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追跡20世紀美國文學傳奇“伯樂”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美國出版史上,鮮有比麥克斯•珀金斯更具傳奇色彩、更像謎一般的人物。他發現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爾夫等多位偉大的文學天才,以激發作者寫出其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致力于尋找時代新聲、培養年輕作者,單槍匹馬挑戰幾代人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20世紀美國文學的一場革命,并漸漸改變了“編輯”這一職業的作用。他是作者們“矢志不渝的朋友”,與他們共渡寫作的難關,給他們毫無保留的支持和創造性的建議。菲茨杰拉德稱珀金斯為“我們共同的父親”,海明威把《老人與海》題獻給他以表對他的敬意。作為一位文學編輯,珀金斯被認為是無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條:書屬于作者。
著名傳記作家、普利策獎得主A. 司各特•伯格憑借大量一手資料,引人入勝地再現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紀上半葉美國文學出版熾熱的中心和現場,編輯人與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細節內幕,《了不起的蓋茨比》《太陽照常升起》《天使,望故鄉》等等文學杰作誕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動精彩、充滿懸念的講述中一頁頁得以還原。本書是一位編輯大師扣人心弦的文學傳記,也是一個時代的肖像,“一部嘆為觀止的文化史力作”(《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2016年,改編影片《天才》上映,由科林 費斯、裘德 洛、妮可 基德曼等主演,入選柏林電影節。中文版封面使用精美劇照,獲電影片方正式授權。
奧斯卡熱門影片《天才》(Genius) 原著,影帝科林 費斯、影后妮可 基德曼、裘德 洛聯合主演,入選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延續經典。
《天才的編輯》(電影書衣版),封面使用精美劇照,獲電影片方正式授權,精裝典藏。
美國“國家圖書獎”獲獎作品,追跡20世紀美國文學傳奇珀金斯的非凡生涯——珀金斯是美國歷為知名的文學編輯,他發現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和托馬斯 沃爾夫,一手將幾位默默無聞的年輕作者培養成為舉世知名的重要作家,甚至改變了美國文學的圖景,被譽為“20世紀杰出的文學交響樂團的指揮”。
著名傳記作家、“普利策獎”得主司各特 伯格,深入講述編輯出版與文學界幕后的文化史力作——首次出版即風靡文學界,四十年來長銷不斷。知名作家與編輯人交往合作的內幕細節,《太陽照常升起》《了不起的蓋茨比》《天使,望故鄉》等杰作誕生的過程始末,為美國文學的一個黃金年代立傳。
作者簡介
A. 司各特•伯格(A. Scott Berg),生于1949年,美國傳記作家,普利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1971年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著有《天才的編輯:麥克斯•珀金斯傳》、《高德溫傳》、《林白傳》等。
