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凹先生素來喜靜,很怕有人來敲他的房門。讓他覺得自在的,要么就是行走于西北的大地,要么就是隱居在自己的書房。
先生其實也喜歡熱鬧,只是先生的熱鬧并不是燈火燦爛,而是內心的安寧與獨行的自在。
這本書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
對于匆匆的路人,平凹先生這部文集只是用來附庸風雅的玩物。但這本書卻要寫給生命的行者。愿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里多一些從容瀟灑。
賈平凹執筆40年高水準散文精粹,研磨孤獨,收獲自在,致每個孤獨的行路人。
[我們該怎樣呵護內心的孤獨與焦慮]一個自在獨行者的文字,展現了個人與世界相處之妙。從孤獨、行走、生死、慈悲、玩物、天地、人事等角度,給內心孤獨焦躁者以安寧的撫慰。
[研磨孤獨,收獲自在]塵世上并不會輕易讓一個人孤獨的,群居需要一種平衡,嫉妒而引發的誹謗、扼殺、羞辱、打擊和迫害,你若不再脫穎,你將平凡,你若繼續走,走,終于使眾生無法趕超了,眾生就會向你歡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獨。
[致獨自行走的你]在這個美好又遺憾的世界里,你我皆是自遠方而來的獨行者,不斷行走,不顧一切,哭著,笑著,留戀人間,只為不虛此行。即便你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也是可以自在的。
[執筆40年,高水準散文精選]書中皆為高水準散文,不管是文字感覺,還是思想深度,都足以帶來令人驚喜的生活啟示和力量。
走進賈平凹的獨行世界,收獲一份心靈的自在與安寧。
賈平凹是我國當代文壇屈指可數的文學大師。他是一位具有叛逆性的作家,但又不失淳樸的本色。他是中國少有的高產作家,更為可貴的是他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精品。毫無疑問,他也是當代中國可以載入世界文學史冊的文學家之一。
賈平凹長篇小說的代表作有:《帶燈》《白夜》《高老莊》《懷念狼》等。他曾獲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娜文學獎和法蘭西文學藝術榮譽獎,以及茅盾文學獎等數十個國內外文學大獎。
賈平凹不僅小說創作的成就斐然,他還是一位散文大家,而且在中短篇小說的創作舞臺上也頗有建樹。平凹先生低調冷智、謙和厚道,他是一位世間的智者,更是一位深沉的獨行者。
及時章:孤獨地走向未來
第二章:默默看世界
第三章:獨自走一走
第四章:獨處的安寧
第五章:自在的禪意
1.讀詩能耐熱,這是我的秘密,不可告知他人,但切記,需要慢讀,慢讀即可安靈,靈魂安妥,酷暑便是清涼世界。
2.住樓就住頂層吧,居高卻能望遠,看戲就坐后排吧,坐后排看不清戲卻看得清看戲的人。
3.說了許多好讀書的壞處,當然壞處還多,譬如好讀書不是好丈夫,好讀書沒有好人緣,好讀書性情古怪。但是,能好讀書必有讀書的好,譬如能識天地之大,能曉人生之難,有自知之明,有預料之先,不為苦而悲,不受寵而歡,寂寞時不寂寞,孤單時不孤單,所以絕權欲,棄浮華,瀟灑達觀,于囂煩塵世而自尊自重自強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諂。
4.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5.如今,找熱鬧的地方容易,尋清靜的地方難;找繁華的地方容易,尋拙樸的地方難。
6.將軍也好,小偷也好,哲學家也好,暗娼也好,他們都是以各自的生存方式在體驗人生。
7.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的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8.官場上仍還憑靠山后門,牌場上的機會卻永遠是人人平等。
9.愛錢不可恥。但不能唯此為大,那么,就宣布錢票子一律裝在鞋里踩在腳下吧,踩,人永遠主宰它,它永遠不主宰人!
