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以“基層組織”、“財政金融”、“世界大勢”為三個支點,重新審視了公元1500年以來的世界歷史進程,從地緣政治的變動、財政金融體制和政治變革的角度,重新回答了“李約瑟之謎”——即“近代中國何以落伍”的問題,指出:理論與現(xiàn)實結(jié)合、政治與民眾結(jié)合、財政金融制度與生產(chǎn)發(fā)展和民生結(jié)合,乃是中國復興和中國道路的三個關鍵點。
作者韓毓海是北大新銳學者,國內(nèi)鮮見的大知識分子,在思想文化界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其現(xiàn)實關懷和價值取向,每每引起關心國家命運、關注底層生活的讀者的強烈共鳴。作者行文有意針對時下熱點話題,把視野引向基層,引向世界,引向大歷史,從而讓大眾也能看清國際金融動態(tài),以及中國的應對和走向。
2010年度全國圖書排行榜總榜名
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作者三度修訂,內(nèi)容更為翔實精彩,讀者翹首以待
本書提出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觀點:諸如“官無封建、吏有封建”、“國家組織能力”、戰(zhàn)爭國債與資本主義體制、琉球及恰克圖貿(mào)易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長遠意義等,在黨政干部、海內(nèi)外學術界及廣大讀者中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列2010年度全國圖書排行榜?總榜名(《新聞出版報》),并入選《中國高層領導薦書集萃》(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和2010年度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推薦圖書。
韓毓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獲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北京市社科理論百人工程、北京大學杰出青年人文學者計劃;曾獲第九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上海文學獎、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擔任編劇的《星火》、《》獲五個一工程獎、金鷹獎和飛天獎一等獎。
破解“李約瑟之謎”——歐洲為什么會在19世紀后超越中國、經(jīng)驗豐富世界?
回眸歷史,橫看東西,本書揭示了500年世界大勢和中國“天下興亡”的關鍵。
——《人民日報》,2010年4月27日
韓毓海的研究證明:將貨幣政策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對時下中國改革開放的健康發(fā)展意義重大。
——《華爾街日報》,2010年5月22日
毓海的這部書為中國明代以降五百年梳理出一條線索,既解釋了明清時期國內(nèi)經(jīng)濟的困境,也解釋了中國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他雖不是科班出身的經(jīng)濟史學家,但即使是以一個經(jīng)濟學家的眼光來看,毓海的這部書也是高水準的。它的精彩的部分,在于細致地描述了銀元短缺及其對國家財政的束縛。毓海的結(jié)論為李約瑟之謎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即銀元短缺造成長期的通貨緊縮,從而導致中國經(jīng)濟增長的停滯。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姚洋教授
此書立意高遠,氣勢恢宏,并且新論迭起,融會貫通。我亦邊注了不少批評或存疑,包括作者的基本思路。希望不久能拜讀下一卷,下兩卷。
——倫敦經(jīng)濟學院教授 林春
此書涉及“中國近代史的要害”,作者的思路值得我們多認識。尤其是,作者拿《中國之命運》與《新民主主義論》(或者《論聯(lián)合政府》)作對比觀之,便是一種令人折服的慧見。
——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院 錢永祥
書收到后,大概瀏覽一下,初步感覺很不錯!有時間慢慢看。
從另一個角度評述歷史,類似學者黃仁宇研究歷史,給人以耳目一新的驚喜!
很好的一本書,深刻剖析了近500年的歷史,另一種視角
韓毓海的認知在字里行間流動,讓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社會的發(fā)展是必須遵照客觀規(guī)律,必須實事求是。
視野開闊,信息量大,情感充沛,建議一般讀者看時過一會兒跳出來下,把感情過濾過濾
通俗易懂,將一些深奧的道理以極簡單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看完真有醍醐灌頂之感。
書的質(zhì)量還是很不錯的。韓教授的文字也是很樸實很犀利的。我同時買了他的《一篇讀罷頭飛雪,重讀馬克思》,快看完了,很好!
韓毓海對于中國當代問題的看法,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個方面給出他的建議。書還沒看呢。
都是韓毓海老師的大作!北大中文系的教授!文字功底還是不俗!買來送人的!作為讀物非常好!
太窩火了,本來書是好書,但當當寄過來的書竟然有幾十頁嚴重的缺損,書頁的上面齊刷刷的少了一大塊,這就是當當服務的質(zhì)量么?在當當買書已經(jīng)好多次了,還是頭一次遇到這樣不負責任的情況,希望以后不會再遇到這樣的事了!