譯者簡介
彭倫,1999年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系。曾在《文匯讀書周報》擔任記者,現為外國文學編輯。譯有《我與蘭登書屋—貝內特•瑟夫回憶錄》、菲利普•羅斯作品《遺產》、《凡人》。
一 真材實料
1946年3月一個下雨的傍晚,六點剛過,一位瘦長的灰發男子坐在他最愛去的麗茲酒吧,喝下一滴馬提尼酒。幾杯下肚,他覺得這點酒精已經足以讓自己有勇氣面對即將到來的考驗,于是他結了賬,站起身,穿上外衣,戴上帽子。一手提著裝滿材料的公文包,一手打著雨傘,他走出酒吧,大步邁進滂沱大雨中的曼哈頓中區。他一路向西,朝幾個街區遠的第43街一個沿街小屋走去。
此刻,三十位年輕男女正在屋里等他。他們是道布爾戴出版社總編輯肯尼思 D. 麥考米克(Kenneth D. McCormick)在紐約大學開設的一門圖書出版進修課程的學生。他們都渴望在出版界求得立足之地,參加這個每周一次的討論班正是為了多一些這樣的機會。大多數上課的時候,總會有幾個人遲到,但是今晚,麥考米克發現,每個學生都已經在六點整準時就座。麥考米克知道為什么。今晚講座的主題是編輯圖書,他已經說服當下美國最受尊敬、最有影響的圖書編輯,來“就這個話題說幾句”。
對于大眾來說,麥克斯韋爾 埃瓦茨 珀金斯(Maxwell Evarts Perkins)并不為人所知,但是在圖書出版界,他可是個大人物,是一種偶像。因為他是一位的編輯。年輕的時候,他曾發現F.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歐內斯特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托馬斯 沃爾夫(Thomas Wolfe)等多位年輕的偉大天才,將自己一輩子的事業獻給了他們,挑戰上幾代已經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一場美國文學的革命。他只效力于一家出版社—查爾斯 斯克里伯納出版社(Charles Scribner’s Sons),工作了三十六年,在此期間,沒有一家出版社的編輯能像他那樣發現這么多才華橫溢的作家,出版他們的作品。麥考米克班上的好幾個學生都跟他說過,正是因為有珀金斯這么出色的榜樣,他們才立志投身出版業。
麥考米克用手掌拍了拍面前的可折疊式課桌,讓全班安靜,然后以描述編輯的工作性質為開場白,開始這一系列課程的講解。他說,編輯的工作,并不像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檢查拼寫和標點符號,確切地說,得知道要出版什么,怎樣獲得書稿,怎樣才能促進它較大程度地吸引讀者。總而言之,麥考米克說,麥克斯 珀金斯是無法超越的。他具有非常獨到、極其敏銳的判斷力,又以激發作者寫出其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對他的作者們而言,他更像一個朋友,而不是什么苛刻的工頭。他多方位地幫助他們。如果需要,他會幫助他們確定作品的結構;給書起標題,構思情節;他可以是心理分析師、失戀者的顧問、婚姻法律師、職業規劃師,或者放款人。在他之前,幾乎沒有一個編輯對書稿做了那么多工作,然而他總是堅守自己的信條:“書屬于作者。”
麥考米克認為,在某些方面,珀金斯好像不適合這個職業:他拼寫很差,標點亂用,至于閱讀,連他自己都承認“慢得像頭牛”。但是,他對待文學就像對待生死。他曾經寫信給托馬斯 沃爾夫說:“沒有什么能比一本書更重要的了。” 一 真材實料
