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美國著名學者房龍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關于自由和思想解放的人文經典力作。
作品講述了在漫長的人類思想發展史中,一系列飽受迫害的歷史人物的悲慘境遇,揭示了人類為追求思想自由所走過的艱辛歷程,終得出“只有寬容不同的思想,人類才可能獲得進步與解放”的箴言。
全書充滿理性光輝,是記錄人類思想解放史的杰出力作,曾被譯為數十種文字,暢銷全球數百年。
◎美國著名學者房龍三部曲之一,以理性、詼諧的筆觸記錄了人類追求自由與思想解放的艱辛歷程。曾被譯為數十種文字,暢銷全球近百年。
◎郁達夫曾稱贊:“房龍的筆有一種魅力,枯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兒,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本書譯者是美國加州大學文學博士,現北大副教授,有較深學養,能深刻領會作者意愿,做精準的翻譯。
作者簡介:
亨德里克 威廉 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 ,1882—1944) ,荷裔美國作家、歷史學家。1913年,開始文學創作。1921年,發表作品《人類的故事》,從此一舉成名,享譽世界。
房龍一生共創作三十多種著作,其中《寬容》 《圣經的故事》 《人類的故事》最為經典,被后人奉為“房龍三部曲”。他的作品以人文主義為立場,配合通俗易懂、幽默睿智的文風,幾乎將人類各方面的歷史表露無遺。
郁達夫曾稱贊:“房龍的筆有一種魅力,枯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兒,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譯者簡介:
秦立彥,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文學博士。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譯著有《圣經的故事》 《人類的故事》 《寬容》 《中國現代文學與電影中的城市》 《明清時期的貞女現象》等。
及時章無知的暴政
第二章希臘人
第三章禁錮的開始
第四章眾神的黃昏
第五章禁錮
第六章純潔的生活
第七章宗教裁判
及時章 無知的暴政
公元527年,弗雷維厄斯 阿尼西厄斯 查士丁尼成為東羅馬帝國的統治者。
這個塞爾維亞農民(他來自斯科普里,這里是剛剛過去的那場戰爭中雙方爭奪的鐵路樞紐)對“書本知識”相當反感。在他的命令下,古代雅典的哲學流派最終被壓制了。也正是他關閉了埃及僅存的一座神廟—尼羅河谷地被新興基督教的僧侶們侵入之后,該神廟仍然被沿用了好幾世紀。
這座神廟坐落在一個名叫菲萊的小島上,離尼羅河及時大瀑布不遠。自人類有歷史記載的時候起,這座神廟就是祭拜伊西斯的地方。令人驚異的是,當她的非洲、希臘和羅馬的對手們不幸消亡之后,這位女神卻得以幸存。最終,在公元6世紀,這個小島成為人們能夠理解古老而神圣的象形文字的場所,為數不多的僧侶們還在繼續從事那些在埃及其他地方早已被忘卻的活動。
但現在,遵照一個被稱為“皇帝陛下”的目不識丁的農夫之命,這座神廟及其附近的學園被宣布為國家所有,各種雕刻和塑像被送往君士坦丁堡的博物館,僧侶和書寫大師們被投進了監獄。當他們中的一位因饑餓、無人照料而死去時,古老的象形文字繪藝成了一門失傳的藝術。
所有這些都讓人扼腕嘆息。
假如查士丁尼(愿災難降臨于他!)當時手下留情,留下哪怕幾個象形文字專家,置于某個文學的“挪亞方舟”之中,就將使歷史學家的工作變得容易很多。因為,盡管我們現在又可以拼寫這種奇怪的埃及文字了,這歸功于商博良的天才,但要想理解這些文字傳遞給后代的內在含義仍然十分困難。
這種現象在古代社會的其他民族中也同樣出現過。
那些在造磚廠中遺留下一段段宗教短文的蓄著奇特胡須的巴比倫人,當他們虔誠地呼喊“有誰能理解天上諸神的旨意”時,他們心里究竟是怎樣想的呢?他們不斷祈求圣靈,努力闡釋其律令,將圣靈們的旨意刻在最神圣的城市的大理石柱上—對這些圣靈,他們內心又是如何看待的呢?為什么他們一方面極為寬容,鼓勵僧侶們去研究天宇、探索陸地和海洋,而同時又是殘暴的劊子手,僅因為自己的鄰居違背那些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宗教禮節,就對他們大加懲罰呢?
