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極必傷,一言道不盡納蘭心思;情深不壽,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 容若,他有一個極美的名字,本該有極美的情事,可他一生中卻是“情”字為悲傷,所以他不停書寫,就為了將“情”寫淡。
1. 時間太瘦,指縫太寬,人生若只如初見。
2. 情深不壽,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
十寸山,山西人氏,與司馬光同鄉,傳記文學作家,文筆清雋,立意悲憫, 堅信人生好的作品是——下一部。
正文試讀章節
2.獨客單衾
納蘭隨康熙的這次出巡經歷了真正的北國之春。北國的春天,常常被戲稱為春脖子短。寒冬剛過,卻依舊有倒春寒來襲,難有江南早春鳥語花香的明媚。納蘭從什剎海的老家一路向北,雖不聞欸乃一聲,卻也見識到了山海相連的壯闊。然而這與他在京城的富貴鄉太不同了。
車馬勞頓之苦也讓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
長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親人送別了一程又一程,山上水邊都有親人的身影,這漫漫長路有親人一直不舍不棄地縈繞山光水色心間。
這里說的榆關,因依渝水而得名,其實就是聞名天下的山海關。過去山海關一直被認為是長城的起點,與嘉峪關遙相呼應。康熙帝的這次東巡比及時次東巡要盛大許多。
根據當時在清廷的比利時天主教傳教士南懷仁所記,東巡包括皇帝、后妃、皇子親貴及隨員侍從,一行總共約有七萬人,在沿途行圍還要抽調隨圍官兵。
一行人馬由于使命在身皆是行色匆匆,只全身心地奔赴山海關。“夜深千帳燈”,則是康熙帝率眾人夜晚宿營,眾多帳篷的燈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襯下異常壯觀。
如此龐大的巡守隊伍即使臨時安營駐扎,“夜深千帳燈”也是毫不夸張的。
在沒有以假亂真的霓虹燈的年代,漆黑的夜,更像是一個舞臺。風吹落,流星舞。地上千帳燈,天上流星落,與繁華相對的,是燈火闌珊處的寂寞。
納蘭的寂寞需要留待一個無人的角落,自己去舔舐,細細地品嘗寂寞的滋味。此刻,帳外風雪大作,連一瞬間的失神也不肯留給他。人群中的熱鬧往往是孤獨的,這一鬧驚破了他思鄉的情緒。
這個季節的什剎海冰雪已經消融了吧?湖邊的蟲唱鳥鳴,門外孩童的嬉戲聲,夾雜著淺淺的笑鬧聲。忽聽“嘭”的一聲,納蘭以為那是迎春花開的聲音,其實不過是這寒風里的打更聲。
用《長相思》的詞牌譜思鄉曲,更讓這思念加重了幾分。如果說思鄉也是一種痛,那么入夜酣夢就是一支輕微的麻醉劑,可以暫時麻醉那根與心相連的思鄉的神經。可生活總是殘忍的,它偏要使人從夢境中清醒過來,生生地扯著這條敏感的神經,讓這種不能說的痛鉆進心底。
“故園無此聲”,納蘭于這小令中下了一份身在他鄉的鑒定書,其實他心里又何嘗沒有一道逆否命題?此聲非故園吧。
臨江仙•永平道中
獨客單衾誰念我,曉來涼雨颼颼。緘書欲寄又還休,個濃憔悴,禁得更添愁。
曾記年年三月病,而今病向深秋。盧龍風景白人頭,藥爐煙里,支枕聽河流。
比之物理距離的遙遠,精神世界的寂寥更令人難耐。
古人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時,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溝通的意義,長期缺乏溝通的一對知己,終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客。古埃及的詩千里迢迢地來到中國,只講了一句:“一個從來不變的人,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納蘭好似就是這樣一個欲語還休的人。涼雨嗖嗖,引得納蘭的寒疾不請自來。被病痛折磨的納蘭是想寄封家書與最親近的人一吐為快的吧?