1946年3月一個下雨的傍晚,六點剛過,一位瘦長的灰發男子坐在他最愛去的麗茲酒吧,喝下一滴馬提尼酒。幾杯下肚,他覺得這點酒精已經足以讓自己有勇氣面對即將到來的考驗,于是他結了賬,站起身,穿上外衣,戴上帽子。一手提著裝滿材料的公文包,一手打著雨傘,他走出酒吧,大步邁進滂沱大雨中的曼哈頓中區。他一路向西,朝幾個街區遠的第43街一個沿街小屋走去。
此刻,三十位年輕男女正在屋里等他。他們是道布爾戴出版社總編輯肯尼思 D. 麥考米克(Kenneth D. McCormick)在紐約大學開設的一門圖書出版進修課程的學生。他們都渴望在出版界求得立足之地,參加這個每周一次的討論班正是為了多一些這樣的機會。大多數上課的時候,總會有幾個人遲到,但是今晚,麥考米克發現,每個學生都已經在六點整準時就座。麥考米克知道為什么。今晚講座的主題是編輯圖書,他已經說服當下美國最受尊敬、最有影響的圖書編輯,來“就這個話題說幾句”。
對于大眾來說,麥克斯韋爾 埃瓦茨 珀金斯(Maxwell Evarts Perkins)并不為人所知,但是在圖書出版界,他可是個大人物,是一種偶像。因為他是一位的編輯。年輕的時候,他曾發現F.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歐內斯特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托馬斯 沃爾夫(Thomas Wolfe)等多位年輕的偉大天才,將自己一輩子的事業獻給了他們,挑戰上幾代已經固定下來的文學品位,掀起了一場美國文學的革命。他只效力于一家出版社—查爾斯 斯克里伯納出版社(Charles Scribner’s Sons),工作了三十六年,在此期間,沒有一家出版社的編輯能像他那樣發現這么多才華橫溢的作家,出版他們的作品。麥考米克班上的好幾個學生都跟他說過,正是因為有珀金斯這么出色的榜樣,他們才立志投身出版業。
麥考米克用手掌拍了拍面前的可折疊式課桌,讓全班安靜,然后以描述編輯的工作性質為開場白,開始這一系列課程的講解。他說,編輯的工作,并不像過去那樣主要局限在檢查拼寫和標點符號,確切地說,得知道要出版什么,怎樣獲得書稿,怎樣才能促進它較大程度地吸引讀者。總而言之,麥考米克說,麥克斯 珀金斯是無法超越的。他具有非常獨到、極其敏銳的判斷力,又以激發作者寫出其作品的能力而聞名。對他的作者們而言,他更像一個朋友,而不是什么苛刻的工頭。他多方位地幫助他們。如果需要,他會幫助他們確定作品的結構;給書起標題,構思情節;他可以是心理分析師、失戀者的顧問、婚姻法律師、職業規劃師,或者放款人。在他之前,幾乎沒有一個編輯對書稿做了那么多工作,然而他總是堅守自己的信條:“書屬于作者。”
麥考米克認為,在某些方面,珀金斯好像不適合這個職業:他拼寫很差,標點亂用,至于閱讀,連他自己都承認“慢得像頭牛”。但是,他對待文學就像對待生死。他曾經寫信給托馬斯 沃爾夫說:“沒有什么能比一本書更重要的了。”
因為珀金斯是他這個時代的編輯,因為他的許多作者都是名人,也因為珀金斯本人有點古怪,于是坊間不斷流傳著他的許多傳說,大部分都是有事實依據的。就以下這些事情,肯尼思 D. 麥考米克班上人人都聽過一種以上的說法:珀金斯如何發現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司各特的妻子澤爾達 菲茨杰拉德(Zelda Fitzgerald)如何開著司各特的車載著這位編輯栽進長島海峽;珀金斯如何說服斯克里伯納出版社借給菲茨杰拉德成千上萬塊錢,將他從崩潰邊緣拉了過來。據說珀金斯沒有看過稿就答應歐內斯特 海明威出版他的及時部小說《太陽照樣升起》,等到拿到稿子,又不得不為了保住他的工作而拼命處理其中粗俗的文字。還有一個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是珀金斯為了海明威第二部小說《永別了,武器》中的那些臟話而和極端保守的老板查爾斯 斯克里伯納對抗。據說珀金斯隨手把“屎”、“操”、“尿”等詞寫在臺歷上,沒注意到臺歷上的題頭“今日事”。老斯克里伯納看到臺歷上寫的這些字,對珀金斯說如果連這些事情都需要提醒自己,那他可就麻煩了。
