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著名的作家,戲劇家、翻譯家。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錢鐘書的名作《圍城》,1989年將要搬上銀幕前,楊絳為表達主題寫了兩句話:“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 2001年,楊絳把她和丈夫的稿費和版稅捐贈給母校清華大學,設立“好讀書”獎學金。2003年,93歲的楊絳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2014年,楊絳出版《洗澡之后》,為這個故事寫了一個稱心如意的結局。
楊絳先生是一個從容優雅的精神貴族,卻有著令整個世界感動的平民情懷。一個比林徽因更雋永、更有味道的民國女人。一生一世一雙人的典范。作者以細膩清新的筆觸描繪了楊絳先生的百年優雅人生,提煉了楊絳身上所具備的獨有特質,運用干凈、婉約又富有詩意的語言,帶您徜徉至楊絳先生充盈而豐沛的此生此世,回眸那顆高貴、生動而深刻的靈魂……
有人說,我們紀念英雄,是希望像他那樣勤奮地苦讀,勇敢地實踐,冷靜地思考,明確地生活。告別亂世許久,我們已不慣用英雄來稱偉人。但不論時隔多少年,她仍值得被紀念。無數細枝末節里的智慧和感動,造就了她在我們眼中,一個女子好的姿態。——楊絳先生。
楊絳和林徽因是同時代的才女。“遇見她前從沒想過結婚,遇見她后從沒想過和別人結婚”——她與錢鐘書童話般的愛情,甚至讓后人忽略了她作為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的才華。
張愛玲擁有凌厲風骨曠世奇才,但她愛情之路頗為凄苦,而林徽因,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美艷絕倫,迷醉多少英年才俊。而只有經歷了生活中的種種跌宕與平淡,看盡了身邊的分分合合,只想像楊絳和錢鍾書那樣,從“錢鐘書夫人”到“楊絳先生”平靜相愛一場……
對楊絳來說,每項工作都是暫時的,只有一件事終身不改,那便是,她一生是錢鐘書生命中的楊絳。
當錢鐘書想要寫一部長篇小說,她讓錢鐘書減少鐘點課時,辭掉女傭,只為了節省開支,心甘情愿做灶下婢。于是,有了錢鐘書的《圍城》。
晚年的楊絳寫了《干校六記》,記錄了干校日常生活的點滴。寫了長篇小說《洗澡》,講述解放后知識分子經歷的次思想改造,被施蟄存譽為“半部《紅樓夢》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楊絳先生的溫和與從容、優雅與淡定,一百年的光陰凝聚在她的身上,直到留下來,一個人打掃現場。可以這么說,錢鐘書成就了楊絳。也可以說,楊絳成就了錢鐘書。
亭后西栗,本名冷飔,安徽省網絡作家協會成員,魯迅文學院第九期網絡作家培訓班學員。早年愛好文字,致力于民國人物研究,傳記領域知名作家。2006年起參與影視、動畫劇本的策劃和編寫工作, 2014年起以風起中文網為平臺,連載小說《裙上的日子》、《花落晚晴時》,已出版長篇小說《花開半夏暖傾城》《緣來都是愛》。
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及時卷 少年不識愁滋味
及時章 “她”的大家庭
第二章 遙遠而溫暖的小時候
第三章 從啟明到振華,開啟讀書之旅
第二卷 一生一世一雙人
及時章 在東吳大學的進化
第二章 我來了,剛好你也在
第三章 有決斷的人生選擇
第四章 我們,成了我們仨
第三卷 飄蓬本是東歸雁
及時章 在戰火紛飛時回國
第二章 動蕩中的相依相伴
第三章 黎明前的黑暗
第四卷 守得云開見日明
及時章 從文學中尋求安穩
