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婷講述了多姿多彩的哈佛校園生活和社會實踐。
劉亦婷父母深入細致地介紹了在《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里“點到為止”的具體方法。如:素質體系怎樣從無到有?怎樣培養創造力?怎樣掌握各科學習方法、記憶方法及考試方法以增強學習能力?怎樣有效地輔導孩子學習?如何實行強身健腦的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家庭性教育的方法與時機?怎樣檢查嬰幼兒的心智發育進度……詳細回答了各界讀者關心和咨詢的與素質教育相關的各類問題。
從2004年3月問世到2009年改新版之前,此書已持續暢銷60萬冊。
更多親子教育,名人家教,新書、熱書、暢銷書,點擊進入:
“哈佛女孩劉亦婷”系列持續暢銷260萬冊紀念版。
引子
讀者朋友,讓您久等了
無數讀者提問,讓我們日夜惦記
又一本心血結晶,回答各類咨詢
及時章 劉亦婷,你在哈佛還好嗎?
開學前,另一種形式的充電
初進哈佛,感悟“謊言”與“真理”
野營:不是軍訓,勝似軍訓
室友與校友,各有各的“酷”
理解與岐視,我的朋友與處境
哈佛如此開放,又如此安全
課外活動:“讓世界走向中國”
學生能把事情做多大?
伙伴們推舉我當主席
課程設計:意在培養“完整的人”
自己選的課,越學越來勁兒
教學管理:既嚴謹,又靈活
勤奮學習,成績依然優
及時章 劉亦婷,你在哈佛還好嗎?
時光回到1999年8月1日,婷兒在首都機場告別親人,開始了她人生新的奮斗歷程。
隨著婷兒手拉行李箱的身影在國際出發廳漸行漸遠,掛牽之情便絲絲縷縷地拴牢了父母的心。其實我們掛牽的內容不多,“平安”二字就足以概括。放不下的大都是多余的擔心,卻又忍不住這些擔心——知道她重視鍛煉和保健,還是擔心“會不會生病?”知道她習慣于安全及時,還是擔心意外和車禍。尤其是婷兒大一那年,美國接連發生了幾起中國留學生被害的血案,其中之一就是個成都女孩;2001年美國又發生了“9 11”劫機撞樓恐怖襲擊;2002年春季40天內國內外競接連發生了4起空難……家有游子,這類新聞總是格外刺眼錐心!
婷兒出發之前,已經聽說哈佛學生忙得平均每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為了既不給婷兒增加負擔,又可以讓父母安心,我們事先約好,除了婷兒想要傾訴什么或有事要談,平時常用電子郵件發個“好!”報聲平安就行了。半年后,婷兒覺得寫電子郵件沒有打電話過癮,不如每個月多打一兩小時工,用多掙的一二十美元每次和爸媽談個夠。于是,每隔十天半月,婷兒就會和我們通一次電話。每當她在我們的午后美國的半夜1點多打來電話時,各種新信息便天女散花般從聽筒里往外冒,其間穿插著許多深層次的交流探討,足以讓我們高興好幾天。
然后,又是等待,又是牽掛。
很多讀者也在牽掛著婷兒,關心她學業是否順利?關心她是否適應哈佛?關心她有沒有遇到歧視?關心她將來如何發展……這些牽掛滿溢著讀者對婷兒的真心關愛。為了報答這份關愛,我們一直在記錄婷兒給我們打來的電話,每年暑假和婷兒的短暫相聚,更是免不了有空就聊,有趣就記。有了這些積累,再加上婷兒的訂正補充,便有了本書的及時章:“劉亦婷,你在哈佛還好嗎?”
——這是讀者詢問人次最多的問題,所以優先回答。
[劉亦婷自述]
開學前,另一種形式的充電
1999年9月4號,在美國東部馬薩諸塞州的海濱城市波士頓,天空和我剛來時一樣藍得誘人。拉瑞夫婦開著他們心愛的越野吉普車,把我和我的兩箱 兩包行李送往哈佛。
當我在4份錄取通知書中最終選擇了哈佛之后,拉瑞建議我至少提前一個月飛到美國,以便進一步了解和適應美國生活,并提高英語寫作能力。來美國后的前半個月,我住在華盛頓特區蘭登中學的艾麗老師家,在她的指導下練習英語寫作。然后,拉瑞夫婦邀請我跟他們一起到波士頓海濱度假,他們還邀請了哥倫比亞大學的中國留學生孫維佳來共度假期。孫維佳高我一屆,她在上海復旦附中讀書時,比我早一年被拉瑞主持的WBSE(華盛頓—北京學者交流項目)邀請訪美。
孫維佳也是全獎本科生,哥倫比亞給她的是由華商Z.Y.Fu捐助的Fu獎學金。這是一種純粹贈與性的獎學金,不含貸款和校內打工,還提供假期的生活費用,本科4年沒有任何經濟負擔,任何學生得到它都會感到極其榮幸。哥倫比亞給我的也是Fu獎學金,放棄它的確令我惋惜,但想到學校會把這份厚禮轉贈給得到“候補錄取通知”的大陸學生,還是讓人高興。孫維佳是哥倫比亞品學兼優的好學生,聽她介紹在美國名校就讀的親身體驗,為我增添了不少信心。
那是一段極其輕松愉快的日子!
