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理石中看到了被禁錮的天使,只有一直雕刻,才能將他釋放。”——米開朗基羅
在雕塑、繪畫、建筑、詩歌等眾多藝術門類中取得輝煌成就,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文明史上,只有米開朗基羅一人。米開朗基羅的作品帶有戲劇般的效果、磅礴的氣勢和人類的悲壯,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他的才智是如此杰出,以至于在他活著的時候,人們就尊稱他為“神”。
美是一種呼吸。繼破解達芬奇、破解梵高之后,美學大師蔣勛再現文藝復興巨匠,雕刻人性的狂喜與劇痛。米開朗基羅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如果沒有這些痛苦、掙扎、波折、困頓,便不會有《哀悼基督》《大衛》《垂死的奴隸》……這些令人敬畏的雕像。米開朗基羅從石頭中解放了人體,卻把自己獻祭給了雕刻。
創世紀以來,只有一個米開朗基羅!
繼破解達芬奇、梵高之后,蔣勛再現文藝復興巨匠,破解歷偉大的雕刻家、畫家、建筑家——米開朗基羅。
蔣勛,融會貫通文學、藝術、美學之大家,是林青霞“的偶像”。多年來,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關于米開朗基羅,蔣勛認為:他的一生像一種殉道,是另一張形式的“哀悼基督”;而美是一種呼吸,是努力存活在劇痛與狂喜中的震動。
文化導師余秋雨推薦美學讀物:“跟著蔣勛先生徜徉歐洲藝術殿堂,是一件高雅的美事。”
美學大師蔣勛親自執筆,破解米開朗基羅,雕刻人性的狂喜與劇痛!
米開朗基羅,苦難中的巨人,他的一生神圣而痛苦,卻在人生的種種不中創造出了一個的藝術世界。他在痛苦中掙扎,卻又在痛苦中得以永恒。
美學大師蔣勛親自執筆,再現文藝復興巨匠。從《創世紀》、《后的審判》到《哀悼基督》,人性的狂喜與劇痛,在躍動的肌肉里,破石而出。
凡是偉大的藝術,總與孤獨和苦難相伴而生。痛苦是無窮的,它具有種種形式。有時,它是由于物質的凌虐;有時,它即蘊藏在人的內心。愿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純粹的自我與感動。
全彩四色印刷,精選米開朗基羅40余件經典作品。附米開朗基羅年表、重要作品列表及收藏博物館。為讀者提供更賞心悅目的閱讀體驗,領悟米開朗基羅的孤獨、苦難與磅礴。
隨書附贈:代表作《創世紀》壁畫大幅拉頁 18頁詳細解讀。
蔣勛,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長于寶島臺灣。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臺后,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并先后執教于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現任《聯合文學》社社長。
蔣勛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并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注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代表作:《美的沉思》《蔣勛說》《孤獨六講》《生活十講》《漢字書法之美》《美的曙光》《蔣勛說唐詩》《蔣勛說宋詞》《美,看不見的競爭力》《蔣勛說中國文學之美》等。
作者序
及時部蔣勛現場
文藝復興的藝術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米開朗基羅。愿你生命中也擁有這樣的導師。他們能洗滌你的靈魂,讓你覺得自己是地球表面最幸運的人。
晚年的米開朗基羅,已經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后一位藝術大師,人們對他像對上帝一樣敬重,無人敢于挑戰他的權威,但他卻越來越虔誠,在上帝面前惴惴不安。
蔣勛破解米開朗基羅,又是一本培養藝術美感的好書。
去過佛羅倫薩,非常喜歡老米的大衛像。他塑造的大衛像是大理石中掙扎要顯現頑強生命的完美,他的錘頭是有聲音的,當你久久凝望它,它好似會慢慢移動至你眼前,告訴我們神的意指。
蔣勛先生有一雙善于發現美之所在的慧眼,他通過本書引導讀者去感覺和體會米開朗基羅作品中的美和精彩,“蔣勛藝術美學”系列值得全套購買!
很好的一本介紹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入門級書籍,讓讀者對米氏作品按時間、主題、其所處環境及當時精神狀態有了初步了解,以便以后去博物館時更好理解和欣賞他的作品。
很中意這套書的裝幀設計,果斷收了第三本《米開朗基羅》。樸素簡潔的色調,配上雕塑極富張力的主題,和連線字母組成的藝術家英文名,生動又極富美感。書中有大量的作品插畫,顏色和印刷都很到位!更驚喜的是,書中解讀西斯廷教堂壁畫的時候,展開驚是一幅超大的拉頁,每一格細節都解讀得很到位!