10.我還是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孤獨的靈魂在空蕩的天空中游戈,但人之所以是人,有靈魂同時有身軀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沒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的路泥濘,樹叢和墻根又有狗吠。
11.作為男人的一生,是兒子也是父親。前半生兒子是父親的影子,后半生父親是兒子的影子。
12.每一個生命之所以生命,是有其自信和自尊的,一旦寧肯犧牲自己的自信與自尊去奉承,那就有了企圖。
13.古人講“安貧樂道”,并不是一種無奈后的放達和貧窮的幽默,“安貧”實在是對錢產生出的浮躁之所戒,“樂道”則更是對滿園生命的偉大呼喚。
14.社會是各色人等組成的,是什么神就歸什么位,父母生育兒女,生下來養活了,施之于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責任,而硬要是河不讓流,盛方缸里讓成方,裝圓盆中讓成圓,沒有不徒勞的,如果人人都是撒切爾夫人,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世界將是多么可怕!接觸這樣的大人們多了,就會發現,愈是這般強烈地要培養兒女的人,愈是這人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沒有自信了,就寄托兒女。這行為應該是自私和殘酷,是轉嫁災難。
15.我對待兒女的觀點,是會被相當多的人反對的,或許將永遠落下不稱職的父親的聲名。我雖然常常看著小學生、中學生不分晝夜地在書桌前用功,心中充滿了悲哀——大人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消極怠工,卻把惡果轉嫁于孩子——但我也得讓女兒去做作業,去復習,去拿回考試的高分。我現在能做到的,是不能忍受著一些女人向我講述她為孩子設想的偉大而美麗的前景,她不停地在說,使用著連續的逗號,好不容易出現一個句號了,我得趕緊就說:“哎呀,差點忘了,某某要我回個電話的!”我得逃避,我終于學會了逃避。
16.書上寫著的是:家是避風港,家是安樂窩。有房子當然不能算家,有妻子兒女卻沒有房,也不算有家。家是在廣大的空間里把自己囚住的一根樁。有趣的是,越是貪戀,越是經營,心靈的空間越小,其對社會的逃避性越大。家真是船能避風嗎,有窩就有安與樂嗎?人生是煩惱的人生,沒做官的有想做做不上的煩惱,做了官有不想做不做不行的煩惱。有牙往往沒有鍋盔(一種硬餅),有了鍋盔又往往沒了牙齒。所以,房間如何布置,家庭如何經營都不重要,睡草鋪如果能起鼾聲,比睡在席夢思沙發床上輾轉不眠為好。用不著熱羨和嫉妒他人的千般好,用不著哀嘆和怨恨自己的萬般苦,也用不著恥笑和賤看別人不如自己,生命的快活并不在于窮與富、貴與賤。
17.人生的日子整齊分割為四季一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天,每人每家的居住就如同將一把草藥塞進藥鋪藥柜的一個格屜一個格屜里,有門牌號碼,以數字固定了——《易經》就是這么研究人的,產生了定數之說。人逃不出為自己規定的數字的。
18.世上的事,認真不對,不認真更不對,執著不對,一切視做空也不對,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上山拜佛,見佛像了就磕頭,磕了頭,佛像還是佛像,你還是你——生活之累就該少下來了。
19.女人之所以要做真正的女人,首先要懂得男人的秉性:男人是朝三暮四的,是喜新厭舊的,是吃了碗里看在鍋里的,不胡思亂想的男人不是男人,所謂的在性上的高尚與卑下的男人之分是克制的力量強弱,是環境的允許與限制,是文化重負下的猶豫和果斷。
20.女人如果是一條總在手指間滑脫而去的泥鰍,男人就有了蒼蠅一樣的勇敢。
21.常常聽到有做母親的在培養女兒做撒切爾夫人,撒切爾夫人之所以被稱為鐵女人,那是指政治而言,她們的理解,女人就要風風火火,就要慷慨激昂,好爭好斗,如猛虎獅子。男人在主導著這個世界,這已經是人類的不幸,如若某一日女人也主導了這個世界,那同樣是人類的不幸。