——高中的求學計劃已經完成,被哈佛錄取的驚喜和隨之而來的忙碌瑣碎,早在出國前就變成了“過去時”。
——新的階段性目標在情況不明的過渡期也難以具體化,但只要去哈佛報到時沒人說“對不起,新生名冊上沒有你的名字”,那就一切都不成問題;
——到哈佛會不會學習跟不上呢?我也并不為此而擔心。因為我的行為準則是“盡力而為,問心無愧”,我自信不會為分數高低而精神崩潰。何況我總是能夠迅速適應升級調檔的學習,出國前我自學美國高中化學教材的愉快感覺,也使我對哈佛的學習生涯只有憧憬沒有畏懼。
在到處參觀游玩的那兩個星期,每天都有新鮮的見聞和體驗。感受最強的,是拉瑞和他的朋友們的生活態度。他們都敬業、守法,積極進取并富有愛心。當然,他們也擁有很多物質財富,不過,這一點對我的心理沖擊并不大。我從小就沒有和別人攀比的習慣,總是專注于自己的計劃和目標,所以優越感和自卑感都不發達,自尊心也很難被虛榮心所傷。我所擁有的,是“腳踏實地,追求理想”的從容和自信。
說到這兒,我很感激父母對我的悉心教育。他們有意把我培養成不愛攀比、不慕虛榮的人,使我能做到“不論對方比你強還是比你弱,都要既平等待人,也平等待己”。
拉瑞夫婦和他們的同齡朋友們雖然都已年過半百,但童心還特別重,竟會在草坪上盡情地玩類似中國兒童玩的集體游戲“過城門”。這些忙人習慣于自我調節工作壓力和生活節奏,所以非常重視享受周末和假期。我發現他們身心放松和繃緊的切換速度很快,幾乎沒有所謂的“收心”過程。我意識到,這也是自我管理能力的一部分。
這個發現對我在哈佛的留學生活很重要。當我也進入了越來越忙似乎永遠也忙不完的運行軌道之后,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在勞逸之間快速切換的重要性。如果你切換的速度不夠快,或者切換的頻率不合理,就可能運轉失靈,不是健康的弦被繃斷,就是各種事務積重難返。正因為如此,我申請過的美國大學在挑選新生的時候,都很重視學生的自律能力。
初進哈佛,感悟“謊言”與“真理”
吉普車輕快地在公路上行駛,濃密的綠蔭中建筑物漸漸多了起來。“這是哈佛所在的劍橋城,馬上就要進入校園了。”拉瑞興奮地說。
我好奇地打量著車窗外的各種建筑,希望早一點看見哈佛的大門,好停下車來留個影。臨行前到湖北和姥姥他們告別的時候,幾個舅媽特別囑咐過:“別忘了在哈佛大學門口好好照張相寄回來。”可是直到拉瑞把車子停在了校園里面的“賽爾樓”跟前——這是我今天報到的地方,我也沒看見可以稱之為“哈佛大學校門”的東西。
拉瑞說:“是的,哈佛沒有一個正式的校門。不過你可以在哈佛銅像跟前拍照留影。”后來,我的親戚和老師們都得到了這張我在哈佛銅像下微笑的照片(《哈佛女孩劉亦婷》里用的也是這張照片)。拿來送人的照片都是原照翻拍的,因為拉瑞給我家寄出照片沒多久,就在一次車禍中受了傷,我不能在這種情況下請他為我找底片。可能是銅像太高焦距不好對,我的臉拍得不夠清晰,翻拍之后幾乎認不出是誰了,我只好請爸爸在每張照片下打上一行字:敬愛的某某留念——劉亦婷在哈佛。
哈佛銅像在美國非常有名,據說是美國攝影留念最多的四大名雕像之一(另外三尊是自由女神像、林肯總統雕像和富蘭克林總統雕像)。哈佛銅像紀念的是哈佛大學的及時位捐贈人約翰 哈佛。這位英國劍橋大學的碩士1637年移居北美,1638年便不幸死于肺結核,年僅31歲。臨終前,他把260冊圖書和一半家產(700多英鎊,幾乎是官方建校撥款的兩倍)捐贈給剛創立兩年的當地學院(哈佛大學那會兒還沒有校名,僅有1名教師9名學生)。為了感謝和紀念約翰 哈佛,當時的殖民地議會決定用“哈佛”為學院命名。為了永遠紀念他,校方請來林肯總統雕像的作者,在灰色的“大學樓”前為約翰 哈佛鑄造了這尊銅坐像。