第二章 一抹顏色
第三章 生活本就是素材
第五卷 一別生死兩茫茫
及時章 我們仨失散了
第二章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我來了,剛好你也在
古月堂前初相見
楊絳一直有個“清華夢”,但圓夢的過程,卻坎坷而曲折。
我生平較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上清華本科。家人和親友鄭重其事為我選大學,恰恰選了一所對我不合適的大學。我屢想轉清華,終究不成,命也夫。
1928年,她剛從振華畢業,便與清華本科失之交臂。但她并不死心,1930年的暑假,她讓蔣恩鈿陪著,前往上海交通大學報考清華,打算以轉學的曲線方式進入清華。可是,就在她拿到準考證之后,卻為了陪護患病的弟弟寶昌,錯過考期,第二次停在了清華門外。
可是,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姻緣注定,楊絳依舊惦念著清華,就連她的母親唐須嫈后來也打趣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線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而正是她心心念念的清華,見證了她與錢鐘書的相遇相知。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和鐘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陽已經下山,黃昏薄暮,蒼蒼茫茫中,忽然鐘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鐘書并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這是《我們仨》中對晚年夢境的回憶。當一個人度過自己人生的絕大部分時光,便會懂得為失去做好準備,他終將失去身邊的伴侶,或是先行走完自己的生命。年邁的楊絳深知此理,卻依舊無法平靜地等待這24小時的到來,畢竟,她和錢鐘書之間,有著可遇不可求的美滿姻緣,以及太多值得追念的回憶。
1932年早春,東吳大學因學潮停課,楊絳與同學周芬、孫令銜等人一起離開蘇州,北上入京,打算考取燕京大學,完成學業。
到了北京,楊絳通過了燕京大學的考試,之后到清華,想去看望好友蔣恩鈿;孫令銜則去看望表兄錢鐘書,于是兩人相約一同前往。而正是這一次值得被歷史銘記的探望,讓兩位后來名震文壇的年輕“先生”得以初見。
錢鐘書與蔣恩鈿是同班同學,在蔣恩鈿的信里,楊絳早已知曉錢鐘書才華非凡聰明絕頂,也聽說錢鐘書考取清華時數學成績只有15分,當時的校長愛才,才將他破格錄取。那時的錢鐘書意氣風發,文章常載于???,名滿清華。
蔣恩鈿見到楊絳十分高興,聽說她打算進入燕京大學,便勸她到清華借讀,反正已經到了北京,何不將“清華夢”趁機圓了?楊絳覺得有理,于是接受了蔣恩鈿的建議。
楊絳探望好友,自當是在宿舍小坐,清華的女生宿舍古月堂與其他女舍一樣,是不準男生涉足的,于是孫令銜便和表兄錢鐘書一起,在古月堂門口等楊絳出來。當楊絳從古月堂里鉆出來,便一眼見到了大名鼎鼎的才子錢鐘書。
在楊絳的回憶中,那日錢鐘書穿一件青布大褂,一雙毛底布鞋,一副老式大眼鏡,書生模樣,眉宇間蔚然深秀,既有風骨又不失情懷。
但這一次的見面十分匆忙,兩人甚至沒說上一句話。但他們對彼此的印象卻深刻而難忘,于是都向孫令銜詢問對方的情況。
不過,孫令銜是費孝通的好友,他深知費孝通對楊絳的情愫,便對錢鐘書說:“她已經有男朋友了。”而對楊絳則說:“錢鐘書已經訂婚了。”
但當時的錢鐘書其實連一次戀愛都沒談過,訂婚這個說法又是怎么回事?