從孔和尚那里知道的韓毓海教授。這是本書的第三版了,幾經(jīng)對比后買了這個版本。呵呵,小市民心理,感覺這個版本的字數(shù)最多。對于我這樣的非歷史非中文專業(yè)的人來說,書還是有些深度,需要多度幾遍了。
旅途中遇上的一位北大才女推薦,與此一起的還有其他書,讀過以后真是如撥云見日,買本閑暇時翻閱
當當?shù)姆赵絹碓胶昧耍b得很仔細,原來的塑膠袋換成了質(zhì)量挺好的紙箱。書盡管還沒有讀,但是自己千挑萬選來的,字比較小,書卻是厚厚的一大本,打算慢慢讀它,深入了解一下國家發(fā)展的歷史。
從全新的角度重新剖析中國的歷史,發(fā)人深省,作者滿腔的愛國激情,激昂文字,觀點新穎,我雖然不敢完全茍同,卻提供了另一個思考的角度,重新審視歷史以及現(xiàn)實,值得,非常值得閱讀。
韓老師的代表作,對1500年以來的中國和世界近代史進行回顧和分析,內(nèi)容有深度,語言很親民
讀完《一篇讀罷頭飛雪 重讀馬克思》,開始對韓教授的作品感興趣,又拜讀了本部大作,思想深刻,語言凝練,無論初學者還是專業(yè)人員,均從中獲益匪淺!良心之作!
這是一部大書,值得好好看,好好評,我是結(jié)合錢繆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萬歷十五年 從晚清道民國等幾部書一起看的。個中滋味,還是要慢慢尋覓
作者視角獨特,很有見解。而且文字功底深厚,立論有理有據(jù)。讀完之后對中國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為何落后,以及走什么樣的道路,作者似乎沒直接告訴你答案但提供思考的角度耳目一新。
重溫馬克思,剖析中國史。有新解,有見地。國家基層組織很重要,要有能力將經(jīng)濟剩余轉(zhuǎn)化為軍事實力、國家實力。否則僅有經(jīng)濟發(fā)達卻一盤散沙,無法形成國家實力,難逃被動挨打命運。
很多具有顛覆性的論點,作者的結(jié)論很明確,貫穿全文反復論斷:歐洲是因為落后和偶然性因素才成為19世紀的主導力量、中國不是中央集權(quán)式國家,反而因為國家金融財政、政府對基層控制力的缺位導致中國一敗再敗、歐洲民族國家體制的形成過程是及其黑暗和暴力的、中國是徹底和平的力量崛起,中國文化是徹底和諧的能帶給世界大同的文化。
韓毓海的名著,讀起來感觸頗深,很多歷史問題不能道聽途說,要深入分析和思考,清亡于貨幣戰(zhàn)爭,這樣的角度新穎獨到又結(jié)合了現(xiàn)實熱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著作。
本書提出的一系列創(chuàng)新觀點:諸如“官無封建、吏有封建”、“國家組織能力”、戰(zhàn)爭國債與資本主義體制、琉球及恰克圖貿(mào)易對于中國發(fā)展的長遠意義等,在黨政干部、海內(nèi)外學術界及廣大讀者中產(chǎn)生了強烈反響
顛覆所謂的西方中心論。中華文明千年延續(xù)不斷,如今重新崛起,打破西方文明高明論。中華文化不能自我矮化!這本書提供了很多好的觀點。另外,張木生先生的《改造我們的歷史文化觀》這本書寫的也不錯,跟這本書的很多觀點是吻合的。張木生先生是李零先生的好友!
作者下看基層組織、上看財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勢,重新審視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于"國家能力"的強弱。這一結(jié)論為當下中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這是一本從金融與大歷史視角講述明清500年興亡的大著作,作者以“基層組織”、“財政金融”、“世界大勢”為三個支點,重新審視世界格局中的明清興衰,有力印證了:近500年來世界史的消長,其核心取決于“國家能力”的強弱。這一結(jié)論為當下中國提供了深刻的啟示。
北大有這樣的教授才是真正的北大,有思想有文化,有研究有作為!什么是思想,這就是思想!如今網(wǎng)絡上基本上沒有這么精彩的文字,真是網(wǎng)絡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