哈佛銅像完成于1884年。不知從何時開始,哈佛銅像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摸一摸銅像左腳尖能給人帶來好運。”這個說法不禁讓我想起了成都人在青羊宮摸青銅羊和在寶光寺摸“福”字的熱鬧情景。和青羊宮的青銅羊一樣,哈佛銅像的左腳尖早已被歷代游客摸得油光锃亮了。看來,“祈福 好玩”的模式古今中外都深得人心啊。
哈佛銅像還有一個幽默的綽號:“三個謊言銅像”。及時個謊言是銅像的外形名不副實。因為約翰 哈佛沒留下任何圖像資料,雕像作者只好請一個學生做模特來代替他。第二個謊言是捐贈人約翰 哈佛被錯刻成了“創辦人”。第三個謊言是哈佛的建校時間被錯刻成了1638年,比實際晚了兩年。
初次仰望哈佛銅像,“三個謊言”的典故一笑而過,揮之不去的感受卻是:肉體的速朽與精神的永恒!約翰 哈佛只活了短短的31年,后人連他長什么樣也無從想象,但他的靈魂卻因一個高尚的選擇而獲得了永生。約翰 哈佛的故事當時就感動了很多新移民慷慨解囊,數百年來,一直激勵著歷屆校友積極捐資興辦教育。校方用校友捐款設立的“哈佛基金”在理財專家的運作下逐年增值,迄今價值已超過190億美元。
如此雄厚的經濟實力,使哈佛既可以聘請好的教授,也可以招收好的學生。事實上,哈佛在招收學生的時候,只看你有多,不看是否交得起學費生活費,只要愿意錄取你,缺多少錢就提供多少獎學金(用“免交費用 校內打工 提供助學貸款”的組合方式)。哈佛給中國大陸本科留學生的獎學金,也是來自校友的慷慨捐贈。我讀大三的時候,一位華裔校友兼捐資人還到哈佛來看望過我們。據說美國名校的獎學金大都來自校友們的捐款。很多哈佛學子追求財富的動機之一,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加入慈善家的行列,用自己創造的財富回報社會,也回贈母校。毋庸諱言,哈佛對捐款無私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也是校友們踴躍捐贈的重要原因。
哈佛銅像底座的左側,刻著哈佛大學的校徽:一個盾牌圖章的中心,用倒三角形排列著三本打開的書,書上刻著7個拉丁字母“VERITAS?,意為“真理”。這是簡化了的哈佛校訓和座右銘。校訓的全文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上上個世紀的哈佛校長昆西對此做出了更明確的解釋:“大學最根本的任務是追求真理,真理本身,而不是去追隨任何派別、時代或局部的利益。”這種追求真理的執著和勇氣,不知俘獲過多少游客和年輕學子的心!
和哈佛銅像一樣,哈佛校徽也有一些意味深長的典故。據哈佛網站的“校園歷史”介紹,這個校徽設計于1644年,但那張設計草圖一直被遺忘在當年的會議記錄里,近兩百年都無人想起。直到1836年,籌備建校200周年校慶活動的昆西校長偶然翻看了那份老文檔,哈佛校徽才得見天日。這個昭示真理并奇跡般“復活”的校徽,被用來開發了很多可愛的紀念品,總有一種能打開學生或游客的錢包。不少學生選擇印著校徽和英文“爸爸”或“媽媽”字樣的白瓷杯給父母做禮物,我也是。
……
學習她了,讓人傾佩的是一位繼父能視如己出。很喜歡教育孩子一系列的書籍。每天晚上安靜下來,陪著??一起閱讀,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事了!
紀念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
里面講述劉亦婷成長過程中對她培養的理念、細節及方法,尤其值得學習的是針對她弱項進行分析后的培養方法和策略,同時我將它運用到我的學習當中,感覺很有效果。
和哈佛女孩劉亦婷素質培養紀實一起買的,一直沒什么時間好好看看。
紀念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值得借鑒學習!
