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萬五千年前,人類就開始用顏色明亮的石頭、貝殼和骨頭來裝飾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達米亞平原,圓筒圖章被視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幾千年后,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約公元前41—前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寶護身符裝飾品,上面鑲嵌了紅玉髓、青金石和綠松石等許多珍貴寶石。幾個世紀以來,無論是作為奢侈品,還是具有魔法和藥用功效的護身符、亦或是品質的裝飾品,寶石與晶體都一直被尊崇與珍視。如今,寶石和寶石晶體仍然因為其悠久的歷史、稀有性以及毫無爭議的美麗而令人們著迷。有誰能抵抗紅寶石誘人而強烈的色彩、鉆石的透明無暇、拉長石中的虹彩呢?
這本書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25年前出版的《寶石與晶體》升級版,內容更豐富、裝幀設計更美麗。書中收錄了將近150張由世界寶石攝影師艾瑞(Erica)卡和哈羅爾德 范 佩爾特(Harold Van Pelt)所拍攝的色彩華麗的礦物和寶石的照片。這些照片生動地展現了世界上負盛名的科研、教育以及文化機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的寶石與晶體展。自1869年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在紐約開館之日起,這些礦物和寶石就是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
喬治 E.哈洛,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地球及行星學部負責人,在本書中介紹了寶石的性質、產地等內容;寶石學專家安娜 S. 索菲尼蒂斯知識廣博,介紹了關于寶石的歷史、傳說、評估等內容。在關于寶石的概述介紹之后,本書將從傳統貴重寶石(比如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等)開始介紹,接著是半珍貴寶石(例如綠松石、歐泊和玉石等),后是有機質材料(包括珍珠、琥珀和珊瑚等)。
的內容、精美的圖片,翻開這本書,一起走進寶石與晶體的迷人世界。
來自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寶石與晶體》(25周年紀念版)內容豐富,圖片精美,涵蓋了近150種寶石與晶體的性質、起源、歷史與傳說,翻開這本書,博物館珍藏的礦物標本、珠寶等藏品盡收眼底,是世界上大好的寶石與晶體展覽,不僅有的科普知識,更將帶給您一場視覺的盛宴。書中收錄的將近150張圖片,是由世界寶石攝影師艾瑞(Erica)卡和哈羅爾德 范 佩爾特(Harold Van Pelt)所拍攝的色彩華麗的礦物和寶石。
喬治•E•哈洛博士(George E. Harlow),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礦物科學部門的主管,也是一位著名的礦物學者和晶體學專家。同時對地質學的許多方面都很感興趣,他主攻造巖礦物,最近還針對翡翠品種進行研究,探尋危地馬拉的玉石來源以及新世界玉器的起源。
安娜•S. 索菲尼蒂斯(Anna S. Sofianides),地球化學和地質學的碩士學,畢業于美國寶石學院。她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礦物科學部門工作了23年,現在退休了。索菲尼蒂斯女士自1974年起便開始收集關于寶石和博物館藏品的資料,是一位勤奮的研究員。
郭穎,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珠寶學院副教授、珠寶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全國礦物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多次作為特邀珠寶鑒定專家,參與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珠寶、收藏等節目的錄制。主編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玉雕與玉器》與《觀賞石》,并出版《翡翠收藏入門百科》、《珠寶鑒定》、《翡翠圖鑒》等寶石類暢銷書。
“對于珍貴石頭的喜愛深深根植于人類心中,這不僅是因為它們的色彩與光澤,還與它們良好的耐久性有關。世間所有帶有美麗顏色的事物,比如鮮花和樹葉,甚或是天空的藍色和晚霞的榮光都稍縱即逝,并且變幻無常,只有寶石的光澤和顏色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一直不曾變過,幾千年后,也一樣不會改變。”
—喬治 F. 昆茲
這個商品不錯
內容精美,十分有趣,老媽很喜歡
書很好??!
包裝很結實,快遞很快。