直到不久之前,我們還沒弄明白。
我們派了探險隊到尼尼微,我們在西奈的沙漠里挖掘,辨識數英里長的楔形文字。在兩河流域和埃及的各個角落,我們盡較大的努力去尋找能打開這神秘的智慧寶庫正門的鑰匙。
這時,突然地,幾乎出于偶然的機會,我們發現它的后門一直是洞開著的,隨時可走進這座房子內。
這扇方便的小門并非坐落在阿卡德或孟斐斯附近。
它藏在密林深處。
它幾乎被一個異教廟宇的聳立的木柱圍得嚴嚴實實。
我們的祖先為了進行方便的劫掠,開始跟他們樂于稱之為“野蠻人”或“野人”的人類打交道。
這次會面并非令人愉悅。
這些可憐的未開化的人們,誤解了白人們的企圖,投出無數長矛和弓箭,來歡迎他們。
來者用短槍報復。
自此以后,平靜、無偏見的思想交流幾無可能。
野蠻人一概被描繪成骯臟、懶惰、游手好閑的人,他們崇拜鱷魚、死樹。他們受苦受難是活該。
這種態度到了18世紀有所轉變。讓 雅克 盧梭開始用感傷的蒙眬淚眼來審視世界。他的同代人深受他思想的影響,也掏出手帕,加入這場哭泣之中。
無知的野蠻人是他們最鐘愛的話題之一。在他們的筆下(盡管他們從未見過一個野蠻人),野蠻人成了環境的不幸犧牲品,是人類種種美德的真正代表—這些美德已經被三千年墮落的文明制度剝奪殆盡。
今天,至少在這個特別的研究領域,我們有了更多知識。
我們研究原始人類,就像研究被馴化的高級動物一樣。我們總以為,原始人類跟那些家畜相去不遠。
許多情況下,我們的努力會得到豐厚回報。野蠻人其實就是在不利條件下的我們人類自身,只是尚未得到上帝的感化。通過仔細研究他們,我們了解了尼羅河谷地和美索不達米亞半島的早期社會。對野蠻人深入的認識,也使我們得以一窺許多奇怪的被掩藏的人類天性。我們人類這種哺乳動物五千年來形成了薄薄的一層習俗禮儀的皮殼,那些天性都深埋在這層皮殼底下了。
與原始人相見,并非總讓我們自豪。另一方面,對我們已經脫離了的生存狀態的認識,加之對人類所取得的豐功偉績的贊賞,只能給我們以新的勇氣面對手頭的工作,如果還有別的話,那就是使我們能給自己落伍的遠房表親以更多的寬容。
這不是一本人類學手冊。
這是一部致力于寬容問題的書。
但寬容是個十分寬泛的題目。
信馬由韁當然很愜意。但一旦我們偏離常道,天知道我們會落腳何處。
因此我建議用半頁紙來闡釋我所談論的“寬容”的確切含義。
語言是人類的發明中具欺騙性的工具之一。所有的定義注定都是武斷的。因此,一個謙卑的學者好求助于一本性的書—說本書所用語言(英語)的大多數人,都把它的結論看成定論。
我指的是《大不列顛百科全書》。
它的26卷1052頁有如下文字:
“寬容(來自拉丁文tolerare—忍耐):允許別人有判斷和行動的自由,耐心、不帶任何偏見地容忍那些有別于自己或持被普遍接受的觀點、行為的人。”
也許還有別的定義,不過就此書來說,我將遵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寬容”的解釋。
既然我已經多少有了一個明確方針,我將回到關于野蠻人的話題,告訴諸位,在研究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社會形態中的“寬容”時,我有何發現。
人們至今仍然習慣性地認為,原始社會非常簡單,原始語言只是幾聲簡單的嘟噥,原始人類擁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只是在世界變得“復雜”之后,自由才最終喪失。
最近五十年來,置身于中非、極地、波利尼西亞土著居民中間的探險家、傳教士和醫生所做的研究表明,事實恰恰相反。原始社會非常復雜。原始語言的詞形、時態、變格,比俄語、阿拉伯語還要復雜。原始人不光是現時的奴隸,也是過去和未來的奴隸。簡言之,他們是悲慘絕望的生靈,在焦慮中生活,在恐懼中死去。
這似乎與那幅勇敢的紅皮人在大草原上快活漫步、尋找野牛和戰利品的流行圖景大相徑庭,但這更接近于事實。
怎么能是別的情況呢?
