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記錄了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伊斯蘭文明遺跡的經歷。行跡遍布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等。車輪緊貼地面,一公里一公里的碾過去,不知會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幕幕驚心動魄真實的故事。
這是一個當代人心中的世界文化史,的美文,的深度。
全新版的《千年一嘆》經過余秋雨先生大幅度修改增刪,全新修訂再度出版。
暢銷經典,十年精修!
余秋雨這位全球華文讀書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作家,獨自追尋踏查人類文明足跡,解讀世界文化史,萬里歷程、文明追溯、歷史思索、心靈對話。美文,深度。大幅修改、修訂上市!
余秋雨坦言:這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在世紀交替之際,余秋雨視察人類非常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贊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為此,他坦言:《千年一嘆》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文明旅程,和余秋雨一起行走
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尼泊爾……在這些人類文明遺跡的行走考察中,余秋雨有哪些肉眼觀察和深度思索,遇到了哪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就讓我們在安靜的地方坐下來,聽余秋雨品味一路的種種見聞感受。
余秋雨 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經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測驗和專家推舉,成為當時中國大陸年輕的高校校長,并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闡釋中華文明諸多被埋沒的重要遺址。這些遺址由此受到保護和弘揚,他也被公認為當代中國重新梳理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寫作品,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風,追慕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他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人類最重要的文明故地,對當代世界文明作出了一系列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作為國際間親身完成這種穿越的人文教授,及時判斷了新一輪恐怖主義的發生地,預言了歐洲不同國家的經濟危局,在海內外引起極大關注。在這過程中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臺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金石堂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以高層級的思考性作品,持續二十年創造了驚人的暢銷奇跡。
直至二0一0年一月,國內發行量第 一的《揚子晚報》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在全國各省青年學生中票選“誰是您喜愛的當代作家”,仍名列第 一,且經驗豐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志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于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自二00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中外文化對比史”等課題,廣受好評。二00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最近幾年,兼任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奠基教授、香港鳳凰衛視首席文化顧問、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
自序
希 臘
哀希臘
荷馬的邁錫尼
閑散第
想念秦始皇
還是金字塔。
金字塔對于我們長久以來津津樂道的文史常識有一種顛覆能量。至少,它指點我們對文明奧義的解讀應該多幾種語法。
本來也許能夠解讀一部分,可惜歐洲人做了兩件不可饒恕的壞事。
