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專欄作家杰西卡悉心精選100則古典流行文化的詞條,以詼諧的筆觸、富有想象力的描繪,以及有據可依的歷史考證,撰成一部時尚小百科全書。其中收錄了優雅、稀奇、平凡、有趣之事,勾勒格調為何物,成功融合古怪與實用,將藝術、時尚、飲食、旅游、居家、園林等領域的流風變化分以條目介紹,是一本目光獨具的導覽之書。所收條目以數則軼事貫串,烘托歷久彌新的美感泉源和妙趣橫生的歷史,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時尚演變的古典風情畫卷。
一部時尚百科全書揭秘千年流行密碼;
一百則詞條,涉及歷史、藝術、文化、時尚、旅行、美食……詞條故事化,網羅各種逸聞趣事,可讀性強;
詞典式體例,賦予每一種流行元素鮮活的生命,述說它們的緣起、逸事,以及流傳……
覆蓋上千年的社會審美進化史 ;
陸智昌擔綱設計,突出優雅經典之氣質,精裝呈現,收藏價值高
杰西卡•克爾文•詹金斯(Jessica Kerwin Jenkins),雜志編輯、專欄作家。自紐約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曾任時尚雜志W歐洲版、《女裝時尚日報》(Women's Wear Daily)博學編輯,現為Vogue雜志專欄作家。
任職W雜志期間,因工作的需要,她的足跡幾乎遍布整個歐洲:從馬德里到哥本哈根,從雅典到威尼斯……走訪古老的別墅、城堡、宮殿、莊園,切實體味了傳承近千年的古典文明,促成她對古典時尚文化的濃厚興趣。
飛行
露天餐會
小愛神,小天使
擺姿勢
黑色
奶凍
蘑菇頭,鮑伯頭
西洋梨
香閨
旋轉木馬
香檳
克勞德鏡
五彩紙花
卡斯提格里雍涅伯爵夫人
卡斯提格里雍涅夫人:身后篇
蟋
飛行
早上6 點,巴黎往馬賽的大路馬車壅塞。時為1783 年9 月清晨,城堡大院卻火光熊熊。黑煙冉冉朝一具飛行器推送,飛行器不住鼓動,躍躍欲升,金色的渦卷紋占滿大半為天藍的底色。這一具飛行器于今名為“熱氣球”,斯時正緩緩膨脹,從癱軟中蘇醒。
法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 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就站在熱氣球旁,御駕親臨盛典。街邊簇擁大批人群,抬頭仰望天空。附近的屋頂也有不少人爬了上去。城堡的每一扇窗,一樣有圍觀的人群探頭出來。侍從將三名乘客送進大氣球下面的吊籃—一只鴨子,一只綿羊,一只公雞;史上及時批氣球駕駛員是也。熱氣球終于升空,飄飄忽忽飛了八分鐘,便墜入樹林。搶救小組立即躍上馬背,疾速馳援。三名飛天旅者摔得七葷八素,卻毫發無傷;呈獻到法王御駕跟前,法王龍心大悅,立即下旨,將三只家禽、家畜宰來當晚上的盤中飧。
發明該氣球者,是一對膽識過人的法國兄弟發明家,約瑟夫— 米榭• 孟格菲(Joseph-Michel Montgolfier,1740—1810)、雅各布— 艾蒂安• 孟格菲(Jacques-étienne Montgolfier,1745—1799)。依約瑟夫自述,該發明的靈感,起自太太襯裙搭在火爐附近烘干的時候,不住鼓動翻拍。此次升空處女航過后一個月,人類首度搭乘新發明,航向天際大海。由年方26 歲、膽大包天的彼拉特• 德• 侯齊爾(Pilatre de Rozier,1754—1785),搭乘孟格菲的氣球升空,較高達80 英尺,但有繩子在地上拴著氣球。
只不過,這時尚未有人真的掙開束縛,翱翔天際。法王下過命令,唯有定罪入監之人,方才得以自由升空,了無拘束,以之交換特赦。不過,德• 侯齊爾靠他在宮中的人脈使力,還是說服法王路易十六:熱氣球飛行安全無虞。因此,德• 侯齊爾終于和貴族同好阿蘭德伯爵(Marquis d’Arlandes,1742—1809),當著法王路易十六的面,于布隆森林(Bois de Boulogne)公園,爬進他們搭乘的飛行器。
