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講述了國民黨高層人物在敗退臺灣以后的人生際遇。作者以紀實手法,詳細地描述了閻錫山、陳誠、白崇禧、何應欽、胡宗南、吳稚暉、于右任、孫科、陳立夫、嚴家淦十位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深有影響人物的命運沉浮,尤其是他們跟隨敗退臺灣后的境遇。在臺灣,有“袖珍版”之稱的陳誠,與蔣氏父子的關系日益復雜微妙;在大陸權極一時的“CC派”陳立夫卻遠走美國,成了“養雞專業戶”;過去殺敵無數的白崇禧,怎么也沒想到自己的命一直在別人的點頭和搖頭之間,只消扳機輕輕一扣……
1、本書以紀實手法,詳細地描述了閻錫山、陳誠、白崇禧、何應欽、胡宗南、吳稚暉、于右任、孫科、陳立夫、嚴家淦十位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深有影響人物的命運沉浮,尤其是他們跟隨敗退臺灣后的境遇。
2、作者將豐富的史料紀實與精彩獨到的敘事方式相結合,旁征博引,力圖通過探究這些曾經叱咤風云的民國名流的臺灣歲月,就此還原真實且鮮活的人性本色,撥開歷史的層層迷霧。
3、張林,鳳凰衛視出版中心主任,曾任中央電臺駐蘭州軍區記者站站長、CCTV《人民子弟兵》編導,著有小說、紀實文學《天界》《西部歌王》《501個瘋子》《快意還鄉》《鳳凰衛視這些年》《俺娘》等,曾獲中國紀錄片學術獎短片一等獎,全國電視軍事節目專題類一等獎,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丁雯靜,臺灣大學畢業。作品多次贏得兩岸紀錄片報導獎首獎,《后島嶼》榮獲臺灣第47屆電視節目金鐘獎,《臺灣人在“滿洲國”》則入圍第48屆電視節目金鐘獎。業界予以“紀錄片女王”封號。著有紀實小說《驚濤太平輪》《后島嶼》《親愛的夏綠蒂》等。
4、從細節入手,精選近現代史代表性的事件與人物,帶你領略有溫度、有情懷的歷史真實!
張林,鳳凰衛視出版中心主任,曾任中央電臺駐蘭州軍區記者站站長、CCTV《人民子弟兵》編導,著有小說、紀實文學《天界》《西部歌王》《501個瘋子》《快意還鄉》《鳳凰衛視這些年》《俺娘》等,曾獲中國紀錄片學術獎短片一等獎,全國電視軍事節目專題類一等獎,解放軍新作品一等獎。
丁雯靜,臺灣大學畢業,先在電視臺當財經記者,后轉為歷史紀錄片制作人。作品多次贏得兩岸紀錄片報導獎首獎,《島嶼》(2012年)榮獲臺灣第47屆電視節目金鐘獎,《臺灣人在“滿洲國”》(2013年)則入圍第48屆電視節目金鐘獎。業界予以“紀錄片女王”封號。著有紀實小說《驚濤太平輪》《島嶼》《親愛的夏綠蒂》等。
閻錫山半生為王
少年得意
與的恩怨情仇
“在三只雞蛋上跳舞”
太原戰役,險些抓住
陽明山上
陳誠伴君如伴虎
發端黃埔
作戰能力一般的“上將”
的諍臣
聯姻高官之女
經營臺灣
副手難當
白崇禧晚景凄涼小諸葛
離奇死亡
桂系部隊領軍人物
要向歷史交待
遭遇彈劾
投身宗教卻遭暗
幾乎所有人都對這兩幅挽聯感到驚詫莫名,有人說,閻錫山一生喜弄玄虛,臨終前還留此千古一謎。不管是因為現實困境還是真正的人生頓悟, 晚年的閻錫山已經遠離了當年那個叱咤一方的山西梟雄,少了諸多鋒芒, 多了一些無可奈何的鎮定和凄涼。
陳誠雖然與孫立人有矛盾,但卻明白孫立人是冤枉的。據陳誠之子陳履安回憶,“面對家父,孫將軍一度奮力扯下衣衫,裸露出半生征戰遺下的創傷疤痕,激動地對家父大叫道:我這輩子為國家出生入死,為什么還懷疑我變節,為什么?”