還有許多珀金斯的故事講他如何對付托馬斯 沃爾夫粗糙的文字和火爆的脾氣。據說一米九八的大個子沃爾夫是身子抵著冰箱寫他的小說《時間與河流》的,他把冰箱頂當寫字臺,每寫完一頁,讀也不讀就扔進一只木板箱。,據說是三條彪形大漢用手推車把滿載稿子的箱子送到珀金斯跟前,他再把這堆一口氣發泄出來的東西整理成書。麥考米克班上的人也都聽說過麥克斯韋爾 珀金斯著名的帽子,那是一頂飽經風霜的淺頂軟呢帽,無論在室內還是外出,他都成天戴著,臨睡覺時才摘下來。
麥考米克正說著,這位傳奇人物走進了43街的屋子。麥考米克一抬頭,看見后門口弓身進來的高大身影,連忙打斷自己沒說完的話,歡迎來客。學生們轉過身,才及時次見到了這位美國最的編輯。
他現在六十一歲,身高一米七八,體重六十八公斤。手中拿的傘似乎沒有發揮什么作用—他身上滴著水,帽子低垂蓋著耳朵。珀金斯臉色略泛紅,令他狹長臉龐上的特征顯得柔和一些。他的臉以那只高挺的紅鼻子為基準線,一直紅到鼻尖,鼻尖和鼻翼的曲線像鳥喙。眼睛是淺藍色的。沃爾夫曾寫道,這雙眼睛“充滿了奇怪的、霧蒙蒙的光,仿佛能從中看到遙遠的海上氣象,是快速帆船上去中國數月的新英格蘭水手的眼睛,好像有什么東西淹沒其中”。
珀金斯脫下濕答答的雨衣,露出沒有熨燙的三件套芝麻呢西裝。然后兩眼視線向上,摘下帽子,腦袋上金屬灰色的頭發直直地向后梳,額頭中央露出V字發際線。麥克斯 珀金斯并不怎么在意自己給別人什么印象,同樣在這個夜晚,他不在意給人的及時印象好像是一個從佛蒙特州到城里來談生意的磨粉商人,穿著周日的衣服卻淋著了雨。他走到教室前面,似乎有點不知所措,尤其是聽到肯尼思 麥考米克這樣介紹他:“美國編輯中的元老。”
珀金斯過去從未在這樣的人群面前發言。他每年都會收到數十個邀請,但都拒絕了。首要的原因,是他有點耳聾,盡量避免面對人群。另外,他堅信,圖書編輯不應該引人注目;他覺得,編輯的公眾知名度可能會影響讀者對作者的信任感,也會影響作者的自信心。而且,在麥考米克的邀請之前,珀金斯從未覺得討論他的職業生涯有什么意義。作為出版業內才能出眾、受人愛戴的楷模,肯尼思 麥考米克本身也和珀金斯一樣,堅持編輯自我隱形的職業操守,所以他的邀請很難拒絕。又或許珀金斯感覺到疲勞和悲哀已經大大消磨了他的壽命,他好還是把他所知道的東西傳授下去,趁一切還不太晚。
珀金斯兩根拇指舒服地勾著馬甲的袖孔,用他那略帶粗糲但溫文爾雅的聲音開始了今晚的講座,臉沒有正對聽眾:“你們必須記住的及時件事,是編輯并不給一本書增添東西。他最多只是作者的仆人。不要覺得自己很重要,因為編輯充其量是在釋放能量。他什么也沒有創造。”珀金斯承認他曾給一些當時不知道寫什么的作者出過題目讓他們寫,但他強調,這樣的作品通常都不是這些作者好的,雖然它們有時候很暢銷,甚至獲得很好的口碑。“一個作家好的作品,”他說,“完全來自他自己。”他提醒學生們,不要試圖把編輯個人的觀點強加于作者的書中,也不要把他的風格變得不像他自己。“做法很簡單,”他說,“如果你要編一本馬克 吐溫的書,就不要把他變成莎士比亞,或者相反,把莎士比亞變成馬克 吐溫。因為最終,編輯從作者身上獲得的,只能跟作者從編輯身上獲得的一樣多。”
珀金斯用一種耳背的人特有的空洞的聲音小心翼翼地說著,仿佛他也驚訝于自己的聲音。聽眾一開始聽他說話挺費勁,但過了幾分鐘就平靜下來,聽得清他的每一個音節。他們專心坐著聽這位如此與眾不同的編輯講述他工作中遇到的種種激動人心的挑戰—尋找被他反復稱為“真材實料”(the real thing)的作品。
,珀金斯總結完他準備好的講座內容,肯尼思 麥考米克就問學生們有什么問題。及時個問題:“你和F. 司各特 菲茨杰拉德一起怎樣工作?”