我讀過不少關于各種奇跡的書。
但有一種奇跡卻漏掉了:人類得以幸存的奇跡。
這種防衛能力最差的哺乳動物,是以何種方式、方法,能在與細菌、乳齒象、冰霜、炎熱的對抗中保存自我,并最終成為萬物之主—這些問題我不準備在本章中去嘗試解決。
不管怎樣,有一點是確定的。他不可能單憑個人的力量完成這一切。
為了成功,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個性隱埋于部落的復合特性之中。
原始社會被一個信念所統領,那就是超越一切的求生渴望。
求生十分艱難。
其結果是,所有其他考慮都得服從于一個較高律令—生存。
個人無關緊要,部族重于一切。部落像一座游蕩的堡壘,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只有嚴格地排他,部落才會平安無事。
但問題比乍看之下還要復雜得多。我剛才說的只適用于有形世界。而在人類社會初期,相比于無形領域,有形世界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為了充分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記住,原始人不同于我們。他們還不理解因果法則。
如果我在毒漆藤中間坐了下來,我會責罵自己不小心,我會去看醫生,并告訴我的小兒子盡早把毒漆藤除掉。我對因果關系的認知能力告訴我,皮疹是毒漆藤引發的。醫生會給我一些藥止癢。把毒漆藤弄走,將使這種令人痛苦的事件不再發生。
真正的“野蠻人”可不會這樣做。他不會把毒漆藤和皮疹聯系在一起。在他生活的世界里,過去、現在和將來混亂地交織在一起。他那些死去的首領都成了神,他死去的鄰居變成了精靈。他們仍是氏族的“隱身”成員,跟隨著每個人,不管他去哪兒。那些魂靈和他吃住在一起,為他守門放哨。他考慮的是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呢,還是去贏得他們的友誼。稍有不慎,他就會馬上遭到懲罰。因為他不知道怎樣才能在任何時候討所有魂靈歡心,他就一直擔心諸神的報復總有24小時會降臨到自己頭上。
因此,他把任何一個不尋常的事件不是歸結于初始原因,而是歸結于“隱身”魂靈的降罪。當他看見自己的胳膊上出現皮疹時,他不是說:“該死的毒漆藤!”而是嘟噥:“我得罪了一位神,他懲罰我了。”然后他就去找巫師,不是去要解毒的膏藥,而是為得到一張“符咒”,它要比惱怒的神(不是毒漆藤)降于他身上的符咒威力更大。
而對于那棵引發他痛苦的毒漆藤,他還讓它好好地長在那里。要是碰巧一個白人帶來一聽煤油,燒掉了這棵樹,他將責罵白人惹是生非。
一個社會如果將發生的一切都歸因于“隱身”魂靈的直接干涉,那么,很自然的,這個社會能否持續生存下去,依賴于人們是否恪守律令,這些律令是用來平息諸神的怒火的。
就“野蠻人”看來,這樣一種律令確實存在。他的祖先創設了律令,并傳授給了他。他最神圣的職責就是保持律令不受侵害,并將它完整地傳授給自己的下一代。
當然,這在我們看來是荒唐的,我們堅信的是進步、發展、持續不斷的改進。
但“進步”這個詞是近年來才流行的。在低級社會形態中,非常典型的是,人們不認為有必要改進好的(在他們看來)現狀,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別樣的世界。
假設這一切都是真的,那么怎樣才能防止律法和現存社會形態的變更呢?