原來,孫令銜的一位遠房姑媽是葉恭綽的夫人,家里有個養女,名為葉崇范。葉夫人想將養女許給錢鐘書,葉錢兩家長輩也頗為滿意,但這對當事人卻都不愿意。
細究起來,這位葉小姐和楊絳是學姐妹的關系,都曾在上海啟明讀書,卻不曾認識。但這葉崇范淘氣得很,經常扮成男孩樣子,溜出學校在街上騎車游玩。她不拘小節,飯量又大得驚人,人送外號“飯桶”,所以楊絳對她的事跡略有耳聞。
當孫令銜回答說錢鐘書與葉崇范訂婚時,楊絳腦海中浮現起那位小姐,不知為何,她雖只見了錢鐘書一面,卻下意識地覺得,葉小姐的性格和書生氣十足的錢鐘書并不搭調。事實上,楊絳作為女子的第六感相當,葉小姐對錢鐘書不感興趣,而且當時也有了意中人,對方是一名律師。
錢鐘書這一方更是勇敢直率,雖然孫令銜已經說了楊絳有男朋友,但他還是決定當面去問楊絳本人。于是,錢鐘書寫信給楊絳,約她在清華的工字廳會客室相見。
兩人相見時多少都有些羞澀,一張大桌子,他們分別坐在一個邊角上。還不等坐穩,錢鐘書便解釋說:“我沒有訂婚。”楊絳則答他:“我也沒有男朋友。”
最重要的誤會解開了,一對年輕人這才放下心來,最重要的話說完了,兩人卻都舍不得馬上離開,便聊了起來。
大約是姻緣前定,兩人在遇到對方之前,都沒有談過戀愛;他們就像上天為彼此準備的禮物,只等待那年的早春三月,在校園里開出花朵來。
不過,這一樁在他人眼中一見鐘情的愛情,對于楊絳來說卻并非如此。晚年時,她說起往事,只道是:“人世間也許有一見傾心的事,但我無此經歷。”
雖然不曾一見傾心,但他們之間的坦誠與親近,卻在自然而然的相處中越發深厚。工字廳相見之后,錢鐘書和楊絳開始了鴻雁傳書,但內容卻僅限于朋友間的學習和交流。兩人的信件都用英文寫成,提到的都是最近讀到的書籍和感想,也正是這段時間,楊絳在蔣恩鈿的幫助下,轉入清華借讀,圓了她的清華夢。
因為兩人同在清華園中,通信變得更加方便和頻繁,到了后來,錢鐘書的信越寫越頻繁,終于變成了24小時一封。
有時,錢鐘書也會到古月堂外,約楊絳一起出去散步。開始時,兩人都有些拘謹,不走小路,只去氣象臺下面,坐在寬而平的臺階上,談著人生和理想。
忽而有一次,錢鐘書說起了自己的愿望:“我志氣不大,只想貢獻一生,做做學問。”在當時的環境下,錢鐘書這種不問政治只做研究的愿望,確實不算有志氣,可這恰好與楊絳的觀念相契合,也讓他離楊絳的精神世界更近了一步。
過了一段時間,氣象臺那里發生了事故,一名學生意外觸電身亡。這件事之后,錢鐘書和楊絳便不再去氣象臺談心,而是走起了小路,那條小路經過荷塘,很多情侶都喜歡在那里散步。而此時,錢鐘書與楊絳之間的心理距離,也越發親近起來。
許多人都認為,古月堂前的初見,是錢鐘書與楊絳生命的轉折點,在那24小時,他們都遇見了唯愿與其共度一生的人。這場相見的意義如此重大,以至于不斷有人去想象,當初年輕的兩人相見時,是怎么樣的場景。
但楊絳是內斂的,尤其是步入晚年后,回憶起那次初見,她的語氣溫婉平和,只說錢鐘書一身的書生氣。不過,在錢鐘書中年的追憶詩歌中,卻寫下了初見那天他眼中的楊絳。
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
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
這一位現代感和文藝氣息并重的女子,面色白中微紅,宛若初開的薔薇花瓣,不小心落進純凈的凝脂中,恰如人面桃花般炫目,又因著靦腆,讓那紅悄悄多了幾分。
這便是那天的楊絳,錢鐘書將這個印象寫進詩中,并不吝美辭地贊賞著。而后兩句中所用典故,自然瞞不過同樣聰慧博學的楊絳。
鐘書的詩好用典故……紅花和雪的典故來自北齊崔氏的洗兒歌……春天用白雪、用紅花給嬰兒洗臉,希望孩子長大后臉色好看。
贈予佳人的詩作,由佳人親自解答,道與外人聽取,這即是甜蜜滿滿的回憶。不過,楊絳向來認為,自己并沒有錢鐘書詩中那么美好,多年以后,當有人為錢鐘書撰寫傳記時,楊絳還曾寫信重申:“我絕非美女,一中年婦女,夏志清見過我,不信去問他。情人眼里則是另一回事。”
在古月堂初見過去了很多年之后,他們的女兒錢瑗曾問過錢鐘書:“爸爸,你倒說說,你是個近視眼怎么一眼相中媽媽的?”
