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書簡介:
“大家精要”叢書以近300位對人類文明有貢獻的大師為對象,濃縮其生平與思想精粹,涉及文學、史學、哲學、軍事學等領域,旨在“啟迪生活智慧,開悟人生哲學”。
叢書作者都是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以淺顯易懂的語言,清晰、簡練、嚴密地闡述“大家”生平與思想,讓讀者能快速讀懂“大家”。
內容簡介:
周敦頤,為北宋哲學家,他創建了濂學,開宋明新儒學思想先河。《周敦頤》介紹了“濂溪先生”周敦頤的生平,與二程的關系,重點介紹了其教育、行政、文藝等思想,濂學主張等。讀者通過《周敦頤》可了解其學術思想精要:人為萬物靈者,心、性受感外物而有善惡,通過“立誠”“主靜”而達人類的準則“人極”(誠)。
周敦頤,北宋哲學家。世稱“濂溪先生”,創“濂學”,開宋明新儒學思想先河。周敦頤、《愛蓮說》,或許你很容易在它們間建立鏈接。周敦頤、理學、程頤程顥,你還能在它們間建立鏈接嗎?翻開《周敦頤》,告訴你一個你不知道的周敦頤。
第1章 少年茂叔 自然洗禮
一、濂溪故里
二、失親守喪
第2章 宦海生涯 勤政清廉
一、江西首任
二、初仕湖南
三、二仕江西
四、四川任上
五、三入江西
六、屈謫湖南
七、廣東上任
八、病逝江西
第3章 傾心教育 循循善誘
一、與“二程”
二、 辦學興教
第4章 《太極圖說》 天人造化
一、文化背景
二、《太極圖》與《太極圖說》的基本內容
三、人文價值
四、對本體論的貢獻
第5章 《通書》博綜 心性醇化
一、與《太極圖說》的關系
二、修養論
三、行政思想
四、文藝思想
五、教育思想
第6章 濂學思想 源遠流長
一、圣人的人格氣象
二、在道學中的地位
三、在心學中的地位
四、對湖湘之學的影響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
從二十一歲到二十三歲,他為了守喪遷到潤州丹徒鶴林寺。鶴林寺舊名竹林寺,位于黃鶴山北麓,是著名古寺之一,創建于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相傳南朝宋武帝劉裕早年家貧,青少年時代到黃鶴山砍柴時,頭頂常有黃鶴翩翩飛舞。稱帝后,遂改寺名為鶴林寺。鶴林寺是個文化氣氛濃郁的地方,光緒《丹徒縣志》卷四十五云:“壽涯禪師,居鶴林寺。周濂溪讀書于寺側,與壽涯交甚善。”實際上周敦頤自幼喪父后,也曾隨舅鄭向在潤州住過,據說他同壽涯早已相識。宋以后在鶴林寺旁建有周濂溪祠與濂溪書院,光緒《丹徒縣志》卷五“廟祠”條云:“濂溪周先生祠,在鶴林寺西。”這段經歷,度正在《濂溪先生年譜》中說:“先生遂扶柩厝于龍圖公墓側。是歲居潤,讀書鶴林寺。時范文正公(仲淹)、胡文恭公(宿)諸名士與之游,獨王荊公(王安石)少年不可一世,懷刺謁先生,足三及門而不得見。荊公恚曰:吾獨不可求之六經乎?”這是景祐四年(1037)的事。
周敦頤一生基本是在州縣為官,與朝廷要員接觸不多。潤州守喪期間則有緣與范仲淹這樣的名士交游。范仲淹于景祐三年五月遭貶后連連左遷,在景祐四年左右來到潤州。在這之前,范仲淹受貶期間曾在睦州體察民情,興辦州學,在蘇州排澇救災,興辦郡學,朝野內外皆傳其名。在政治思想上,看不出范仲淹對周敦頤有多大的影響,但在為民請命,興辦學校,重視教育方面,兩位是一致的。王安石這時才十七歲,隨父由開封東下江寧,正是少年自負、與日爭輝的時候。而敦頤在龍圖閣直學士指導下大量閱讀與思考,應該收獲頗多,已經美名在外,加上少年荊公對知識異乎尋常的興趣,自然也就有了“足三及門”的尋訪。至于度正提到的胡宿,與敦頤頗多相似之處:胡宿為人恭謹忠實,敦頤初名惇實,也許與其性格關聯。胡宿擔當重任尤顧惜大體,平生以誠事主,不忍有毫發之欺;周敦頤在自己數量極其有限的著作中就大力提倡這個“誠”字,認為誠是圣人的根本。正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后來《宋元學案》把周敦頤同孫復、胡瑗并列為“高平講友”(高平即范仲淹),與守喪鶴林寺這段交往不無關系,也表明范仲淹同周敦頤之間的學術思想關系是密切的。全祖望指出有一個叫許渤的人“在潤州,與范文正公、胡文恭公、周元公(敦頤)游。每日晨起,問人天氣寒溫,加減衣服”?!跺ハ尽芬舱f胡宿“嘗至潤州,與濂溪游?;蛑^濂溪與先生同師潤州鶴林寺僧壽涯?;蛑^邵康節之父邂逅先生于廬山,從隱者老浮屠游,遂同受易書”。在周敦頤生前,就已有人提到周敦頤解說的“太極圖”是得自潤州鶴林寺僧壽涯。
中外歷史名人生平概要
,大師之作,值得收藏。
包裝不錯哦, 整體感覺不錯,性價比很高, 印刷很正,紙質好,排版不錯
資料用書!
作為資料收藏,研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