及時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凱撒攻占埃及時,將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的七十萬卷圖書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壞,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0年,羅馬皇帝禁異教,驅散了能讀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階層。結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沒有人能解讀了。
相比之下,中國的秦始皇雖然也做過“焚書坑儒”的壞事,但他同時又統一了中國文字。這相當于建立了一種覆蓋神州大地的“通碼”,使中國古代任何區域的歷史不再因文字的無人解讀而湮滅。
在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斷、中華文明延續的一個技術性原因。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國這么大,組成這么復雜,各個方言系統這么強悍,地域觀念、族群觀念、門閥觀念這么濃烈,連農具、器用、口音、飲食都統一不了,要統一文字又是何等艱難!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學家遇到較大的麻煩就是古代文字的識別,常常是花費幾十年時間才猜出幾個,有的直到今天還基本上無法讀通。但是,這種情況在中國沒有發生,就連甲骨文也很快被釋讀通了。
我想,所謂文明的斷殘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廢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不知何意。為此,站在尼羅河邊,我對秦始皇都有點想念。
當法老們把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的時候,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卻讓中國歷史活了下來。我們現在讀幾千年的古書,就像讀幾個喜歡文言文的朋友剛剛寄來的信件,這是其他幾種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站在金字塔前,我對埃及文化的較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就像一個不知從何而來的巨人,默默無聲地表演了幾個精彩的大動作之后轟然倒地,摸他的口袋,連姓名、籍貫、遺囑都沒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一九九九年十月九日下午,埃及開羅,
夜宿Les 3Pyramides旅館
希 臘
哀希臘
看到了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在海邊熾熱的陽光下只須借得幾分云靄,立即涼意爽然。有一些簡樸的房子,靜靜地圍護著一個遠古的海。
一個立著很多潔白石柱的巨大峭壁出現在海邊。白色石柱被巖石一比,被大海一襯,顯得精雅輕盈,十分年輕,但這是公元前五世紀的遺跡。
在這些石柱開始屹立的時候,孔子、老子、釋迦牟尼幾乎同時在東方思考。而這里的海邊,則徘徊著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蘇格拉底、希羅多德和柏拉圖。公元前五世紀的世界在整體上還十分荒昧,但如此耀眼的精神星座燦爛于一時,卻使后世人類幾乎永遠地望塵莫及。這就是被稱為“軸心時代”的神秘歲月。
現代世界上再囂張、再霸道的那些國家,說起那個時代,也會謙卑起來。他們會突然明白自己的輩分,自己的幼稚。但是,其中也有不少人,越是看到長者的衰老就越是覬覦他們的家業和財寶。因此,衰老的長者總是各自躲在一隅,承受凄涼。
在現在世界留存的“軸心時代”遺跡中,眼前這個石柱群,顯得特別壯觀和完整。這對于同樣擁有過“軸心時代”的中國人來說,一見便有一種特殊的親切。
石柱群矗立在一個高臺上,周圍攔著繩子,遠處有警衛,防止人們越繩而入。我與另一位主持人許戈輝小姐在攔繩外轉著圈子抬頭仰望,耳邊飄來一位導游的片言只語:“石柱上刻有很多游人的名字,包括一位著名的英國詩人……”
“拜倫!”我立即脫口而出。拜倫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里游歷,而且還在希臘與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志愿隊。我告訴許戈輝,拜倫在長詩《唐璜》中有一節寫一位希臘行吟詩人自彈自唱,悲嘆祖國擁有如此燦爛的文明而終于敗落,十分動人。我還能記得其中一段的大致意思:
祖國啊,此刻你在哪里?你美妙的詩情,怎么全然歸于無聲?你高貴的琴弦,怎么落到了我這樣平庸的流浪者手中?
拜倫的祖國不是希臘,但他愿意把希臘看成自己的文化祖國。因此,自己也就成了接過希臘琴弦的流浪者。
文化祖國,這個概念與地域祖國、血緣祖國、政治祖國不同,是一個成熟的人對自己的精神故鄉的主動選擇。相比之下,地域祖國、血緣祖國、政治祖國往往是一種先天的被動接受。主動選擇自己的文化祖國,選擇的對象并不多,只能集中在一些德高望重而又神秘莫測的古文明之中。拜倫選擇希臘是慎重的,我知道他經歷了漫長的“認祖儀式”,因此深信他一定會到海神殿來參拜,并留下自己的名字。猜測引發了好奇,我和戈輝都想偷偷地越過攔繩去尋找,一再回頭,只見警衛已對我們兩人虎視眈眈。
同來的伙伴們看出了我們兩人的意圖,不知用什么花招引開了警衛,然后一揮手,我和戈輝就鉆進去了。石柱很多,會是哪一柱?我靈機一動,心想如果拜倫刻了名,一定會有很多后人圍著刻,因此只需找那個刻名最密的石柱。這很容易,一眼就可辨別,刻得最密的是右邊第二柱,但這一柱上上下下全是名字,拜倫會在哪里?我雖然只見過他的半身胸像卻猜測他的身材應該頎長,因此抬頭在高處找,找了兩遍沒有找到。剛剛移動目光,猛然看見,在稍低處,正是他的刻名。