錢鐘書只是笑著說:“我覺得你媽媽與眾不同。”
但到底是怎樣的不同,錢鐘書卻沒有明言。在楊絳百歲那一年,似乎是為了代替錢鐘書回答女兒當初的問題,她寫下這樣的話。
我與錢鐘書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們當初正是因為兩人都酷愛文學,癡迷讀書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世人皆言“情人眼里出西施”,這話在錢鐘書與楊絳身上也同樣適用,但真正讓兩人走到一起的,是他們在文學水平和精神層面上的契合。正是這樣一種志同道合的契合,讓年輕時的兩人相互吸引、互托終身,也讓后來的兩人,并肩攜手,闖過人生的風浪與坎坷。
所有人快樂,我們才能快樂
隨著楊絳與錢鐘書兩人之間的關系日漸穩定,反對的聲音也從身邊的各個方向傳來。
和楊絳同一宿舍的姐妹認為錢鐘書長相欠佳,人又狂妄,而楊絳兒時的朋友孫燕華,同時也是“錢鐘書未婚妻”范小姐的親戚也不斷指摘,稱錢鐘書過于驕傲,目中無人。但這些話到了楊絳耳朵里,卻總是一聽而過,在楊絳的心里,對錢鐘書有著不同的看法,她覺得錢鐘書的性格并沒有她們看起來的那么糟糕,他只是有時不善與人相處罷了。
而錢鐘書方面,則收到了來自老師的忠告。那時楊絳正在借讀,她選修了一門《英國浪漫詩人》,由于她對西方文學缺乏基礎性了解,在測試時交了一張白卷。這門課的授課教師溫源寧非常喜歡錢鐘書,見他的這位“女朋友”竟然交白卷,忍不住對錢鐘書說:“pretty girl(漂亮女孩)往往沒頭腦。”當然,錢鐘書對老師的勸告不以為意。
都說感情世界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是,當兩個契合的靈魂在世間相遇,周遭萬物都不會有誰比他們對彼此更加了解,也正是基于這種了解,在各種質疑聲中,楊絳和錢鐘書才能不為所動,在各自的軌道上,共同捍衛著他們的愛情。
在所有反對的呼聲中,最強烈的自然是費孝通。
楊絳在與錢鐘書互通心意后,很負責任地寫信給費孝通,說她有了男朋友;而費孝通一直以楊絳的多年好友,努力扮演著她的保護人的角色,看到這封信,費孝通直接跑到古月堂,找楊絳理論。
費孝通的想法簡單直接,他認為自己更有資格做楊絳的男朋友,因為他們已經做了許多年的朋友。但楊絳非常明確地拒絕了他,于是,費孝通提出要和楊絳“做朋友”。
面對感情上的糾葛,楊絳不似一般女子那樣遲疑委婉,而是據理回應:“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過渡;換句話說,你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現在的說法,我們不妨絕交。”
這話說得邏輯清晰明確,有理有據又不會過分傷人。由此可以見得,身為女子的楊絳心似明鏡,毫不含糊,她既了解自己內心的感受和追求,也明白人與人之間的關聯和分寸。
見楊絳的態度很堅決,費孝通只得失望而歸。但他心胸豁達,在這個問題上很通情理,后來,他和錢鐘書還成了朋友。
1979年時,中國社會科學家訪問美國,費孝通和錢鐘書也在其中,并且住在同一間套房里。錢鐘書會將在美國的生活詳細地寫進日記,打算回國后交給楊絳閱讀,所以,他不曾給楊絳寫信。費孝通見錢鐘書的信都是寫給女兒的,頗為不解,但他熱心地送了不少郵票給錢鐘書,讓他寫信給楊絳寄回去。錢鐘書很感動,卻又覺得有點好笑,他和費孝通,正是《圍城》一書中的方鴻漸與趙辛楣,是一對活生生的“同情兄”。
雖然放棄了對楊絳的追求,但費孝通對楊絳始終懷有深深的情誼。到了晚年,每當他新作問世,總要送給楊絳閱讀“指正”,后來錢鐘書去世,費孝通還曾登門拜訪過楊絳。
楊絳自然明白費孝通的心思,送他下樓時,楊絳便道:“樓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再‘知難而上’了。”這話一語雙關,既是對費孝通身體的關心,也是對他委婉的回絕,在楊絳的心里,費孝通是她多年好友,但也只是多年的好友。