可是家書寄出去,不過平添家人的牽掛,于事無補,還是自己默默消化了這份思念。本是相互關心的人,以為少給對方增加煩惱便是對他好,殊不知這份假裝的冷落要令人更痛一千倍。
很多時候,人刻意忽略了自己的感受,以想當然的方式對待朋友和親人,到頭來卻因多年的疏離與最親近的人終成陌路。
納蘭說盧龍風景白人頭,其實,古今中外華發早生者,常為多情惱,與簾外風何干?伍子胥一夜白頭,心中所念不過一個愁字;東坡居士白日寄情滄海,夜闌風靜時也長恨此生。景不為人所動,所以景得以長存,如秦時明月漢時關。而人因無情惱怒,因有情感傷,為在有情與無情的夾縫中踟躕而糾結,所以人最易老。納蘭在藥爐前能做什么呢?看著裊裊升起的煙霧,聽隱約的江水滔滔,眼前浮現的應是小橋流水的家園吧。
浣溪沙•小兀喇
樺屋魚衣柳作城,蛟龍鱗動浪花腥,飛揚應逐海東青。
猶記當年軍壘跡,不知何處梵鐘聲,莫將興廢話分明。
東巡中經過小兀喇,這里正是納蘭氏祖先的居住地。“納蘭”,是愛新覺羅家的賜姓,與佟佳氏、馬佳氏、富察氏等并稱為清初滿族的八大姓。佟佳氏在康熙初年人稱“佟半朝”,順治帝的皇后、康熙帝的兩任皇后都是佟佳氏。即使現代見到的佟姓人氏,大半也是滿族人。與佟姓相似,現在的“那”姓,大多是“葉赫那拉”一族,也就是納蘭氏。
葉赫部首領金臺石即納蘭的曾祖父,在與努爾哈赤的交戰中戰敗,自焚身亡。努爾哈赤為了平息部落間的敵對情緒,以聯姻的方式成功地彌合了兩大家族的仇恨。金臺石的妹妹孟古嫁與努爾哈赤為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雍正、乾隆兩朝的皇后也都出自納蘭氏。這兩個家族之間有著矛盾的聯系:納蘭與愛新覺羅有著欺宗滅祖的仇恨,而愛新覺皇位的繼承人身上卻淌著納蘭氏的血。
納蘭對先祖的故事銘記于心。在寒冷的小兀喇,在真正的冰封雪飄的國度,他看到的不是風一更雪一更的寂寞,而是那段被深深埋藏的歷史。
這里應是當年龍戰地,蛟龍鱗動,血雨腥風。不過三四代,葉赫部的后人們便集體健忘,絕口不提先祖金臺石被逼身亡的往事,搖身一變成了清廷的順民,甚至是炙手可熱的權貴。
而康熙作為中原逐鹿的較大贏家,自然是沒有納蘭的這般思量,他以天下王土總占有者的姿態,在小兀喇也留下了感慨。
“蒼山岌嶪路綿延,野燎荒原起夕煙。幾點寒鴉宿枯樹,半灣流水傍行旃。”康熙的這首《入烏拉境》,縱然沾染著“枯藤老樹昏鴉”的氣息,可題下的仍是天子坐望蒼山踏盡荒原的氣魄。
從小便處于政治漩渦中的納蘭,深知成王敗寇的道理,如今的納蘭氏爭做皇帝的忠臣干臣寵臣,當年戰場上留下的壁壘就讓它在斜陽亂草中荒蕪吧。比之放棄權勢,忘記是他們的選擇。只是遠處響起的鐘聲,不知是為紀念那些故去的先人,還是為了提醒這位年輕有為的納蘭氏的后人,古今興亡事,只待留給后人評說。
金縷曲•未得長無謂
未得長無謂。竟須將、銀河親挽,普天一洗。麟閣才教留粉本,大笑拂衣歸矣。如斯者、古今能幾?有限好春無限恨,沒來由、短盡英雄氣。暫覓個,柔鄉避。
東君輕薄知何意。盡年年、愁紅慘綠,添人憔悴。兩鬢飄蕭容易白,錯把韶華虛費。便決計、疏狂休悔。但有玉人常照眼,向名花、美酒拼沉醉。天下事,公等在。
納蘭性德——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慧極必傷,一言道不盡納蘭心思; 情深不壽,一生品不完容若才情。
喜歡納蘭詞而買了這本書,希望對納蘭有更全面的了解。
孩子很喜歡
書內容還不錯,值得看一看
書很好,很精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真的是一生只愛納蘭詞!
人生若只如初見,那該多美好!覬覦了很久的書,終于得手了
不錯,一直在當當買書,一下子買2000多元,我是忠實的買家
難看。。。
很棒的一本書~
幫別人買的,反響不錯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書店,當時因為,封皮沒有,包裝好,所以沒有買下來,就打算在當當網上買,今天到了很滿意。
孩子自己選的,很喜歡
整體感覺不錯
書很好!正版,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物美價廉超值!!!
最愛納蘭詞,看到書后,真是極為震驚,真是太美了。
頭一次看納蘭的詞,真是名不虛傳呀,寫的真不錯
因為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喜歡上了納蘭容若!
一開始以為是只有詞,拿到手發現是有各種故事,封面挺好看的
只是安靜的時候會文文靜靜的讀納蘭的詞,現在我很安靜。
朋友推薦的,說書不錯,買了還沒有看,光看書封面就很喜歡
很唯美的一本書,包裝精美,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的納蘭容若,
對納蘭容若為情所困而又如花般燦爛而短暫的一生感到惋惜和悲涼。
看了寂寞空庭春欲晚后,特別喜歡納蘭的詞,通俗易懂,情誼綿綿,
“莫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人生若只如初見……”納蘭容若的詞是婉約的,
昨天晚上十一點多才下單,今天上午就送來了,很快。 隨便翻看了一下,紙質非常好
朋友推薦的第一次看納蘭的書,真的很好,好像一下子走進了他的心理,懂了他的喜,他的悲
一直都很喜歡納蘭的詞,詞語精致,意境深遠。這次買這本書也是為了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納蘭
書的內容不錯,是正版的,很有幫助,看了一部分非常好,作者寫的不錯很有啟發意義,能夠從中學到很多東西。
這本書對納蘭詞的講解比較透徹。容易理解,好像一個活生生的納蘭就站在我們面前,真的很喜歡納蘭也很喜歡納蘭詞。。。~~
最靠譜的納蘭傳記,封面很美 作者有很深厚的古典文學功底,從這本書里,我學到了很多古文考據的知識,也了解了詩詞中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