就這樣,隨著一抔化作粉末的骨灰,蔣白之間的恩怨一筆勾消。只是,這位立下汗馬功勞的抗日名將既沒有獲得“國葬”,也沒有褒揚令。他生前親筆題的“忠肝義膽”,仿佛是為自己立的墓志銘,戎馬一生,卻落得晚景凄涼。
何應欽曾對女兒何麗珠說:“先‘總統’時代,蔣公給予我的較大榮譽是抗戰結束后在南京主持了受降大典;而來臺后,經國先生給予我的較大榮寵是參加了我的九十和九十五壽誕祝賀。我這一輩子,得到了常人沒有得到的東西,也應該滿足了。”對于晚年備受冷落的何應欽來說, 這大概也是的慰藉。
探究民國名流的臺灣歲月,較大的意義是撥開他們政治的角色,還原一個本色的人。在當時臺灣獨尊的氛圍里,那些國民黨的大老們,多半只能仰仗給個閑差,在臺灣終老。
嚴雋泰曾回憶,在嚴家淦最終將“總統”之位交給蔣經國時,蔣經國曾不止一次前往嚴家,希望嚴家淦連任“總統”,不管是否出于真心, 可以看出蔣經國對嚴家淦的尊重。嚴家淦的存在,改寫了直接傳位于子的尷尬,而順勢而為,是嚴家淦的最聰明的選擇。
但在陳立夫的回憶錄里,事情是另一種說法。他猜測蔣對他的不滿源自陳誠的一句失言。陳誠被提名為“行政院長”人選時,必須經“立法會”通過才能任命。陳誠托袁守謙暗示陳立夫從中斡旋,陳立夫心領神會,使陳誠以82% 的高票當選。知道后,似乎很不高興,說:“怎么會有這許多票?”言下之意是幫忙幫過了頭。后來陳誠辦宴席,答謝陳立夫,席間陳誠戲言:“從前CC 派是陳果夫和陳立夫,今后就是陳立夫和陳誠了。”
臺北郊區的觀音山,承載了陳立夫晚年無解的鄉愁。103 年的人生, 宦海沉浮,卻一身瀟灑,墓碑上的國民黨黨徽亦是他生命的注腳。陳立夫作為百歲老人,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變遷,也參與了歷史的變化, 最終被埋葬在了歷史的記憶中。
很好的一本書
了解臺灣。
歷史掌故一類的文章,這類書一般充其量也就是閑了翻翻,看完也就完了。也就是了解一下那些曾經的風云人物最后在臺灣的情況。
挺好的一本書
從孫立人的遭遇看,人不能太逞能了,也不能太聰明了。這是中國的官場文化
在當年的臺灣,唯蔣獨尊的氛圍占據上風,這些國民黨大佬們很難獨善其身,也只能拿著給的閑差,在那里終老。
好棒棒喲。。。
內容沒有想象的充實
書是挺好,可惜毀在當當,這個服務,這個效率,真不像是互聯網商城,敢做不敢當
總體感覺不錯
還沒打開,看目錄應該很好看
撥開歷史的迷霧,還原叱咤風云的民國歲月,必讀
書里都是民國時期叱咤風云的人物,他們與的恩怨情仇,很值得一看。
歷史的激流沖亂了很多民國大人物的人生軌跡,很多跟隨退守臺灣的大佬命運出現了轉折,除開政治的因素,他們有平凡的一面,基于在臺灣的環境和和他們的親疏考慮,書中的大部分人都被架空,只給了一些閑差,在臺灣郁郁終老。這是一段離我們并不遠的歷史,很多人為我們熟知,比如閻錫山、陳誠、白崇禧等人,但在我們的歷史書體系里卻很少被提及,這一次補上這一課,從普通人的角度重新了解他們。
從孫立人的遭遇看,人不能太逞能了,也不能太聰明了。這是中國的官場文化
想不到這些當年在大陸叱咤風云的人物,到臺灣之后卻是如此無奈和悲涼
這些國民黨要員,軍中大佬,與的關系都是亦敵亦友,真是成也老蔣,敗也老蔣。
這些一度叱咤風云的人物,在臺灣的晚年生活原來是這樣的。政治之外還有對復雜人性的解讀,令人唏噓不已。
在當年的臺灣,唯蔣獨尊的氛圍占據上風,這些國民黨大佬們很難獨善其身,也只能拿著給的閑差,在那里終老。
胡宗南在戰爭年代是被老蔣重用的浙江同鄉,是攻占延安的“功臣”,是“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是從大陸最后撤退的國民黨大將。
人們一直都說四大家族如何如何,但就陳立夫的真實境遇來講,可能歷史真相遠非如此,鳳凰衛視出品紀實作品,會有些新的內容,期盼。
國民黨的高級軍官里大多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他們在抗戰后期給日本軍人留足了面子,這也許是后人指責他們賣國的原因之一吧
白崇禧、閻錫山、胡宗南,都是一代名將,驍勇善戰,聲名顯赫。而他們在臺灣的晚景卻落得如此下場,他們的命一直在別人的點頭和搖頭之間……
1949年江山易色,周圍像吳稚暉這樣專門舞文弄墨者,戴季陶自殺了,陳布雷自殺了,可吳稚暉活得好好的,吃得香,睡得香,享年89歲,活到自然死亡。
政治人物的命運,大多身不由己,掌握在別人手中。曾經在大陸叱咤風云的人物,比如閻錫山、白崇禧等人,到臺灣以后失去兵權,受到嚴密監控,晚景可謂落寞凄涼。
陳誠、何應欽、嚴家淦……書中的諸位人物,都是老蔣當年打天下的左右手、心腹、開路先鋒。1949年大遷徙后,他們的人生大多發生了大逆轉,有的人的死因至今是謎。
選取10位民國大人物,聚焦他們隨敗退臺灣后的歷史,資料詳實,對認識這些人物,了解那段歷史,都大有裨益的。內容應該是根據鳳凰衛視的節目而來的,還是比較有品質。
“沒我蔣中正,哪有他何應欽”。此話,足見的獨斷專行、剛愎自用。到臺灣后,賜個虛職,讓他遠離權力中心。雖無大利可圖,卻避免了被或別的權貴猜忌所引發的個人災難。
現在臺灣人都知道,國民黨“內斗內行、外斗外行”。從這本書中可以發現,國民黨的這根軟肋一直存在,尤其是敗退臺灣以后,狹小的舞臺容納不了太多人,的政治算盤打得很精,很多風云人物黯然被邊緣化。
歷史從來都是迷人的,這本書揭開它的面紗,講述了真實的一面。但沒想到最打動我的,是在那些大局面背后的有血有肉的人的故事。他們不再是只代表了那個時代,也真正地代表著他們自己。引發了很多關于人生的思考。
“蔣家天下陳家黨”,“陳家”就是陳立夫、陳果夫兄弟領軍的國民黨“CC派”。當年,陳家的政治勢力僅次于蔣家,紅極一時。陳立夫也曾登上過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如此叱咤風云的國民黨要員,他的最后一份職業卻是養雞專業戶,而且一干就是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