就在他們相遇相熟的那個學期期末,錢鐘書一放假就回老家去了。原本24小時一封的通信,也因為距離的關系而減少,這讓楊絳感到很不適應,甚至難過了很長時間。等過了這段時間,她再冷靜反思,這才意識到,自己不是對24小時一封信感到懷念,而是“fall in love”,愛上了那個寫信的人。
回家后,錢鐘書寫信給楊絳,提出訂婚的想法,又勸她別忙著回家,留在學校好好用功,考入清華的研究院。在錢鐘書眼中,楊絳有能力通過研究院的考試。除了鼓勵她上進,錢鐘書也有自己的愿望,如果楊絳繼續留在清華讀研究生,他們就還能再做一年同學。
見錢鐘書提到訂婚的事,楊絳不禁訝異,距離古月堂的初見只過去短短幾個月,他們之間的進展是不是過于迅猛?可是,感情又怎可用時間來衡量?在楊絳后來的小說《洗澡》中,許彥成和姚宓便是如此,他們認識不久,卻“覺得彼此間已有一千年的交情,他們倆已相識了幾輩子”,這種感覺,已經無關長相年紀,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契合、靈魂上的吸引。
楊絳思量一番,便給錢鐘書回信,表示自己還不能接受訂婚的要求。而關于報考研究院的提議,她打算先補齊清華本科的全部知識,第二年再考。
所以,一個學期的借讀結束后,楊絳便回到老家,經親戚介紹,到上海工部局華德路小學執教。楊絳本以為小學老師的工作很輕松,還可以抽空看書學習,結果沒想到,小學老師不單要上課,連系褲帶都要她來操心。
不過,楊絳是愛書的,工作之余,她擠出時間跑去學校的圖書館,把自己用得上的書都讀了個遍。就在她忙得焦頭爛額時,錢鐘書依舊頻繁寫信,勸她不等次年,當即就報考研究院,楊絳因為忙碌無心解釋,干脆就不給錢鐘書回信了。
見楊絳遲遲不回信,錢鐘書緊張起來,他擔心是自己過于冒進,惹楊絳厭煩,就此不再理睬他了。他既難過,又怕再寫信更惹人嫌,只好將一腔悲哀化成秋天的詩句,兀自傷懷。比如“答報情癡無別物,辛酸一把淚千行”,又如“別后經時無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別后無只字”,說的是楊絳沒有回信,收不到佳人的信,自然是一把“辛酸淚”。
事實上,除了工作繁忙,楊絳確實不如錢鐘書那樣勤于寫信。一次錢鐘書問起此事,楊絳如實回答:“我不愛寫信。”錢鐘書自然沒說什么,還是繼續寫,但他充滿熱情的心中難免會感到有些委屈,他甚至將這份介懷寫進了《圍城》,書中的唐曉芙和楊絳一樣,也是個不愛寫信的女子。
那個年代的男子,很多人都寫得一手熾熱滾燙的情書,織成閃光的大網,俘獲所愛女子的芳心。但錢鐘書卻并不精于此道,他一個人寫詩一個人品讀,就這樣傷心了許久,還是他的同學,也是楊絳的中學同學蔣恩鈿勸他直接寫信給楊絳,不要一個人胡思亂想。
事實上,楊絳雖然沒有回信,但她對錢鐘書頗為記掛,錢鐘書再次寫來的信非常誠懇,楊絳感動之余抽時間回信給他,錢鐘書這才重拾信心,恢復了與楊絳的通信。
通信雖然恢復,但錢鐘書寫下的那些情詩卻留存下來。1933年,他將這些情詩和自己的其他詩歌編成自己最早的一本詩集——《中書君中書君:這是錢鐘書早年的筆名,與其名“鐘書”諧音,又是古代對毛筆的別稱。楊絳也曾寫下一副對聯,戲贈錢鐘書,對聯為“中書君即管城子,大學者兼小說家”,其中管城子也是古時毛筆的代稱。詩》,詩集扉頁上還專門題有“呵凍寫與季康”。
很快,楊絳因蕁麻疹辭去了小學教師的工作,回到蘇州休養,一邊努力復習。在蘇州,楊絳將自己與錢鐘書的關系告訴了大姐,之后也對父母講明了此事。
美好的愛情,能讓人在享受甜蜜的同時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錢鐘書的鼓勵和指點下,楊絳經過一年時間的自學,終于在1933年夏天,成功考取清華外文系研究生。開始時,錢鐘書在信中說研究院招生要考第三門外語,楊絳便急著自學德語,誰知快考試時,清華臨時改了條件,只考兩門外語。不過,楊絳因為英文和法文學得都很扎實,順利通過了考試,也是在這一年,錢鐘書從清華畢業,回到無錫老家。
1933年夏天,楊絳寫信邀錢鐘書到家里來,與父親楊蔭杭相見,錢鐘書雖然有些緊張,但還是依約前往。楊絳后來講起這段往事時說道:“鐘書初見我父親也有點怕,后來他對我說:爸爸是‘望之儼然,接之也溫’。”幸運的是,楊蔭杭對他的印象也不錯,評價說他“人是高明的”。