答案很簡單。
那就是,對那些拒絕把公共安全條例視為神意表現的人,立即予以懲罰。簡單點說,就是依靠僵化的“不寬容”制度。
如果我在這里說,野蠻人是人類中最不寬容的,那我并無意于侮辱他們。因為我立即要加上一條,在他生存的那種條件下,他必須不寬容才行。假如他允許別人干涉他的一千零一條戒律—部落的持久安全、人們的內心平靜,都有賴于這些戒律—那么,部落的生活就會陷入混亂,那才是較大的罪過。
但是,下面這個問題值得一問。如今,盡管我們有數百萬士兵、數千個警察的強制和監督,要推行幾條簡明的法律都很難,那么為數不多的野蠻人,是怎樣保護一套最為復雜的口頭律法的呢?
答案還是很簡單。
野蠻人要比我們聰明得多。他通過精明的算計,完成了用暴力無法完成的工作。
他發明了“禁忌”。
可能用“發明”這個詞有點用詞不當。他的那些主意很少是突發靈感的產物。它們是多年不斷發展、試驗的結果。不管怎樣,非洲和波利尼西亞的土著居民使用了“禁忌”,這使他們事半功倍。
“禁忌”這個詞來源于澳洲。人們或多或少都知道它的含義。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充滿了禁忌,也就是我們不該做、不該說的東西,比如在晚餐桌上提及剛做的一次手術,或將匙勺放在咖啡杯里,都是犯忌的。但我們的這些禁忌都無關宏旨,它們只是禮儀手冊上寫著的東西,幾乎不會影響我們的個人幸福。
相反,對于野蠻人,禁忌卻至關重要。
它意味著,某些人或某些無生命的東西超越于這個世界之外,用希伯來語來說就是“神圣的”,誰要提及或觸摸他(它)們,將會立即死掉,或將承受長期的折磨。這類人或物的確不少。但是,哪個男女要是敢不遵守他們的精神祖先的意志,那他就活該倒霉吧。
禁忌是祭司發明的,還是為了維護禁忌而造就了祭司階層,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搞清楚。考慮到傳統要比宗教更古老,似乎禁忌也要遠遠先于巫師或巫醫而出現。但后者一旦登臺亮相,就成了“禁忌”的堅定支持者。他們把“禁忌”運用得如此純熟,以至于史前的禁忌,就像現著“禁止”字樣的標志牌。
當我們及時次聽說巴比倫或埃及時,這些國家還正處于“禁忌”大行其道的時期。這些禁忌,不像后來在新西蘭發現的粗陋、原始的“禁忌”,而是莊重地變成了否定式的行為準則,以“汝不可”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我們很熟悉,因為摩西“十誡”中有六條都是“汝不可”的形式。
不用多說,在這些地方的早期社會中,寬容的理念無人知曉。
有時,我們誤以為是“寬容”,實際上卻是因他們無知而導致的漠不關心。
行使“行動或判斷的自由”,或者“對有別于自己或被普遍接受的觀點耐心、不帶任何偏見的容忍”,這已成為現代社會的理想。但在那些國王或祭司身上,我們沒有發現一絲這樣的傾向(不管多么模糊)。
因此,除非為了反面的對比,這本書不會把興趣放在史前社會或人們通常說的“古代社會”上。
為寬容而做的斗爭,直到個性的價值被發現后才開始。
這一現代最偉大的發現,是希臘人做出的。
房龍的筆有一種魅力,枯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那么一寫,無論大人小孩兒,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
——中國現代作家 郁達夫
他選擇的題目基本是圍繞人類生存發展本質的問題,貫穿其中的精神是理性、寬容和進步。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研究員 錢滿素
還沒看 包裝還行 一次買了10本書,裝在一個箱子里 收獲的時候箱子破了,書還沒事
讀了一部分,書不錯,不管是形式還是內容。
發貨很快,買了很多,書完好無損,慢慢看吧
內容不錯 印刷包裝良好
學習學習,歷史過程
速度快,好評!