珀金斯想了片刻,臉上掠過一絲淡淡的笑容。他答道:“司各特永遠都是一位紳士。有時候他需要支持—要頭腦清醒—但是他的寫作非常豐富,理應得到支持。”珀金斯接著說,菲茨杰拉德的書比較容易編輯,因為他對自己的作品力求,希望它站得住腳。但是,“司各特對批評特別敏感。他可以接受批評,但是做他的編輯,你得對自己提出的任何建議有把握”。
話題轉到歐內斯特 海明威。珀金斯說海明威在寫作開始階段需要幫助,即使到成名后,“因為他寫東西就像他的生活一樣大膽魯莽”。珀金斯相信,海明威的寫作展現了他筆下的主人公的品質,“在壓力下的風度”。他說,海明威比較容易過度修改,矯枉過正。“他曾告訴我,《永別了,武器》的某些部分他寫過五十遍,”珀金斯說,“當作者要破壞他作品中的本色時,這就是編輯應該介入的時機。但別介入得太早,一刻都不能早。”
珀金斯還講述了他給厄斯金 考德威爾編書的一些故事,然后評點了幾位他編過的暢銷女性小說家,包括泰勒 考德威爾、瑪西婭 達文波特和瑪喬麗 金南 羅林斯。雖然學生們一開始不太敢提出敏感的話題,但,他們還是問到珀金斯疏遠了的已故作家托馬斯 沃爾夫。當晚剩下時間所提的問題大都圍繞著珀金斯與沃爾夫的密切聯系,這是他職業生涯中付出心血最多的作家。多年來,沃爾夫那些磅礴淹漫的小說盛傳是沃爾夫和珀金斯共同創作的。“湯姆,”他說,“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是天才。那種才華之大,正如他對美國的看法一樣,一本書或者一輩子都無法承載他所有想表達的東西。”當沃爾夫把自己的世界融入小說中,珀金斯覺得有責任為他設置一些篇幅和形式上的界限。他說:“這些務實的寫作慣例,沃爾夫自己不會停下來考慮的。”
“但是沃爾夫能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議嗎?”有人問。
在這個晚上,珀金斯頭一次大笑起來。他說到在他與沃爾夫交往的中期,有一次他試圖說服沃爾夫把《時間與河流》中的一大段內容全部刪掉。“那是一個炎熱的深夜,我們在辦公室改稿。我把我的意見跟他說清楚,然后默默坐下來,繼續讀稿子。”珀金斯知道沃爾夫肯定會同意刪改,因為從寫作藝術的角度,刪改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沃爾夫可沒那么容易屈服。他不以為然地把頭一仰,坐在椅子上搖搖晃晃,兩眼在珀金斯幾乎沒什么裝飾的辦公室里四處亂轉。“我繼續讀稿子讀了至少十五分鐘,”麥克斯說,“但是我很清楚湯姆在干什么—知道他的視線落在辦公室的一角。那里掛著我的帽子和大衣,在帽子下,掛著一條用響尾蛇皮做的七節響尾蛇玩具。”那是瑪喬麗 金南 羅林斯送的禮物。“啊哈,”沃爾夫叫道,“一個編輯的肖像!”開完這個小玩笑,沃爾夫同意了珀金斯的刪稿意見。
由于珀金斯耳背,當天晚上這些未來的出版人提出的問題有幾個還不得不重復了幾遍。在他的發言中有長長的、令人困惑的沉默。他流利地回答了問題,但其間他的思緒似乎在成百上千段回憶中飄蕩。多年以后,麥考米克回憶說:“麥克斯好像進入了他個人思考的世界里,尋找著內在的、私人的聯系,仿佛進了一個小房間,然后關上身后的門。”總而言之,這樣的表現令人難忘,全班學生都被深深吸引住了。他們眼見著他從幾個小時以前蹣跚冒雨而來的新英格蘭鄉下人,變成了他們想象中的那個傳奇。
九點剛過,麥考米克提醒了珀金斯一下時間,以免他誤了回家的火車。顯然,眾人都舍不得他停下。他還沒有提到與小說家舍伍德 安德森、J. P. 馬昆德、莫里 卡拉漢、漢密爾頓 巴索的交往,還沒有提到傳記作家道格拉斯 索瑟爾 弗里曼、埃德蒙 威爾遜、艾倫 泰特、艾麗絲 羅斯福 朗沃思或南希 赫爾。他來不及講講約瑟夫 斯坦利 彭內爾了。珀金斯認為他的小說《羅姆 漢克斯》是他近年來編的最精彩的作品。他也沒有時間講講新作者,譬如說艾倫 佩頓、詹姆斯 瓊斯,他正在編他們兩位的書稿。不過,珀金斯無疑覺得自己已經說得太多。他抄起帽子,在頭上扣緊,穿上雨衣,轉身背對滿堂站起身熱烈鼓掌的聽眾,像最初進來時那樣,不動聲色地走了出去。
雨還下得很大。他打著黑傘,費力地朝中央火車站走去。這輩子他從未在公開場合說這么多話。