如果你想教育好兒女;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本實用、科學的育兒書。那么《哈佛女孩劉亦婷》系列書(共兩本)是你的不二選擇!《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一,詳細描述對劉亦婷進行早期教育的細節和教育的方法方式。很好的書,買來學習學習,好好培養寶寶.如:0—6歲全面開發心智,小學階段塑造靈魂+訓練技能、逆反期調整教育方法、中學階段保持航向走向成熟、在各種社會實踐中觀察與思考、初次訪美的出色表現、沖刺哈佛的頑強拼搏……覺得做父母的都好好看看。
書是給家里人買的,最初的時候是說書非常有教育意義,想講給下一代聽,并且從書中學一些教育理念以及兩代人之間溝通的技巧和方法,今天打電話回去,聽家里人說的意思是非常滿意,書是正版書,沒有任何問題,總體感覺非常好。
還好吧,作者也是蠻累的,劉亦婷應該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在自己孩子身上實驗并不是那么好用
紀念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是一本很好的書,適合好父母多讀。
紀念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 :劉亦婷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對我來說,我收獲很大啊。
感謝作者給了天下父母這么多的育女經驗和培養方法,書的內容涉及孩子成長過程的方方面面問題,非常實用。每個人都不會隨隨便便成功,孩子的教育傾注了家長的諸多心血,作者的這些寶貴經驗讓千千萬萬個家庭受益。感謝當當提供了物美價廉的好書,推薦。
初讀時覺得特別好,對于應試教育特別有指導意義。現在就覺得無助和悲哀,對中國教育整體而言,想想其中的艱辛,不覺反問中國,你的素質教育在哪里?教育不是產業、不是打仗、不是應試淘汰,教育究竟是什么,有沒有范本,讓我們這些家長看看!
非常一般,實用性很差。 如果你想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所收獲,可閱讀黃全愈的 《玩在美國》,楊文的《和兒子一起成長》。個人感覺這兩本書非常有指導意義,非常值得一讀,非常值得推廣。
不錯是哈弗女孩劉亦婷的姐妹篇,和哈弗女孩劉亦婷中有很多的相同之處,理論更強
這套書的2本我一起買了,雖說看到有評論說這2本書是在炫耀劉亦婷的成績,但個人認為,書中介紹的很多方法都值得借鑒。畢竟劉亦婷的媽媽在培養她這方面真是做了不少,時間金錢心血,并不是每個媽媽都能做到的
第一本書主要是講劉亦婷的父母怎樣訓練孩子,每個階段的教育;這本書則主要是針對讀者對第一本書中疑問的解答,劉亦婷在哈弗的生活以及具體到她學習階段的方法,也很實用,家長可以參考!
我懷孕的時候得到了一本好書《哈佛女孩劉亦婷培養紀實》,很感謝這本書,幫我解決了孩子早期教育的許多問題,如今孩子慢慢長大了,我也想知道劉亦婷大學生活怎么樣。
我看過《哈佛女孩劉亦婷一》一直想看她的學習方法和培養細節,終于看到這本書了。我正在對照其中一節關于孩子學習數學方面的一個訓練,感覺確實管用。好的學習方法確實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書是好書,是勵志版的文學作品,也可能是做夢的人,帶著我們做白日夢。完美,普通家庭能達到嗎?如果都達到了,哈弗會全部接受我們中國的孩子嗎?全當是閱讀文學作品吧!有些方法可以借鑒,這么優秀,會回國服務,建設中國嗎??
自讀了“紀念版《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二”此書,發現劉亦婷的父母在對孩子的教育上,確實有獨到之處,作家長的一定不要錯過機會。
在《哈佛女孩劉亦婷》一書的封面上,赫然寫著“素質培養紀實”幾個字。這些年,劉亦婷的家長也成了大搞素質教育的榜樣,他們到處舉辦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講座,向各地的父母們傳授育兒“真經”,講述培育“哈佛女孩”的心得體會。
這本書講了哈佛女孩劉亦婷她所接受的教育與她之所以考上哈佛的原因。更體現了劉亦婷的母親與她的繼父所選擇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這本書里面還講到了許多學習的方法,我個人認為這本書很值得一看。
不愧是暢銷書,不管是第一本還是第二本,讀后都有許多感悟,婷爸爸和婷媽媽的用心和善于思考總結是婷婷成長的明燈。我喜歡書中介紹的一些生活中的小細節,給我許多啟發。這對于教育孩子一定能派上用場!
很久以前買的《哈佛女孩劉亦婷》之一一直是女兒的勵志書,所以看到之二出來,堅決要買,雖然我并不太喜歡沒有系統詳細描述的之一,看過之二后發現比之一好,書中介紹了各科的學習方法,對女兒幫助很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