22.獨立做女人的人格,熱情地對待生活,對待自己,為自己而活,活得美好,女人越會對男人產生長期的吸引,這就是平等,與男人平等是真正地活出了女人味。有了這種與男人平等地生存于世上,平等地做夫妻的女人味,或許長得漂亮,或許長得不漂亮,但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你的態。態是古時用語,態無法言說,類似當今人所談的氣質和風度。女人的漂亮不會永駐,女人的態卻長伴終生。李漁講女人有態,三分漂亮可增加到七分,女人無態,七分漂亮可降落到三分,它如火之有焰,如燈之有光,如金銀之寶氣。態當然有天生具有的,但更多是后來可培養。古時候,有態的女人是聲名顯赫的妓女,妓女在那時是以男人而活著的附屬物,但往往成為了棋琴書畫俱佳的高等藝妓,卻成了活得與男人平等活著的最自為的人,所以最有了態。現在當然沒必要只有犧牲自己,度過血五淚的深淵而出于污泥成勞荷,已經是有氣質和風度的女人越來越多,這是社會的進步,女人們這么活下去,活著的才真正是女人。
23.人若是一塊石頭,生了苔蘚,一年四季變換顏色,那怎么變來就怎么變去,可人的稟性是得寸而進尺,有了一條好褲帶就想配好褲子,有了好褲子得有好上衣,那么帽子呀鞋呀,欲望越來越多,思維也變了。打扮一旦成了社會時尚,風氣靡麗,必然少了清正之氣。過去有一句名言:最容易打扮的是歷史和小姑娘。現在呢?沒有學問的打扮得更像有學問,不是藝術家的打扮得更像藝術家,戲比生活逼真,謊言比真理流行。當一切都在打扮,全沒有了真面目示人的時候,最美麗的打扮是不打扮。
24.人性里較大的可悲處是不能接受平等。試想,我們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平日里看不慣以權謀私,看不慣不公正的發財,提意見呀鬧斗爭呀地要平等,可徹底消除貴賤窮富和男女老幼界限的最平等的死到來時,卻不肯死,不死不行的,才依依不舍地去了。
人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
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
——賈平凹
好多人在說自己孤獨,說自己孤獨的人其實并不孤獨。便你認為自己是孤獨的,也是可以自在的。孤獨不是受到了冷落和遺棄,而是無知己,不被理解。真正的孤獨不言孤獨,偶爾做些長嘯,如我們看到的獸。即
在外打工多年,也算是獨行,但每每讀到陜西作家的文字,就如同一個鄉黨和自己聊天一樣,情深之處忍不住用陜西話讀出來,親切,熟悉,扣人心弦
裝幀精美是不用說的,初識賈平凹到真正認識賈平凹是通過他的《帶燈》,從此意識到他是時間積淀出來有深刻意識的人,自在獨行,不是小說,是一種意識,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豁達。希望這本書能給我賈平凹式的觸動。快遞很給力,隔夜就送達了,感謝當當,讓我邂逅各種各樣的好書
多年前看過他的小說,感覺不錯,這本隨筆卻實在不怎么樣,內容無病呻吟,文筆枯燥乏味,很失望。
《自在獨行》寫情感、聊愛好、談社會、說人生。有俗世的智慧,也有生活的趣味。一本孤獨而豐滿的書,寫給生命的行者,寫給那些“任性”之人。愿他們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里多一些從容瀟灑。
當當這次太差勁了,包裝簡單,書有折痕,快遞服務差勁
書正面有明顯破損,還發貨,退貨太麻煩,只能再去買一本送朋友了,希望注意
這本書開始幾個章節,我竟然看哭了,寫他的童年,父親,母親,還要紡車,可后來語言就開始粗俗,甚至臟話連篇,果斷扔了。有點無法接受。
如果能不給分,我真的一分都不想給,給幾時張白紙我話圖畫?花錢買白紙,真是醉了,還敏感詞…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賈平凹 游戲人間的姊妹篇,大寫的贊(/≧▽≦/)
很一般的散文,老人家的一些碎碎念。如果沒有閑工夫,不建議買
物流非常非常非常慢,我6月1號下單的,今天都13號了才到,很無語了,快遞郵了半個月是啥意思,中間催快遞和客服他們都不理,打電話一直沒人接,好氣人,這態度也是沒誰了。。。
這本我非常喜歡,包裝非常好,整體感覺很好,買來的時候帶到旅行的時候讀書讀了很久不錯,內容是他的精選集,如果你喜歡這個作者的話,喜歡他的散文的話,可以買這本,這本是他比較好的散文的集合,非常適合閱讀,特別適合旅行中閱讀。
沖著名字去的,文學書嗎,多增加點修養也是好的