或許和楊絳相似,楊蔭杭之所以欣賞錢鐘書,也是因為他們有著共同的愛好——讀書。楊蔭杭一生鉆研音韻學,喜歡研讀不同時代的韻字書籍,還曾被幼年的楊絳恥笑,因為“爸爸讀一個字、一個字的書”。后來,當楊蔭杭偶然發現,錢鐘書抱著大字典認真翻看時,高興得像個孩子,馬上找來楊絳,指著錢鐘書說:“哼哼,阿季,還有個人也在讀一個字、一個字的書呢!”
在兩人的關系里,錢鐘書一直是主動的那一方,當他得知楊蔭杭稱贊自己“高明”,便直接央求父親錢基博向楊家提親。
錢基博沒見過楊絳,但對她的印象很好。原來,錢鐘書回家后,與楊絳通信依舊頻繁,有一次,錢基博私自拆了楊絳的一封信,見信里寫著:“‘毋友不如己者’,我的朋友個個都比我強。”還有另一種說法,在錢老先生拆開的那封信里,楊絳寫了:“現在吾兩人快活無用,須兩家父母兄弟皆大歡喜,吾兩人之快樂乃徹始徹終不受障礙。
常州府中學堂諸師長尤為余畢生難忘者,有呂思勉誠之師。
——錢穆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亡國都不怕,可怕的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都亡掉了。這就淪為萬劫不復,永遠不會翻身。
——國學大師南懷謹
真不好意思?。。∫驗殡娔X壞了,昨天才維修好,所以今天才給您付款。請諒解?。〔贿^您的《"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真的很不錯,很喜歡?。。?
太感謝了,《"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很漂亮,朋友很喜歡,最主要的是買家太好了~~~大大的贊一個。
文字很樸素 內容很喜歡 一直喜歡楊絳 所以買了本楊絳傳 感覺很棒 喜歡 還送了小書簽 超級喜歡
掌柜太善良了,《"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太好了,干一行懂一行呀。在掌柜的指導下我都快變內行人士了!
老朋友。這本書《"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太好了,我又來你店光顧了,久了沒來,生意看來還真不錯哦。努力哦!
經過我的親身體驗,這家店信譽是相當地不錯?!?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寶貝的質量更像鉆石一般。太感謝了!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本書描述著家庭和睦、溫馨、家人之間獨立自由,又相依相助,這是一個完整的家,作者楊絳先生的生活回憶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心里裝滿了全是感動。值得購買的一本好書
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很完整詳實的一本傳記,詳細介紹了楊絳先生的一生經歷,很生動的反映了先生淡然從容的處事態度,也能看出她對丈夫的深情。錢鐘書和楊絳夫婦是我最羨慕的一對夫婦。
楊絳傳: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有人說,我們紀念英雄,是希望像他那樣勤奮地苦讀,勇敢地實踐,冷靜地思考,明確地生活。告別亂世許久,我們已不慣用英雄來稱偉人。但不論時隔多少年,她仍值得被紀念。無數細枝末節里的智慧和感動,造就了她在我們眼中,一個女子*好的姿態?!獥罱{先生。
這樣的人物傳記,我還是第一次買。其實楊先生的作品一直聽別人在推薦,以后還是要專門買來讀讀才好。用了一個下午讀了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立馬現學現賣?,F來看看這本書的序,作者言辭優美,仿佛眼前已經浮現很多民國女子的清麗、滿腹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