蔣勛解密米開朗基羅,大師筆下的大師!一場“孤獨”的聆聽,一次“心靈”的對話。
米開朗基羅,蔣勛認為:他的一生像一種殉道,是另一張形式的“哀悼基督”
蔣勛在書中說,米開朗基羅是苦難中的巨人。世間超過米氏經歷的苦難,俯拾皆是,大多數人并未進行杰出創造。長夜中自有最耀眼的閃電,但長夜并不為閃電而生。愛上了這位藝術家。
蔣勛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當我有機會完全直接面對他的作品時,作品像在呼吸。你不站在它面前,不知道它是會呼吸的。粗重的,壓抑的,努力存活在劇痛與狂喜中的呼吸的聲音。看過多少次圖片都沒有的感覺,剎那之間,那呼吸的聲音使你震動起來。我流淚了嗎?我害怕自己衰老了,老到不會為美落淚。
讀過《巨人傳》。生活上的種種不完美使米開朗基羅轉向藝術上對完美的追求。他一邊痛恨不能選擇命運改變命運而自我厭惡,一邊創作出登峰造極的藝術作品來彌補生活所給予他的一切缺憾。
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是人類天才,太喜歡他們了。蔣勛先生的導賞,簡單易懂,感謝蔣先生。
快遞直接把書給我放地毯下面蓋著,留了條手機短信就走人了。我明明已經在訂單里寫明了,請工作日送貨!我留的是工作地址,周末給我發一條手機短信然后說“我放在門口地毯下面蓋著了”,丟了誰負責?
米開朗基羅在這故事里找到了他一貫的美學堅持,生命總是充滿突發的危機,在危機中瞬間備戰的肉體,正是最具備飽滿生命力的肉體,也是米開朗基羅認為最美,最動人的肉體。
如果人的身體是靈魂的囚牢,那藝術是什么?它是物體的表現,是人的形態體現?然而好的藝術作品就要超越物質本體?只有哲學的世界才能表現藝術的完美?沒有答案,藝術的世界都是自我認識和完善的過程。沒有絕對。
讀完后,一直在想象他創作天頂畫的情形。因長達四年之久在平臺上仰頭進行壁畫工作,落下頑疾,脊椎受損、視力模糊、頸部不適,但是卻不因身體上的一系列挫傷而停止高強度的工作。?但只要還活著,就依舊不放下手中的錘子,繼續著雕琢。這已經嵌入生命。?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的大幅拉頁太震撼了!每當看到他的西斯廷天頂畫,聯想到他佝僂的身軀,,仰著頭,全身勁力于描繪一個個故事,他就像是說故事的神,是神的意志,沒錯,一定是的,靈魂與心的強大支柱,可以卸掉一切疲勞與抱怨了。
米開朗基羅是我認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藝術家,一個藝術者能在一個領域有所成就就已經讓人刮目相看了,但他卻在雕塑、繪畫、建筑三個領域都留下了傳世佳作。不得不令人嘆服。而蔣勛作為研究美術的專業人士,用他獨特的審美眼觀加上專業的品評,我相信這會是一本了解西方美學的資料。
米開朗琪羅試圖掙脫精神專制的枷鎖,而這掙扎的過程本身,也是痛苦的。時代總需要一些這樣的人敢于站出來以各種形式進行精神的反抗,愿以個人痛苦照亮黑暗的環境,讓世人在他的苦難與悲傷中,得到精神上的解放與光明,從而推動整個歷史向前奔騰不息。
米開朗基羅一生在希臘與基督信仰兩種截然不同的美學中沖突。他肉體上追求最大的欲望解放,心靈上又企求圣潔與平和;他不斷渴慕現世肉體之愛,又潛進圣堂向神懺悔罪孽,米開朗基羅的矛盾成為他創作上最大的動力。他往往一面創作著基督教主題的作品,又同時創作著希臘主題的作品。
以前看過米開朗基羅的紀錄片,很生動鮮活的重現了雕塑藝術大師傳奇。這次希望從書中看到更深入透徹的理解和解析。當當活動買書很合適,發貨也很快。就是有些書不參與滿減活動。
讀過破解達芬奇、梵高之后,就一直期待著米開朗基羅這本。梵高的偉大,在于他對世界的愛悲壯且深沉,盡管后者完全拋棄了他。我始終認為,藝術里的大愛,體現的應該是人活在世間的苦難,對苦難產生的悲憫,以及由悲憫升華而成的力量。就這點來說,感動我的,一個是梵高,一個是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梵高、達芬奇,和即將出版的莫奈、高更……這些藝術大師怎能不頂禮膜拜,他們充滿熱狂,驕傲,神經質的氣息,也易于沉溺在盲目的信仰,并且為之付出一生,他們總是做的并無勝利可言的幻夢,最后這個幻夢將在死亡的那一刻得到永恒。
這本書能帶你真正走近米開朗基羅,走進歐洲文藝復興。開篇西斯庭禮拜堂穹頂上創世紀壁畫的解讀,就給人一種從視覺直達心靈的震撼。一尊尊細膩入微的經典雕塑,那一寸寸栩栩如生的肌膚上,我們看到的是人性的美與光輝。這是一本引領讀者探索藝術和歷史的佳作。
之前買過《達芬奇之美》和《梵高之美》,看到這本老米的新書便果斷收了。因為雕塑作品的特點,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都比較淡雅,但拿到手里很舒服,前兩本比較嚴重的氣味問題也好了許多。蔣勛寫得比前兩本更好讀。敬仰米開朗基羅,苦難中的巨人!
《蔣勛破解米開朗基羅之美》圖文并茂,印刷精美,蔣勛老師評論的更少別具一格。蔣勛老師的這套藝術美學叢書共6本,建議全部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