到達康涅狄格州新迦南鎮的家中已是深夜,珀金斯發現他五個女兒中的老大這天傍晚來看他,并且一直在家里等著。她注意到父親似乎有些傷感,問他怎么了。
“今晚我做了一個講座,他們稱我是‘美國編輯中的元老’,”他解釋道,“當他們稱你是元老的時候,就說明你完了。”
“哦,爸爸,這并不說明你完了,”她反駁,“這只說明你到達了巔峰。”
“不,”珀金斯肯定地說,“這說明我完了。”
這天是3月26日。二十六年前的3月26日,發生了一件事,由此拉開了麥克斯韋爾 珀金斯偉大生涯的序幕:一本改變他的人生、影響深遠的書出版了。
“伯格的整個敘述是的——充滿了幽默與情感。麥克斯會在時間出版它。”——《新聞周刊》(Newsweek)
“一部令人愉快的傳記,有大量文學圈內的秘聞軼事。對于寫作者和編輯們來說,本書是一個蘊藏真知灼見的富礦。”——《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才氣橫溢,充滿智性,做了不可思議的研究……一部足以向傳主致敬之作。”——《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A. 司各特 伯格的《天才的編輯》……讓人納悶為何此前無人想到寫這么一本書!在這部傳記的諸多優點之中,其一是珀金斯終于從那片灰影中現身了……無數細節充實了這個傳奇。”——《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很遺憾珀金斯不能親眼看到他自己傳記手稿,他樂于尋找富有潛力的年輕作者,而伯格是那個小群體的其中一員……雖然珀金斯會為這樣的關注覺得尷尬,但伯格的致敬之作必會令他觸動。”——《時代周刊》(Time)
“關于麥克斯 珀金斯我們所能讀到的的作品。非凡、生動的肖像。”——《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伯格將固執專一的熱情投入到他心甘情愿的工作中……這一努力的結晶,是一部豐富,但決不令人感到乏味的大部頭……本書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著名評論家,喬納森 亞德利(Jonathan Yardley)
“為這位召集起美國人愛的文藝幫派的幕后英雄描繪了非凡、動人的畫像。這個幫派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爾夫和他們的朋友們。”——著名作家,拉塞爾 貝克(Russell Baker)
不是編輯的一生,是作為編輯的一生
正版圖書,價格實惠,上午下單下午收貨,挺滿意的。
看到推薦買了一本
看過《天才捕手》這部電影,覺得電影非常好就找書來看,此書一定會非常經常。
很優惠,整體感覺不錯
還是覺得不要電影的書衣好
速度超級快。飛飛的到了。真不錯哦!
真的不錯喲
非常好的書,值得收藏。
書上有撞著的痕跡 有三處凹下去了 有點兒難過
非常好,你值得一讀
許知遠不知道說了多少次這本書 我好奇 買本看看吧
正版的書,沒啥味道,當當買書還是靠譜的
真心覺得不錯!可以買來讀下,編輯文學編輯
很好,包裝很完整,而且送貨超級快!贊贊贊!!!
書收到啦,非常喜歡,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挺不錯的,包裝也還行。
很好看很喜歡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包裝仔細很好
硬裝書,看起來超棒,喜歡
Satisfied
Satisfied
一本書讀了近50天,作者文筆流暢資料豐富,至今為止看過的一本上好的人物傳記!
是看介紹買的,讀了一部分寫的很好…翻譯的也不錯…
看了電影才買的書,寫的很詳細,了解到了編輯這個職業的真正含義。
讀書的樂趣于其間不可估量,吾輩潛心,幻想自己能成為編輯,該如何?
才看了一點點,感覺還不錯,看完如果可以會追加評論~
看完電影來買書,對柯林叔演的編輯著迷,想要仔細了解那段歷史。
讀書,如同照鏡子,讀別人的故事,過自己的人生,讀《天才的編輯》找自己天才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