刻得那么低,可以想見他刻寫時的心情。文化祖先在上,我必須低頭刻寫,如對神明。很多人都理解了拜倫的心情,也跟著他往低處刻,彎腰刻,跪著刻。因此在他刻名的周圍,早已是密密層層一片熱鬧。
由拜倫的刻名,我想起了蘇曼殊。這位詩僧把拜倫《唐璜》中寫希臘行吟詩人的那一節,翻譯成為中國舊體詩,取名《哀希臘》,一度在中國影響很大。翻譯的時間好像是一九○九年,離今年正好九十年,翻譯的地點是日本東京章太炎先生的寓所,章太炎曾為譯詩潤飾,另一位國學大師黃侃也動過筆。蘇曼殊借著拜倫的聲音哀悼中華文明,有些譯句已充滿激憤,如“我為希臘羞,我為希臘哭”。
蘇曼殊、章太炎他們都沒有來過希臘,但在本世紀初,他們已知道,中華文明與希臘文明具有歷史的可比性。同樣的蒼老,同樣的偉大,同樣的屈辱,同樣的不甘。因此,他們在遠遠地哀悼希臘,其實在近近地感嘆中國。這在當時的中國,是一種超越前人的眼光。
我們在世紀末來到這里,只是他們眼光的一種延續。所不同的是,我們今天已不會像拜倫、蘇曼殊那樣痛心疾首。希臘文明早已奉獻給全人類,以狹隘的國家觀念來呼喚,反而降低了它。拜倫的原意,其實要寬廣得多。
不管怎么說,我們來希臘的及時天就找到了大海,找到了神殿,找到了公元前五世紀,找到了拜倫,并由此而引出了蘇曼殊和中國,已經足夠。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九日,希臘雅典,夜宿Herodion旅館
荷馬的邁錫尼
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一個又一個的文明古國
這仿佛是世界人類的文化探索,很喜歡余老師對那些文物古跡的感受和觀點,一代又一代人對文化的漠視讓數字化的時代里生活的人不知自己的根和魂,社會才會有更多的無理現象。這是一本能讓人深思的書本
不愧是秋雨老師的經典作品,沒有萬余公里的實地體驗,哪有那么深的歷史文化感受,正式印證了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書中對世界文明遺跡的講解,讓我仿佛置身于現場,對許多似懂非懂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疏解,這本書看完,要把相關的書找出來好好看看,建立系統性的知識結構。
千年一嘆是余秋雨先生的經典作品,非常值得一讀,帶你領略異國的千年風情,回味這段耐人尋味的歷史(??ω??)??
以前看過一部文化苦旅,被余秋雨先生的語言所吸引,買了這本千年一嘆,現在也真切的明白書名的由來,那跨越了千年的文化遺址,文化代表,文化現象……
余秋雨這位全球華文讀書界都不感到陌生的作家,獨自追尋踏查人類文明足跡,解讀世界文化史,萬里歷程、文明追溯、歷史思索、心靈對話。一流美文,一流深度。大幅修改、最新修訂上市! 余秋雨坦言:這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在世紀交替之際,余秋雨視察人類最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贊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為此,他坦言:《千年一嘆》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文明預約旅程,和余秋雨一起行走。 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
讀余秋雨,就不能不讀《千年一嘆》。只要稍知識界歷史知識的人都會向往亞歐大陸西端的那些國家,不僅僅是風土民情,還有那厚厚的濃郁的歷史氣息,地中海北岸演繹的浪漫故事。但是地中海東岸和南岸就不是那么浪漫了,那里充滿著血腥與暴力,充滿著衰落的文明。
余秋雨先生的書向來值得一看,至于為什么值得,看了就知道了
蠻大蠻厚的一本。一直非 常喜歡余秋雨的書,很棒。支持=w=文風好像變了不過還是很棒。封面很有質感啊。唔,我是雙十一買的,但也要了二十左右,可是書裂了好心疼,另外還有一頁空白。所以5折沒有好貨嗎。。。。。。。。啊,總體還是很滿意的。 非常喜歡余秋雨的書,一如既往地棒。
剛剛看完《千年一嘆》,一直喜歡讀余秋雨的書,這本書從探索文化的角度,講述了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從雅典、埃及……伊拉克、到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文化~
一直一直都想買的一本書,余秋雨的千年一嘆,行者無疆都是非常非常的好,讀他的書,不僅可以了解更多,增長見識,更不讓我們了解世界之大,世界之精妙。
在世紀交替之際,余秋雨視察人類最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贊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
很喜歡余秋雨老師的作品,他對文化見解的獨到之處一直讓我受益匪淺,在如此快節奏生活的今天,文化也逐漸在世人生活中淡化,只有他的書能夠讓我感覺自己還活著,還有很多向往,很多期待!
余秋雨先生不愧是大家語言不算平淡但是給人一種悠遠恬靜引人無限遐想耐人尋味隨著作者的足跡看遍千山萬水走過各個文化的發源地想象著千百年前也是同樣的地點這里發生過些什么最好的領悟只能在路上
對書沒意見,滿意。就是這次包裝更簡陋了,連個當當的袋子都沒有,拆開包裝袋就是泡沫包著的書。這個包裝袋很容易破,拆之前就已經在旁邊有一條裂縫了。店家怎么也附帶個袋子裝書吧,以前買書還有袋子呢
完整記錄余秋雨先生穿越數萬公里,獨自追尋踏查人類文明足跡,解讀世界文化史,一流美文,一流深度,暢銷經典,十年精修!
