售后客服和快遞實在是太差了!別拿雙十一說事,我雙十一買的書反而沒耽誤,完全是管理不到位!!
喜歡這套書籍,第一次雜志之家上購買不錯
書的內容不多評。說說頁面上的圖片,貌似精裝本,還帶書皮兒,收到就一簡裝本,看圖
高學歷的年輕科技工作者寫的“史上最強癌癥深度科普”書!提現了作者的文章功底(寫得清楚明白)和很高的科學素養、判斷力!
有菠蘿的微信公眾號科普文章也一直在看,內容科學嚴謹。值得一看。
書不錯,學習了,還好是打折時買的
好非常好的好
菠蘿的《癌癥真相》出新版了,貌似不單賣,只在套裝里有。套裝還贈送一個防癌周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