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學必讀書目之一:迄今為止有關清代習慣法為系統的探究,讓人們一窺傳統中國法秩序的多元面貌,深入了解近代中國人的日常法律生活,是中國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義的著作。
該書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是以法律社會學視角考察清代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極好例證。
列入茅海建推薦書單"中國近代史研究入門"書目。
本書首版問世之后,在國內曾經引領一時風氣,在域外同道中間亦不乏積極回應。自1999年重印之后,迄未再版,如今修訂再版,重磅回歸。
梁治平,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的領域為法律史、法理史、法律與社會等,先后出版了《法辯》《法律的文化解釋》等十幾本著作。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上百篇,學養深厚,在學術界享有盛譽,被譽為"法律文化的開創者"。
001 自 序
001 導
從法律社會學的角度去觀察中國古代法,至少有兩種不相諧的現象可能會立即引起我們的注意。其一,中國古代法中最正式且具有實效的部分,從公元8世紀上半葉的《唐律》,到18世紀仍然在當時法律體系中占據核心位置的《大清律例》,陳陳相因,一脈相承,有著驚人的相似性;清人薛允升指出:"嘗考唐律所載律條,于今異者八十有奇,其大同者四百八十有奇。今之律義與唐律合者,亦十居三四。蓋其所從來者舊矣。"然而在此千余年間,中國社會所經歷的變化卻是緩慢而巨大的。這里只需指出一個簡單的事實:從東周到唐末,同一地理范圍內的人口數量沒有超過6000萬;宋、明兩代人口增長最多時達到一億左右,而在清代不到300年的時間里面,人口總數竟由一億左右增至四億以上。其二,中國古代法典,無論《唐律》還是《大清律例》,都絕少關于"私法"的規定。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僅今人搜集入藏的明清契約文書一項,其總數就已超過1000萬件。這個數字為我們展現出一個極廣大的社會空間,其中,國家法雖然不是全無影響,但其作用肯定極其有限。
以上所述給我們這樣一種印象,即在中國古代社會,國家法不但不是全部社會秩序的基礎,甚至也不包括當時和后來其他一些社會的法律中最重要的部分。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某種"秩序真空"的存在。社會不能夠容忍無序或至少不能容忍長期的無序,結果是,在國家法所不及和不足的地方,生長出另一種秩序,另一種法律。這里可以先概括地稱之為"民間法"。
法律社會學家們發現,即使是在當代最發達的國家,國家法也不是的法律,在所謂正式的法律之外還存在大量的非正式法律。換言之,這種法律多元現象既非中國古代所特有,更非始于清代。然而這并非我所特別關注的問題,在一篇討論清代習慣法的論著里面,我更關心的是如何把習慣法置于某種適當的分析框架中予以描述和分析,為此,我想先說明習慣法與我所謂民間法的一般關系,并且粗略勾畫出清代習慣法的大致輪廓:它在清代社會生活中占據的空間,它的具有濃郁地方特點的表現形式及其結構特征,在此基礎之上,我將進一步確定本書討論的范圍,并就材料和方法諸問題作必要的說明。
對事物起源的探究幾乎總是歷史學家的興趣所在,而在"習慣法起源舉例"這一章里,我想做的毋寧是社會學的討論,即通過對習慣法所產生的幾種主要途徑的考察,指出習慣法與其他社會因素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而明了習慣法的性質。我將從這里進到對清代習慣法中若干主要制度的討論,這種討論雖然不必面面俱到(這并非本書的目的),但應當是基本的和富有啟發性的。換句話說,它不但能夠被用來展示清代習慣法的一般面貌,而且應當為我們探究下列問題提供堅實的基礎,這些問題包括:清代習慣法與國家法的關系,它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可能具有的法理學意義。
不錯,長知識
非常好的關于清代習慣法的書,短小精悍,當當的書也很讓人滿意,包裝很好,已經在當當買了幾千塊的書了,購物體驗很好。
梁治平先生的一部經典
還不錯吧 可以
和同學一起買了。
推薦購買 非常不錯
好
好
很不錯,物超所值
書值得收藏!!!
和哈哈哈哈哈哈或或或或
景點,你值得擁有……
史料豐富,闡述清晰,文筆流暢,學術價值高
商品質量還是很好的,比較滿意,商家發貨速度也還不錯,服務態度也還可以。
梁老師的著作是我的大愛,推薦法科生閱讀
整體感覺不錯。
《清代習慣法》是梁治平先生依據清代官府檔案、民間契約和民國初期的司法調查等第一手材料,對清代習慣法進行了迄今為止最為系統的探究,其討論的范圍,由清代習慣法的淵源、背景、流變、直至習慣法的性質、形態、功用,以及習慣法與國家法的關系和習慣法研究在社會理論上的意義。無論是從材料上,還是從內容上,該書都堪稱法律史研究中的典范
內容和排版都不錯,發貨速度還不錯,很適合閱讀。
記得有過這樣一個評論:“把法律作為一個透視點去了解社會形態,這種想法不但可行,而且是有益的和必要的。”梁治平認為,“這種判斷用在習慣法上比用在其他地方更合適”“作為一種社會制度,作為所謂民間社會秩序的自動顯現,習慣法的每一步發展都與實際生活與社會組織的變化有著密切關聯。”依據清代官府檔案,民間契約和民國初期的司法調查等第一手材料,梁治平對清代習慣法進行了較為系統性的探究。從內容上看,《清代習慣法》的重點是在于厘清“習慣法”這一概念、淵源,背景、流變、直至習慣法的性質,形態、功用以及習慣法與國家法的關系。從目的上看,對清代習慣法以及中國古代法…
這本書寫得好
經典著作,收藏
包裝破損,
書很好,很滿意!
雖是一本法學專著,對于學清史的人而言,還是非常有價值的。
梁開創的比較法律文化研究的方法和視角雖然不太系統和細致,但方法論意義還是重大,且文筆優美,每本都堪稱經典。
開辟了新的研究領域,是以法律社會學視角考察清代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極好例證。
梁老師的經典著作之一(梁老師著作很多),作為這個行當出身的人,雖然這輩子不大可能再進入學術圈,但是讀讀曾經喜愛的書,總對自己是一種告慰
習慣法范圍內的高口碑著作,論述詳實,值得閱讀
本書探討了清代的“習慣法”問題,開創了法律史研究的一個新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