很好很好的
很好 物流迅速
書很好,喜歡!
可讀性強.
兒子高一了,每月都要閱讀一本課外書,今天剛收的,老師推薦的應該很不錯
速度快,包裝完好
書的質量不錯,孩子喜歡
很好。值得一讀
寬容是個恒古的話題,你一旦打開它,才發現原來能談的有這么多
整體感覺不錯,還沒開始看,不知道能不能追評呀
房龍的大作,看看
好書,值得購買。
這本書很通俗易懂,也讓我更加了解寬容的定義和意義,值得一看
要送給小伙伴的一本書
好……………………
還沒有看。
書非常好看,打折促銷買的,非常劃算.........
居然給發了韻達 沒有送貨上門 那么十幾本書抱回來沉死了 而且見到快遞的時候箱子已經破了 真是醉了
值得用心去做的幾件事①與對的人分享你的時間;②勇于嘗試,是一種永遠不會虧本的投資;③把精力放在你能改變的事情上,并立刻付諸行動;④學會接納不完美……生命太短,一分鐘都不要留給那些讓你不快的人或事。共勉! ???
明明訂單上加了運費,送貨上門,但還是讓我自己去拿,而且拿快件還限時間。最差的購物體驗,提醒賣家再也別用(萬象物流),很差勁
買完書還要評論,麻煩
歐洲歷史故事,蠻有意思
非常滿意啊
房龍的經典,值得一讀,對很多方面都有更多了解。這版圖書書本質量很高,包裝很好。
一位是一本心靈小說,結果是一本歷史書籍,很艱難的看了幾頁,只怪自己學識淺薄,看不太明白!
印刷不錯,可惜剪裁不對,書整體是歪的,懷疑是盜版
印刷很好,不錯,但是還沒看這個版本的翻譯怎么樣呢
趁著這個機會一口氣買了好幾本,下班回家細細品讀。
正版紙質好,當當自營書還是一如既往地好,送貨也快。
沒有課本上的那篇序言,暫還知道翻譯水平如何。裝幀看起來不咋地。
一直喜歡這類書籍,雖然第一次看房龍的作品,但心中還是期待滿滿!
人要懂得寬容,不要斤斤計較,不然會活得很累。哈哈,你也看出來了書還沒有看
買這本書的初衷是渴望懂得寬容,渴望內心平。希望不負初心
房龍的經典之作,買過插圖版,這個版本的更簡約
書很不錯 內容簡單易懂 很好的一部歐洲宗教史
沒有想象中的厚的一本書,但是聽評論說特別好,各種書單也有推薦!如果以后看著覺得不錯的話看能不能追評!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以前借別人的書讀過一點,這次買來珍藏,包裝都還沒拆。當當服務很好,書的質量也很滿意,基本中文書都在這里買。這本書物美價廉,一定抽空好好拜讀。
告訴你什么真正的寬容,這也接近了佛家的慈悲心。值得品讀與感悟,這一次閱讀,是要你趨入思想的不設限
房龍的寬容跟人類的故事一直想入手,剛好搞活動,買來西西研讀!當當太贊了
歷史有很多線索,科技進步,革命戰爭,文明創新,但房龍選了一個非常人性的角度,歷史是一種寬容,沒有這種品質,你我都不可能享受到今天美好的一切,但在為寬容的奮斗中,又有多少血淚為其揮灑。
本來還想買本《人類的故事》,可惜不打5折,只好等下次吧
這本書,是讓我看到歷史上的不寬容,各種極權下對異己的鎮壓、迫害、屠殺;也有各種因無知、懶隋、自私而生出的不寬容。張眼看歷史,低頭反省自己或多或少也有不寬容的心態及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