自在獨行,是從紡車聲聲開始的,一個人無論要去什么地方,他的靈魂必須獨行人嘛,一生活給自己看,在不傷害別人的情況下,活得舒坦最重要,簡單才會專注,專注才會幸福。記得回家的路,世界無限廣闊,誘惑永無止境,“獨”是本書的精華。
有時候感覺我擁有了全世界,有時候又覺得我被世界所拋棄。朗讀者里面斯琴高娃老師朗讀的《寫給母親》,我的眼淚那叫一個嘩嘩嘩,所以對賈平凹先生就有一種好奇感
這個絕對是盜版書籍啊,不止這一本,這個訂單送過來的好幾本都是這樣的情況,當當的書有這么多盜版?很多連字都看不清了啊
一看名字,就喜歡上了,大千世界有多少人在自由自在,又有多少人在孤獨前行,真正做到一人自在獨行的,又真有幾個,內心的自在,內心的獨行,才真真正正的自在開心
純是喜歡這個標題和封皮,加之為了湊單,收到兩周了還沒拆包,等有閑時再看吧。其實說實話,一直不太愛看平凹先生的作品,感覺太重太深,不若韓少功、董橋的雜文隨筆來得輕便舒適。但又不得不說賈老師作品的思想性確實更有特色。
賈平凹是悟禪,他要么行走在西北的大地,要么隱居在自己的書房。所以,讀他的文章就有一種“長河落日圓”及“悠然見南山”的視覺沖突和情緒碰撞。哦,怪不得他的臉長得像西北大地那么粗糙,他的文字嚼起來像羊肉泡饃那樣入味,他的哲思聽起來像秦腔那樣曠達。
賈平凹說:“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這個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圓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
沒來得及讀完。扉頁上寫著“寫給每個孤獨的行路人”,里面是一篇一篇的小文章。賈平凹先生素來喜靜,要么自由自在,要么行走于大江南北。書旨在讓匆匆路人能懂得孤獨的真義,在生活里多一些從容與瀟灑。很巧,一起買了《百年孤獨》剛剛讀完,兩書都在寫孤獨,可感覺完全不同。
讀了第一章,深深的被打動了,我的眼睛是淚花模糊,體會到了母親對孩子的殷切期望,一個沒有文化的小腳母親,在逆境中堅貞不屈和對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哪怕再苦也要讀書的,心靈受到了震撼,第二遍讀給了孩子聽,想要告訴她書是你一輩子的朋友。
書已閱讀完畢。很好的一本散文。只是感覺很多人把這本書定義為言孤獨的一本書了。 覺得平凹先生談的根本不是孤獨。其實不是平生自在獨行久了,又怎能把身邊所經歷的一切觀察得如此透徹呢?
已閱讀完畢。很好的一本散文。只是感覺很多人把這本書定義為言孤獨的一本書了。 覺得平凹先生談的根本不是孤獨。其實不是平生自在獨行久了,又怎能把身邊所經歷的一切觀察得如此透徹呢?
我本身就是西北人,讀賈平凹先生的書感覺像是在回憶童年,黃土地,窮家庭,黑爸媽。一捧土都能玩出花來的小時候真的是讓人懷念。人長大了,心也大了,能讓我開心的事卻少了,周圍的世界大了,屬于自己的世界卻小了……
書名禪意濃濃,猶有“大象無形、大音希聲”醍醐灌頂之力。不過,住在高樓里悟禪,遠沒有走在山澗里悟禪那么來得輕巧和灑脫。高樓里悟禪悟出的是“三十功名塵與土”,而山澗里悟禪悟出的是“雨打芭蕉落閑庭”。可以說,位置決定了思考問題的角度,角度也決定了人一生遠行的方向。
之前買過一本,作為平凹先生的忠粉覺得他的散文好過小說,每一篇的篇幅不長,集生活閱歷和智慧與一體,風趣幽默詼諧打諢中道盡人情世故,至親瑣事回憶懷念中盡顯人間真情、生活哲理。笑中含淚,內心激蕩回味的感覺很是過癮……作為日常必讀之書,每天讀1、2篇頗有收獲,買來送給給朋友一起分享好作品。
人既然如螞蟻一樣來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數十年里,該自在就自在吧,該瀟灑就瀟灑吧,各自完滿自己的一段生命,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義了。
前面幾章把我給看哭了,親情總是很容易打動我。這本書可能更適合在心情平靜的時候看,適合一個人靜靜地閱讀,雖然所處的年代不同了,但是有很多現象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所以還是能有很多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