熱氣球終于升空,眾人無不屏息,鴉雀無聲。伯爵寫道:“嚇我一跳,沒想到觀眾看我們升空會那么安靜,全都動也不敢動。”伯爵顯然不是當駕駛的料兒。“我還在看得目不轉睛,沒回過神來,就聽到侯齊爾先生朝我大喊—‘你沒動啊!氣球一寸也沒升上去啊!’”兩人這才趕緊抓起耙子,把干草送進火舌,燃起熱氣,注入氣球,氣球便又往上飄升。卻只限一時片刻。因為,伯爵又停下來俯瞰腳底壯麗的塞納河風光。“你再這樣子看河景,沒多久就要栽進河里去了!”侯齊爾又再大喊,“火要大一點!好兄弟,火要大一點!”氣球又朝下方巴黎街區的屋頂沉落,差一點撞上圣敘爾比斯教堂的鐘塔。
本杰明• 富蘭克林有一個朋友,疑心病重一點,覺得這樣的熱氣球沒什么用。但是,富蘭克林當天也在布隆森林公園親眼見證熱氣球升空,嗆聲反擊,“你說剛出生的小嬰兒又有什么用?”說實在的,熱氣球談不上什么駕馭不駕馭的,很可愛就是了。熱氣球熱,馬上如野火燎原,四處蔓燒。“目前啊,我們腦子里啥也沒有,只想飛上青天。”有時人寫道,“熱氣球占去了大家的心思。”
十24小時過后,又有多達四十萬的人潮群集,爭相親睹法國物理學家雅各布• 夏勒斯(Jacques Charles,1746—1823)偕同助手諾埃爾• 羅伯特(No.l Robert),從杜伊勒里宮(Tuileries)的廣場升空。兩人當時站在藤條編的船形吊籃里,掛在高速的氫氣動力熱氣球下方,飄過鄉間野地,還手執旗幟朝下方驚愕的人群大喊大叫。夏勒斯寫過,“我們喊,‘國王萬歲!’下方的人群也有響應,‘好兄弟啊, 你們不會怕嗎?不會頭暈嗎?真美妙!老天保佑你們!再會了,兄弟啊!’”兩名駕駛兩小時后降落,飄了27 英里,沿路不忘朝一棟教堂圓頂扔下一條毯子—好玩嘛。
夏勒斯覺得有幸飛向青天,簡直是無上的樂事。“我們真是上天的寵兒!”夏勒斯跟羅伯特說,“我才不管地面怎樣;現在啊,天際,才是我的世界!”
黑色
黑,超越時間的哀悼之色、含蓄優雅之色,另也是反叛之色。17世紀的宗教改革派從頭到腳一身黑,1960 年代的革命派一樣從頭到腳一身黑。17 世紀歐洲貴胄仿效謹守天主教教規的西班牙王室,衣柜全換上了樸實的全黑裝束。荷蘭商人和英格蘭的清教徒,同樣一體信守莊重肅穆,矢志不移。新教徒便認為活潑鮮艷是忤逆上帝的色彩,任誰穿成這樣,也“不過是吹得鼓鼓的臭皮囊,涂得五顏六色,吹得全是驕氣和妒意。”
幾百年過后,維多利亞時代崇尚清苦自制,黑便又成了代表色。佼佼者, 當然首推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1819—1901)。女王于42 歲便開始服喪, 該年, 丈夫艾伯特親王(PrinceAlbert,1819—1861)逝世;而且,此后迄至駕崩,女王始終未卸黑色的喪服。“婦女時值深切悼亡之際,若有陌生路人不巧一派歡欣,喪服便恰如堡壘。”有禮儀專家于1884 年為女王作解,“喪服形同高墻,避難的斗室。”有女王以身作則,維多利亞時代謹守禮教的寡婦當然也自喪夫的那一刻起,便一概從頭黑到腳,一黑兩年半。黑的衣著,黑的手套,黑的首飾—黑玉材質,就是拿黑煤刻出來的寶石—加了皺紋紙帶的黑色小帽,黑色的面紗。連襯裙也加上一條黑色絲帶。信箋鑲上黑邊。有人連床鋪也是黑的。寡婦一般以深居簡出為宜,以免喪家撞進宴會,活生生扼殺他人的生趣。
然于1860 年代,喪服開始跟上流行,黑色也躍上舞臺,展現前所未有的新鋒芒。法國女伶莎拉• 貝恩哈特(Sarah Bernhardt,1848—1923)甚至在臥室里擺了一具黑檀棺材,躺在里面“入戲”。她也愛以黑色天鵝絨長袍,上臺演出。默片的頭號狐貍精,希妲• 芭拉(ThedaBara,1885—1955),也以一身黑,詮釋禍水紅顏,掀起黑色電影(filmnoir)中危險而放蕩的女性跟風。有此前仆后繼的先人,可可• 香奈兒(Coco Chanel,1883—1971)方才有大好的舞臺,于1920 年代推出“黑色小禮服”,蔚為經典,流傳至今。