一共買了五本,只有兩本是有透明薄膜包裝著的,其它三本都沒有,不知道是為什么。書的內容和紙質倒是不錯的,因為之前有買過了。只是這次沒有包裝,覺得很奇怪 。又碰上下雨天,快遞又濕掉了,還好里面的書沒有濕。希望下次不要再出現沒有外層包封的事,碰上下雨天很麻煩。
千年一嘆,一位長輩強力推薦的圖書。閱讀的過程中仿佛是跟著99年的余秋雨走遍了世界文明起源地,體驗到“盛極必衰”的文明演變規律,感嘆中華文明的經久不衰。我想當我有充足的閱歷后再來閱讀這本書定會有另一番深入的感悟的。
真正是一本好書 余先生通過自己的眼界去告訴我們這個中國外的其他文化和國度 就算不能做到出去像余先生一樣看遍世界 但就從這本書里 我也能好好的去看看這個不同文明交會的世界了!
余秋雨的文筆給人一種鎮定自若的感覺,所有有關文化的東西在字里行間滲透出來,帶來的文字享受非同小可。很喜歡余秋雨的書,打算陸續購買下他的其他著作。愿能有新的體會在其中。
千年一嘆了白金作家獎、桂冠W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I金石堂最8Q有影響6C力書2獎等一O系列重大獎4項。以高層級U的UUG思考性作尋踏查人類文明足跡,解讀世界文4化史,萬里歷程、文明追溯、歷史思索、心靈對話。一流美8文,2一
在世紀交替之際,余秋雨視察人類非常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贊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為此,他坦言:《千年一嘆》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中國以虛懷若谷的態度接受了佛教,但在古代一般人中,往往是立足儒學,兼信佛道,而且對佛教也作了靠近親情倫理的改造。這樣一來,這種宗教信仰也就緊貼著現實生活又時時受到現實生活的檢驗了,不大可能再陷人整體性迷昧。
喜歡上散文就是從《千年一嘆》開始的,也是從讀余秋雨的書才發現自己原來是那樣無知,我曾向學生介紹,要讀余秋雨,要讀《千年一嘆》《文化苦旅》《行者無疆》,這些書會讓你了解歷史,會讓讀者增強歷史使命感,會讓胸懷更為寬廣,會受益終身。
余秋雨的作品一向都是經典,之前買了行者無疆,還不錯,千年一嘆,是好多人都推薦的。最重要的是,這是運過來,包裝最好的一本書。物流很快,從成都發過來,一天都不到,而且還是在打折,包裹多的情況下。一直很贊當當的物流!
余秋雨的名作。我在初高中時就經常看到余秋雨的作品,經常會被他的文字中透露出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所吸引,然而這些歷史的背后卻又透露出許多沉重的信息。多看看這些現代的文明對我們還是有很大的啟迪作用的。
在世紀交替之際,余秋雨視察人類非常重要的幾個古文明發祥地,跋涉四萬公里,當他面對人類文明的遺址,種種贊嘆、驚嘆、感嘆和悲嘆,都以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次前所未有的壯舉,是他從未經歷過的文化反思和心靈悸動。為此,他坦言:《千年一嘆》是他“特別珍貴的作品”
在書中作者以感傷、厚重而平實,卻不失優美的語言,記錄了伊斯蘭文明、兩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來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討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對比中又逐漸找到了中華文明之所以延續的原因。
非常喜歡游記,怎么說呢,就是覺得看看好像能漲見識,畢竟這些地方可能我這輩子都不會涉足,所以,看看就好了嘛。
沒什麼,就是手里掂起書來,像是得到了全世界一般的滿足感,沉甸甸的,大概是文人骨子里的沉重一代代的壓迫下來,而我欣欣然的接過,許多人也這樣雙手捧過 ,未來還會有無數的人折服在這里。不出一室,腳步遍行天下,文化尚作柺柱,心就不會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