不過,黑色上身,驚世駭俗的效果還是以1960 年代的“黑豹黨”(Black Panthers)為個中之翹楚。一個個身穿黑得發亮的短裙加過膝長靴,黑人爆炸頭攏得半天高,誠乃“黑便是美”的。凱瑟琳• 克里佛2 加入“ 學生非暴力聯盟”(Student Nonviolent CoordinatingCommittee) 一年后, 下嫁創建“ 黑豹黨” 的艾爾德瑞奇• 克里佛黑色(Eldrige Cleaver,1935—1998)。“那時,我們才不是到處亂跑,亂嚷嚷‘看我們有多酷!’”凱瑟琳• 克里佛回憶當年,“我們腦袋里才沒有這些東西。”克里佛耍酷,不得不然耳,因為,她的衣服寥寥可數,不過一件黑色連身裙,一件黑夾克,再加一件黑短裙。
妙不可言的謳歌,頌贊日常的優雅,一則又一則的軼事,指點世人再不顯眼的平凡之處,也找得到非凡的美。全書蘊涵無限的可能,將我們的生活妝點得更為有趣。讀完之后,放眼身邊的一切,全都有了嶄新的美感。
──莎拉?杰西卡?帕克(Sarah Jessica Parker,美國熱門劇集《欲望城市》女主角)
富含美感的奇書。每一則故事──不論是羽毛球的起源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助興開胃菜──一概逸趣橫生,讀來興味盎然。一經翻閱,便不忍放手。
──托瑞?勃奇(Tory Burch,著名時尚設計師)
詹金斯機敏地選中了那些稀有而又很少有人想到的珍藏,又帶有一絲朱莉•安德魯斯在《我所鐘愛之物》(音樂之聲里的插曲)里敏銳的感性……《古典時尚考》中的奇思妙想能夠填滿你一整座城堡,值得珍藏。
——《紐約時報》
這是不同尋常、俏皮、怪誕之物的展柜,展示者投入滿腔熱情進行調查,又興致勃勃地展示于此……書里有很多樂趣可以取悅哪怕是最厭世的人,尤其是以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一些我們已熟知的藝術品。
——《華爾街日報》
詹金斯帶領讀者踏上了一次異想天開的旅程……她的目標是完成一套能表現萬物之美的收藏,有趣、買得起,并且如通常的雜物志那樣:古怪。在這里她做到了,這本書不僅僅吸引人,還會讓人上癮。……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參考文獻,因此如果對書中提到的無數話題中的哪一個感興趣,本書也可以作為研究路上的一個不錯的起點。
——《丹佛郵報》
本書是一本流行索引,關于你應該知道卻從不知道的100件生活中美好的事——從花邊內衣和香檳到野餐到蕩秋千。
——Glamour(英國高端女性時尚周刊)
這本精美、雅致的書就是一部關于時尚的微型百科全書,書中探究了幾乎所有的東西,從羽毛球的起源到折紙藝術到路易十四對巴氏梨的喜愛。
——《娛樂周刊》
好書
選錯地址發回家里了無奈,到時候回去再追評吧。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很有趣的一本書
不錯,好評!
非常有深度
掌柜的服務態度真好,發貨很快。商品質量也相當不錯。太喜歡了,謝謝!
好
還可以
非常吸引我啊
?*.(????`??).*?
好
很棒,物流很快,包裝完整,書本身也很好。
好
不錯 誰要可以來咸魚上找我買 賬號為ywyczywy
很好
精裝書四角壓變形
適合睡前閱讀。
古典時尚參考必備
一些小東西 筆觸并不有趣
字跡清楚,質量不錯
喜歡,質量不錯
在書店看見這本書了,當當會便宜一些,時尚的發展史
圖文病,內容豐富
一直都想要的一本 這次回國終于拿到手 收藏
在書店已經看過了,作者確實是做了不少的功夫,值得去看
被一位中古家具店主安利的書,收到后果然很驚喜,內容有趣,裝幀也不錯
類似一本本科全書,學到了很多不知道的東西,剛看了“高景髻”那一節,出乎意料
很長姿勢的小冊子。總高跟鞋小黑裙,到斜體字弄臣,西方世界里的古典娓娓道來~選出美好生活的關鍵詞,歷史考究加上一點想像力,時尚不是奢侈品,更是日常生活里俯拾皆得的尋常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